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3151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进气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量和雾化口感,客户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调节不同的进气量。现有电子雾化装置主要是在进气孔的外周设置调节座来调节进气量,调节座周壁设有调节孔,由于调节座套设在电子雾化装置外周,电子雾化装置在携带或者使用过程中,在外部作用力下,调节座容易旋转,进而改变已经调好的进气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部和电源部;雾化部包括雾化罩、正电极、负电极、调气阀以及发热丝;正电极包括固定端和正电极柱,固定端和正电极柱固定连接,固定端贯穿有正极孔,正电极柱一侧横向开设有第一安装槽;负电极包括进气端和负电极柱,进气端和负电极柱固定连接;进气端贯穿有调气孔;负电极柱侧壁设有第三进气孔,调气孔与第三进气孔气流贯通,负电极柱一侧横向开设有第二安装槽,发热丝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及第二安装槽上;调气阀设有气流通孔,该调气阀设于调气孔内且与调气孔形成上下活动连接;电源部包括外壳、电池、正极电连接件、负极电连接件以及锁件,外壳上端设有圆环状安装部,安装部与雾化罩适配固定连接并形成整个电子雾化装置的外形构造,在安装部侧壁设有第二进气孔,在雾化罩的对应侧壁设有第一进气孔;第一进气孔、第二进气孔、第三进气孔、调气孔以及气流通孔形成气流通道;安装部内壁设有隔板,外壳通过设有隔板分割成雾化腔和电池腔,电池设置在电池腔中,雾化腔与雾化罩之间的内部空间则构成雾化室;正电极通过绝缘垫设置在隔板上,正极连接件绝缘地穿过隔板上的中心孔与正电极固定连接并形成电连接;电池的正极与正极电连接件形成电连接;负电极固定在隔板上,负极电连接件固定设置在锁件的上方并与外壳形成电连接,负极电连接件与电池负极电连接。

一种优选方案是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第一紧固螺纹,正电极柱由顶端纵向设有第一紧固孔,第一紧固孔与第一安装槽连通,发热丝的一端置于第一安装槽中,第一紧固螺纹穿过第一紧固孔固定发热丝的一端。

一种优选方案是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第二紧固螺纹,负电极柱由顶端纵向设有第二紧固孔,第二紧固孔与第二安装槽连通,发热丝的另一端置于第二安装槽中,第二紧固螺纹穿过第二紧固孔固定发热丝的另一端。

一种优选方案是调气阀为一圆柱饼状结构,外壁设有螺纹且与调气孔形成螺纹连接。

一种优选方案是调气阀的上表面的径向两端设有紧固孔。

一种优选方案是气流通孔的孔型为方形、菱形、圆形或椭圆形。

一种优选方案是负极电连接件通过第一密封圈与外壳密封连接;锁件通过螺纹与外壳形成螺接,并通过第二密封圈与外壳形成密封连接。

一种优选方案是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固定螺丝杆,固定螺丝杆穿过设置在负电极上的螺纹孔后与隔板固定连接。

一种优选方案是正电极和负电极的外形截面呈“L”型,固定端呈耳片结构,正电极柱呈圆弧壁状。

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调气阀设置在调气孔内,负电极柱下端侧壁设有与调气孔贯通的第三进气孔,改变调气阀在调气孔内垂直方向的相对位置来改变调气阀与调气孔所形成腔室的大小,从而改变进气量的大小,甚至调气阀可以直接堵住第三进气孔,直接关闭进气通道;另外,还可以通过改变调气阀上的气流通孔的孔径、形状等来实现进气量大小的调节。由于调气阀设置在调气孔内,可防止电子雾化装置在携带或者使用过程中,外部作用力下对调气阀的干扰。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除去电池后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外壳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雾化罩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正电极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负电极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调气阀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部100和电源部200;雾化部100包括雾化罩110、正电极120、负电极130、调气阀140以及发热丝150。如图2、3和6所示,正电极120包括固定端120a和正电极柱120b,两者固定连接,如卡接、螺接、螺纹紧固连接或一体机加工成型等,本实施例中采用一体机加工垂直设计成型,固定端120a呈耳片结构,且设有正极孔121,正电极柱120b呈圆弧壁状,在其一侧横向开设有用于安装发热丝150一端的第一安装槽123,并在相应位置处由顶端纵向设有第一紧固孔122;安装时,发热丝150的一端置于第一安装槽123中,然后从第一紧固孔122中通过第一紧固螺纹160固定发热丝150的一端。

如图2、3和7所示,负电极130包括进气端130a和负电极柱130b,两者固定连接,如卡接、螺接、螺纹紧固连接或一体机加工成型等,本实施例中采用一体机加工垂直设计成型;在进气端130a设有调气孔131,在负电极柱130b下端侧壁设有第三进气孔134,调气孔131与第三进气孔134气流贯通,负电极柱130b呈圆弧壁状,在其一侧横向开设有用于安装发热丝150另一端的第二安装槽133,并在相应位置处由顶端纵向设有第二紧固孔132;安装时,发热丝150的另一端置于第二安装槽133中,然后从第二紧固孔132中通过第二紧固螺纹161固定发热丝150的另一端。优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安装槽123与第二安装槽133的下槽面,或者上槽面及下槽面均设置为齿形结构、波浪形结构或者粗糙面结构,这样可以避免发热丝150的两个端部从安装槽中松脱出来。

优选,如图6和7所示,正电极120和负电极130的外形纵向截面呈“L”型;采“L”型构造,可以方便正电极120及负电极130的固定,同时,节省安装空间。

如图8所示,调气阀140为一圆柱饼状结构,设于调气孔131内且与调气孔131形成上下活动连接,本实施例中,调节阀外壁设有为螺纹,相应地,调气孔131内壁也设有螺纹,二者通过螺纹形成上下活动连接;中心位置设有气流通孔141,该气流通孔141与调气孔131形成气流贯通,并在其上表面的径向两端设有紧固孔142。安装时,调气阀140螺接在调气孔131内,然后通过镊子或其他工具置于紧固孔142内,旋动调气阀140,使得调气阀140在调气孔131中上下移动,进而改变调气孔131的腔室空间大小,达到调节进气量的效果。

如图8所示,调气阀140上的气流通孔141的孔径,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规格;同时,气流通孔141的孔型结构,也可以是方形、菱形、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这样设计,也可以通过更换调气阀140,达到调节进气量的效果。

如图2至图4所示,对于电子雾化装置的电源部200,其包括外壳210、电池230、正极电连接件220、负极电连接件240以及锁件250。外壳210上端设有圆环状安装部2110,其与雾化罩110适配卡合形成整个电子雾化装置的整体外形构造。在安装部2110侧壁设有第二进气孔211,相应地,在雾化罩110的对应侧壁设有第一进气孔111。第一进气孔111、第二进气孔211、第三进气孔134的孔型构造相一致,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三者形成气流通道1301。这样设置,有利于适配调节气流通道1301,如,关断、部分打开或者全部打开,进而调节进气通道1301的进气量.

如图2至图4所示,在外壳210内壁横向设有隔板214,该隔板214靠近安装部2110一端,隔板214将外壳210内部分割成雾化腔216和电池腔217两部分。电池230置于电池腔217中,雾化罩110与安装部2110固定连接后,雾化腔216与雾化罩110内部空间则构成雾化室170,正电极120、负电极130、发热丝150以及导油体(图中未示出)等均置于雾化室170中。电子雾化装置使用时,电池230提供为发热丝150提供电源,烟油则滴加到导油体上,导油体缠绕在发热丝150上,发热丝在电池的供电作用下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并在雾化室170内将导油体内的烟油加热蒸发成气溶胶,形成“雾汽”,以供使用者吸食。

如图2、3和4所示,正电极120通过绝缘垫1201设置在隔板214上且在中心孔215内套设有绝缘环221,正极连接件220通过绝缘环221及绝缘垫1201后与正电极120形成电连接;固定螺丝杆(图中未示出)穿过负电极130上的螺纹孔135后与隔板214固定连接且同时也形成电连接。

如图2和3所示,电池230的正极与正极电连接件220形成电连接。负极电连接件240固定设置在锁件250的上方,负极电连接件240与电池230负极电连接并通过第一密封圈241与外壳210密封连接,而锁件250通过螺纹与外壳210形成螺接,并通过第二密封圈251与外壳形成密封连接。电池230的负极、负极电连接件240、外壳210以及负电极130之间形成电连接。

如图4和5所示,为了防止雾化罩110与外壳210之间在连接后出现旋转、打滑状;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例中,在雾化罩110的下端面设有定位柱112,在外壳210上的安装部2110所在的阶梯端面上设有定位孔212。安装时,定位柱112适配插入定位孔212中。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