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液多孔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96903发布日期:2020-10-13 09:2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储液多孔体,其特征在于,通过多巴胺的粘附性和反应活性,将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固定在天然纤维素表面而形成,同时加入十八胺,使得在天然纤维素表面形成疏水的烷基链,达到高疏水的目的,方法步骤如下:

s1:对天然纤维素进行预处理;

s2:将处理过后的天然纤维素和多巴胺进行混合处理,得到改性纤维素;

s3:对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进行合成,并将合成的纳米粒子放入改性纤维素中混合,得到混合物;

s4:向混合物中加入十八胺,再次进行混合,反应结束后洗涤烘干,得到储液多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多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纤维素为为富含纤维素的原材料材料加工获得,原材料包括棉花、麻类、蚕丝、椰糠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多孔体,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将原材料进行切割处理,采用搅拌切割器进行切割粉碎,然后进行轻微碾磨,然后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进行漂白,升温蒸煮一段时间,待颜色完全褪去后进行清洗过滤,然后过筛烘干至恒重,得到天然纤维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多孔体,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首先将盐酸多巴胺溶解于蒸馏水中,然后利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作为缓冲液调节ph为8.5,得到多巴胺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多孔体,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将天然纤维素加入到多巴胺溶液中,在室温调节下进行反应,得到的产物用蒸馏水清洗3-5次后,放入60摄氏度的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得到多巴胺改性天然纤维素;进行反应的时间不少于20个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多孔体,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通过水热法合成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具体步骤为称取一定量的氯化铁,将其与甲醛以及二胺溶解在去离子水中,磁力搅拌一段时间后,将其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高压釜中进行加热,待反应结束且冷却至室温后,通过磁力收集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然后再用乙醇和蒸馏水连续循环洗涤,进行干燥后得到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多孔体,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将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加入到多巴胺改性天然纤维素中,同时加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经过超声分散后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将产物收集,得到初级产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多孔体,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用无水乙醇将十八胺进行溶解,加入初级产物后,在室温条件下在磁力搅拌器上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不低于20个小时,磁力收集反应后的产物,用乙醇溶液洗涤数次,然后低温进行烘干,得到最终产物,即储液多孔体。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储液多孔体,通过多巴胺的粘附性和反应活性,将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固定在天然纤维素表面而形成,同时加入十八胺,使得在天然纤维素表面形成疏水的烷基链,达到高疏水的目的,本申请采用富含天然纤维素的棉、麻等原料进行天然纤维素的提取,配合多巴胺对天然纤维素进行改性,利用多巴胺的粘附性和反应活性,将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固定在天然纤维素表面,随之加入具有疏水亲油性能的十八胺,从而形成疏水的烷基链,达到高疏水的目的,而天然纤维素的特殊结构和多巴胺的特性能对烟油等成分进行吸收和固定,同时配合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更进一步提高了吸附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罗金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罗金火
技术研发日:2020.07.11
技术公布日:2020.10.1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