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滑按摩功能的隐形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1994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防滑按摩功能的隐形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袜子,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防滑按摩的隐形袜。



背景技术:

袜子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袜子的舒适程度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发展,袜子衍生出许多不同的种类和样式,如隐形袜或船袜就是近年来颇受男女性青睐的一种。因为隐形袜穿着后再鞋口表面看不到,即起到了保暖护脚的作用,又不影响外表的美观,但现在常见的隐形袜其袜口处二次衣车收口,导致袜口容易变形,穿着时也不够舒适。

而现有技术中为防止袜子滑脱,如图1所示,普遍所采用的方法为在隐形袜本体1上脚后跟部2的袜口受力位置设置橡筋垫层3,并在橡筋垫层3下方的脚后跟部2内侧设有硅胶防滑层4,但由于橡筋垫层3为不妨碍穿着的舒适性一般均设置的比较窄且短,受力达不到防护的要求,而所设的硅胶防滑层4又不在防滑位置,起到的防滑效果不明显;因此,隐形袜的袜跟部位由于和鞋内部接触受力,经常容易滑脱。例如,在穿袜子后再穿鞋的情况下,袜子与鞋之间发生摩擦。当鞋与隐形袜的摩擦超过脚与隐形袜的摩擦时,隐形袜不再追随脚的动作而追随鞋的动作,隐形袜相对于脚发生偏移、脱落。在穿着隐形袜时,在隐形袜因步行等动作发生偏移等的情况下,影响穿着的舒适度。

因此,特别是针对现有日常生活中经穿的隐形袜,由于其构成为穿鞋后隐藏在鞋中,覆盖脚的部分的面积小,穿着中易发生偏移、脱落的问题,需要一种不易发生偏移、脱落的隐形袜,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在穿着过程中不易发生偏移、滑脱且穿着舒适的新型防滑按摩的隐形袜。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防滑按摩的隐形袜,包括袜体1和袜跟2,所述袜跟2中部至袜体1的袜口位置开设有隔离部3,所述袜跟2的外侧位置设有弹性带5,所述弹性带5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隔离部3两侧的袜体1上,所述隔离部3两侧的袜跟2内侧上分别设有橡筋垫层4,所述橡筋垫层4和所述弹性带5 的内表面分别通过热熔或黏贴或喷涂固定有硅胶防滑层6。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部3两侧的橡筋垫层4延伸至袜口对应于脚踝骨位置的前侧;优选地,所述隔离部3两侧的橡筋垫层4延伸至对应于袜口脚踝骨前侧的脚背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部3沿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为所述袜体1的袜口度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所述弹性带5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为所述隔离部3高度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进一步地,所述橡筋垫层4的宽度为所述袜体1的袜口度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部3两端的橡筋垫层4的长度为所述袜体1长度的五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袜体1外侧的橡筋垫层的长度大于位于所述袜体1内侧的橡筋垫层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橡筋垫层4呈块状或片状,所述硅胶防滑层6为呈点状或块状或条状。

进一步地,所述硅胶防滑层6为若干条,于所述弹性带5上水平设置,于所述橡筋垫层4上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硅胶防滑层6采用粗孔硅胶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袜体1中部低面的外侧粘结有若干沿袜体1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树脂条7。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滑按摩的隐形袜,采用在袜跟的袜口处开设隔离部,并通过加宽、加长的弹性带和橡筋垫层,在保证其穿着舒适性的基础上有效增加了袜子的受力;其次,进一步通过硅胶防滑层增大袜子与脚部的摩擦力,从而解决了袜子在穿着过程中容易滑脱的问题;此外,还通过设置按摩树脂条可以实现防滑、在行走时按摩足底的功能,并且按摩部件根据人体足部形状进行疏密有致地排列,使其更符合人体工程力学,穿着更加舒适;该新型防滑按摩的隐形袜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适合大范围推广,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隐形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滑按摩的隐形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滑按摩的隐形袜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滑按摩的隐形袜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袜体,2-袜跟,3-隔离部,4-弹性带,5-橡筋垫层,6-硅胶防滑层, 7-树脂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普通防滑袜的结构(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新型防滑按摩的隐形袜,其总体技术方案是从力学和人体工程学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开设隔离部3以及改变橡胶垫层4的长和宽以及硅胶防滑层6在袜体1 上的附着位置,从而有效的解决滑落的问题。

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防滑按摩的隐形袜,包括袜体1 和袜跟2,袜跟2中部至袜体1的袜口位置开设有隔离部3,袜跟2的外侧位置设有弹性带5,弹性带5两端分别固定于隔离部3两侧的袜体1上,隔离部3两侧的袜跟2内侧上分别设有橡筋垫层4,橡筋垫层4和弹性带5的内表面分别通过热熔或黏贴或喷涂固定有硅胶防滑层6。

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隔离部3两侧的橡筋垫层4延伸至袜口对应于脚踝骨位置的前侧;优选地,隔离部3两侧的橡筋垫层4延伸至对应于袜口脚踝骨前侧的脚背位置。通过隔离部3、橡筋垫层4和弹性带5与硅胶防滑层6的合理配置,使得在穿着过程中位于隔离部3上或两侧的弹性带5和橡筋垫层4从脚后跟部位及两侧位置完全贴附在脚后跟即脚踝位置,在不影响穿着舒适性的基础上,提高了袜子的防滑落性能。

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隔离部3沿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为袜体1的袜口度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弹性带5在竖直方向上的宽度为隔离部3高度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橡筋垫层4的宽度为袜体1的袜口度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隔离部3两端的橡筋垫层4的长度为袜体1长度的五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优选地,位于袜体1外侧的橡筋垫层的长度大于位于袜体1内侧的橡筋垫层的长度。

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橡筋垫层4呈块状或片状,硅胶防滑层6为呈点状或块状或条状,如图3所示,橡筋垫层4硅胶防滑层6或优选为条状。优选地,硅胶防滑层6为若干条,于弹性带5上水平设置,于橡筋垫层4上倾斜设置。优选地,硅胶防滑层6采用粗孔硅胶材质。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4所示,袜体1中部低面的外侧粘结有若干沿袜体1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树脂条7。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防滑按摩的隐形袜,采用在袜跟的袜口处开设隔离部,并通过加宽、加长的弹性带和橡筋垫层,以增大脚部与橡筋垫层4、弹性带5的受力,同时将硅胶防滑层6创造性的设置在橡筋垫层4和弹性带5的内侧之上,相应的间接的减少了脚后跟直接与橡筋垫层3和弹性带5的摩擦力,增加橡筋垫层4的使用寿命和穿着的舒适度。与此同时,在受力点的位置增加了硅胶防滑层6与脚部的摩擦力,从而解决了隐形袜在穿着的过程中容易滑脱落的问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