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追溯保温餐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6640发布日期:2018-12-05 19:01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追溯保温餐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联网可追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追溯保温餐盒。



背景技术:

随着餐饮外卖业的发展,食品的卫生安全进一步的关注到了配送过程中。由于成本等相关原因,目前的快递行业基本没有对配送员的配送箱设置实时消毒灭菌设备,因此如何保证食品在配送过程中的安全卫生是亟需研究人员解决的问题。目前在某些特定外卖领域,餐盒是可以回收的,如果对可回收保温餐盒进行相关的设置,由于该餐盒的可回收性,因此可以适当的通过提高该保温餐盒的成本,来实现在配送环节保证食品卫生安全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提出一种可追溯保温餐盒。

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一种可追溯保温餐盒,包括盒体部件、盒盖部件和密码部件。

所述盒体部件包括盒体、前凸块、后凸块、盒体消毒层以及盒体密封条;所述盒体分为盒体外层和盒体内层,所述盒体外层和盒体内层之间设置为真空区域,所述前凸块和后凸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盒体外层相对的两侧的外部,所述盒体消毒层设置于盒体内层内部,在与盒盖相接处设置有盒体密封条。

所述盒盖部件包括盒盖、前卡扣、后卡扣、识别码、盒盖密封条以及盒盖消毒层;所述前卡扣的位置与所述前凸块相配合并将前凸块卡接于该前卡扣内,所述后卡扣的位置与所述后凸块相配合并将后凸块卡接于该后卡扣内,所述识别码设置于所述盒盖的顶部,在盒盖内部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盒盖消毒层,在与盒盖相接处设置有与盒体密封条相配合的盒盖密封条。

所述密码部件包括前输码器、前锁体、通用输码器和通用锁体;所述前锁体设置于所述前卡扣顶端,为一圆轴上设置有凸起的结构,所述前卡扣通过所述前锁体使得顶端与所述盒盖转动连接,所述前锁体通过前输码器的控制而使得该凸起转动,从而实现所述前卡扣通过转动与所述前凸块分离,所述前输码器设置于所述前锁体的上部,用于控制前锁体的开闭;所述通用锁体设置于所述后卡扣顶端,为一圆轴上设置有凸起的结构,所述后卡扣通过所述通用锁体使得顶端与所述盒盖转动连接,所述通用锁体通过通用输码器的控制而使得通用锁体的该凸起转动,从而实现所述后卡扣通过转动与所述后凸块分离,所述通用输码器设置于所述通用锁体的上部,用于控制所述通用锁体的开闭。

作为优选,所述盒盖分为盒盖外层和盒盖内层,所述盒盖外层和盒盖内层之间设置为真空区域。

作为优选,所述识别码为印刷的二维码、印刷的条形码、动态显示屏或RFID码。

作为优选,所述前卡扣为2个,所述后卡扣为1个。

作为优选,所述前输码器为机械式密码锁。

作为优选,所述通用输码器为机械式密码锁。

作为优选,所述前输码器为拨码盘式密码锁、电子式密码锁或刷卡式密码锁。

作为优选,所述前卡扣与前凸块的卡接为上下卡接式,所述后卡扣与后凸块的卡接也为上下卡接式。

作为优选,所述盒体外层的材质为高强度塑料,所述盒体内层的材质为304不锈钢。

作为优选,所述盒体消毒层和所述盒盖消毒层均为紫外消毒灯,并且在该紫外消毒灯侧部设置有用于向该紫外消毒灯供电的镍氢蓄电池。

作为优选,所述盒体消毒层和所述盒盖消毒层均为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

1,通过设置前部的密码锁(即前输码器)和通用密码锁(即通用输码器)配合现在通用的轴状锁体(市购即可,其原理为通过密码锁的输码操作而实现轴状锁体上凸起的转动)而实现前卡扣和后卡扣分别的开启和闭合,从而实现不同人群对该保温餐盒的不同操作。

2,通过设置密码部件,使得在送餐过程中,实现了餐盒完全的密封并无法开启,从而将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彻底解决。通过设置真空保温层和消毒抗菌部件,更加强化了餐品的卫生。

3,通过设置识别码,使得餐盒的全程可追溯,并且可以快速识别具体使用的餐盒(即仅凭肉眼无法识别使用的餐盒到底是几号餐盒),从而通过后台向终端客户传送具体餐盒的序号(即密码),从而在源头上解决了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且同时还能在装餐、送餐、用餐、清洗全程进行记录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可追溯保温餐盒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可追溯保温餐盒后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可追溯保温餐盒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可追溯保温餐盒盒盖仰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可追溯保温餐盒盒体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盒体,11-前凸块,12-后凸块,13-盒体外层,14-盒体内层,15-盒体消毒层,2-盒盖,21-前卡扣,22-后卡扣,23-识别码,24-盒盖密封条,25-盒盖消毒层,31-前密码区,32-前锁体,33-通用密码区,34-通用锁体,35-盒体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可追溯保温餐盒,包括盒体部件、盒盖部件和密码部件。

所述盒体部件包括盒体、前凸块、后凸块、盒体消毒层以及盒体密封条;所述盒体分为盒体外层和盒体内层,所述盒体外层和盒体内层之间设置为真空区域,所述前凸块和后凸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盒体外层相对的两侧的外部,所述盒体消毒层设置于盒体内层内部,在与盒盖相接处设置有盒体密封条。

所述盒盖部件包括盒盖、前卡扣、后卡扣、识别码、盒盖密封条以及盒盖消毒层;所述前卡扣的位置与所述前凸块相配合并将前凸块卡接于该前卡扣内,所述后卡扣的位置与所述后凸块相配合并将后凸块卡接于该后卡扣内,所述识别码设置于所述盒盖的顶部,在盒盖内部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盒盖消毒层,在与盒盖相接处设置有与盒体密封条相配合的盒盖密封条。

所述密码部件包括前输码器、前锁体、通用输码器和通用锁体;所述前锁体设置于所述前卡扣顶端,为一圆轴上设置有凸起的结构,所述前卡扣通过所述前锁体使得顶端与所述盒盖转动连接,所述前锁体通过前输码器的控制而使得该凸起转动,从而实现所述前卡扣通过转动与所述前凸块分离,所述前输码器设置于所述前锁体的上部,用于控制前锁体的开闭;所述通用锁体设置于所述后卡扣顶端,为一圆轴上设置有凸起的结构,所述后卡扣通过所述通用锁体使得顶端与所述盒盖转动连接,所述通用锁体通过通用输码器的控制而使得通用锁体的该凸起转动,从而实现所述后卡扣通过转动与所述后凸块分离,所述通用输码器设置于所述通用锁体的上部,用于控制所述通用锁体的开闭。

所述盒盖分为盒盖外层和盒盖内层,所述盒盖外层和盒盖内层之间设置为真空区域。

所述识别码为印刷的条形码。

所述前卡扣为2个,所述后卡扣为1个。

所述前输码器为机械式密码锁。

所述通用输码器为机械式密码锁。

所述前卡扣与前凸块的卡接为上下卡接式(即前凸块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凸起与前卡扣的上内侧部和下内侧部卡接),所述后卡扣与后凸块的卡接也为上下卡接式(即后凸块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凸起与后卡扣的上内侧部和下内侧部卡接)。从而可以实现仅打开前卡扣的情况下,盒盖可以与盒体实现三个面的分离,但是后卡扣依然实现盒盖与盒体的转动连接。

实施例2

一种可追溯保温餐盒,包括盒体部件、盒盖部件和密码部件。

所述盒体部件包括盒体、前凸块、后凸块、盒体消毒层以及盒体密封条;所述盒体分为盒体外层和盒体内层,所述盒体外层和盒体内层之间设置为真空区域,所述前凸块和后凸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盒体外层相对的两侧的外部,所述盒体消毒层设置于盒体内层内部,在与盒盖相接处设置有盒体密封条。

所述盒盖部件包括盒盖、前卡扣、后卡扣、识别码、盒盖密封条以及盒盖消毒层;所述前卡扣的位置与所述前凸块相配合并将前凸块卡接于该前卡扣内,所述后卡扣的位置与所述后凸块相配合并将后凸块卡接于该后卡扣内,所述识别码设置于所述盒盖的顶部,在盒盖内部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盒盖消毒层,在与盒盖相接处设置有与盒体密封条相配合的盒盖密封条。

所述密码部件包括前输码器、前锁体、通用输码器和通用锁体;所述前锁体设置于所述前卡扣顶端,为一圆轴上设置有凸起的结构,所述前卡扣通过所述前锁体使得顶端与所述盒盖转动连接,所述前锁体通过前输码器的控制而使得该凸起转动,从而实现所述前卡扣通过转动与所述前凸块分离,所述前输码器设置于所述前锁体的上部,用于控制前锁体的开闭;所述通用锁体设置于所述后卡扣顶端,为一圆轴上设置有凸起的结构,所述后卡扣通过所述通用锁体使得顶端与所述盒盖转动连接,所述通用锁体通过通用输码器的控制而使得通用锁体的该凸起转动,从而实现所述后卡扣通过转动与所述后凸块分离,所述通用输码器设置于所述通用锁体的上部,用于控制所述通用锁体的开闭。

所述识别码为动态显示屏,每次应用均会在该动态显示屏上显示一个独一无二的二维码或数字串。

所述前卡扣为2个,所述后卡扣为2个。

所述通用输码器为机械式密码锁。

所述前输码器为拨码盘式密码锁。

所述前卡扣与前凸块的卡接为上下卡接式,所述后卡扣与后凸块的卡接也为上下卡接式。

使用方式:

在学校食堂,食堂的工作人员通过通用输码器将通用锁体打开,从而实现从后端将盒盖和盒体三面分离,然后对保温餐盒进行清洗工作,并将餐盒放置于物联网扫码器(市购普通二维码扫码头即可)下部进行清洗工序的扫码记录操作,然后进行盛装食物的工作,同时将餐盒放置于物联网扫码器下部进行盛装食物工序的扫码记录操作,后台服务器收到该扫码记录,即调用该餐盒的前输码器密码,并将该密码发送至订餐客户的手机上,当该保温餐盒被送到订餐客户处后,订餐客户即依据该密码在前输码器上输入密码从而将前锁体打开,进行用餐,用餐之后,该保温餐盒被工作人员统一回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