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发热组件和发热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15643发布日期:2022-03-19 21:38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发热组件和发热体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雾化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发热组件和发热体。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发热体中的发热材料一般与雾化介质和/或者雾化后形成的气态介质一般处于直接接触或者半隔绝状态,其存在雾化过程中易产生焦味、雾化介质集中、雾化量低、口感不佳、发热材料寿命短等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发热体,进一步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子雾化装置以及发热组件。
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发热体,包括发热元件以及呈柱状的导热隔离元件;
5.所述导热隔离元件为两端贯通的中空结构,其内侧设有供导液元件装入的安装;
6.所述发热元件设置于所述导热隔离元件的外表面,以通过所述导热隔离元件将所述发热元件与雾化介质和/或雾化后形成的气态介质隔离,并通过所述导热隔离元件将所述发热元件和所述雾化介质进行热传导。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元件沿所述导热隔离元件的周向设置。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导热隔离元件形成一体结构。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元件为纵长的片状。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隔离元件为高导热致密材料,所述导热隔离层的导热系数大于90w/m.k。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隔离元件为导热陶瓷。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元件为发热膜,所述发热膜通过覆膜技术附着于所述导热隔离元件上。
13.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导电元件,所述导电元件设置于所述导热隔离元件的一端或者两端,且与所述发热元件导电连接。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元件为导电膜,所述导电膜通过覆膜技术附着于所述导热隔离元件上。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隔离元件上设于防止所述发热元件热量外溢的隔热结构;
16.所述发热元件位于所述隔热结构和所述导热隔离元件之间。
17.本发明还构造一种发热组件,包括呈柱状的导液元件以及本发明所述的发热体;
18.所述导液元件穿设于所述发热体的导热隔离元件中。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液元件为低导热的陶瓷导液元件,所述导液元件的导热
系数小于2w/m.k。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液元件为两端贯通的中空结构,其内侧设有注液通道。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液元件为实心结构。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液元件包括柱状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柱状体外周且间隔设置的多个凸部;
23.每个所述凸部朝所述导热隔离元件的内侧壁延伸;
24.相邻设置的两个凸部以及所述导热隔离元件围设形成雾化气道。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液元件为圆柱状,
26.所述导热隔离元件内表面凸出且间隔设置有多个凸棱,所述凸棱朝所述导液元件的外表面凸出设置;
27.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凸棱与所述导液元件围设形成雾化气道。
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液元件与所述发热体相对设置的壁面形成雾化面。
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面包括与所述发热体接触使得所述雾化介质直接通过所述发热体加热雾化的第一雾化区。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面还包括与所述发热体无接触使得所述雾化介质通过所述发热体辐射雾化的第二雾化区。
31.本发明还构造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本发明所述的发热体、以及与所述发热体电连接的供电组件。
32.实施本发明的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发热组件和发热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发热体通过在导热隔离元件设置供导液元件转入的安装孔,并通过在该导热隔离元件的外表面设置发热元件,从而可通过该导热隔离元件将发热元件与雾化介质和/或雾化后形成的气态介质隔离,并通过该导热隔离元件将该发热结构和该雾化介质进行热传导,进而可避免发热结构与雾化介质直接接触,减小有害物质产生的概率,避免雾化介质集中,可提高雾化量和提高雾化后的雾化气的口感,还可提高发热结构的抗疲劳寿命,增加雾化装置的实用次数。
附图说明
33.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34.图1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发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是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发热组件的局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37.图1及图2示出了本发明电子雾化装置的一些优选实施例。该电子雾化装置可用于加热雾化液态雾化介质,使其产生雾化气供用户抽吸。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雾化装置具有结构简单、雾化效率高、雾化口感佳、使用寿命长、制作成本低并且易实施的优点。
38.如图1及图2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子雾化装置可包括雾化壳、发热组件以及供电组件,该发热组件和供电组件可收容于雾化壳中,该发热组件可用于加热雾
化雾化介质。该供电组件与该发热组件机械地以及电性地连接,用于给该发热组件供电。
39.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发热组件可包括导液元件20以及发热体10。该发热体10套设于该导液元件20外围,且可与该供电组件电连接,可由该供电组件进行供电。该发热体10可用于加热雾化该导液元件20上的雾化介质。该雾化介质可以为液态雾化介质。该导液元件20设置于该发热体10中,可与该雾化壳中的储液腔连通,用于吸取该储液腔中的雾化介质。
40.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发热体10可整体呈柱状,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发热体10可整体呈圆柱状。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发热体10可包括发热元件11以及导热隔离元件12,该发热元件11可设置于该导热隔离元件12外表面,可与该导热隔离元件12一体成型,该发热元件11可用于产生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直导热隔离元件12。该导热隔离元件12可用于将该发热元件11与雾化介质和/或雾化后形成的气态介质隔离,并可将发热元件11传导而来的热量传递至导液元件20上的雾化介质,进而可对雾化介质进行加热。
41.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发热元件11可以为发热膜,其可为纵长的片状结构,可沿该导热隔离元件12的周向设置。该发热元件11可通过覆膜技术覆着于该导热隔离元件12的外表面,与该导热隔离元件12呈一体结构。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发热膜可通过丝印技术或者其他形式的技术制作,通过采用发热膜可提高加热效率和热传导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发热膜形状以及尺寸可依据预期设计的功率和雾化性能要求,自由设计成多种形状。
42.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热隔离元件12可以为两端贯通的中空结构。该导热隔离元件12可以为圆柱状,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导热隔离元件12可不限于为圆柱状,可以为长方形柱状或者其他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导热隔离元件12的内侧可形成安装孔121,该安装孔121可用于供导液元件20安装。
43.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热隔离元件12可以为高导热致密材料,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选择的,该导热隔离元件12可以为导热陶瓷材料。该导热隔离元件12的导热系数大于90w/m.k,其可即时加热并且具有热传递效率高效的特点,其传热损失可降低在5%以内。此外采用的导热陶瓷材料,不仅起到隔油的作用,而且其独特的红外辐射特征,雾化后的雾化气具有细腻纯正安全健康等优势,另外,其热效率损失和传导几乎不受影响;其均匀的热辐射电磁波长为5-20个微米左右,为中红外电磁波长范围,是绝大多数的有机物官能特征吸收谱线,这将为均匀的雾化介质雾化和口感带来极大的益处。
44.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发热体10还可包括导电元件13,该导电元件13可用于将发热元件11与该供电组件的电极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电元件13可以设置于该导热隔离元件12上,且与该发热元件11导电连接。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导电元件13可不限于设置于该导热隔离元件12上,其也可以设置于该发热元件11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导电元件13可包括第一导电元件以及第二导电元件,该第一导电元件和该第二导电元件可间隔设置于该导热隔离元件12的一端。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导电元件和该第二导电元件可位于该导热隔离元件12的外表面且靠近该导热隔离元件12的一端设置,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导电元件和该第二导电元件132也可以分布于该导热隔离结构的两端。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导电元件13可以为导电片,其可贴设于该导热隔离元件12的外表面或者端面,也可以插设于该导热隔离元件12上。在一些实施例
中,该导电元件13可不限于为导电片,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导电元件13也可以为导电膜,其可通过覆膜技术覆着于该导热隔离元件12的内表面且可靠近该导电隔离结构12的端部设置。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导电元件13也可以为引线。
45.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导热隔离元件12上还可设置隔热结构14,该隔热结构14可套设与该导热隔离元件12的外围,用于防止该发热元件12的热量外溢。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隔热结构14可覆盖于该发热元件12的外层,其导热系数小于2w/m.k,通过设置该隔热结构14可有效提高发热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隔热结构14可以为耐高温的硅胶材质。
46.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导液元件20可穿设于该发热体10的安装孔121中,其可采用低导热陶瓷制成。具体地,该导液元件20可以为低导热的陶瓷导液元件,其导热系数可小于2w/m.k。通过将该导液元件20安装于该安装孔121中,并通过该导热隔离元件12将该发热元件11与该雾化介质和/或雾化后形成的气态介质隔离,从而可提高发热材料的抗疲劳性,并且可避免局部雾化介质集中、烟雾量偏低口感一致性差等问题。
47.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导液元件20可以为柱状,可以为两端贯通的中空结构,其内侧形成注液通道201,该注液通道201可与雾化壳中的储液腔连通,用于供液态的雾化介质注入直该导液元件2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注液通道201可以为圆孔。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注液通道201可不限于为圆柱状,也可以为方形柱状或者其他形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注液通道201可以省去。该导液元件20可以为实心结构。
48.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导液元件20可包括柱状体20a以及多个凸部20b。该柱状体20a可以为圆柱状,该注液通道201可设置于该柱状体20a的中轴处。该多个凸部20b可设置于该柱状体20a的外周,且可间隔设置。每个凸部20b可沿该柱状体20a的径向向导热隔离元件12的内测壁延伸设置,且可与该柱状体20a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相邻设置的两个凸部20b以及导热隔离元件12可围设形成雾化气道21,使用时,发热膜通过该导电元件13接入电源后可产生热量,该热量可通过该导热隔离元件12辐射加热雾化导液元件20上的雾化介质,该雾化介质可在该雾化气道21受热形成烟雾,并可通过该雾化气道21被抽吸至用户口中。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凸部20b可以省去。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导液元件20可以为圆柱状,该导热隔离元件12的内表面可凸出且间隔设置多个凸棱,该多个凸棱可沿该导热隔离元件12的径向向该导液元件20的外表面凸出,且相邻设置的两个凸棱可与该导液元件20围设形成雾化气道21。
49.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安装孔121中,该导液元件20与该发热体10相对设置的壁面可形成雾化面22。该电子雾化装置雾化时,该雾化介质可从该储液腔到该导液元件20的内表面并渗入该导液元件20的中直至雾化面22,该导液元件20的结构能有效的保证定向进液与雾化的平衡。
50.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雾化面22可分为第一雾化区221和第二雾化区222。该第一雾化区221可与该发热体10直接接触,其可位于该凸部20b远离该柱状体20a的一侧,该第一雾化区221形成高温雾化区。在该第一雾化区221,该发热体10可以直接将该导液元件20加热雾化。该第二雾化区222位于雾化气道21中。该第二雾化区222与该发热体10无直接接触,形成低温雾化区。在该第二雾化区222,该发热体10可通过空间辐射传热的方式对该导液元件20上的雾化介质进行雾化。通过将该雾化面22划分为第一雾化区221和第二雾化区222,可使得该发热组件具有立体空间温度梯度的雾化环境,而特有的立体温度雾化环境会对抽吸
口感有很大的提升。
51.本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不仅解决了雾化介质和发热元件11直接接触的问题,使得发热材料具有安全、寿命长、不易被污染的特点,同时,结构简单,零件制作方便,易于组装,便于自动化生产和实际应用。
52.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