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吸汗烫底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5454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气吸汗烫底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烫底革,特别涉及一种透气吸汗烫底革,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们的足部长久被鞋子包裹,出汗时难以像其他部位直接用擦拭,而当脚板长期处于出汗状态且不能及时处理时,脚掌会发泡、瘙痒等,传统的鞋底烫底革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但在透气性和吸汗性方面较差,长久使用不利于人们的足部健康,继而传统的烫底革渐渐无法满足人们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气吸汗烫底革,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的烫底革透气性差、吸汗性差的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气吸汗烫底革,包括透气垫和防滑圈,所述透气垫为类脚掌形,所述透气垫的外圈热塑连接有防滑圈,所述防滑圈与透气垫的顶面夹角为115°—145°,所述透气垫的顶端中部和顶端前脚掌部为均设有开口,所述透气垫的底部设有吸水垫,所述吸水垫的顶端中部和前脚掌部位分别设有中心托和前脚掌托,所述中心托和前脚掌托均为向上凸起,所述中心托与前脚掌托均贯穿通过透气垫的开口,所述透气垫的表面设有若干透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透气垫由EVA皮革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滑圈的外表面刻有防滑纹理,且内表面与透气垫的顶面平滑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水垫、中心托与前脚掌托均由橡胶棉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透气孔为正六边形孔,且交错分布在透气垫表面。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种透气吸汗烫底革,通过透气垫表面设置的若干正六边形透气孔,增加透气垫的透气性,通过吸水垫和吸水垫顶部设置的中心托与前脚掌托,对脚掌容易出汗的部位有针对性的吸附汗液,同时中心托和前脚掌托能够提高脚掌的舒适度,既能保障烫底革的吸汗性能,又能保障脚掌的干爽与舒适。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滑圈;2、前脚掌托;3、中心托;4、透气垫;5、透气孔; 6、吸水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透气吸汗烫底革,包括透气垫4和防滑圈 1,透气垫4为类脚掌形,透气垫4的外圈热塑连接有防滑圈1,防滑圈1与透气垫4的顶面夹角为115°—145°,透气垫4的顶端中部和顶端前脚掌部为均设有开口,透气垫4的底部设有吸水垫6,吸水垫6的顶端中部和前脚掌部位分别设有中心托3和前脚掌托2,中心托3和前脚掌托2均为向上凸起,中心托3与前脚掌托2均贯穿通过透气垫4的开口,透气垫4的表面设有若干透气孔5。

进一步的,透气垫4由EVA皮革制成,EVA皮革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进一步的,防滑圈1的外表面刻有防滑纹理,且内表面与透气垫4的顶面平滑连接,防止烫底革发生偏移,同时使脚掌接触时更加舒适。

进一步的,吸水垫6、中心托3与前脚掌托2均由橡胶棉制成,橡胶棉具有良好的吸附性、透气性和回弹性。

进一步的,透气孔5为正六边形孔,且交错分布在透气垫表面,增加透气垫4的透气性能。

具体时,在透气垫4的顶端单独设置中心托3与前脚掌托2,中心托3与前脚掌托2均由橡胶棉制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透气性和回弹性,对脚掌中心及脚趾之间容易出汗的部位针对性的吸附处理,保持脚掌的干爽,利用其回弹性使该种透气垫在不受力的时候能恢复原有形状;透气垫4由EVA皮革制成,表面设有若干个透气孔5,透气孔5呈正六边形交错式排列在透气垫4的表面,增强透气垫4的透气性能,透气垫4的顶部外圈热塑连接有防滑圈1,通过防滑圈1外表平面刻有的防滑纹理,增加防滑圈1与鞋子内革之间的阻力,防止透气垫4在鞋子内部产生位移,减少活动产生偏移时引起脚掌感觉不适的几率,同时透气垫4的顶面与防滑圈1的内表面平滑连接,使穿戴着脚步更加舒适。

该种透气吸汗烫底革,通过透气垫4表面设置的若干正六边形透气孔5,增加透气垫4的透气性,通过吸水垫和6吸水垫6顶部设置的中心托3与前脚掌托2,对脚掌容易出汗的部位有针对性的吸附汗液,同时中心托3和前脚掌托2能够提高脚掌的舒适度,既能保障烫底革的吸汗性能,又能保障脚掌的干爽与舒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