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气溶胶产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气溶胶生成装置和电源组件。
背景技术:2.存在有气溶胶提供制品,例如,所谓的电子烟装置。这些装置通常包含烟油,该烟油被加热以使其发生雾化,从而产生可吸入蒸汽或气溶胶。该烟油可包含尼古丁和/或芳香剂和/或气溶胶生成物质(例如,甘油)等。
3.已知的电子烟装置通常包括电池、雾化组件和传感器等,传感器通常作为连接电池和雾化组件的开关元件,用于控制雾化组件与电池之间的电连接。已知的电子烟装置还包括进气通道和传感气流通道,进气通道连接外界和雾化组件,在抽吸时,外界的空气通过进气通道进入雾化组件中,从而与雾化组件雾化的液体基质混合形成可供吸食的气溶胶,且在抽吸时,传感器安装仓中的空气会通过传感气流通道进入雾化组件中,从而在传感器安装仓中形成负压或者形成流动的气流,传感器通过检测安装仓的气压或气流来判断是否具有抽吸动作,当检测到具有抽吸动作时,则控制电池为雾化组件供电,使液体基质雾化。然而现有的电子烟装置中,进气通道和传感气流通道是相互分开且相互独立的,从而导致电子烟装置中气路结构复杂,且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和电源组件,具有简单的气路结构。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用于存储液体基质的储液腔、用于雾化所述液体基质的雾化芯和容纳所述雾化芯至少局部的雾化腔,还包括电池、安装架和传感器,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
6.安装仓,用于收容所述传感器;
7.环形壁,设置在所述安装仓内,所述环形壁的内侧形成有检测腔,所述传感器的检测面位于所述检测腔内或朝向所述检测腔设置,以检测所述检测腔中的气流变化;
8.第一通道,位于所述安装仓中且至少一部分环绕在所述环形壁的外侧,以供气流通过;
9.缺槽,设置在所述环形壁上,且连通所述检测腔和所述第一通道;
10.第一贯通口,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以向所述第一通道中引入空气;
11.第二贯通口,连通所述雾化腔与所述第一通道。
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组件,包括安装架和传感器,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
13.安装仓,用于收容所述传感器;
14.环形壁,设置在所述安装仓内,所述环形壁的内侧形成有检测腔,所述环形壁支撑所述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的检测面位于所述检测腔内或朝向所述检测腔设置,以检测所述检测腔中的气流变化;
15.第一通道,位于所述安装仓中且至少一部分环绕在所述环形壁的外侧,以供气流
通过;
16.缺槽,设置在所述环形壁上,且连通所述检测腔和所述第一通道;
17.第一贯通口,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以向所述第一通道中引入空气;
18.第二贯通口,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以引出所述第一通道中的空气。
19.以上气溶胶生成装置和电源组件中,用于安装传感器的安装仓中具有供气流通过的第一气道,抽吸时,空气依次通过第一贯通口、第一通道和第二贯通口进入雾化腔中,从而与雾化腔中雾化的液体基质混合,同时检测腔中的空气通过安装仓中的缺槽、第一通道和第二贯通口进入雾化腔中,并在检测腔中形成负压或形成流动的气流,以供传感器检测来判断是否具有抽吸动作,由此,外界空气进入雾化腔的气流通道和检测腔中的空气进入雾化腔的气流通道部分重合,使得气溶胶生成装置内的气路结构简单,从而能够有效缩小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体积。
附图说明
20.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21.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示意图;
22.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剖视图;
23.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另一剖视图;
24.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剖视图;
25.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26.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27.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雾化组件的示意图;
28.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雾化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29.图9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支架剖视图;
30.图10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雾化芯的示意图;
31.图1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雾化芯的分解示意图;
32.图1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支架的正面示意图;
33.图1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支架的背面示意图;
34.图1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支架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35.图1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支架的背面剖视图;
36.图1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支架的侧向剖视图;
37.图1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支架的侧向剖视分解图;
38.图18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支架的示意图;
39.图中:
40.1、雾化器;
41.11、上壳体;111、储液腔;112、管状体;113、气雾通道;115、吸嘴;
42.12、雾化组件;
43.121、第一支架;1211、导液孔;1211a、第一导液孔;1211b、第二导液孔;
44.1212、保持空间;1213、插入孔;1214、出气口;1215、雾化腔;1216、保持部;1217、缺口;1218、止挡部;1219a、第一支撑部;1219b、第二支撑部;r1、气流通道;r21、第一限制壁;r22、第二限制壁;r3、第一空腔;r4、第二空腔;r6、插入腔;r7、第二进气口;
45.a1、第一蓄液部;a11、第一鳍片;a12、第一横向凹槽;a13、第一纵向导通部;a14、凹陷部;a15、第一进气口;a16、挡块;
46.a2、第二蓄液部;a21、第二鳍片;a22、第二横向凹槽;
47.a3、第三蓄液部;a4、第四蓄液部;
48.b1、气孔;b11、第二端;b2、避让槽;
49.122、第二密封件;1221、第一穿孔;1222、第二穿孔;1223、肋条;
50.123、雾化芯;1231、多孔体;1232、第一密封件;1233;盛液空间;1234、第一面;1235、第二面;1236、下表面;1237、加热元件;1238、上部分;1239、下部分;
51.2、电源组件;
52.21、下壳体;211、第一接收腔;212、电触头;
53.22、电池;23、第二支架;231、第一卡凸;232、第二卡凸;233、安装仓;234、第一贯通口;235、第二贯通口;236、环形壁;237、检测腔;238、支撑壁;
54.24、传感器;25、第三密封件;26、进气孔;27、流体通道;271、缺槽;272、第一通道;273、第二通道;28、毛细部;281、毛细槽;282、凸肋;283、连通部;291、门槛;292、容纳座;293、耳室;294、贯孔;295、拱形体;296、锥形腔;297、导线;298、留液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5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6.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次序。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或者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57.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5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能同时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
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59.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可以参见图4-6,包括具有吸嘴115的上壳体11和至少局部位于上壳体11内部的雾化组件12,上壳体11中形成有用于存储液体基质的储液腔111和用于传递气溶胶的气雾通道113。雾化组件12连通储液腔111,以接受储液腔111中的液体基质,然后雾化组件12可通过发热等方式雾化该液体基质,生成气溶胶,气溶胶通过气雾通道113传递至吸嘴115,以供吸食。
60.可以参见图7-11,雾化组件12包括能够吸收、传导和雾化液体基质的雾化芯123和用于固定雾化芯123的第一支架121。
61.第一支架121可以由刚性材料或硬度较大的材料制成,从而在受挤压时难以发生形变或难以发生较大的形变,因此具有良好的支撑和保持作用。请参照图7-9,第一支架121上包括导液孔1211、保持空间1212、插入孔1213、出气口1214和雾化腔1215,导液孔1211用于与储液腔111连通,从而储液腔111内的液体基质可以进入导液孔1211中;雾化芯123的至少局部保持在保持空间1212中,导液孔1211与保持空间1212连通,使得导液孔1211中的液体基质能够进入保持空间1212中的雾化芯123上,进而被雾化芯123吸收和传导,雾化芯123上具有雾化面,雾化芯123可将其接收的液体基质向雾化面传递,从而使液体基质在雾化面被雾化,雾化芯123的雾化面位于或者朝向雾化腔1215,从而气溶胶在雾化腔1215中形成;雾化腔1215通过出气口1214连通插入孔1213,气溶胶会从雾化腔1215通过出气口1214进入插入孔1213内,气雾通道113由内部中空的管状体112界定,该管状体112的下端可通过插入插入孔1213中从而实现管状体112与第一支架121相互连接,管状体112与插入孔12113之间的连接为密封连接,以防止气溶胶从其连接缝隙溢出,该密封连接可以是管状体112与插入孔1213过盈配合,或者是管状体112与插入孔1213之间具有柔性的密封件,通过密封件来密封管状体112与插入孔1213之间的连接缝隙,管状体112亦可以由刚性材料或硬度较大的材料制成,在此不做限定。
62.请参照图7-9,导液孔1211具有两个,为第一导液孔1211a和第二导液孔1211b,对称地设置在插入孔1213的相对两边。第一支架121还包括内部中空的保持部1216,保持部1216包括侧壁和顶壁,保持空间1212位于保持部1216中且由保持部1216的侧壁和顶壁界定其至少部分边界,保持部1216的侧壁上具有连通导液孔1211的缺口1217,导液孔1211中的液体基质通过该缺口1217流入保持空间1212内,保持部1216的顶壁位于插入孔1213的正下方,且保持部1216的顶壁大致为v形,从而在插入孔1213与保持部1216的顶壁之间形成让位空间,形成上述的出气口1214。
63.请参照图8和9,插入孔1213的孔壁和/或保持部1216的顶壁外侧设有止挡部1218,用于止挡和支撑管状体112,防止管状体112过度进入插入孔1213中,或者防止管状体112接触保持部1216的顶壁,以此保护保持部1216。
64.请参照图7-9,第一支架121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支撑部,为第一支撑部1219a和第二支撑部1219b,第一支撑部1219a连接并支撑第一导液孔1211a,第二支撑部1219b连接并支撑第二导液孔1211b,第一支撑部1219a和第二支撑部1219b间隔设置,保持部1216位于两支撑部1219a、1219b之间且连接两支撑部1219a、1219b。请参照图7和8,保持部1216的侧壁相对支撑部1219a、1219b的外表面凹陷,从而支撑部1219a、1219b与保持部1216之间形成有
台阶,台阶和保持部1216侧壁之间的空间形成连通雾化腔1215和出气口1214的气流通道r1,雾化腔1215中的气溶胶通过气流通道r1进入出气口1214。
65.请参照图7-9,雾化腔1215在纵向上位于保持空间1212的下方,雾化芯123的局部固定在保持部1216中,其余部分悬设在雾化腔1215中,即雾化芯123的下表面和局部侧面未与第一支架121接触。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9和10,雾化芯123包括盛液空间1233、多孔体1231和第一密封件1232,多孔体1231可以为多孔陶瓷等多孔结构,其内外具有大量的孔隙,从而可以吸收、传导液体基质。多孔体1231包括第一面1234和环绕第一面1234的第二面1235,第二面1235可以与第一面1234大致垂直,第二面1235为一个圆形的环绕面,或者第二面1235由多个平面或多个阶梯面依次首尾连接构成的环形面,第一面1234为多孔体1231的上表面,第二面1235为多孔体的侧表面,第一密封件1232为环形,与第二面1235密封连接且局部凸出第一面1234,盛液空间1233由第一面1234和第一密封件1232凸出第一面1234的部分界定,导液孔1211通过缺口1217连通盛液空间1233,使得盛液空间1233中可以注满液体基质,然后液体基质从第一面1234向雾化芯123内部和其他面渗透和传递。第一密封件1232与保持部1216密封连接,即多孔体1231通过第一密封件1232固定在保持部1216中,为了防止液体基质从第一密封件1232与多孔体1231之间的连接处渗出,然后顺着保持部1216的侧壁漫延,可以使保持部1216的内壁与多孔体1231之间具有间隙,使得即使有液体基质从第一密封件1232与多孔体1231之间的连接处渗出,液体基质也是沿着多孔体1231的第二面1235向雾化面漫延,最终被雾化。
66.在如图7-9所示的实施例中,保持空间1212为上小下大的倒漏斗形,多孔体1231的上端通过第一密封件1232与保持空间1212的壁密封连接,多孔体1231的其余部分悬设在保持空间1212中和/或悬设在雾化腔1215中,以此使得保持部1216的内壁与多孔体1231之间具有间隙。
67.请参照图10和11,雾化芯123上与第一面1234相对的下表面1236上设有加热元件1237,如电阻膜或电热片等,从而雾化芯123的下表面1236和加热元件1237构成了雾化芯123的雾化面,在加热元件1237发热时,雾化面及与之邻近的第二面1235上的气溶胶基质可被雾化,形成气溶胶,气溶胶再通过雾化腔1215和气流通道r1进入出气口1214中,然后再通过管状体112中的气雾通道113传递至吸嘴115,从而被吸食。
68.请参照图10和11,雾化芯123为块状,包括上部分1238和下部分1239,第一面1234为上部分1238的上表面,第一密封件1232与上部分1238的侧面连接,雾化面位于下部分1239,雾化组件12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反向,上部分1238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等于下部分1239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上部分1238在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下部分1239在宽度方向上宽度,从而导致局部第二面1235为阶梯面,下部分1239侧面拐角处的弧的半径大于上部分1238侧面拐角处的弧的半径。在如图10和11所示的实施例中,雾化芯123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对称。
69.请参照图9,第一支架121的内部具有空腔和限制壁,雾化腔1215属于空腔的至少一部分,限制壁用于限制雾化腔1215的长度,以此来缩减雾化腔1215的占用空间。具体的,可以参照图9,部分空腔位于第一支撑部1219a内部,为第一空腔r3,部分空腔位于第二支撑部1219b内部,为第二空腔r4,雾化腔1215位于第一空腔r3和第二空腔r4之间,限制壁具有两个,分别为第一限制壁r21和第二限制壁r22,第一限制壁r21设置在第一空腔r3与雾化腔
1215之间,以隔开第一空腔r3和雾化腔1215,第二限制壁r22位于第二空腔r4与雾化腔1215之间,以隔开第二空腔r4和雾化腔1215,第一限制壁r21和第二限制壁r22位于长度方向,从而雾化腔1215的长度受两限制壁r21、r22之间的距离限定,两限制壁r21、r22之间的距离越近,雾化腔1215的长度越小,两限制壁r21、r22之间的距离越远,雾化腔1215的长度越大。通过两限制壁r21、r22限定雾化腔1215的占用空间来防止气溶胶被无效地扩散而浪费,且有助于使气溶胶更多地通过气流通道r1和出气口1214进入气雾通道113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空腔r21和第二空腔r22底端敞开,从而为插入腔r6,可供电源组件2中的第二支架22的局部插入,或者被其他物件插入,且第一空腔r3和第二空腔r4中可以具有卡扣结构,以与插入第一空腔r3和第二空腔r4中的插入件卡扣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有填充物而为实心结构,或者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底端封闭,从而不能再被其他外来物插入。
70.请参照图7和8,第一支架121上还设有气孔b1和避让槽b2,气孔b1的第一端连通导液孔1211,第二端b11与避让槽b2连通,避让槽b2连接气孔b1的第二端b11和雾化腔1215。空气可通过避让槽b2和气孔b1进入导液孔1211内,从而平衡导液孔1211或储液腔111与外界的气压,防止因压差导致液体基质难以进入雾化芯123上的盛液空间1233,或者导致盛液空间1233中液体难以渗透至多孔体1231内部,从而影响液体基质在多孔体1231中的传导速率。
71.然而气孔b1的存在,难以避免的会使导液孔1211中的液体基质通过气孔b1渗透出来,即气孔b1会导致导液孔1211漏液,为了防止漏液污染雾化器1或电源组件2,设置第一储液部a1,避让槽b2通过第一储液部a1连通雾化腔1215,通过气孔b1渗透出的液体基质被避让槽b2导引至第一储液部a1,被第一储液部a1锁住。
72.在一实施例中,气孔b1的第二端b11设置在第一支架121的内表面,与雾化腔1215连通,使得雾化腔1215中的气体可以从内部通过气孔b1进入至导液孔1211中,第一储液部a1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架121的外表面或者内表面,避让槽b2为从气孔b1渗出的液体基质提供进入第一储液部a1的路径。
73.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气孔b1的第二端b11、避让槽b2和第一储液部a1均设置在第一支架121的外表面,以方便第一支架121的制作。
74.请参照图8,避让槽b2弯曲设置,以增加避让槽b2的锁液能力,通过增加避让槽b2的物理长度来增加其储液量。进一步的,避让槽b2的宽度小于气孔b1第二端b11的孔径,限定了液体基质从气孔b1的第二端b11进入避让槽b2的量,以此可以将液体基质更多的锁在气孔b1中,从而能够有效的防止液体基质通过气孔b1渗透出来而漏液。和/或者进一步的,避让槽b2包括横向延伸部分和纵向延伸部分,横向延伸部分沿横向延伸且与气孔b1的第二端b11横向连接,即避让槽b2与气孔b1之间的连接处错开气孔b1的正下方,从而增加气孔b1的封油能力,减少液体基质通过气孔b1向外渗透的速度,能够有效地减少漏油、漏液。避让槽b2的纵向延伸部分沿纵向延伸且与第一蓄液部a1纵向连接。横向延伸部的长度可以小于纵向延伸部的长度,以加快避让槽b2的排空速度,防止液体基质堵塞避让槽b2而影响空气通过避让槽b2进入气孔b1。横向延伸部和纵向延伸部可通过弧形槽过度。优选横向延伸部大致与纵向延伸部垂直。和/或者进一步的,气孔b1第二端b11的孔径大于其第一端的孔径,以方便空气进入和阻碍液体基质流出。
75.请参照图7和8,第一蓄液部a1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架121外表面或内表面的若干第一鳍片a11,相邻两第一鳍片a11之间形成有第一横向凹槽a12,相邻两第一横向凹槽a12之间的第一鳍片a11上设有第一纵向导通部a13,使得相邻两第一横向凹槽a12相互连通,避让槽b2穿过其一第一鳍片a11连通相应的所述第一横向凹槽a12,从而能够将液体基质导入该第一横向凹槽a12中,使液体基质在第一储液部a1内流动而被存储。请参照图7和8,第一横向凹槽a12的宽度大于避让槽b2的宽度,以增加第一横向凹槽a12的锁液能力,具体的,第一横向凹槽a12的宽度可以是避让槽b2的宽度的2-10倍,但不以此为限。
76.第一横向凹槽a12横向延伸,从而多个第一横向凹槽a12可以相互平行,第一纵向导通部a13可以纵向延伸,或者相对纵向倾斜,使得多个第一纵向导通部a13可以相互平行,也可以有至少两第一纵向导通部a13相互不平行。第一纵向导通部a13主要起导通相邻两第一横向凹槽a12的作用,气体和液体都可以通过第一纵向导通部a1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纵向导通部a13可以是设置在第一鳍片a11上的通孔,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纵向导通部a13是自第一鳍片a11的表面凹设的槽,从而具有槽底和槽壁,请参照图7和8,第一纵向导通部a13的槽壁可相对其槽底倾斜设置,从而增加液体通过第一纵向导通部a13时沿其槽壁爬液的难度,防止液体漫延至第一鳍片a11的外侧表面;第一纵向导通部a13中的两槽壁之间的宽度大于避让槽b2的宽度,以增加第一纵向导通部a13的锁液能力。
77.请参照图7和8,部分第一纵向导通部a13两槽壁之间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一横向凹槽a12的宽度,部分第一纵向导通部a13两槽壁之间的宽度可以等于第一横向凹槽a12的宽度,至少两第一纵向导通部a13两槽壁之间的宽度不相等,进一步的,相邻两第一纵向导通部a13中,位于下方的第一纵向导通部a13的横截面积更大,或者两槽壁之间的宽度更大,从而越方便位于上方的第一横向凹槽a12中的液体进入下方的第一横向凹槽a12中,防止液体基质因积累在上方的第一横向凹槽a12中而漫延至第一鳍片a11的外侧表面,和/或者进一步的,至少两第一纵向导通部a13相互错位,从而不共轴线,以此防止液体基质在还没有充分地分布在上方的第一横向凹槽a12中时却通过第一纵向导通部a13进入下方的第一横向凹槽a12中,所以,第一纵向导通部a13错开设置,可以使得第一横向凹槽a12充分的被利用,从而增强第一储液部a1的锁液能力;在其他实施例中,所有第一纵向导通部a13两槽壁之间的宽度可以相等,且可以共轴线设置。
78.请参照图7和8,至少部分第一纵向导通部a13的槽底具有弧形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一纵向导通部a13的槽底可以至少局部为弧形面,或至少局部为平面,或至少局部为阶梯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一纵向导通部a13至少的槽底为平面或阶梯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一纵向导通部a13的槽壁为弧形或者具有弧形结构。通过在第一纵向导通部a13中设置弧形面,来增加液体基质在第一纵向导通部a13中的漫延速度,避免液体基质堵塞第一纵向导通部a13而影响空气通过。
79.请参照图7和8,部分第一横向凹槽a12的槽底局部凹陷形成凹陷部a14,凹陷部a14的深度大于该第一横向凹槽a12中与之邻接的槽底的深度,凹陷部a14可以存储更多的液体基质,从而增大第一储液部a1的锁液能力,防止液体基质漫延至第一鳍片a11的外侧表面。
80.请参照图7和8,第一蓄液部a1具有第一进气口a15,第一蓄液部a1、避让槽b2和气孔b1构成空气从第一进气口a15进入导液孔1211的空气通道。第一进气口a15连通气流通道r1,气流通道r1中的气体可通过第一进气口a15进入相应的第一横向凹槽a12中,然后沿着
该第一横向凹槽a12、相应的第一纵向导通部a13进入避让槽b2中,然后通过气孔b1进入导液孔1211中,进而平衡导液孔1211内外的气压。
81.两导液孔1211中至少一导液孔1211的壁上具有气孔b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对应第一支撑部1219a的导液孔1211的侧壁上设置有气孔b1,第一支撑部1219a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储液部b2,每一第一横向凹槽a12大致为横置的u形,布置在第一支撑部1219a的外表面,且至少一第一横向凹槽a12的端部敞开构成第一进气口a15,与气流通道r1横向贯通,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些第一横向凹槽a12的两端部均为第一进气口a15,并分别与位于第一支架121相对两侧的气流通道r1横向贯通,从而气流通道r1中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一进气口a15进入该第一横向凹槽a12中,再通过与第一储液部a1连通的避让槽b2进入气孔b1中,最后进入导液孔1211内平衡气压。
82.请参照图7和8,对应每一第一进气口a15,相应的第一横向凹槽a12中均设置有挡块a16,挡块a16密封连接对应的第一横向凹槽a12的底壁和侧壁,挡块a16毗邻第一进气口a15设置,用于防止对应的第一横向凹槽a12中的液体基质进入第一进气口a15而流出该第一横向凹槽a12,从而增加该第一横向凹槽a16的锁液能力,同时妨碍从对应的第一进气口a15上方的其他第一进气口a15流出的液体基质和沿着保持部1216与支撑部1219a、1219b之间的台阶漫延的液体基质通过相应的第一进气口a15进入该第一横向凹槽内,以此增加第一进气口a15的锁油能力,即挡块a16可以妨碍与之对应的第一横向凹槽a12中的液体基质溢出,又能防止外界的液体基质流入该第一横向凹槽a12中。请参照图7和8,第一进气口a15与保持部1216侧壁的外侧之间具有台阶差,使得从对应的第一进气口a15上方的其他第一进气口a15流出的液体基质可以漫延至下方的第一进气口a15和漫延至保持部1216侧壁的外侧,即,使液体基质沿气流通道r1的壁爬行,使得气流通道r1具有一定锁液能力。
83.请参照图7和8,每一挡块a16相对与之连接的第一鳍片a11凹陷,该凹陷形成过气通道,供气体通过,使得从第一进气口a15进入的气体可以越过挡块a16进入到第一横向凹槽a12中,即挡块a16垂直相应槽底的高度小于对应的第一横向凹槽a12的槽深,使得挡块a16能够阻碍液体基质通过,但是允许气体从其相对第一鳍片a11的凹陷通过。
84.请参照图7和8,第一蓄液部a1中最上方即最靠近避让槽b2的第一横向凹槽a12的端部封闭,即该第一横向凹槽a12没有第一进气口a15,其他第一横向凹槽a12的端部敞开,即其他第一横向凹槽a12具有第一进气口a15,第一蓄液部a1中最上方的第一横向凹槽a12的端部朝向出气口1214,该端部封闭,可以确保气溶胶随着抽吸动作更多的流入气雾通道113中,而不被分流进入该第一横向凹槽a12中并在该第一横向凹槽a12中冷凝形成冷凝液,增加该第一横向凹槽a12的锁液负担。
85.如图8所示,对应第二支撑部1219b的导液孔1211的侧壁完整,其上未开设气孔b1,亦未布置避让槽b2,第二支撑部1219b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储液部a2,第二储液部a2包括若干横向延伸的第二鳍片a21,相邻两第二鳍片a21之间形成有第二横向凹槽a22,第二储液部a2与第一储液部a1的不同在于:第二鳍片a21上不具有连通相邻两第二横向凹槽a22的通道,即第二横向凹槽a22相互独立,第二储液部a2中无将空气导入导液孔1211的空气通道。
86.如图7和8所示,第一支撑部1219a上还设有第三储液部a3,第三储液部a3位于第一储液部a1的下方,且第三储液部a3与第一储液部a1公共的鳍片上无连通第一储液部a1和第三储液部a3的通道,第三储液部a3的其他结构可以与第一储液部a1具有相同的特征。第二
支撑部1219b上还设有第四储液部a4,第四储液部a4位于第二储液部a2的下方,且第四储液部a4与第二储液部a2公共的鳍片上无连通第二储液部a2和第四储液部a4的通道,第四储液部a4的其他结构可以与第一储液部a1具有相同的特征。
87.请参照图7和8,雾化组件1还包括第二密封件122,第二密封件122在上壳体11与第一支架121之间提供密封。如图4、7和8所示,第二密封件122具有附在第一支架121上表面的顶壁和环绕第一支架121至少局部侧壁的环绕壁,顶壁与环绕壁连接,顶壁上具有与导液孔1211对应设置的第一穿孔1221和与插入孔1213对应设置的第二穿孔1222,环绕壁覆盖气孔b1的第二端b11和避让槽b2,从而使气孔b1的第二端b11和避让槽b2被隐藏在第二密封件122中,环绕壁上具有凸出的肋条1223,以作为过盈配合部与上壳体11的内部过盈配合,实现密封连接,肋条1223可以具有一条,也可以具有多条,均在横向上环绕环绕壁的外侧设置。气孔b1的第二端b11可以避开肋条1223设置,也可以正对肋条1223设置,在此不做限定。储液腔111中液体基质穿过第二密封件122上第一穿孔1221后进入到第一支架121中的导油孔1211内,限定气雾通道113的管状体112穿过第二穿孔1222进入插入孔1213中。第二密封件122还具有向插入孔1213延伸的延伸部,用于密封管状体112与插入孔1213之间的连接。
88.请参照图2-4,第一支架121至少局部位于上壳体11内。第二储液部a2、第三储液部a3和第四储液部a4位于上壳体11内,且第二储液部a2、第三储液部a3和第四储液部a4中的鳍片的外侧表面抵顶上壳体11的内壁。
89.请参照图4和9,雾化腔1215的下方敞开,构成第二进气口r7,空气通过第二进气口r7进入雾化腔1215,再从雾化腔1215通过气流通道r1、出气口1214进入气雾通道113中,和从雾化腔1215、气流通道r1通过第一进气口a15进入第一储液部a1,最终进入导液孔1211中。
90.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请参照图1-3,在一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雾化器1,还包括电池组件2,电池组件2用于与雾化芯123电连接,以为雾化芯123雾化液体基质供电。
91.请参照图1-3,电源组件2包括下壳体21、电池22和第二支架23,下壳体21设置在最外围,用于提供良好的外观、手感和保护内部的电池22、第二支架23等元件,第二支架23用于固定电池22和传感器24等,电池22与雾化芯123电连接。
92.具体的,电源组件2包括设置于沿纵向的一端、用于接收和容纳雾化器1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接收腔211,以及至少部分裸露在第一接收腔211表面的电触头212,用于当雾化器1的至少一部分接收和容纳在电源组件2内时与雾化器1形成电连接进而为雾化器1供电。
93.根据图2和3所示的优选实施,电触头212的一端沿纵向向上延伸,当雾化器1的至少一部分接收于第一接收腔211内时,电触头212可伸入第一支架121中直接与雾化芯123下表面的加热元件1237接触,以为加热元件1237发热供电,电触头212的另一端通过导线或者电极等与电池122电连接,以从电池122上取电。当然不排除电触头212伸入第一支架121中后,间接地与雾化芯123上的加热元件1237接触。
94.电源组件2内设置有第三密封件25,并通过该第三密封件25将电源组件2的内部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分隔形成以上第一接收腔211。在图2、3和6所示的优选实施中,该第三密封件25被构造成沿电源组件2的横截面方向延伸,并且优选是采用具有柔性材质例如硅胶制备,进而阻止由雾化器1渗流至第一接收腔211的液体基质流向电源组件2内部的控制器、传
感器24等部件。
95.在图2和3所示的优选实施中,电源组件2还包括沿纵向背离第一接收腔211的另一端的用于供电的电池22;以及设置于电池22与第一接收腔211之间的传感器24,传感器24用于感测通过雾化器1的吸嘴115进行抽吸时产生的抽吸气流,进而根据该传感器24的检测信号控制电池22向雾化器1输出电流。请参照图2和3,电池22通过传感器24与电触头212电连接,传感器24构成电池22与电触头212之间电连接的控制元件,该控制元件可以为开关元件,在传感器24通过检测气压、气流或其他参数达到预设条件时即可判断吸嘴115处具有抽吸动作,然后导通电池22与电触头212之间的电连接,使电触头212可以为雾化芯123雾化液体基质供电。
96.进一步在图2和3所示的优选实施中,电源组件2在背离第一接收腔211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气孔26,外界的空气通过进气孔26进入电源组件2内部,然后从雾化器1中雾化腔1215下方的第二进气口r7进入到雾化器1中。
97.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2和13,第二支架213上还具有安装仓233,或者气溶胶生成装置还具有安装架,安装架上具有安装仓233,安装架与第二支架213一体成型,或者与第二支架213分体成型然后相互连接,或者与第二支架213间隔设置,或者属于第二支架213的组成部分,安装仓233可用于安装传感器24,同时可用于提供空气进入雾化组件12的部分气路,即安装仓233连通进气孔26和雾化腔1215,在抽吸吸嘴115时,外界的空气通过进气孔26后进入安装仓233,再通过安装仓233进入雾化腔1215中,最后通过气雾通道113进入嘴部。
98.在图14、16和17所示的实施例中,安装仓233的内部具有流体通道27,气体和/或液体可在流体通道27的至少局部中流动,安装架上设置有第一贯通口234和第二贯通口235,第一贯通口234连通进气孔26和流体通道27,从而外界的空气可被第一贯通口234引入流体通道27中,第二贯通口235连通流体通道27和雾化腔1215,从而流体通道27中的空气被第二贯通口235导入雾化腔1215中,且来自雾化腔1215的回流油液或气溶胶可通过第二贯通口235进入流体通道27中,其中,至少部分进入流体通道27的气溶胶可在流体通道27中流动的过程中发生冷凝,形成能够漫延出或流出第一贯通口234的冷凝液,其他油液在量足够多或者时间足够长的情况下,亦可以通过第一贯通口234流出或漫延出安装仓233。安装仓233的中心区域(但不限于此处)可以具有检测腔237,传感器24的检测面面向或者位于检测腔237中,从而能够检测检测腔237中的气压或气流等数据,检测腔237可以由一圈环形壁236界定,流体通道27可以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道272和缺槽271,在一些实施例中,流体通道27还可以包括与第一通道272连通的第二通道273。第一通道272是设置在环形壁236外围的弯曲形通道、设置在环形壁236外围的弯折形的通道、设置在环形壁236外围的弧形通道或者是环绕环形壁236设置的环形通道,第一贯通口234的一侧开口位于第一通道272,可以位于第一通道272的通道底壁,或者位于第一通道272的通道侧壁等,为了方便第一通道272中的液体能够较为容易地漫延至或流至第一贯通口234中,优选第一贯通口234的一侧开口位于第一通道272的底壁或者位于第一通道272的侧壁的底部。
99.环形壁236上具有豁口,该豁口构成缺槽271,缺槽271连通检测腔237和第一通道272,气流可通过缺槽271进入或者离开检测腔237,从而使检测腔237中可形成被传感器24检测的环境,如形成负压环境等,环形壁236一端连接安装仓233的仓底,另一端连接传感器
24或间接地连接传感器24,优选环形壁236除缺槽271之外,其他处均密封,使得气流只能通过缺槽271进出检测腔237。为了防止通过第二贯通口235回流至安装仓233的气溶胶进入检测腔237,可以使缺槽271的开口朝向避开第二贯通口235的设置方向,即进入安装仓233的气溶胶若要进入缺槽271,必须拐弯,通过拐弯来增加气溶胶冷凝的概率和速度,在一实施例中,缺槽271的开口朝向与第二贯通口235的设置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
°
,但不限于此,缺槽271的开口朝向基本可防止气溶胶进入检测腔237即可。
100.为了确保气溶胶在到达缺槽271前基本能够完成液化,可以进一步设置第二通道273,请参照图14,第二通道273连接第一通道272,第二贯通口235的一侧开口设置在第二通道273的壁上,通过设置第二通道273来延长第二贯通口235到缺槽271之间的路径长度,以此来增加气溶胶冷凝率,防止气溶胶以气态的形式通过缺槽271进入检测腔237中。为了简化结构和缩小安装架的体积,第三通道273可以为直形气道,第三通道273的宽度可以大于弯形气道272的宽度,但不限于此。
101.请参照图14所示的实施例,第一通道272为环形,360
°
环绕环形壁236设置,第一贯通口234的一侧开口位于第一通道272的底壁,位于第一贯通口234相对两侧的第一通道272分别为第一第一通道和第二第一通道,优选第一第一通道和第二第一通道可以具有相同的路径长度,也可以具有相同的路径宽度,缺槽271可以只具有一个,与第一第一通道或第二第一通道连通,缺槽271还可以具有多个,在此不做限定。第一贯通口234和第二贯通口235设置在安装仓233的相对两端,使得第一贯通口234与第二贯通口235之间的距离最大化,以此来增加第一贯通口234和第二贯通口235之间的流体通道27的锁液能力,使得流体通道27能够锁住较大量的液体,减少液体漫延至第一贯通口234或流至第一贯通口234的量。
102.所以,安装架通过第一贯通口234、流体通道27和第二贯通口235提供了第一流体路径和第二流体路径,第一流体路径供第一流体如空气依次沿着第一贯通口234、第一通道272和第二贯通口235流动,第二流体路径供第二流体(包括回流的液体和/或气溶胶)依次沿着第二贯通口235、第一通道272和第一贯通口234流动。
103.为了防止流体通道27中的液体通过缺槽271进入检测腔237,可以设置阻碍液体进入检测腔237的障碍,如设置门槛291等障碍,通过提高爬液高度来增加爬液难度,来防止液体爬过障碍进入缺槽271,进而进入检测腔237。请参照图14和17所示的实施例,环形壁236上具有门槛291,缺槽271未延伸到检测腔237的底壁,从而在环形壁236上形成门槛,使得门槛291连接安装仓233的仓底且封闭缺槽271的底部,门槛291的高度等于缺槽271的底部到安装仓233的仓底之间的距离,或者缺槽271直接连接安装仓233的仓底,门槛291形成挡块,密封连接安装仓233的仓底,同时设置在缺槽271的外侧或内侧,以遮挡缺槽271的底部开口区域,流体通道27中的液体需要漫延或爬过门槛291后才能进入缺槽271,从而门槛291能够有效阻碍液体进入检测腔237中。
104.为了增加流体通道27的封闭性,请参照图12、14、16和17所示的实施例,传感器24通过容纳座292安装在安装仓233中,或者与安装仓233连接,从而封闭安装仓233的正向开口,使流体只能从第一贯通口234和第二贯通口235进出位于安装仓233的仓底和容纳座292的座底之间流体通道27。请参照图12、14、16和17,容纳座292的形状与流体通道27的形状相适宜,从而其至少局部能够嵌合在安装仓233中并密封流体通道27的正向开口,传感器24的检测面朝向容纳座292的座底并通过嵌合的方式固定在容纳座292中,容纳座292的侧壁与
传感器24密封连接,不允许气流通过容纳座292的侧壁与传感器24侧壁之间的连接处进入至容纳座292内部的座底中,容纳座292的座底具有贯孔294,贯孔294的一侧为检测腔237,另一侧为传感器24的检测面,检测面透过贯孔294检测检测腔中的气流或气压等。
105.为了确保检测腔237的密封性,请参照图14和17,进一步的,环形壁236与安装仓233的仓底一体成型,然后抵顶且支撑容纳座292的座底,并与容纳座292的座底密封连接,或者环形壁236与容纳座292的座底一体成型,然后抵顶安装仓233的仓底,并与安装仓233的仓底密封连接。
106.请参照图16和17,进一步的,容纳座292的座底具有向检测腔237凸伸的拱形体295,贯孔294贯穿拱形体295,拱形体295与传感器24的检测面之间具有锥形腔296,锥形腔296与贯孔294构成漏斗状的导气通道,即该导气通道朝向传感器24检测面的一端的开口度大于导气通道朝向检测腔237一端的开口度,如此,即可更多的暴露传感器24的检测面,又能提高万一进入检测腔237的液体爬过拱形体295外侧壁、进而进入贯/294的难度,进一步防止液体接触传感器24的检测面,能够有效地保持检测面的灵敏度。
107.请参照图16和17所示的实施例,检测腔237的腔底向安装架的背面凹陷形成倒置的锥台形,一方面可以为拱形体295提供让位空间,另一方面,增加了检测腔237的锁液能力,有助于防止液体泄露出电源组件2。
108.当通过吸嘴115进行抽吸时,检测腔237中的空气将通过缺槽271流入第一通道272,同时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贯通口234流入第一通道272,第一通道272中的气体再通过第二贯通口235进入雾化腔1215,从而使得在检测腔237中形成负压。传感器24可以选用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可通过其检测面两侧的压差来判断是否具有抽吸动作,传感器的检测面位于检测腔237中或朝向检测腔237,在检测腔237中形成有负压时,可被传感器检测,从而传感器24可以判定具有抽吸动作,进而可控制电触头212向加热元件1237输出电流、电压或电功率,以使加热元件1237发热。在停止抽吸后,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贯通口234进入第一通道272中,空气在第一通道272中流动,并通过缺槽271进入检测腔237中,进而平衡检测腔237内外的气压,传感器24的检测面两侧因此压差减小,进而判断无抽吸动作,然后传感器断开电触头21与电池22之间的电连接,控制电触头212停止向加热元件1237输出电流、电压或电功率。
109.采用安装传感器24的安装仓233作为进气孔26与雾化腔1215之间的气路的组成部分,可以简化气路和简化第二支架,而且可以汇聚和导流来自雾化腔1215的冷凝液,有助于保持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干净整洁,提高用户体验。
110.请参照图13和15所示的实施例,安装架上具有毛细部28,毛细部28通过第一贯通口234连通流体通道27,从进气孔26中进入的空气可进入毛细部28,空气直接进入第一贯通口234或通过毛细部28进入第一贯通口234,毛细部28具有较强的锁液能力和导液能力,能够将从雾化组件12泄漏的液体和在安装仓233中形成的冷凝液保持在安装架中,使其不溢出安装架,从而防止油液污染电源组件2的其他部分,甚至泄漏至电源组件2之外。
111.为了缩小安装架的体积,同时确保毛细部28具有足够大的面积,以增加其锁液能力,请参照图13和15所示的实施例,安装仓233设置在安装架的正面,从而占据安装架的正面空间,毛细部28设置在安装架的背面,从而占据安装架的背面空间,从而使得毛细部28的存在没有增大安装架的纵向尺寸。
112.请参照图13和15所示的实施例,安装仓233具有较大的深度,为了不增加安装架的总体厚度,毛细部28可以具有多个,设置在安装仓233背面侧壁的相对两侧或者环绕安装仓233背面的侧壁设置等,且毛细部28的深度不大于安装仓233的深度。
113.在如图13和15所示的实施例中,毛细部28包括第一毛细部和第二毛细部,安装仓233仓底的背面位于所述第一毛细部和第二毛细部之间,毛细部28包括若干凸肋282,相邻两凸肋282界定一毛细槽281,从而具有若干毛细槽281(第一毛细部和第二毛细部中的毛细槽281的数量均不少两条),毛细槽281可相互平行设置,且毛细槽281的一端可连接安装架的侧壁,另一端连接安装仓233背面的侧壁,且可大致垂直安装仓233的背面侧壁。第一毛细部中相邻两毛细槽281之间凸肋282上和第二毛细部中相邻两毛细槽281之间的凸肋282上具有连通部283,用于连通相邻两毛细槽281。为了增加毛细部28的锁液能力,优选第一毛细部中相邻两连通部283错开设置,第二毛细部中相邻两连通部283错开设置,使得第一毛细部中各毛细槽281相互连通构成的路径形状为弯折形,第二毛细部中各毛细槽281相互连通构成的路径形状为弯折形。
114.在如图16和1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贯通口234贯穿安装仓233的仓底,且第一贯通口234的背向开口悬空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贯通口234的背向开口可以向背向延伸从而凸出安装仓233仓底的背面,第二流体(主要为液体)首先通过第一贯通口234漫延至安装仓233仓底的背面,然后在通过安装仓233背面的侧面漫延至与该侧面相连的毛细槽281中,进而被锁液。
115.在如图12-15所示的实施例中,安装架上还具有支撑壁238,支撑壁238横向设置,构成第一接收腔211在纵向上的腔底,第三密封件25平铺在支撑壁238的外表面,支撑壁238可通过第三密封件25支撑雾化组件12。第二贯通口235贯穿支撑壁238,从而连通第一接收腔211与流体通道27,在雾化组件12安装入或插入第一收容腔211时,雾化腔1215通过第二贯通口235连通流体通道27,从而抽吸时,从进气孔26进入的空气可以通过流体通道27进入雾化腔1215中,进而与液体基质雾化后的物质结合形成气溶胶,最后通过气雾通道113进入吸嘴115和嘴部。雾化组件12在工作和停止工作时积聚的液体则会通过第二贯孔235进入气流通道27中,部分液体再通过第一贯孔234进入毛细部28中锁存。
116.在如图12-17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壁238上具有安装孔,用于安装和固定电触头212,通常电触头212具有两个,分别为连接正极电触头和负极电触头,用于输出正极电流/电压和负极电流/电压,在有些实施例中,电触头212可以具有三个或者更多个,除了正极电触头和电触头外还可以具有通讯电触头等,电触头212可以电连接雾化芯123上的加热元件1237,还可以连接其他用电元件,如指示灯、防伪芯片等,电触头212可以是棒状或片状,可以是不能伸缩结构或者可以是弹针等可伸缩结构。安装孔的数量和电触头212的数量一致,使得电触头212可以一一对应地穿过安装孔。请参照图2和12-17,电触头212的纵向上端纵向向上凸伸出安装孔,并与雾化芯123上的加热元件1237电连接(包括直接电连接和间接电连接两种连接方式),电触头212的纵向下端纵向向下凸伸出安装孔。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电触头212的纵向下端伸入毛细部28所在空间,安装孔的纵向上端连接第一接收腔211和雾化腔1215,安装孔的纵向下端连接毛细部28,从而在位于雾化腔1215中的电触头212上发生冷凝形成的冷凝液沿着电触头212漫延并穿过安装孔进入毛细部28后,可被毛细部28锁液,为了减少通过安装孔的液体量,安装孔纵向上端沿纵向向上方向凸伸出支撑壁
238,从而在支撑壁238上形成隆起,使得第一接收腔211可以锁定部分液体,从而减轻毛细部28的锁液负担,同时,电触头212的纵向下端与导线297焊接连接,再通过导线297电连接传感器24,使得传感器24构成电触头212与电池22之间的开关元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和18所示,安装架的正面还设有与安装仓233相邻且通过壁相互隔开的耳室293,安装孔的一侧连通第一收容腔211或雾化腔1215,另一端连通耳室293,电触头212的纵向上端沿纵向向上延伸,用于雾化芯123上的加热元件1237电连接,电触头212的纵向下端沿纵向向下延伸,从而延伸至耳室293当中,并在耳室293当中与传感器24电连接,从而使得传感器24构成电触头212与电池22之间的开关元件,耳室293的数量可以与安装孔的数量一致,从而安装孔可以与耳室293一一对应设置和连通,耳室293不仅可以隐藏电触头212与传感器24之间的连接接头,避免导线杂乱地分布在毛细部28上,而且耳室293中还可以具有留液空间298,用于锁定沿安装孔和电触头212流入的液体和气溶胶,且在耳室293之中,电触头212与传感器24之间的电连接可以为电触头212与传感器24电极之间的抵接,从而无需焊接,方便组装。
117.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源组件2,该电源组件2与上述的电源组件的区别在于,该电源组件2中包含了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雾化组件12,如图2-4所示,电池组件2包括雾化组件12、下壳体21、第二支架23和电池22,下壳体21设置在第二支架23的外围,用于提供良好的外观、手感和保护内部的电池22、第二支架23等元件,第二支架23用于固定电池22,电池22与雾化芯123电连接。下壳体21中形成有用于容纳电池22和第二支架23的容纳空间,第一支架121连接第二支架23,使得雾化组件12与第二支架23形成一体结构。
118.具体的,雾化组件12上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二支架23上设有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互配合和相互连接,使得雾化组件与第二支架相互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以为磁铁或电磁铁等通过吸力相互固定的元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以互为卡扣结构,从而能够通过卡扣相互固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以互为螺纹结构,从而可以通过螺纹啮合而相互固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互为插头或插座,通过过盈配合而相互固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还可以为其他的能够相互固定的结构。
119.在图2和9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21上设置有卡槽,卡槽可以具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可以设置在第一空腔r3中,第二卡槽可以设置在第二空腔r4中,第二支架23上设置有卡凸,卡凸可以具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卡凸231和第二卡凸232,第一卡凸231伸入第一空腔r3中并与第一卡槽卡扣连接,第二卡凸232伸入第二空腔232中,并与第二卡槽卡扣连接,从而使得雾化组件12与第二支架23结合成一个整体,这里的卡槽和卡凸可以为上述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二支架23与下壳体21固定连接,第二支架23上可以固定有电池22,还可以固定传感器24、控制器等,从而雾化组件12与第二支架23、下壳体21、电池22、传感器23和控制器等形成一体结构,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与上壳体11组装。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雾化组件12的局部凸伸出下壳体21,使得雾化组件12能够相对下壳体21更加深入的插入上壳体11中。
120.请参照图2、3和5,与具有雾化组件12的电源组件2匹配的上壳体11中形成有用于存储液体基质的储液腔111和用于传递气溶胶的气雾通道113,储液腔111用于与导液孔
1211连通,以向导液孔1211中注入液体基质,气雾通道113用于连接雾化组件12的出气口和位于上壳体11上的吸嘴115,吸嘴115用于含衔于嘴部,嘴部通过吸嘴115抽吸气溶胶生成装置产生的气溶胶。
121.上壳体11中具有中空腔室,中空腔室的局部为第二接收腔,第二接收腔用于接收雾化组件12和部分第二支架23,中空腔室的其余部分为储液腔111,储液腔111的下端在具有雾化组件12的电源组件2中的雾化组件12插入第二接收腔后被雾化组件12封闭。
122.组装具有雾化组件12的电源组件2与上壳体11,使之构成气溶胶生成装置时,首先倒置上壳体11,然后向上壳体11中的储液腔111中注入液体基质,然后将具有雾化组件12的电源组件2与上壳体11组装,使雾化组件12密封储液腔111的开口,同时上壳体11第二接收腔的腔壁位于雾化组件12与下壳体21之间,并且与下壳体21通过卡扣、磁吸、螺纹或弹片挤压等方式固定。由具有雾化组件12的电源组件2与上壳体11组成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为一次性制品,所以其电源组件2上可以不设置充电接口,相比传统的采用吸油棉储油的一次性气溶胶生成装置,上壳体11中的储液腔111的储液量远大于吸油棉的储液量,从而本技术所述的一次性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具有更加长久的使用寿命,可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体验感。相比将上壳体11与雾化组件12组合成一体的雾化器1,然后再使雾化器1与不具有雾化组件12的电源组件2组合成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具有雾化组件12的电源组件2与上壳体11可以在运输至销售地或者在销售前保持分体状态,在到达销售地或销售前,再按照上述的方式在上壳体11中注油,然后组装具有雾化组件12的电源组件2与上壳体11使之成为能够产生气溶胶的气溶胶生成装置,这样可以避免事先注油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在长途运输或者暂存在仓库时,因停留时间较久而漏油或漏液,从而降低产品的品质,给用户或商家造成损失。
12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