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车一体式旅行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6902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箱车一体式旅行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箱车一体式旅行箱,主要方便使用者的出行。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出行时,通常会携带旅行箱,但现有的旅行箱的功能较为单一,其只具备存储物品的功能,使用者在移动过程中,需要手拉旅行箱,尤其是对于长途旅行,使用者的身体极其疲惫,而拉旅行箱,是对其体力的极大考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体式旅行箱,将滑板车和旅行箱有效的结合起来,提高使用者在移动过程中的舒适性。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箱车一体式旅行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的四角各设有一个滚轮,还包括滑板车,所述滑板车包括踏板和伸缩扶手,所述箱体的底部开设有前后方向的踏板滑道,所述踏板滑道的前端与所述箱体的前侧面连通,所述踏板滑道与所述踏板滑动配合,所述踏板的前端向上延伸有所述伸缩扶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使用者在移动的过程中,可将滑板车从箱体内拉出,使用者便可脚踩在踏板上进行移动,相对于现有的走路过程中手拉旅行箱方便不少,由于滑板车采用抽拉的方式与箱体进行结合,方便将滑板车从箱体上分离出来,使用者短途出行时,可将滑板车取出(不佩戴箱体),方便使用者的不同情况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旅行箱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箱体箱盖打开后的示意图;

图3是箱车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踏板滑道与踏板配合的示意图;

图5是4个支撑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四支撑框的结构视图;

图7是下支撑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滑板车;11、滚轮;12、门盖板;13、箱盖;14、踏板滑道;15、卡孔;16、第一支撑框;17、下支撑框;17.1、卡槽;19、第四支撑框;19.1、插槽;21、踏板;22、伸缩杆;23、连接管;24、扶手;25、转向轮;26、套管;27、弹簧卡钉。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箱车一体式旅行箱,包括箱体1和滑板车2,箱体1与滑板车2分体设置,箱体1为立式箱体1,箱体1的底部开设有前后方向的踏板滑道14,滑板车2包括踏板21和伸缩扶手,踏板21与踏板滑道14滑动配合。

箱体1与滑板车2有3个配合状态,分别是分离状态、箱车状态和旅行箱状态。

以下对这3种状态分别进行阐述。

旅行箱状态:

参见图1和图2旅行箱状态,就是指只具备普通旅行箱的功能,此时滑板车2完全滑入箱体1内。

为保证滑板车2能够完全滑入箱体1内,对本发明作以下改进。

箱体1的前侧还开设有用于隐藏伸缩扶手的隐藏槽,隐藏槽与踏板滑道14连通,隐藏槽顶端的高度高于所述伸缩扶手顶端的高度(这里伸缩扶手的高度是指伸缩扶手处于收纳状态时的高度)。

踏板21的前端向上延伸有所述伸缩扶手,伸缩扶手包括伸缩杆22、套管26、转向轮25和扶手24,套管26竖直设置,套管26的下端与踏板21的前端连接,伸缩杆22贯穿套管26,且所述伸缩杆22的下端与转向轮25连接,伸缩杆22的上端与所述扶手24连接。

正常情况下,伸缩杆22可在套管26内自由的转动,使用者便可通过转动扶手24实现转动转向轮25的目的,而在伸缩杆22处于展开的状态下,扶手24的高度是高于隐藏槽顶端的高度(甚至高于箱体1的高度),因而此时伸缩扶手是无法放进隐藏槽内,而伸缩杆22可以进行收纳,在伸缩杆22处于收纳状态时伸缩杆22的高度基本与套管26的高度相同,此时伸缩杆22的高度低于隐藏槽顶端的高度,考虑到隐藏槽与踏板滑道14连通,隐藏槽与踏板滑道14所构成的连通的空间就正好能够容纳滑板车2,此时向内推动滑板车2,便可实现踏板21完全位于踏板滑道14内,而伸缩扶手位于隐藏槽内。

而在伸缩扶手放置到隐藏槽内时,需保证扶手24也能够完全位于隐藏槽内,而正常情况下两个扶手24左右水平设置,两个扶手24之间的宽度是大于箱体1的宽度的,更大于隐藏槽的宽度,因而要保证扶手24可折叠或可拆卸。

由于现有的滑板车2上的扶手24也可折叠,本发明所采用的方式与现有的方式相同。

具体的讲就是:所述伸缩杆22的顶端固定有左右方向的连接管23,所述连接管23的中部与所述伸缩杆22的顶端固定,所述扶手24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扶手24分别与所述连接管23的两端对应连接,所述扶手24的尾端处设有扁平的连接扣,所述连接管23的两端开设有与所述连接扣相配合的转动槽,所述连接扣铰接在所述转动槽上。

至于扶手24处于水平状态时如何保证扶手24的固定式采用弹簧卡钉和卡孔的配合方式,在此就不再赘述。

这样可将扶手24向下折叠,从而可保证滑板车2顺利的收纳进箱体1内。

由于隐藏槽为开放状态,而本发明长期放置时,隐藏槽内会有积灰的产生,从而对隐藏槽内的滑板车2的寿命造成影响,因而在隐藏槽的前侧还铰接有门盖板12,所述门盖板12的尺寸与所述隐藏槽的开口的尺寸相同。

这样门盖板12可将滑板车2隐藏在隐藏槽内,在拉动箱体1时,完全看不见滑板车2,保证其美观度。

所述门盖板12为磁吸门,所述门盖板通过磁吸的方式与所述隐藏槽扣合。

需要说明的是,滑板车2位于箱体1内时,由于踏板21可沿踏板滑道14自由的滑动,因而滑板车2极有可能非人为的滑出来,因而应确保滑板车2相对的固定在箱体1内。

所述隐藏槽内固定有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套管26相配合,用以固定所述滑板车2。

卡扣本身具备一定的弹性,其内径与套管26的外径相配合,卡扣具备一个小的开口,在滑板车2滑入箱体1内时,套管26与卡扣接近,并顶开 卡扣,卡扣的开口变大,从而夹住套管26,此时滑板车2正好完全滑入箱体1内,而卡扣夹住套管26,便可相对固定住滑板车2。而要将滑板车2向外抽拉时,只需施加一定的力量即可实现卡扣与套管26的脱离。

箱车状态:

箱车状态是指,将滑板车2从箱体1内拉出,而滑板车2的尾部与箱体1连接,使用者脚蹬滑板车2带着箱体1一起移动的方式。

为保证在滑板车2的尾部能够与箱体1连接,还进行以下改进。

所述踏板滑道14前侧的两侧壁上设有卡孔15,所述踏板21的左右两侧壁上均设有弹簧卡钉27,所述弹簧卡钉27位于所述踏板21的后侧,所述弹簧卡钉27与相应的所述卡孔15相配合。

参见图4,简单而言,在向前侧拉动滑板车2时,踏板21上的弹簧卡钉27在弹簧的作用下一直向外顶,在弹簧卡钉27滑动到卡孔15处时,弹簧卡钉27便会卡住卡孔15,从而使得滑板车2无法再前后滑动,此时相当于滑板车2的尾部与箱体1连接。再将伸缩扶手展开,此时踏板21的大部分露在箱体1的前侧,使用者便可脚踩在踏板21上,手握住伸缩扶手,带着箱体1滑行。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箱体1是立式的箱体1,使用者可坐在箱体1上滑行,进一步的滑板车2可以为电动滑板车2。

箱体1的四角各设有一个滚轮11,每个滚轮11均为万向轮,而滑板车2上有一个转向轮25,这样在滑行时,总共有5个轮子与地面接触,这么多轮子,且单独运动,就会造成相互影响,从而影响本发明的正常使用。

为解决该问题,还作以下改进。

所述踏板21的下方固定有后轮,所述后轮位于所述踏板21的后侧;

所述滚轮11均为万向轮,所述滚轮11通过滚轮架安装在所述箱体1上,所述滚轮架在竖直平面内可转动的设置,以带动滚轮11在竖直状态和水平状态自由切换;

在所述滚轮11位于竖直状态时,所述滚轮11的下端点所在的水平面低于所述转向轮25和所述后轮的下端点所在的水平面。

具体的讲,滚轮11可通过滚轮架在竖直状态和水平状态自由切换,在将滑板车2从箱体1内拉出时,先将滚轮11转移到水平状态,这样就自由转向轮25和后轮接地,这样就完全相当于一个滑板车2载着一个旅行箱,从而避免箱体1下部的4个滚轮11对滑行的影响。

滚轮11在处于竖直状态时,万向轮便会与地面接触,从而将转向轮25和后轮顶起,使得转向轮25和后轮与地面脱离,进而保证滑板车2与地面脱离。

发明人考虑到在旅行箱状态时,由于旅行箱能够自由的向任何一个方位进行移动,如此时转向轮25和后轮也与地面接触,就需保证转向轮25和后轮均为万向轮,而转向轮25的转向必然带动伸缩杆22和连接管23的转动,而连接管23受隐藏槽的限制,只能做小范围的转动,而后轮为单向轮,因而转向轮25和后轮不能自由的转动,固滚轮11处于竖直状态时,将转向轮25和后轮顶起与地面脱离,这样转向轮25和后轮就无需转动,从而解决该问题。

关于滚轮11通过滚轮架在竖直状态和水平状态自由切换的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解决方案,在此不作限定。

分离状态:

发明人考虑到使用者在短途出行时,尤其针对出差时,使用者从居住地 移动到其他较近的位置时,便可将滑板车2从箱体1上分出,从而具备普通滑板车2的功用。

而要将滑板车2从箱体1上分离出来,需向前侧拉动滑板车2,而踏板21上的弹簧卡钉27与踏板滑道14上的卡孔15卡死了,因而需手动摁下弹簧卡钉27,这样就可顺利的继续将滑板车2向前侧拉动,进而使得滑板车2与箱体1分离。

关于箱体1本身:

参见图2、图5-图7,所述箱体1的顶部开设有取放口,所述取放口上铰接有箱盖13。所述箱体1包括4个矩形的支撑框,4个所述支撑框左右间隔设置分别为第一支撑框16、第二支撑框、第三支撑框和第四支撑框19,所述第一支撑框16和第四支撑框19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箱体1的宽度相适应,任意两个相邻的支撑框之间的距离相等,4个所述支撑框的外侧通过箱板覆盖构成所述箱体1。

通过4个支撑框来架构箱体1,因而箱体1的结构更轻便,而支撑架的结构较强能够有效的保证箱体1的承载力。

在实际使用时,只需将箱盖13打开,便可通过取放口取放物品。

所述第二支撑框和所述第三支撑框的结构均相同,所述第二支撑框包括上支撑框和下支撑框17,所述上支撑框位于所述下支撑框17的上方,所述上支撑框位于所述箱盖13的下侧,所述箱板包括前板、下板和后板,所述下支撑框17连接所述前板、所述下板和所述后板;

所述第一支撑框16和第四支撑框固定在所述箱板上,所述第一支撑框16和第四支撑框19的内侧(靠近箱体1内部的一侧)设有开口向上的插槽19.1,还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插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框16 的插槽19.1内,所述第二面板插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框的插槽19.1内。

通过在第一支撑框16和第二支撑框上插设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从而使得箱体1内形成一个密闭的储存空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可进行个性化定制,各个使用者可根据个人的爱好需用不同的第一面板或/和第二面板(不同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是指面板上的花纹不同)。

第一支撑框和第二支撑框的顶部也与插槽19.1贯通,相应的箱盖13的底部设有T型筋,在箱盖盖合时,T型筋便会插入第一支撑框和第二支撑框顶部的插槽19.1中,进而可保证箱盖处于盖合状态时的稳定性。

具体的讲就是,插槽19.1整体的形状为U型,插槽19.1相对于第一支撑框16少一部分上端水平的横梁,这样第一面板就可以相对容易的插入插槽19.1中。

关于第二支撑框和第三支撑框,其下支撑框17上均开设有卡槽17.1(功能与插槽19.1类似),因而可在该卡槽17.1内插设插板,以将箱体1内的空间进行划分,而需要较大的空间时,将插板拔出即可。

其他设置:滑板车2的前侧可以安装照灯,箱体1的后侧也可站桩照灯,方便人们的出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