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缓冲块的用于鞋子的外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9219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具有缓冲块的用于鞋子的外鞋底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鞋子的外鞋底以及配有这种外鞋底的鞋子,这种外鞋底和这种鞋子尤其适于其足部有与老化有关的生理上和/或结构上变化的人步行。
背景技术
:足部老化研究表明,足部随年龄自然变化:-足跟处的脂肪堆逐年僵化。-足前部处出现外翻变形、爪形足趾或者锤形足趾。-足部中央部分处足弓下垂,引起足部内转和足部变大,导致平足。足跟处的脂肪堆是一个生物组织,当足跟接触地面时,可吸收冲击。足跟处该脂肪堆的僵化,会引起胶原蛋白减少、纤维弹性降低以及水和脂肪的存在减少。这种僵化致使足部自然吸收能力降低,在足跟接触地面时,由于冲击波沿下肢快速传播,会产生不良影响。此外,老年人步行的分析表明,足部在结构上和生理上的逐年变化,导致足部着地(足跟/地面触及)平放。足前部处的外翻变形、爪形足趾引起对足趾的弯曲角度的限制、增大平衡困难、改变步态,其实际上表现为步子展开更受限、不太利落、向前行进的能力低。美国专利申请us2013/0263469提出一种外鞋底,其通常也称为耐磨鞋底,适于步行。该外鞋底在鞋跟部分及其前部部分中具有多个凹口和多个可变形的中空缓冲块,每个凹口在鞋底的用于与地面接触的下表面中具有一个开口,中空缓冲块按照每个凹口至少一个缓冲块的方式部分地定位在所述凹口中,中空缓冲块相对于所述下表面突出。每个可变形的缓冲块在其整个或部分周边上由所述下表面围绕,并且能弹性变形以便在缓冲块与地面接触时至少部分地压缩在相应的凹口内。在这种鞋底中,每个缓冲块设计成可在接地冲击时变形,至少伴随缓冲块的水平剪应力,进行垂直变形和横向变形(参见图2c)。美国专利申请us2013/0263469中描述的外鞋底当然适于步行,但是相反不适于老化变形的足部。特别是,缓冲块的变形,尤其是带有水平剪应力,会在步行时导致足部不稳。因此,缓冲块的变形使该鞋底不适于其足部与老化有关的在生理上和/或结构上变化的人步行。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第一个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的用于鞋子的外鞋底,所述外鞋底在其鞋跟部分中具有突出的能弹性变形的缓冲块。本发明的一个更具体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的用于鞋子的外鞋底,所述外鞋底在其鞋跟部分中具有突出的能弹性变形的缓冲块,所述外鞋底便于平稳步行,在足跟触及地面时有效缓冲冲击,所述外鞋底特别适于其足跟处的脂肪堆逐年僵化的足部。这种新型的用于鞋子的外鞋底特别但不专门适于与老化有关的在生理上和/或结构上变化的足部。因此,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的目标在于一种用于鞋子的外鞋底,所述外鞋底在其鞋跟部分中具有多个凹口和多个缓冲块,每个凹口在所述外鞋底的用于与地面接触的下表面中具有一个开口,缓冲块按照每个凹口至少一个缓冲块的方式部分地定位在所述凹口中,并且在缓冲块不变形缓冲块相对于所述下表面部分地突出,每个缓冲块在其整个或部分周边上由所述下表面围绕,并且每个缓冲块能弹性变形以便能至少部分地压缩在相应的凹口内,每个缓冲块在其突出部分的顶部具有一个与地面接触的接触表面,所述接触表面在其整个周边上由一个凹曲面向缓冲块内延长,所述接触表面能弹性变形,并且所述接触表面允许利用所述凹曲面的曲率的减小来挤压缓冲块。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的目标也在于一种用于鞋子的外鞋底,所述外鞋底在其鞋跟部分中具有多个凹口和多个缓冲块,每个凹口在所述外鞋底的用于与地面接触的下表面中具有一个开口,所述缓冲块按照每个凹口至少一个缓冲块的方式部分地定位在所述凹口中,并且在缓冲块不变形时缓冲块相对于所述下表面部分地突出,每个缓冲块在其整个或部分周边上由所述下表面围绕,并且每个缓冲块设计成能至少部分地弹性压缩在相应的凹口内,不经受侧向剪应力,也不经受侧向移动。根据第三方面,本发明的目标也在于一种用于鞋子的外鞋底,所述外鞋底在其鞋跟部分中具有多个凹口和多个缓冲块,每个凹口在所述外鞋底的用于与地面接触的下表面中具有一个开口,缓冲块按照每个凹口至少一个缓冲块的方式部分地定位在所述凹口中,并且在缓冲块不变形时缓冲块相对于所述下表面部分地突出,每个缓冲块在其整个或部分周边上由所述下表面围绕,并且每个缓冲块设计成能至少部分地弹性压缩在相应的凹口内,不经受侧向剪应力,也不经受侧向移动。根据第四方面,本发明的目标也在于一种用于鞋子的外鞋底,所述外鞋底在其鞋跟部分中具有一个用于与地面接触的下表面和多个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相对于所述下表面至少部分地突出并且能弹性变形。鞋跟部分在侧面由纵向中轴线(m)分成一个内鞋跟区域(zi)和一个外鞋跟区域(ze);并且,所述外鞋底具有以下特征(a)和(b)的一个和/或另一个:(a)在鞋跟区域的后部部分与缓冲块的位于内鞋跟区域(zi)中的沿纵向中轴线(m)的方向最远离鞋跟区域的所述后部部分的重心之间沿纵向中轴线(m)纵向测得的最大纵向距离(li),小于在鞋跟区域的后部部分与缓冲块的位于外鞋跟区域(ze)中的沿纵向中轴线(m)的方向最远离鞋跟区域的所述后部部分的重心之间沿纵向中轴线(m)测得的最大纵向距离(le);和/或(b)位于外鞋跟区域(ze)中的缓冲块分布成,缓冲块越远离鞋跟区域的后部部分,分开该缓冲块的重心与所述纵向中轴线(m)的侧向距离(dl)越大。本发明的第二个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的用于鞋子的外鞋底,所述外鞋底在其前部部分中具有突出的能弹性变形的缓冲块,便于步行时行进。本发明的一个更具体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的用于鞋子的外鞋底,所述外鞋底在其前部部分中具有突出的能弹性变形的缓冲块,缓冲块便于其足部与老化有关的在生理上和/或结构上变化尤其是足前部外翻变形、具有爪形或锤形足趾的人在步行时行进。这种新型的用于鞋子的外鞋底特别是但不专门适于与老化有关的在生理上和/或结构上变化的足部。因此,根据第五方面,本发明的目标也在于一种鞋底,所述鞋底在其前部部分中具有多个能弹性变形的前部缓冲块,前部缓冲块在非变形状态下相对于前部部分的用于与地面接触的下表面至少部分地突出,并且前部缓冲块允许在其弹性地恢复其初始形状时有利于足部向前行进。该鞋底的特征在于,一个内跖趾节([cq])和一个外跖趾节([co])相交于一个跖趾中间点(c);第一前部缓冲块在外跖趾节([co])上定位在相对于跖趾中间点(c)距离等于外跖趾节([co])的长度的四分之一的点(o1)处;第二前部缓冲块基本上沿着与所述鞋底的鞋跟部分的纵向中轴线(m)平行的纵向方向定位在所述鞋底的前端与第一前部缓冲块之间;第三前部缓冲块在内跖趾节([cq])上定位在相对于跖趾中间点(c)距离等于内跖趾节([cq])的长度的三分之一的点(q1)处;并且,第四前部缓冲块基本上沿着与鞋底的鞋跟部分(10)的纵向中轴线(m)平行的纵向方向定位在所述鞋底的前端与第三前部缓冲块之间。本发明的目标也在于一种鞋子,其特别适于其足部在生理上和/或结构上发生老化变化的人,所述鞋子具有上述耐磨的外鞋底。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变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将显示出来,具体实施变型是作为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例并参照附图进行描述的,在附图中:-图1是配有外鞋底的鞋子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外鞋底的一个具体实施变型的仰视图。-图3是图2所示外鞋底的鞋跟部分在后部缓冲块处沿图2中lll-lll剖面的横剖面图,后部缓冲块处于非变形状态。-图4是图3所示后部缓冲块及其凹口的横剖面图,当后部缓冲块在与地面接触时进行变形;-图5是图2所示外鞋底的前部部分在前部缓冲块处沿图2中v-v剖面的横剖面图,前部缓冲块处于非变形状态。图6是图5所示前部缓冲块及其凹口的横剖面图,当前部缓冲块与地面接触时进行变形。图7是图2所示鞋底的外鞋底和足部相对于所述鞋底定位的俯视图。图8是图2所示鞋底的外鞋底的俯视图,示出内外跖趾节。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配有也称为耐磨鞋底的外鞋底1的鞋子的一个实施例。参照图2,其以仰视图示出本发明的外鞋底1的一个具体实施变型,鞋底1通常可分解为三个部分:一个通常称为鞋跟部分的后部部分10,一个相应于用于支承足部足弓的支承部分的中央部分12,以及一个相应于足前部的前部部分11。该外鞋底1特别适用于便于在结构上和生理上发生老化变化的足部步行。鞋跟部分10参照图2和3,外鞋底1在其鞋跟部分10中具有:-第一材料层c1,其具有多个贯穿的凹口100,每个凹口在第一材料层c1的下表面101中具有一个开口100a;第一材料层c1的该下表面101形成鞋底的用于与地面s接触的下表面,以及-第二材料层c2,其定位在第一材料层c1之上,在该第二材料层中例如模制成型有多个缓冲块102;这些缓冲块102能弹性变形,并且按照每个凹口100至少一个缓冲块102的方式定位在所述凹口100中。参照图2,在非变形状态,每个缓冲块102是一个实心件,相对于第二材料层c2的下表面102e突出并穿过相应的凹口100,每个缓冲块相对于所述下表面101部分地突出且在其整个或部分周边上由所述下表面101围绕。优选地,每个缓冲块102的大部分定位在相应的凹口100内,仅缓冲块102的处于非变形状态的小部分相对于所述下表面101突出。在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变型中,所有缓冲块102均不相同,尤其是尺寸不同。在另一个实施变型中,鞋跟部分10中的缓冲块可相同,具有相同的尺寸。参照图4,每个缓冲块102能弹性变形,以便能在垂直于鞋底的下表面101的压缩力f(图4)的作用下,特别是在缓冲块102在刚性的平表面s上例如硬地面上施压接触时,至少部分地压缩在相应的凹口100内。特别是,参照图3和4,与美国专利申请us2013/0263469的可变形缓冲块不同的是,每个缓冲块102设计成可以至少部分地弹性压缩在相应的凹口100内,不经受侧向剪应力,也不经受侧向移动,即在基本上与鞋底的下表面101平行的平面中,不经受剪应力,也不经受移动。因此有利地,步行时足部获得缓冲而没有不稳的危险。每个缓冲块102在其突出部分102a的顶部具有一个与地面接触的接触表面102b,该接触表面在整个周边上由一个凹曲面102c向缓冲块内延长。该凹曲面102c能弹性变形,并且允许在与鞋底的下表面101垂直的压缩力f(图4)的作用下特别是在缓冲块102在刚性的平表面s上例如硬地面上施压接触时利用所述凹曲面102c的曲率减小来挤压缓冲块102。由于存在该能弹性变形的凹曲面102c而引起每个缓冲块102的这种特殊变形,可在鞋跟与地面接触时,有效吸收冲击,鞋跟区域处不会不稳,从而可有效保护鞋跟区域,防止步行时的冲击。特别是,但不是必须地,缓冲块102设计成,至少在鞋底在静止状态相对于刚性水平平表面s、在至少60千克的负荷下特别是在至少60千克至180千克之间的负荷下、在鞋底整个表面上承受垂直压缩力f(即垂直于鞋底的下表面101的压缩力)时,获得凹曲面102c的所述变形(利用所述凹曲面的曲率的减小来挤压缓冲块102)。优选地,为了提高冲击吸收能力以及便于压缩每个缓冲块102和利用所述凹曲面102c的曲率的减小进行挤压,缓冲块102的与地面接触的接触表面102b在其整个周边上由一个凸曲面102d向缓冲块102外延长(图3和4)。特别是,缓冲块的该凸曲面102d将所述第二材料层c2的下表面102连接于缓冲块的与地面接触的接触表面102b。特别是,至少缓冲块的在非变形状态下相对于所述下表面101突出的突出部分102a形成一个回转实心体,其中央对称轴线a基本上垂直于所述下表面101(图1和3)。因此,每个缓冲块102可围绕其中央轴线a对称变形。在所示的具体实施变型中,凹曲面102c在缓冲块102的以该轴线a为中心的顶部,形成一个中央凹部。特别是,每个缓冲块可用弹性体材料模制而成,特别是用具有适当硬度的热塑性弹性体(tpe)材料模制而成、优选用膨胀性或非膨胀性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tpu)材料模制而成。根据本发明的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鞋跟部分10中每个缓冲块102用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tpu)制成,其硬度约为30至55肖氏硬度a,优选地约为30至35肖氏硬度a。参照图3,每个缓冲块102在非变形状态的直径d1(缓冲块在与鞋底的下表面101平行的一个平面中的最大尺寸)在7毫米至12毫米之间。与地面s接触的接触表面102b和鞋底的下表面101之间的最大距离d小于1毫米,特别是基本上等于0.5毫米。凹曲面102c在非变形状态下(图3)的直径d2约为4毫米。特别是,参照图4,凹口100中围绕缓冲块102的空间大得足以使所述缓冲块的在缓冲块变形之前相对于所述下表面101突出的突出部分102a能够在与地面s接触时弹性变形,而不经受径向压缩。特别是,参照图4,缓冲块102能弹性变形,以便可完全压缩在相应的凹口100内。特别是,但不是必须地,缓冲块102设计成,当鞋底在静止状态相对于刚性水平平表面s、在至少60千克的负荷下优选地在至少60千克至180千克之间的负荷下、在鞋底的整个表面上承受垂直压缩力f(即垂直于鞋底的下表面101的压缩力)时,可完全压缩在相应的凹口100内。特别是,参照图2,缓冲块102的数量在鞋跟部分10的纵向中轴线m的两侧相同,所述纵向中轴线在侧面将鞋底的鞋跟部分10分成一个内鞋跟区域zi和一个外鞋跟区域ze。这种布置有助于鞋跟平放触及地面,更好地适于在结构上和/或生理上发生老化变化的足部步行。特别是,缓冲块102定位在内鞋跟区域zi和外鞋跟区域ze中,以使改善足部的平放和展开。为此,其具有下列定位技术特征的一个和/或另一个:(a)缓冲块102-i是这样的缓冲块,其位于内鞋跟区域zi中并且沿纵向中轴线m的方向最远离鞋跟区域10的后部部分10a。缓冲块102-e是这样的缓冲块,其位于外鞋跟区域ze中并且沿纵向中轴线m的方向最远离鞋跟区域10的后部部分10a。在最远离的所述缓冲块102-1与鞋跟区域10的后部部分10a之间沿纵向中轴线m纵向测得的最大纵向距离li,小于在最远离的所述缓冲块102-e与鞋跟区域10的后部部分10a之间沿纵向中轴线m纵向测得的最大纵向距离le。(b)位于外鞋跟区域ze中的缓冲块102分布成,缓冲块102越远离鞋跟区域10的后部部分10a,分开该缓冲块102与所述纵向中轴线m的侧向距离dl越大。(c)所述最大纵向距离li小于鞋底的总长度l的20%,优选地小于鞋底的总长度l的17%。(d)所述最大纵向距离le在鞋底的总长度l的12%至35%之间,优选地在鞋底的总长度l的15%至30%之间。(e)位于外鞋跟区域ze中的缓冲块102分布成,通过这些缓冲块102的重心的线lc是一条曲线,其凹部朝向所述纵向中轴线m。最大纵向距离li、最大纵向距离le、以及侧向距离dl从相应的缓冲块的重心测得,特别是在其具有一中央对称轴线时从相应的缓冲块的中心测得,如附图的具体实施变型中所示。前部部分11鞋底1在其前部部分11中也具有多个前部缓冲块112,这多个前部缓冲块能弹性变形并且在非变形状态下相对于前部部分11的用于与地面接触的下表面111突出。特别是,外鞋底1在其前部部分11中具有:-第一材料层c3,其具有多个贯穿的凹口110,每个凹口在第一材料层c3的下表面111中具有一个开口110a;该第一材料层c3的该下表面111形成鞋底的用于在鞋底的前部部分处与地面s接触的下表面,以及-第二材料层c4,其定位在第一材料层c3之上,在该第二材料层中例如模制成型有多个前部缓冲块112;这些前部缓冲块112能弹性变形,并且按照每个凹口110至少一个缓冲块112的方式定位在所述凹口110中。在步行时,当身体的重量转移到足前部上时,每个前部缓冲块被压缩与地面接触(图6)。然后,当每个被压缩的缓冲块112上的重量由于步子放开而减小时,所述前部缓冲块弹性地恢复其初始形状,并且借助于其小的剩余变形及其凸起形状,对地面施加有利于足部向前行进的作用力。因此,前部缓冲块112具有在其弹性地恢复其初始形状时有利于足部向前行进的作用。特别是,参照图5,前部缓冲块112的突出部分112a的顶部,在非变形状态下,形成缓冲块的与地面接触的凸起的接触表面112b。特别是,前部缓冲块112的凸起的接触表面112b基本上呈球形。特别是,前部缓冲块112的在前部缓冲块不变形时相对于所述下表面111突出的突出部分112a,形成一个回转实心体,其中央对称轴线a基本上垂直于所述下表面111。特别是,鞋底1在其前部部分11中具有多个凹口110,每个凹口在鞋底的用于与地面接触的下表面111中具有一个开口110a。前部缓冲块112按照每个凹口至少一个缓冲块的方式定位在所述凹口中。每个前部缓冲块112在其整个或部分周边上由所述下表面111围绕,并且能弹性变形以便在前部缓冲块112与地面接触时至少部分地压缩在相应的凹口110内。特别是,每个前部缓冲块112是一个实心件,和/或设计成可至少部分地弹性压缩在相应的凹口110内,不经受侧向剪应力,也不经受侧向移动。特别是,前部缓冲块112成型成相对于材料层c4的下表面102e突出,并且每个前部缓冲块112的整个表面在非变形状态下是凸起的,优选地基本上呈球形。特别是,凹口110中围绕前部缓冲块112的空间大得足以使得所述前部缓冲块112的在前部缓冲块112不变形时相对于所述下表面111突出的突出部分112a在与地面接触时进行弹性变形,而不经受径向压缩。特别是,每个前部缓冲块112能弹性变形以便能完全压缩在相应的凹口110内。特别是,但不是必须地,前部缓冲块112设计成,当鞋底在静止状态下、在至少60千克的负荷下、特别是在60千克至180千克之间的负荷下、在整个鞋底表面上、相对于水平平表面承受垂直压缩力时,可完全压缩在相应的凹口110内。特别是,每个前部缓冲块112可用弹性体材料模制而成,特别是用具有适当硬度的热塑性弹性体(tpe)材料模制而成、优选用膨胀性或非膨胀性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tpu)材料模制而成.根据本发明的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前部部分11中每个缓冲块112用膨胀性tpu制成,其硬度在50至70肖氏硬度a之间。与地面s接触的接触表面112b和鞋底的下表面111之间的最大距离d小于1毫米,特别是基本上等于0.5毫米.参照图5,前部缓冲块112在非变形状态下的直径d1(缓冲块在与鞋底的下表面111平行的一个平面中的最大尺寸)在5毫米至10毫米之间。前部缓冲块的定位参照图7,鞋底1具有十个前部缓冲块112,这十个前部缓冲块更具体地分别标以附图标记112a至112j。该鞋底1适于用作适于穿在标准足部p上的圆头鞋子的外鞋底,所述标准足部的长度lp小于鞋底1的长度,鞋帮2(图1)考虑在内。在制鞋领域,每个鞋底与标准足部的长度ilp有关。根据鞋型(圆头、方头、尖头、开口凉鞋),在外鞋底1的长度l和与之有关的标准足部的长度lp之间,用统计方法建立一种中间关系。下表提供这些公知的比。l/lp比-在前部和鞋跟封闭的鞋子或凉鞋鞋型l/lp圆头1.04方头1.03尖头1.06l和lp关系-鞋跟和/或前部开口的凉鞋(圆头、方头或尖头)鞋跟开口和前部开口的凉鞋l(cm)=lp(cm)-0.66cm鞋跟封闭和前部开口的凉鞋l(cm)=lp(cm)-0.33cm图8上,虚拟线lp(9%)、lp(40%)和lp(75%)所示的界线,沿鞋跟部分10的纵向轴线m分别定位在相对于足跟p的后部部分t的距离分别等于足部长度lp的9%、40%和75%的距离处。鞋跟部分10的纵向中轴线m实际上相当于界线lp(9%)处鞋底的纵向中线。跖趾中间点c是界线lp(75%)处鞋底宽度的中点。虚拟直线段[co](在跖趾中间点c与鞋底的外边缘上的点o之间)在本文中表示外跖趾节。点o在鞋底的外边缘上定位成,该外跖趾节与纵向轴线m"形成一个62°的角度,所述纵向轴线通过跖趾中间点c,平行于鞋跟部分10的纵向中轴线m。虚拟直线段[cq](在中间点c与鞋底的内边缘上的点q之间)在本文中表示内跖趾节。点q在鞋底的内边缘上定位成,该内跖趾节[cq]与纵向轴线m”形成一个78°的角度,所述纵向轴线通过跖趾中间点c,平行于鞋跟部分10的纵向中轴线m。在足部的结构上,足部的跖趾关节使跖骨头部连接于脚趾的第一趾骨的基部。参照图7,内跖趾节[cq]实际上相当于连接大足趾3和第二足趾4的跖趾关节的直段。外跖趾节[co]实际上相当于连接第三足趾5、第四足趾6和第五足趾7的跖趾关节的直段。参照图8,点q1和q2将内跖趾节[cq]分成三个相等部分。因此,点q1相对于跖趾中间点c的距离等于内跖趾节[cq]长度的三分之一,因此,点q2相对于跖趾中间点c的距离等于内跖趾节[cq]长度的三分之二。点o1、o2和o3将外跖趾节[co]分成四个相等部分。因此,点o1相对于跖趾中间点c的距离等于外跖趾节[co]长度的四分之一;点o2相对于跖趾中间点c的距离等于外跖趾节[co]长度的一半;点o3相对于跖趾中间点c的距离等于外跖趾节[co]长度的四分之三。参照图7,前部缓冲块112c沿所述内跖趾节[cq]定位在点q1处,前部缓冲块112e沿所述内跖趾节[cq]定位在点q2处。前部缓冲块112a沿所述外跖趾节[co]定位在点o1处。前部缓冲块112g沿所述外跖趾节[co]定位在点o2处。前部缓冲块112i沿所述外跖趾节[co]定位在点o3处。术语“定位在某处”指的是相应的点(q1,q2,o1,o2,o3)定位在由相应的前部缓冲块(112c,112e,112a,112g,1121)覆盖的区域附近或者区域内,而该相应的点(q1,q2,o1,o2,o3)不一定相对于与之连接的前部缓冲块定中心。因此,实际上,当足部p定位在配有该外鞋底1的鞋子中时,前部缓冲块112c定位在第二足趾4的跖趾关节的区域中;前部缓冲块112e定位在大足趾3的跖趾关节的区域中;前部缓冲块112a定位在第三足趾5的跖趾关节的区域中;前部缓冲块112g定位在第四足趾6的跖趾关节的区域中;前部缓冲块1121定位在第五足趾7的跖趾关节的区域中。参照图7,前部缓冲块112b沿着基本上平行于鞋跟部分10的纵向中轴线m的方向定位在鞋底的前端11a与前部缓冲块112a之间,相对于所述第一前部缓冲块112a的距离dp尤其在该足部长度的5%至15%之间,优选地在与鞋底有关的足部长度lp的6%至13%之间。对于前部缓冲块112d相对于前部缓冲块112c,对于前部缓冲块112f相对于前部缓冲块112e,对于前部缓冲块112h相对于前部缓冲块112g,对于前部缓冲块112j相对于前部缓冲块1121,同样如此。因此,前部缓冲块112b、112d、112f、112h、112j分别相对于前部缓冲块112a、112c、112e、112g、1121定位成,前部缓冲块112b定位在第三足趾5的趾骨间关节的区域中,前部缓冲块112d定位在第二足趾4的趾骨间关节的区域中,前部缓冲块112f定位在大足趾3的趾骨间关节的区域中,前部缓冲块112h定位在第四足趾6的趾骨间关节的区域中,前部缓冲块112j定位在第五足趾7的趾骨间关节的区域中。参照图8,沿纵向中轴线m从鞋跟部分10的后部部分10a延伸至界线lp(40%)处的中点c’并且由通过中间点c的倾斜轴线m'延长至鞋底的前端11a的线,相当于步行时足部的展开线。当足前部在结构上未发生老化变化时,在足部展开时的足前部上的行进在第一阶段基本上通过支承在第五足趾7和第四足趾6上以及在第二阶段通过支承在大足趾3上顺序地进行。因此,第二足趾4和第三足趾5受力较小。相反,当足前部在结构上发生老化变化时(足趾外翻、爪形足趾或者锤形足趾),足部的展开发生变化,使得在第五足趾7和第四足趾6上的支承力较小,而更多地支承在第二足趾4和第三足趾5上。因此,第二足趾4和第三足趾5的区域中的前部缓冲块112a、112b、112c和112d起很大作用,以便于在足部进行这种展开时向足前部的行进。大足趾3的区域中的前部缓冲块112e和112f也起很大作用,以易于在足部进行这种展开时向足前部的行进,因为在大足趾3上的支承力也很大。优选地,如图7的具体实施变型所示,大足趾3的区域中的前部缓冲块112e和112f有利地大于第二足趾4和第三足趾5的区域中的前部缓冲块112a、112b、112c和112d,以致由于其弹性及其小的剩余变形施加推力。同样,第四足趾6的区域中的第七前部缓冲块112g和第八前部缓冲块112h,小于第二足趾4和第三足趾5的区域中的前部缓冲块112a、112b、112c和112d。第九前部缓冲块112i和第十前部缓冲块112j,小于第一前部缓冲块112a、第二前部缓冲块112b、第三前部缓冲块112c和第四前部缓冲块112d,也小于第七前部缓冲块112g和第八前部缓冲块112h。中央部分12在中央部分12中,鞋底1具有加固插入件120(图2),也称为“鞋芯件”,其尤其呈飞去来器的形式,主要定位在中央部分12的外部区域中。该插入件120例如是一个塑料件。该插入件120将鞋跟部分10连接于前部部分11,并且可保持足弓,以便减少内转和减轻足前部上的负荷。该插入件允许在足部展开时通过在鞋底的前部部分11(足前部)和鞋跟部分10(足后部)之间生成连接部而保持足弓。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