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强膜供给匣以及补强膜粘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5839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补强膜(film)供给匣(cassette)以及补强膜粘接装置,在将合成树脂制的补强膜安装于例如牙链(fastenerchain)的用以安装可分开下止或止挡件的空间(space)部时使用。
背景技术
:以往,揭示有如下的带(tape)匣以及热熔接性带片的自动贴合装置,对间歇搬送的牙链的空间部供给补强膜并进行超声波熔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所述带匣及热熔接性带片的自动贴合装置是利用进料辊(feedroll)与压接辊夹着设置于带匣的热塑性带向前方送出,且利用夹持器(gripper)夹持自带引导(guide)构件突出的热塑性带的前端部分并抽出后,使所述热塑性带叠接于牙链的正面及背面。继而,利用带片熔接单元将热塑性带贴合于牙链,并利用切割器(cutter)将热塑性带切断之后,使进料辊反向转动,而使热塑性带的切断端后退至带引导部的前端位置为止,重复进行上述动作。[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6-144689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且说,上述专利文献1中,由于利用配置于带引导部的后方的进料辊与压接辊夹着热熔接性带向前方送出,故而若不笔直地朝向进料辊及压接辊的转动轴夹着热熔接性带,则有可能在弯曲的状态下由夹持器夹持,而无法高精度地供给热熔接性带。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高精度地将补强膜带供给至牙链的空间部的补强膜供给匣以及补强膜粘接装置。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构成而达成。(1)一种补强膜供给匣,包括:带盘(tapereel)支承部,将卷绕补强膜带而成的带盘支承为转动自如;引导构件,自带盘支承部沿补强膜带的抽出方向延伸设置,且引导补强膜带;制动构件,以一端抵接于引导构件的方式被赋予势能,容许插通于引导构件与一端之间的补强膜带向抽出方向移动,并且阻止上述补强膜带向与抽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引导头(guidehead),相对于引导构件沿补强膜带的抽出方向相对可移动地配设于引导构件的抽出方向端部侧,且具有供补强膜带插通的狭缝(slit);以及弹性构件,相对于引导构件沿补强膜带的抽出方向对引导头赋予势能。(2)根据(1)所述的补强膜供给匣,其中:带盘、制动构件以及狭缝分别包括相对于引导构件的上下方向中心线相互呈线对称地配设的一对带盘、一对制动构件以及一对狭缝,上述补强膜供给匣还包括具有一对卡止部的固定用板,上述一对卡止部相对于引导构件的上下方向中心线呈线对称地形成,且用以与支承上述补强膜供给匣的膜匣支承台的槽卡合。(3)根据(1)或(2)所述的补强膜供给匣,其中:引导头在前端面的上下方向缘部具有倒角部,前端面构成刀台,上述刀台与沿上下方向移动的移动刀协动地将补强膜带切断(4)一种补强膜粘接装置,包括:牙链搬送单元,间歇搬送牙链;补强膜带供给单元,沿着与牙链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供给补强膜带;切断机构,将补强膜带切断而形成补强膜片;补强膜片搬送单元,包括夹持补强膜带或补强膜片的夹持器、及移动夹持器的夹持器驱动单元;以及补强膜片粘接单元,将补强膜片粘接于牙链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中的至少一面;上述补强膜粘接装置中:补强膜带供给单元包括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补强膜供给匣、及将补强膜供给匣支承为装卸自如的膜匣支承单元。(5)根据(4)所述的补强膜粘接装置,其中,膜匣支承单元包括:膜匣支承台,具有多个匣支承部,这些匣支承部排列配置在相对于补强膜带的抽出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且将补强膜供给匣支承为装卸自如;以及支承台驱动单元,移动膜匣支承台。(6)一种补强膜粘接装置,包括:牙链搬送单元,间歇搬送牙链;补强膜带供给单元,沿着与牙链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供给补强膜带;切断机构,将补强膜带切断而形成补强膜片;补强膜片搬送单元,包括夹持补强膜带或补强膜片的夹持器、及移动夹持器的夹持器驱动单元;以及补强膜片粘接单元,将补强膜片粘接于牙链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中的至少一面;上述补强膜粘接装置中,补强膜带供给单元包括:带盘支承部,将卷绕补强膜带而成的带盘支承为转动自如;引导构件,自带盘支承部沿补强膜带的抽出方向延伸设置,且引导补强膜带;制动构件,以一端抵接于引导构件的方式被赋予势能,容许插通于引导构件与一端之间的补强膜带向抽出方向移动,并且阻止上述补强膜带向与抽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引导头,相对于引导构件沿补强膜带的抽出方向相对可移动地配设于引导构件的抽出方向端部侧,且具有供补强膜带插通的狭缝;以及弹性构件,相对于引导构件沿补强膜带的抽出方向对引导头赋予势能。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的补强膜供给匣,包括:带盘支承部,支承带盘;引导构件,引导补强膜带;制动构件,容许补强膜带向抽出方向移动,并且阻止上述补强膜带向反方向移动;引导头,具有供补强膜带插通的狭缝,且配设成可相对于引导构件相对移动;以及弹性构件,沿补强膜带的抽出方向对引导头赋予势能。因此,通过利用夹持器推压引导头使其向与补强膜带的抽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而可使补强膜带的前端自狭缝突出,且可利用夹持器夹持所述前端并将补强膜带笔直地抽出,由此可高精度地供给补强膜带。此外,当带盘的补强膜带变空时或要更换为不同规格的补强膜带时,可连同补强膜供给匣一起更换,从而可缩短更换时的作业时间,而提高补强膜粘接装置的运转率。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补强膜粘接装置,包括牙链搬送单元、补强膜带供给单元、补强膜带的切断机构、具备夹持器及夹持器驱动单元的补强膜片搬送单元、以及补强膜片粘接单元。由于补强膜带供给单元包括上述补强膜供给匣、以及将补强膜供给匣支承为装卸自如的膜匣支承单元,故而当带盘的补强膜带变空时或要更换为不同规格的补强膜带时,可连同补强膜供给匣一起更换,从而可缩短更换时的作业时间,而提高补强膜粘接装置的运转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补强膜粘接装置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2是补强膜带供给单元、切断机构、以及补强膜片粘接单元的侧视图。图3是膜匣支承单元的后视图。图4是局部断裂地表示补强膜片搬送单元的侧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补强膜供给匣的侧视图。图6是图5所示的补强膜供给匣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图7中的(a)是表示补强膜供给匣的沿着图6的VII-VII线的主要部分纵剖面图,图7中的(b)是自图7中的(a)的箭头VII′方向观察的补强膜供给匣的前视图。图8是表示补强膜供给匣的沿着图7中的(a)的VIII-VIII线的主要部分横剖面图。图9是已将补强膜供给匣定位的匣支承部的剖面图。图10中的(a)是表示利用夹持器推压引导头使其后退而使保持于引导头的补强膜带的前端自引导头的狭缝突出的状态的补强膜供给匣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图10中的(b)是表示利用夹持器夹持自引导头的狭缝突出的补强膜带并抽出的状态的补强膜供给匣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图10中的(c)是表示利用切断机构将由夹持器抽出的补强膜带切断的状态的补强膜供给匣的主要部分侧视图。[符号的说明]10:补强膜粘接装置11:牙链16:补强膜片17:补强膜带20:牙链搬送单元30:补强膜带供给单元31:补强膜供给匣32:膜匣支承单元33:带盘34:带盘支承部35:引导杆(引导构件)36:引导头36a:倒角部36b:前端面(刀台)44:弹性构件45:狭缝46:固定用板46a:卡止凸部(卡止部)51:制动构件51a:一端61:膜匣支承台62:支承台驱动单元63:匣支承槽(匣支承部)90:切断机构91:移动刀100:补强膜片搬送单元101:夹持器102:夹持器驱动单元120:超声波熔接装置(补强膜片粘接单元)CL:引导构件的上下方向中心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图式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补强膜粘接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补强膜粘接装置10为将补强膜片16粘接于牙链11的供未图示的可分开下止安装的空间部12的粘接装置,且包括牙链搬送单元20、补强膜带供给单元30、切断机构90、补强膜片搬送单元100、以及作为补强膜片粘接单元的超声波熔接装置120。由牙链搬送单元20搬送的牙链11具有沿着长条的一对链带(fastenertape)13的相对向的布带(tape)侧缘部13a设置有链齿(element)14的链齿排(fastenerelementrow)15,并且每隔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已去除链齿排15的空间部12。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关于牙链,沿着搬送方向将上游侧设为搬送方向近前侧,将下游侧设为搬送方向后侧。牙链搬送单元20具备驱动辊(roller)21及从动辊22,利用驱动辊21与从动辊22夹着牙链11,通过对驱动辊21进行转动驱动,而间歇搬送牙链11。在较超声波熔接装置120的设置位置靠牙链11的搬送方向上游侧,且在链齿排15的上方配置有感知单元24。感知单元24的感知辊25在所搬送的牙链11的链齿14上滚动,而检测链齿14的有无。即,若所搬送的牙链11的空间部12到达感知辊25的位置,则因感知辊25进入至空间部12,由此安装有感知辊25的摆动杆(lever)26摆动,从而检测出空间部12。若利用感知单元24检测出空间部12,则牙链搬送单元20将牙链11仅进一步搬送规定的距离,在空间部12与超声波熔接装置120的位置在俯视下重叠的位置停止搬送牙链11。继而,以后述方式完成利用超声波熔接装置120的粘接之后,重新开始利用牙链搬送单元20进行的搬送,重复进行上述动作,而间歇搬送牙链11。如图2所示,补强膜带供给单元30配置于间歇搬送的牙链11的宽度方向侧方,且具备补强膜供给匣31、以及将补强膜供给匣31支承为装卸自如的膜匣支承单元32。如图5所示,补强膜供给匣31具备:带盘支承部34,利用两端将卷绕补强膜带17而成的一对带盘33支承为转动自如;引导杆(rod)(引导构件)35,固定于带盘支承部34的长度方向中间部,且沿与带盘支承部34的长度方向正交的补强膜带17的抽出方向延伸设置;以及引导头36,沿补强膜带17的抽出方向(引导杆35的延伸方向)相对移动自如地配设于引导杆35的所述抽出方向端部侧。另外,补强膜带17为由尼龙(nylon)系或聚酯(polyester)系等熔点相对较低的合成树脂所形成的膜带。如图5至图9所示,引导杆35具备形成为剖面矩形的长条棒状的本体部37、以及形成为T字板状的引导头支承部38,在形成于本体部37的前端的纵槽37a(参照图8)嵌合引导头支承部38的腿部38a,并利用销(pin)28而固定成一体。由此,引导头支承部38以宽幅的头部38f朝向前方的方式固定于本体部37,且在引导头支承部38与本体部37之间,在俯视下在腿部38a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大致コ字型的空间S(参照图6及图8)。此外,如图6及图7所示,在宽幅的头部38f的上下表面的宽度方向中央,以可供补强膜带17插通的方式形成有浅槽38b,且利用螺钉40将引导板(guideplate)39以覆盖所述浅槽38b的方式固定于引导头支承部38的上下表面。由此,在引导头支承部38的上下表面形成间隙C,所述间隙C由浅槽38b与引导板39划分形成且可供补强膜带17插通。另外,设置于引导板39的内表面侧后端缘部的倒角39a是为了使补强膜带17的插通变容易。如图8所示,在平行地形成于引导头支承部38的一对嵌合孔38c,滑动自如地嵌合有一端由螺钉41固定于引导头36的一对轴42。自一对嵌合孔38c向后方突出的一对轴42的另一端配置于大致コ字型的空间S内,且在一对轴42的中间部形成有环状槽42a。在卡合于环状槽42a的止动环43与本体部37的前端面之间配设有螺旋弹簧(coilspring)44,引导头36利用螺旋弹簧44的弹性力始终向自引导头支承部38突出的方向(前方)被赋予势能。在引导头36,在与引导头支承部38的浅槽38b对应的位置平行地形成有上下一对狭缝45(参照图7中的(b))。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狭缝45是切出缺口地形成至引导头36的宽度方向侧面为止,但只要可容许补强膜带17插通,也可为开口孔。此外,在引导头36的前端面侧的上下方向缘部被施有倒角36a。倒角36a用以辅助切断机构90的切断功能,将在后文详细叙述。如图6、图7中的(a)及图8所示,在本体部37的两侧面,与引导头支承部38的腿部38a一并利用销28及螺栓(bolt)54而固定有一对固定用板46。在固定用板46的前端部分的上下方向角部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卡止凸部46a。卡止凸部46a相对于引导杆35的上下方向中心线CL呈线对称地形成(参照图7中的(a)),用以进行相对于将在后文详细叙述的膜匣支承单元32的定位。如图6及图7中的(a)所示,在本体部37的上下表面,由一对固定用板46夹着并固定有制动构件支承部47,在所述制动构件支承部47设置有在俯视下向前方开口的コ字型槽47a。在制动构件支承部47的前端侧上下表面,以覆盖コ字型槽47a的方式利用埋头螺钉49而固定有弹簧按压板48。在コ字型槽47a内配置有制动构件51,所述制动构件51利用支点销50旋动自如地受到支承。在设置在较支点销50靠前端侧的制动构件51的一端51a侧的弹簧孔51b,在与弹簧按压板48之间配设有螺旋弹簧52,将制动构件51的一端51a以始终抵接于引导头支承部38的上表面38d及下表面38e的方式赋予势能。而且,自一对带盘33卷出的各补强膜带17是卷挂于配设在引导杆35的中间部的一对引导辊53,并沿着引导杆35向前方(在图5中为左方)导出,且通过利用螺旋弹簧52的弹性力而抵接的制动构件51的一端51a与引导头支承部38的上表面38d及下表面38e之间,进而通过由引导头支承部38的浅槽38b与引导板39所划分形成的间隙C之后,插通于引导头36的一对狭缝45,从而构成补强膜供给匣31。如图7中的(a)所示,自带盘33卷出的补强膜带17插通于制动构件51的一端51a与引导头支承部38的上表面38d及下表面38e之间,所述制动构件51的一端51a利用螺旋弹簧52的弹性力以抵接于引导头支承部38的方式被赋予势能,由此,当补强膜带17向抽出方向移动时,制动构件51的一端51a以支点销50为中心向自引导头支承部38离开的方向摆动,而容许补强膜带17向抽出方向移动。此外,当补强膜带17向与抽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制动构件51的一端51a以支点销50为中心向陷入至引导头支承部38的方向摆动,而阻止补强膜带17向反方向移动。如图5所示,补强膜供给匣31的一对带盘33、一对制动构件51、以及一对狭缝45相对于引导杆35互为相反侧地配设,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引导杆35的上下方向中心线CL呈线对称地配设。由此,可无需在意补强膜供给匣31的上下方向地安装于后述的膜匣支承单元32。如图2及图3所示,膜匣支承单元32具备:膜匣支承台61,将补强膜供给匣31支承为装卸自如;以及支承台驱动单元62,移动膜匣支承台61。也如图9所示,膜匣支承台61具备支承平台(table)74、大致L字型的定位片68、以及按压块(block)71,且具有3条匣支承槽63(63A、63B、63C),这些匣支承槽63(63A、63B、63C)排列配置于牙链11的搬送方向、换言之为相对于补强膜带17的抽出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定位片68由螺钉69固定于支承平台74的前端,块71由螺钉70固定于支承平台74的后端。在各匣支承槽63安装支承补强膜供给匣31。在膜匣支承台61的下表面固定有构成线性引导件(linearguide)64的滑块(slider)65。供滑块65滑动自如地跨设的线性引导件64的导轨(guiderail)66沿着牙链11的搬送方向固定地配置于基台67。由此,膜匣支承台61可与支承于匣支承槽63的补强膜供给匣31一并沿牙链11的搬送方向移动。如图9所示,使固定用板46的卡止凸部46a卡合于由大致L字型的定位片68与膜匣支承台61所形成的槽72之后,使固定用板46的后部下降,由此利用槽72及按压块71一次完成(onetouch)将补强膜供给匣31定位固定于匣支承槽63。此外,在膜匣支承台61的前方,且在定位于膜匣支承台61的补强膜供给匣31的上方及下方,分别配设有固定地配置于基台67的传感器(sensor)73,检测自补强膜供给匣31供给的补强膜带17的有无。支承台驱动单元62用以使膜匣支承台61沿着牙链11的搬送方向移动,且具备第1气缸(cylinder)81及第2气缸82。第1气缸81设置成活塞杆(pistonrod)83沿着牙链11的搬送方向伸缩。第2气缸82固定于可动板84,沿牙链11的搬送方向驱动活塞杆85,所述可动板84固定于第1气缸81的活塞杆83。在第2气缸82的活塞杆85,隔着间隔件(spacer)87而固定有一对连结板86。在一对连结板86之间,嵌合有固定于膜匣支承台61的侧面的结合板88。由此,膜匣支承台61由第1气缸81及第2气缸82驱动而可沿牙链11的搬送方向移动,将安装有所需的补强膜供给匣31的匣支承槽63定位于与后述的切断机构90对应的位置。如图1及图2所示,切断机构90具备移动刀91,所述移动刀91配置于引导头36的前方下部且由气缸等驱动装置92沿上下方向驱动。移动刀91利用弹簧等弹性构件94(参照图10中的(c))在图2中以支承销93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被赋予势能,从而移动刀91在上下移动时滑动接触于引导头36的前端面36b。即,引导头36的前端面36b作为刀台发挥功能,与移动91协动地将利用后述的夹持器101自引导头36的一对狭缝45抽出的一对补强膜带17切断,而形成补强膜片16。另外,设置于引导头36的前端面36b的上下缘部的倒角36a以使移动刀91沿着前端面36b滑动的方式引导移动刀91。此外,当移动刀91在引导头36的前端面36b向上方移动时,在移动刀91与前端面36b之间,利用螺旋弹簧44的弹性力沿补强膜带17的抽出方向作用有推压力,从而可高精度地将补强膜带17切断。由切断机构90切断而成的补强膜片16的长度设定为略短于牙链11的宽度。如图1及图4所示,补强膜片搬送单元100具备:夹持器101,夹持一对补强膜带17或一对补强膜片16;以及夹持器驱动单元102,使夹持器101沿着补强膜带17的抽出方向及牙链11的搬送方向移动。夹持器101具备:固定颚夹(jaw)103,在前端部分具有可收容牙链11的槽103a且形成为叉状;以及一对可动颚夹104a、104b,与固定颚夹103对向地上下配置。可动颚夹104a、104b利用设置于长度方向中间部的轴105而摆动自如地支承于后述的保持器(holder)109。可动颚夹104a、104b利用未图示的弹簧而以前端与固定颚夹103的前端隔开的方式被赋予势能。固定颚夹103的前端与可动颚夹104a、104b的前端相互隔开而形成的一对开口部106a、106b位于分别面向引导头36的一对狭缝45的位置,由狭缝45引导的一对补强膜带17的前端分别插入至对应的开口部106a、106b而被夹持。此外,在形成于一对可动颚夹104a、104b的后端之间的间隙107,以可进入的方式配置有形成于活塞(piston)108的前端的凸轮部(cam)108a。活塞108利用未图示的另一弹簧以自间隙107离开的方式被赋予势能,当活塞108的凸轮部108a利用所述弹簧的弹性力而自间隙107离开时,可动颚夹104a、104b的前端与固定颚夹103的前端隔开,从而开口部106a、106b开口。然后,在将一对补强膜带17插入至开口的开口部106a、106b之后,使活塞108的凸轮部108a进入至间隙107而使一对可动颚夹104a、104b摆动,由此,开口部106a、106b闭合,利用固定颚夹103与可动颚夹104a、104b夹持一对补强膜带17。夹持器驱动单元102用以使夹持器101沿着补强膜带17的抽出方向及牙链11的搬送方向移动,且配设于相对于牙链11而与补强膜带供给单元30相反的一侧。夹持器驱动单元102利用安装于移动台112的伺服马达(servomotor)118而使夹持器101沿着与牙链11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补强膜带17的抽出方向)移动,且通过利用气缸装置111使移动台112沿着牙链11的搬送方向移动,而使夹持器101沿着牙链11的搬送方向移动。具体而言,在移动台112的前壁113与后壁114之间,沿着补强膜带17的抽出方向固定有一对引导杆115(图4仅图示出其中一引导杆),在一对引导杆115,滑动自如地嵌合有保持夹持器101的保持器109。此外,在移动台112的前壁113及后壁114,转动自如地配设有螺杆轴116,所述螺杆轴116与所螺合的滚珠螺母(ballnut)117一并构成滚珠螺杆(ballscrew)机构。螺杆轴116利用固定于后壁114的伺服马达118而转动驱动。若螺杆轴116利用伺服马达118的驱动而转动,则与滚珠螺母117连结的保持器109由一对螺杆轴116引导,与夹持器101一并沿与牙链11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由此,由伺服马达118驱动的夹持器101可在沿着与牙链11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多个任意位置停止。例如,可停止于利用夹持器101夹持由狭缝45引导的一对补强膜带17的前端的夹持位置、将一对补强膜带17抽出规定长度而切断的切断位置、以及夹持一对补强膜片16而待机的待机位置等。此外,由于抽出补强膜带17的夹持器101通过利用伺服马达118驱动的滚珠螺杆机构而移动,故而可容易地将补强膜片16的长度配合牙链11而设定为任意长度。此外,气缸装置111中,一端固定于移动台112的活塞杆119沿着牙链11的搬送方向配置,通过使气缸装置111进行动作以使活塞杆119伸缩,而使移动台112沿着牙链11的搬送方向往返移动。例如,可停止于夹持一对补强膜片16而待机的待机位置、以及将补强膜片16熔接于牙链11的空间部12的熔接位置等。超声波熔接装置120配置于如下的位置,即,自引导头36的一对狭缝45抽出的一对补强膜带17与牙链11在俯视下交叉的位置。超声波熔接装置120为具备超声波熔接头(horn)121以及砧座(anvil)122的超声波熔接装置,上述超声波熔接头121配置于间歇搬送的牙链11的上方,上述砧座122与超声波熔接头121对向地配置于牙链11的下方,利用超声波熔接头121与砧座122夹着与牙链11(空间部12)的上下表面对向地配置的一对补强膜片16,并进行超声波加工,而将补强膜片16熔接于牙链11的上下表面。其次,对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补强膜粘接装置10的作用进行说明。另外,如图5所示,补强膜供给匣31设为将自一对带盘33卷出的补强膜带17卷挂于一对引导辊53,并沿着引导杆35向前方导出,且通过制动构件51的一端51a与引导头支承部38的上表面38d及下表面38e之间,进而通过引导头支承部38的浅槽38b之后,插通于引导头36的一对狭缝45而设置。首先,如图9所示,在抬起固定用板46的后部的状态下将固定用板46的卡止凸部46a以卡合于膜匣支承台61的槽72的方式插入至所述槽72,在卡止凸部46a与槽72卡合之后,使固定用板46的下表面抵接于支承平台74上,由此将补强膜供给匣31安装于匣支承槽63。如此,可一次完成补强膜供给匣31相对于膜匣支承台61的装卸。安装于各匣支承槽63的补强膜供给匣31可卷绕有宽度不同的补强膜带17,或者也可卷绕有宽度相同的补强膜带17,可配合作业内容而任意决定。利用未图示的控制装置而驱动第1气缸81及第2气缸82,使安装有补强膜供给匣31的匣支承槽63移动至与切断机构90及夹持器101对应的位置并定位,所述补强膜供给匣31具有与牙链11相适合的宽度的补强膜带17。此处,如图10中的(a)所示,利用滚珠螺杆机构(滚珠螺母117、螺杆轴116),朝向引导头36驱动夹持器101,所述夹持器101中可动颚夹104a、104b的前端与固定颚夹103的前端隔开而开口部106a、106b开口,并使固定颚夹103的前端抵接于引导头36的前端面36b,而使引导头36抵抗螺旋弹簧44的弹性力并向与补强膜带17的抽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由此,由制动构件51阻止向与补强膜带17的抽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补强膜带17的前端17a自狭缝45突出相当于引导头36后退的长度,且插入至夹持器101的开口部106a、106b。如图10中的(b)所示,使活塞108的凸轮部108a进入至夹持器101的间隙107而使开口部106a、106b闭合,利用固定颚夹103及可动颚夹104a、104b夹持一对补强膜带17的前端17a之后,使夹持器101后退规定的距离,例如后退略短于牙链11的宽度的距离,而将一对补强膜带17自引导头36的狭缝45抽出。此时,由于固定颚夹103对引导头36的推压被解除,故而引导头36利用螺旋弹簧44的弹性力而恢复至原本的位置,在引导头36与引导头支承部38之间形成有间隙。由此,准备出接下来推压引导头36时的补强膜带17的突出长度。补强膜带17由于在前端17a被夹持器101拉拽而张力起作用的状态下被抽出,故而不会弯曲地被抽出或在中途弯曲,可稳定地抽出。继而,如图10中的(c)所示,利用切断机构90的驱动装置92,使移动刀91沿着引导头36的前端面36b上升,与作为刀台发挥功能的引导头36的前端面36b协动地将夹持器101所夹持的一对补强膜带17切断,而形成一对补强膜片16。另一方面,若由牙链搬送单元20搬送的牙链11的空间部12到达感知辊25的位置,则因感知辊25自链齿14落下而进入至空间部12,从而摆动杆26摆动,检测出空间部12,将空间部12进一步搬送至位于超声波熔接装置120的超声波熔接头121与砧座122之间后停止。然后,夹持器驱动单元102的伺服马达118进行动作,使夹持器101所夹持的一对补强膜片16在分别与牙链11的上下表面对向的状态下移动至超声波熔接头121与砧座122之间。继而,超声波熔接装置120一并夹着一对补强膜片16与牙链11并进行超声波加工,而将一对补强膜片16熔接于牙链11的上下表面。以后,重复进行同样的动作,而将补强膜片16连续地熔接于牙链11的空间部12。如以上所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补强膜供给匣31,具备:带盘支承部34,支承带盘33;引导杆35,引导补强膜带17;制动构件51,使补强膜带17插通于一端51a与引导杆35之间,所述一端51a以抵接于引导杆35的方式被赋予势能,从而容许补强膜带17向抽出方向移动,并且阻止所述补强膜带17向反方向移动;引导头36,具有供补强膜带17插通的狭缝45,且相对于引导杆35相对可移动地配设;以及弹性构件44,沿补强膜带17的抽出方向对引导头36赋予势能,因此,可通过利用夹持器101推压引导头36使其向与补强膜带17的抽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而使补强膜带17的前端17a自狭缝45突出,且利用夹持器101夹持所述前端17a并抽出,从而可高精度地供给补强膜带17。此外,当带盘33的补强膜带17变空时或要更换为不同规格的补强膜带17时,可连同补强膜供给匣31一起更换,从而可缩短更换时的作业时间,提高补强膜粘接装置10的运转率。此外,由于具备分别相对于引导杆35的上下方向中心线CL相互呈线对称地配设的一对带盘33、一对制动构件51、以及一对狭缝45,并且进而具备具有一对卡止凸部46a的固定用板46,上述一对卡止凸部46a相对于引导杆35的上下方向中心线CL呈线对称地形成,且用以与支承补强膜供给匣31的膜匣支承台61的槽72卡合,故而可无需在意上下方向的朝向地将补强膜供给匣31安装于膜匣支承台61,从而作业时间缩短。此外,引导头36的前端面36b在上下方向缘部具有倒角36a且构成刀台,所述刀台与沿上下方向移动的移动91协动地将补强膜带17切断,因此,可确实且整齐地将补强膜带17切断。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补强膜粘接装置10,具备:牙链搬送单元20、补强膜带供给单元30、补强膜带17的切断机构90、具备夹持器101及夹持器驱动单元的补强膜片搬送单元100、以及补强膜片粘接单元120。由于补强膜带供给单元30具备补强膜供给匣31、以及将补强膜供给匣31支承为装卸自如的膜匣支承单元32,故而当带盘33的补强膜带17变空或要更换为不同规格的补强膜带17时,可连同补强膜供给匣31一起更换,从而可缩短更换时的作业时间,提高补强膜粘接装置10的运转率。进而,膜匣支承单元32具备:膜匣支承台61,设置有多个匣支承槽63;以及支承台驱动单元62,移动膜匣支承台61,因此,可通过利用支承台驱动单元62移动膜匣支承台61,而自安装于匣支承槽63的多个补强膜供给匣31中选择任意的补强膜供给匣31来容易地进行更换。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例示的内容,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说明在牙链11的上下两面粘接补强膜片16,但并不限定于两面,也可仅粘接于单面。在所述情况下,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说明带盘33、制动构件51、以及狭缝45分别相对于引导杆35互为相反侧地各配设一对,但也可各配设一个。进而,补强膜粘接单元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超声波熔接装置,只要将补强膜片粘接于牙链的空间部即可,也可设为高频熔接装置、或加热器(heater)等热熔接装置。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补强膜粘接装置是设为连同补强膜供给匣一起更换的构成,但本发明的补强膜粘接装置也可应用于仅更换带盘的机构。即,本发明的补强膜粘接装置的补强膜带供给单元并不限定于补强膜匣,只要为如下的构成即可,即,具备:带盘支承部34,将卷绕补强膜带17而成的带盘33支承为转动自如;引导构件35,自带盘支承部34沿补强膜带17的抽出方向延伸设置,且引导补强膜带17;制动构件51,以一端51a抵接于引导构件35的方式被赋予势能,容许插通于引导构件35与一端51a之间的补强膜带17向抽出方向移动,并且阻止所述补强膜带17向与抽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引导头36,相对于引导构件35沿补强膜带17的抽出方向相对可移动地配设于引导构件35的抽出方向端部侧,且具备供补强膜带17插通的狭缝45;以及弹性构件44,相对于引导构件35沿补强膜带17的抽出方向对引导头36赋予势能。由此,可利用夹持器101夹持补强膜带17的前端而将补强膜带17笔直地抽出,从而可高精度地供给补强膜带17。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