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86256发布日期:2022-05-18 05:47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气溶胶生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2.烟制品(例如,香烟、雪茄等)在使用过程中燃烧烟草以产生烟草烟雾。人们试图通过制造在不燃烧的情况下释放化合物的产品来替代这些燃烧烟草的制品。此类产品的示例为电子雾化装置或加热不燃烧装置,其通过加热而不是燃烧材料来释放化合物的活性物质以产生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气溶胶生成器是一种能够加热烟支,使烟支挥发产生出可供吸食的气溶胶的装置。
3.气溶胶生成器通常设置提取器,通过抽出提取器来使烟支与气溶胶生成器中的发热体分离,合理的提取器结构对气溶胶质量有极大的提升效果。目前的气溶胶生成器中发热体烘烤烟支的温度一般超过200℃,在抽吸完毕后抽出提取器时,提取器上的高温有烫伤的隐患。而且,大多数提取器的容纳腔通过口部处于暴露状态,外界的尘埃、渣滓等容易通过所述通孔落入容纳腔中,从而易造成容纳腔被污染,且容纳腔透气性不足,容易在内部产生水蒸气,积攒之后会润湿烟支的纸质包装材料,导致纸质包装材料破损,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为改善现有气溶胶生成器的结构,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采用更加合理的提取器与气溶胶生成装置配合,一方面有效增强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安全性、合理性,另一方面提升了气溶胶加热的质量和口感,改善用户体验。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主体以及可拆卸装配在主体的提取器,所述提取器设有用于放入烟支的第一收容部,所述主体设有第二收容部,所述提取器的第一收容部完全容纳于第二收容部中;所述第二收容部设有发热体和感应线圈,所述发热体为杆状磁性体,发热体固定于第二收容部底部;所述第一收容部对应设有通孔,第一收容部完全容纳于第二收容部时,发热体穿过通孔进入第一收容部中;
7.所述感应线圈设在第二收容部侧壁,并完全环绕发热体;所述主体中还设有与感应线圈电连接的电源组件;所述感应线圈通电时,第二收容部四周产生交变磁场,发热体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发热产生热量。
8.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包括支架体和控制板,所述第二收容部、电源组件均包裹固定在支架体中,所述提取器与支架体安装匹配;所述控制板与电源组件连接,所述控制板还连接有充电接口。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收容部还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环绕发热体设置,所述第二套管套于第一套管外壁,所述感应线圈布置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并保持密封状态;所述第二套管外壁与支架体之间留有间隙。
10.进一步地,所述提取器为空心结构,第一收容部固定在提取器中,提取器侧壁与第一收容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收容部为一端敞口的中空筒状结构,包括底壁及侧壁,与底壁相对的一端敞口设置,所述通孔位于底壁;所述第一收容部的侧壁设有若干镂空孔,所述镂空孔靠近底壁一端。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收容部与第二收容部在装配时完全重合,所述第一收容部开口位置与支架体顶面平齐,且该支架体端面设有用于盖合第一收容部开口的盖体。
12.进一步地,所述盖体铰接在支架体顶面,盖体绕铰接轴转动,盖合在第一收容部开口或贴放于支架体顶面;所述支架体顶面设有压力开关,压力开关连接控制板;所述盖体贴合支架体顶面时,触发压力开关。
13.进一步地,所述盖体为磁性材料,所述第一收容部开口、支架体顶面均设置有与盖体磁性吸附的磁体。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收容部底部设有用于固定发热体的基座以及用于支撑基座的连接座,基座上设置有固定孔,发热体通过该固定孔固定于基座上;所述基座和连接座均设有若干通风孔;所述连接座底部设有废料斗。
15.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外壁套有主体壳,所述主体壳底面设有用于遮挡废料斗出口的端盖;所述端盖活动设置于主体壳底面,端盖设有若干透气孔。
16.进一步地,所述主体还包括用于阻隔第二收容部和控制板的挡板,所述第二收容部两端与挡板连接;所述支架体由左、右两侧组合装配形成。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18.(1)采用感应线圈与发热体结构配合实现加热,改善了加热空间的布局,使收容部结构、提取器结构配合更加合理;
19.(2)设置盖体对提取器开口和收容部进行防尘遮挡,增加其洁净性,而且,针对气溶胶生成装置被启动工作前,需要用户将盖体放置在第二位置上的工作流特质,结合启动动作,利用盖体来触发开关,整个工作流流畅,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20.(3)提取器的第一收容部完全容纳于主体的第二收容部,提取器侧壁间隙有效隔绝高温,提高了安全性;
21.(4)增强了收容部的透气性,有效缓解了水蒸气在可抽吸材料外表面积攒,进而有效防止可抽吸材料的纸质包装材料因被水蒸气润湿而导致破损;
22.(5)在底部增加了收容部的可清洁路径,内部加热产生的固体残渣或者液体可通过废料斗收集并排出至壳体的外部,实现有效清洁。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发明结构爆炸图。
25.图3是本发明结构第一装配示意图。
26.图4是本发明结构第二装配示意图。
27.图5是本发明结构第三装配示意图。
28.图6是提取器结构示意图。
29.图7是第一收容部结构示意图。
30.图8是第二收容部结构爆炸图。
31.图9是基座与连接座装配示意图。
32.图10是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33.图11是本发明结构第四装配示意图。
34.图12是本发明顶部结构半剖视图。
35.图13是主体内部结构装配关系图。
36.图14是第二收容部内部结构装配关系图。
37.图15是废料斗结构示意图。
38.图16是本发明底部结构示意图。
39.图17是本发明底部结构半剖视图。
40.其中,1主体,2提取器,21提取器外壳,211导块,3支架体,31导轨,4控制板,5主体壳,6烟支,7第一收容部,71通孔,72镂空孔,8第二收容部,81第一套管,82第二套管,811凸起,83测温元件,84基座,841固定孔,85连接座,86通风孔,9发热体,10感应线圈,11电源组件,12挡板,13充电接口,14盖体,141推动部,15磁体,16压力开关,17废料斗,171承接部,172导流部,18端盖,181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41.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42.实施例1
43.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主体1以及可拆卸装配在主体1中的提取器2,主体1还包括了支架体3和控制板4,支架体3由左、右两侧组合装配形成。主体1外壁套有主体壳5,主体壳5与主体1的形状相适宜,并且覆盖主体1的整个侧壁,主体1壳5的正向投影形状亦可以大致为矩形,或者跟随主体1为圆形、多边形、椭圆形、槟榔形等。
44.其中,提取器2设有用于放入烟支6的第一收容部7,主体1设有第二收容部8,提取器2的第一收容部7完全容纳于第二收容部8中。第二收容部8的顶部具有供提取器2的局部插入的插入口,第二收容部8的底部相对其顶部设置。
45.第二收容部8设有发热体9,发热体9固定于第二收容部8底部。发热体9一端固定在第二收容部8的底部,另一端沿第二收容部8的轴向设置在第二收容部8中,且位于第二收容部8的中心,发热体9为棒状或片状,其截面为圆形、一字型或多边形等。
46.发热体9可以为能够在变化的磁场中发热的感受体,由磁性体制成,当向磁性体施加变化的磁场时,磁性体中会产生由涡流损耗(eddy current loss)和磁滞损失(hysteresis loss)导致的能量损耗,损耗的能量作为热能从磁性体释放。施加到磁性体的变化的磁场的振幅或频率越大,能够从磁性体释放越多的热能。
47.如图8所示,相应的,第二收容部8的侧壁设有能够产生变化的磁场感应线圈10,感应线圈10完全环绕地设置在发热体9的外围,且固定在第二收容部8的壁上。感应线圈10通
电时,第二收容部8四周产生交变磁场,即感应线圈10的中空区域将会产生交变磁场,发热体9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发热产生热量。主体1中还设有与感应线圈10电连接的电源组件11,电源组件11供应到感应线圈10的交变电流的频率介于80khz~400khz,更具体地,频率可以在大约200khz到300khz的范围。
48.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发热体9也可以通过电阻发热,电源组件11电连接发热体9电阻,提供的直流供电电压在约2.5v至约9.0v的范围内,电源组件116可提供的直流电流的安培数在约2.5a至约20a的范围内。
49.具体地,第二收容部8还包括第一套管81和第二套管82,第一套管81环绕发热体9设置,第二套管82套于第一套管81外壁,而感应线圈10布置在第一套管81和第二套管82之间,并保持密封状态。感应线圈10首尾两端通过控制板4与电源组件11电连接,在电源组件11提供电力供应的情况下,感应线圈10产生变化的磁场,加热第二收容部8的发热体9在变化的磁场的驱动下产生感应电流,对烟支6进行加热。
50.为了对感应线圈10进行定位固定,第一套管81外壁两侧对称设置若干凸起811,相邻的凸起811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感应线圈10固定在凸起811之间。通过调节不同位置处的凸起811之间的间距,进而改变第一套管81上不同位置的线圈密度,以优化腔室内部不同位置的磁感线的疏密程度。感应线圈10布置在第一套管81和第二套管82之间,且第二套管82的端部与第一套管81进行密封连接,防止热量从第一套管81和第二套管82连接端的缝隙之间散失。第二套管82相当于屏蔽罩,使得磁感应线集中于加热腔室内部。
51.为了能够及时监控加热组件对烟支6的加热状况,邻近感受元件或者加热元件布置有测温元件83,测温元件83通过监测周围的温度,并将监测的温度反馈给控制板4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通过将预设的温度参数与测温元件83实时的监测温度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控制电源为磁感应线圈10提供电力供应的功率,使得加热组件对烟支6在期望的加热条件下进行加热。
52.第二收容部8、电源组件11均包裹固定在支架体3中,控制板4与电源组件11连接。电源组件11主要包括电池,该电池可以是可充电电池,亦可以是一次性电池,在此不做限定。第二收容部8与电源组件11设置在主体1中的相对两侧,第二收容部8与电源组件11并列设置,如图1所示。
53.主体1还包括用于阻隔第二收容部8和控制板4的挡板12,第二收容部8两端与挡板12连接,挡板12的侧壁与控制板4相卡接。第二套管82外壁与支架体3之间留有间隙,第二收容部8通过挡板12稳定设置于支架体3内部,同时通过挡板12的阻隔,第二收容部8产生的热量难以扩散至控制板4上,进一步保护控制板4上的电子元器件。当气溶胶生成装置通过触摸或者按压操作进行启动,在控制板4上还设置有感应芯片。控制板4上还进一步连接有充电接口13,用户可以通过充电接口13为电池充电。
54.此外,主体1上具有与第一收容部7连通的进气通道,进气通道在第二收容部8的下方,且沿第二收容部8的轴向向下延伸,在抽吸烟支6时,外界的空气从第二收容部8的底部通过进气通道进入第一收容部7中,进而进入烟支6中,与烟支6在发热体9加热的作用下产生的挥发物形成气溶胶,然后气溶胶从吸嘴处进入嘴部。将进气通道13设置在第二收容部8的下方,进气通道沿第一收容部7的轴向向下延伸,可确保气流在进气通道中大致为直线行走,以此来降低吸阻,如图9-10所示。
55.具体地,第二收容部8的底部设有用于固定发热体9的基座84以及用于支撑基座84的连接座85,基座84上设置有固定孔841,发热体9通过该固定孔841固定于基座84上,基座84与连接座85卡扣连接。同时,基座84和连接座85均设有若干通风孔86,基座84与连接座85的通风孔86相互连通,外界空气可通过通风孔86进入到第二收容部8,此为进气通道。
56.用户对气溶胶生成装置进行抽吸时,外界空气通过进气通道进入第二收容部8和烟支6中,此为第一气流路径,第一气流路径的气流为第一气流,从而将烟支6受热挥发产生的气溶胶带出气溶胶生成装置供用户吸食。
57.同时,如图6-7所示,第一收容部7为一端敞口的中空筒状结构,包括底壁及侧壁,与底壁相对的一端敞口设置,通孔71位于底壁。烟支6可插入第一收容部7中,第一收容部7至少用于容纳烟支6中的烟草段,烟支6中的吸嘴位于第一收容部7之外,吸嘴可供嘴部含衔,烟支6中的烟草挥发产生的气溶胶可通过吸嘴传递至嘴部。
58.第一收容部7本身具有一定的拔模斜度,且开口端的直径大于底部直径,从而使得第一收容部7侧壁自开口端延伸至底部是呈现轻微的内缩状。此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得当长度较长的烟支6插入至第一收容部7时,由于第一收容部7的底部端具有较小的收容空间,因此可与烟支6充分抵接,从而将烟支6稳固的收容于第一收容部7中。优选的,第一收容部7的底部直径可以略大于烟支6直径,使得烟支6刚好可插入到第一收容部7的底部。
59.另外,第一收容部7至少局部可被第二收容部8收容,第一收容部7的顶部具有供烟支6插入的插烟口,第一收容部7的底部与顶部相对设置,第一收容部7的底部开设有通孔71,在将第一收容部7插入至第二收容部8的预设位置时,发热体9可穿过通孔71伸入第一收容部7中,以插入第一收容部7中的烟支6中,进而对烟支6进行加热。
60.提取器2与支架体3安装匹配,具体地,提取器2为空心结构,包括提取器外壳21,第一收容部7固定在提取器2中,提取器外壳21侧壁与第一收容部7之间留有间隙,从而使第一收容部7与提取器外壳21之间具有较大的热阻,使得在第一收容部7具有较高的温度时,提取器外壳21能够保持较低的安全范围内的温度。
61.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上,提取器外壳21在轴向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一收容部7在轴向上的长度,从而第一收容部7处于提取器外壳21的罩设范围之中,将第一收容部7从第二收容部8中提取出来后,第一收容部7被提取器外壳21隔开,从而第一收容部7不能与其他物体包括人手直接接触,因此可以避免第一收容部7烫伤人手或者烫伤其他物体。
6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上,提取器外壳21在轴向的长度也可以小于第一收容部7在轴向上的长度,从而部分第一收容部7凸出提取器外壳21的罩设范围,将提取器2与主体1组装时,第一收容部7先于提取器外壳21与主体1接触,从而方便使第一收容部7与第二收容部8的插入口对准,从而方便将第一收容部7收容入第二收容部8中。
63.通过提取器2相对主体1移动,使第一收容部7可相对第二收容部8移动,从而第一收容部7可以远离发热体9或者靠近发热体9,在第一收容部7靠近发热体9时,第一收容部7深入或更加深入第二收容部8中,且发热体9可通过通孔71伸入第一收容部7中,进而插入第一收容部7中的烟支6中,以从中心对烟支6进行加热;在第一收容部7远离发热体9时,第一收容的至少局部可从第二收容部8中抽离,发热体9可通过通孔71从第一收容部7中退出,进而与烟支6分离,由于有第一收容部7对烟支6的支撑和保护,发热体9与烟支6分离时不会使烟支6断裂在第二收容部8中,被烘烤后的烟支6中的烟渣也不容易掉落至第二收容部8中,
从而可以保持第二收容部8清洁。
64.主体1与提取器2滑动连接,具体的,主体1与之配合的侧壁上设有导轨31,即导轨31位于两侧支架体3上,导轨3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收容部7的轴向平行,提取器外壳21上设有导块211,导块211与导轨31滑动连接,导轨31通过导引导块211来导引提取器外壳21相对主体1滑动的方向,以此来避免提取器2在提取的过程中偏离移动路径导致第一收容部7或提取器外壳21变形。在一优选的方案中,当第一收容部7收容于第二收容部8时,提取器外壳21的侧壁与主体1的侧壁面接触,即提取器外壳21相对主体1移动时,提取器外壳21与主体1的侧壁之间具有摩擦力,以此来增大提取器2与主体1之间的插拔力,避免提取器2在除提取力外的其他外力作用下,意外地脱离主体1。
65.为了缓解气溶胶生成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水蒸气,避免水蒸气容易润湿烟支6的纸质包装材料。第一收容部7的侧壁设有若干镂空孔72,镂空孔72靠近底壁一端。当烟支6插入至第一收容部7时,烟支6的外表面与第一收容部7侧壁的内壁之间存在一定间隙,用户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进行抽吸时,外界空气通过进气通道之后,将有至少一部分的空气会通过第一收容部7的镂空孔72进入烟支6的外表面与第一收容部7侧壁的内壁之间的空隙,并通过该空隙沿着烟支6的外表面逸出气溶胶生成装置,此为第二气流路径,第二气流路径的气流为第二气流。同时在逸出过程中,空气会带走一部分位于烟支6外表面周围的水蒸气,从而可有效缓解烟支6外表面被水蒸气润湿,进而有效防止烟支6的纸质包装材料因被水蒸气润湿而导致破损。
66.镂空孔72靠近第一收容部7的底部的侧壁设置,则外部空气通过镂空孔72进入至烟支6的外表面与第一收容部7侧壁的内壁之间的空隙后,外部空气则基本上会沿着烟支6整个外表面的长度方向逸出气溶胶生成装置。相比于设置在第一收容部7侧壁中间部位,该设置方式可有效增加外部空气沿着烟支6外表面流动的距离,可以更好的排出水蒸气。
67.值得说明的是,由于第二气流的气流温度较低,而进入烟支6中携带气溶胶的第一气流的温度较高,因此第二气流沿着烟支6的外表面流动时还可降低烟支6的外表面温度,从而可降低第一气流的温度,使得携带有气溶胶的第一气流逸出供用户吸食时温度不会过高。
68.进一步的,为了使得第二气流能带走更多的烟支6周围的水蒸气,本实施例中,镂空孔72包括多个,设置多个镂空孔72可使得外界空气通过进气通道之后,将会有更多的空气通过镂空孔72进入烟支6的外表面与第一收容部7侧壁的内壁之间的空隙,从而使得第二气流的气流量相比于只有一个镂空孔72时的气流量要大,第二气流的气流量越大,则能带走的水蒸气也会越多。优选的,多个镂空孔72采用均匀的方式环绕设置于第一收容部7的侧壁,或者多个镂空孔72中的每个通孔71设置相同的孔径。
69.应当理解,镂空孔72也可以设置为一个,只需要使得外部空气通过镂空孔72进入烟支6的外表面与第一收容部7侧壁的内壁之间的空隙即可,本实施例对镂空孔72的设置数量不做限制。当然,只设置一个镂空孔72时没有设置多个通风孔86的带走水蒸气的效果好。容易理解,镂空孔72的面积越大,则单个镂空孔72可接受更多的外界空气进入,从而可使得第二气流的气流量也就越大,本实施例中,镂空孔72沿第一收容部7的轴向方向设置成长条形,长条形状可有效增加镂空孔72的面积。
70.本实施例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尤其是在烟支6整体尺寸较长的场景下,将在发热体
9与电源组件11并列设置,以缩小气溶胶生成器的长度尺寸。首先,提取器外壳21与提取器2的第一收容部7结合在一起,使得提取器2在被提起时,提取器外壳21可以对第一收容部7进行遮挡,减少由第一收容部7的高温构成的安全隐患。其次,利用提取器外壳21来作为提取器2握持的部分,由于提取器外壳21是采用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一部分,面积较大,用户的提取操作的空间更大,方便用户对于提取器2的拆卸,例如,可以用大拇指抵压主体1的顶部,从而方便提取器2抽离主体1。
71.再则,提取器外壳21与主体壳5共同形成了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外壳,对应着发热体9与电源组件11的并列设置的位置关系,提起器外壳与主体壳5也同样并列设置,整体美观,也方便加工。
72.实施例2
7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盖体14。具体地,第一收容部7与第二收容部8在装配时完全重合,提取器2的开口位置与支架体3顶面平齐,且该支架体3端面设有用于盖合第一收容部7开口的盖体14。
74.如图11-12所示,盖体14铰接在支架体3顶面,盖体14绕铰接轴转动,可以盖合在提取器2开口或贴放于支架体3顶面,盖体14盖合在提取器2开口时,为关闭状态;盖体14贴放于支架体3顶面时,为启动状态。关闭状态和开启状态的夹角为180
°
,即盖体14翻转180
°
时,可由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或者由开启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
75.可替代地,盖体14也可以采用滑动连接的方式进行关闭状态和开启状态的转换。
76.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盖体14自身为磁性材料,提取器2开口、支架体3顶面均设置有与盖体14磁性吸附的磁体15。在磁性吸附的作用下,盖体14可以稳定固定在关闭状态或开启状态。一个位置上的磁体15数量通常为两个,且为对称设置。
77.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盖体14在关闭状态或开启状态,也通过卡扣的方式进行固定。
78.此外,支架体3顶面设有压力开关16,压力开关16连接控制板4,盖体14贴合支架体3顶面时,触发压力开关16。压力开关16为压电感应开关,或者为压电感应传感器,其与支架体3顶面的接触面由压电材料制成,压电材料在受力后,其表面电荷会发生变化,此电荷经电荷放大器和测量电路放大和变换阻抗后就成为正比于所受外力的电量输出,从而导致压力开关16被触发。
79.盖体14可由关闭状态转动至开启状态,或者由开启状态转动至关闭。在气溶胶生成装置处于空载时,或者在气溶胶生成装置中未插入烟支6时,盖体14可通过转动活动至关闭状态,盖体14在关闭状态时可遮盖提取器2开口,以防止外界的尘埃、渣滓等杂物落入第一收容部7中,从而保持气溶胶生成装置空载时容纳腔的清洁。
80.盖体14通过磁吸或者卡扣等方式固定在关闭状态时,可确保盖体14能够稳定地停留在关闭状态,稳定地防尘遮盖。当需要在第一收容部7中插入烟支6时,可通过转动,将盖体14从关闭状态移开,使盖体14转移至开启状态并停留在开启状态,盖体14位于开启状态时,正对处于开启状态的压力,因而可通过压力开关16感应盖体14的位置或者通过盖体14触碰压力开关16或者通过盖体14按压压力来触发压力开关16,进而启动气溶胶生成装置,压力开关16每次被触发时,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内设的马达可以随之震动或者信号灯随之闪烁,从而具有开关被触发的手感或视感,以提高用户体验,马达与控制板4连接,由于马达为
常用的部件,因此不展开描述。
81.为了防止气溶胶生成装置被误启动,通过控制板4设定保护机制,当压力开关16在被连续触发设定次数,或者被连续触发至设定时长时,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的发热体9方被激活发热,然后当压力开关16在又被连续触发设定次数,或者又被连续触发至设定时长时,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的发热体9被断路从而停止发热。
82.同理,盖体14通过磁吸或者卡扣等方式固定在开启状态时,可确保盖体14能够稳定地停留在开启状态,避免盖体14移位或者晃动,进而影响对压力开关16的触发。
83.另外,盖体14的两个翻转平面设有凸起811花纹,具有标识作用,方便用户辨认关闭状态或开启状态。为了方便盖体14相对转动,盖体14上具有推动部141,推动部141可被手指接触,从而可被手指推动,进而盖体14可从关闭状态被推动至开启状态,或者从开启状态被推动至关闭状态。推动部141设置在盖体14的边沿,并且为了方便被手指接触和被手指施力,推动部141伸出主体1部分悬空。
84.实施例3
8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的基础上增加了废料斗17等部件,并且公开了清理方法,如图13-17所示。
86.由于烟支6在加热的过程中会产生固体残渣以及油滴,尤其是当气溶胶生产装置内配置较长的烟支6时,加热段的长度大于过滤段的长度时,在抽吸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残渣以及油滴。为了避免固体残渣或者油滴在气溶胶生成装置内部进行不利于气溶胶生成的扩散,第二收容部8的连接座85底部设有废料斗17,废料斗17的落料通道与进气通道相通,固体残渣以及油滴可以经废料斗17排出至主体1外部。
87.基座84和连接座85的通风孔86即用于通风,也便于第二收容部8的液体或者固体残渣引入废料斗17内。基座84和连接座85的通风孔86相连通,沿着第二收容部8的纵向相对设置,使得固体残渣能够顺畅进入废料斗17的内。通风孔86的大小要合理设置,一方面使得第二收容部8内部的固体残渣或者液体能够顺畅进入收集器内部;另一方面要保证连接座85的底壁具有足够的支撑刚性。
88.废料斗17具有足够的容积,使得废料斗17能够储存足量的固体残渣以及液体,而不会造成液体以及烟渣进入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其它元器件,影响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正常使用。本实施例中,废料斗17的两端敞口设置,连接座85与废料斗17相连接,具体地连接方式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分离式的连接。废料斗17大致呈漏斗状,包括承接部171以及导流部172。
89.承接部171形成敞口的容纳腔,基座84和连接座85的至少部分可收容于该容纳腔内部,使得废料斗17与第二收容部8之间形成稳定连接的同时,第二收容部8内部的烟渣或者焦油能够全部进入废料斗17的内部。连接座85与承接部171通过若干卡扣进行配合连接。承接部171的内径以及外径大于导流部172的内径以及外径,在承接部171与导流部172之间的过渡段之间形成凸台。连接座85的底端抵接在废料斗17的承接部171内,废料斗17通过该凸台固定于支架体3内。
90.导流部172的内壁上设置导流结构,导流结构可将烟渣或者液体引导至废料斗17出口。导流结构包括导流斜面,导流斜面具有足够的倾斜角度,促使烟渣或者液体与导流斜面接触后,受到足够的重力加速度流出。例如,规定导流斜面与竖直轴线的夹角为f,夹角f
角度越小,导流斜面的倾斜角度越大。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夹角f小于45度。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导流斜面为光滑斜面,使得烟渣或者液体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阻力较小。
91.另外,主体壳5底面设有用于遮挡废料斗17出口的端盖18,端盖18活动设置于主体壳5底面,端盖18设有若干透气孔181。发热体9在加热时,外部的空气可经透气孔181、废料斗17、通风孔86进入加热位置,这是第一气流的流向。
92.可理解的是,由于端盖18上的透气孔181主要为条形窄孔,透气孔181的尺寸相对较小,烟渣以及焦油很难通过透气孔181泄漏至主体1外部,不会导致用户在抽吸的过程中,导致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底部产生漏液的情况。
93.当用户抽吸完一定数量的烟支6时或者长时间使用气溶胶生成装置后,用户可移动端盖18,从而将废料斗17内部收集的烟渣或者焦油能够通过出口排出至主体1外部。同时,由于废料斗17出口敞开,用户可可以通过移动端盖18,并将清洁工具插入废料斗17的内部,将废料斗17内部的烟渣或者焦油进行有效清理。
94.其中,端盖18的一侧卡接在主体壳5上,端盖18的另一侧铰接在支架体3上,并用扭矩弹簧进行弹性复位。按压端盖18的一侧,端盖18的另一侧对扭矩弹簧施加作用力,当端盖18上的卡扣与主体壳5相分离时,扭矩弹簧驱动端盖18向上弹起,废料斗17出口能够完全打开。
95.替代地,端盖18也可以与主体壳5进行磁吸连接,即取出端盖18,废料斗17出口敞开。或者,在主体壳5上设置滑动槽,端盖18被配置为在滑动槽内滑动。当需要排出废料时,将端盖18滑动至另一侧。
96.由于在第二收容部8的底端配置了上述废料斗17,第二收容部8内部产生的烟渣以及焦油能够通过废料斗17排出至主体1外部。尤其是当气溶胶生成装置的收容部内配置有较长的烟支6,例如烟支6的长度大于50mm时,或者烟支6的加热段的长度大于过滤段的长度。用户在抽吸一根烟支6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烟渣以及焦油,尤其是焦油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极有可能渗透至电池腔内部,腐蚀电子元器件,利用废料斗17可以及时将焦油排出。
97.本实施例公开了本装置的一种有效的清洁方法,该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底部端盖18可开合,废料斗17的出口与加热位置连通,烟支6在收容部内被加热的过程中,产生的烟渣以及焦油受重力作用会趋向于向废料斗17聚集或者流动,用户通过废料斗17出口可将烟渣或者焦油迅速排出至主体1外部。
98.当将端盖18从第一孔的开口端移除后,用户可将清洁工具通过废料斗17出口进入主体1内,从而将第二收容部8中的烟渣或者焦油进行彻底清理。当气溶胶生成装置配置较长的烟支6使用,与第二收容部8的烟支6插入口相比较,烟支6的底部更靠近第二收容部8,故从第二收容部8的底部进行清洁,操作难度更低,更利于用户进行清洁操作。且对于一些细长的烟支6,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第一端配置的烟支6插入口尺寸较小,用户无法进行清洁操作,进而用户只能将主体1的支架体3、主体壳5拆除之后才能勉强对加热位置进行清洁。本实施例通过废料斗17的出口,用户能够更容易地进行清洁操作,极大提升了用户的操作体验。
99.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
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