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珠宝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双层显示效果的戒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珠宝加工技术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珠宝首饰饰品,如戒指、项链及吊坠等。就戒指而言,目前市面上的戒指大都为贵金属戒指或宝石类戒指。上述的贵金属戒指具有较佳的金属光泽,结构简单,反光效果较差,难以满足用户的要求;上述的宝石类戒指,能够提高产品的反光效果,金属光泽较差,特别是为节省成本,戒指中镶嵌的宝石较小,导致产品的发光及金属光泽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出对目前的戒指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至少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层显示效果的戒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具有双层显示效果的戒指,包括:
戒指本体,所述戒指本体呈半环状设置,所述戒指本体的一端面形成有第一支撑臂及与第一支撑臂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臂,所述戒指本体的另一端面形成有第二支撑臂及与第二支撑臂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及戒指本体围合成指环;所述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的自由端相对设置;
戒托,所述戒托由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的自由端支撑,所述戒托上设有多个镶爪;
宝石件,所述宝石件位于戒托内,且宝石件通过镶爪限位于戒托上。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及戒指本体的材质均为白色贵金属;所述第一连接臂及第二连接臂的材质均为有色贵金属。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与戒指本体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一体成型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围成半圆环状。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臂及第二连接臂靠近戒托的表面形成车花面。
其中,所述车花面上形成有锥状凸起。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臂与第一支撑臂之间形成间隙;
所述戒托与连接后的第一连接臂及第二连接臂之间形成有隔离空间。
其中,通过戒托连接后的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与连接后的第一连接臂与第二连接臂交叉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戒指本体、戒托及宝石件,该戒指本体的一端形成有并列设置的第一连接臂及第一支撑臂,另一端并列设置有第二连接臂及第二支撑臂,其中,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及戒指本体围成指环,以供穿戴;第一支撑臂及第二支撑臂支撑安装有宝石件的戒托;第一连接臂及第二连接臂能够反射金属光泽,宝石件能够反射宝石光泽,能够提高产品的反光效果;本方案结构精简,具有较佳的反射效果,能够提高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具有双层显示效果的戒指的结构图;
图2为图1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具有双层显示效果的戒指一视角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具有双层显示效果的戒指另一视角的侧视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照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具有双层显示效果的戒指的结构图;图2为图1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具有双层显示效果的戒指一视角的侧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具有双层显示效果的戒指另一视角的侧视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具有双层显示效果的戒指,包括:
戒指本体10,所述戒指本体10呈半环状设置,所述戒指本体10的一端面形成有第一支撑臂16及与第一支撑臂16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臂11,所述戒指本体10的另一端面形成有第二支撑臂17及与第二支撑臂17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臂12,所述第一连接臂11、第二连接臂12及戒指本体10围合成指环;所述第一支撑臂16与第二支撑臂17的自由端相对设置;
戒托20,所述戒托20由第一支撑臂16与第二支撑臂17的自由端支撑,所述戒托20上设有多个镶爪;镶爪有四个,四个镶爪分别均匀的夹固在宝石件30的周侧;
宝石件30,所述宝石件30位于戒托20内,且宝石件30通过镶爪限位于戒托20上。
本实施例中,戒指本体10呈半圆环状或近半圆环状设置,戒指本体10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臂11及第一支撑臂16,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臂12及第二支撑臂17;其中第一连接臂11与第二连接臂12对接呈半圆环状,对接后的第一连接臂11及第二连接臂12与戒指本体10围成戒指的指环,供用户的佩戴。第一支撑臂16及第二支撑臂17相对设置,以支撑在戒托20的对侧,方便固定戒托20。第一连接臂11及第二连接臂12能够反射金属光泽,宝石件30,可以钻石、红宝石、绿宝石等,本方案优选为钻石可以反射宝石光泽,提升了产品的反光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戒指本体10、戒托20及宝石件30,该戒指本体10的一端形成有并列设置的第一连接臂11及第一支撑臂16,另一端并列设置有第二连接臂12及第二支撑臂17,其中,第一连接臂11、第二连接臂12及戒指本体10围成指环,以供穿戴;第一支撑臂16及第二支撑臂17支撑安装有宝石件30的戒托20;第一连接臂11及第二连接臂12能够反射金属光泽,宝石件30能够反射宝石光泽,能够提高产品的反光效果;本方案结构精简,具有较佳的反射效果,能够提高用户的体验。
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臂16、第二支撑臂17及戒指本体10的材质均为白色贵金属,具体为银、银合金、铂金等;所述第一连接臂11及第二连接臂12的材质均为有色贵金属,具体为金、K红合金、K黄合金等;通过上述材料的设置,可以实现产品的分色效果。
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臂16、第二支撑臂17与戒指本体10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臂11与第二连接臂12一体成型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臂16、第二支撑臂17与戒指本体10一体成型设置,以方便加工;第一连接臂11与第二连接臂12一体成型设置,提高加工效率。另外,第一连接臂11与第二连接臂12之间可以留有间隙,以方便用户的佩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臂11与第二连接臂12围成半圆环状。第一连接臂11与第二连接臂12呈半圆环状设置,加上戒指本体10为半圆环状设置,可以合成圆环状,以方便用户佩戴。
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4,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臂11及第二连接臂12靠近戒托20的表面形成车花面13。该车花面13可以提高第一连接臂11及第二连接臂12的反射效果,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整体反光效果。由于第一连接臂11及第二连接臂12的材质具有不同的色泽,故本方案的产品色泽更丰富,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所述车花面13上形成有锥状凸起15。车花面13上经过CNC车花工艺形成。锥状凸起15有多个,多个锥状凸起15沿第一连接臂11及第二连接臂12的弧长方向设置。锥状凸起15具有圆形假钉的反光效果。
请参照图3和图4,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臂11与第一支撑臂16之间形成间隙14;
所述戒托20与连接后的第一连接臂11及第二连接臂12之间形成有隔离空间18。本实施例中,连接后的第一连接臂11及第二连接臂12与戒托20之间具有隔离空间18,如此,使得第一连接臂11及第二连接臂12的反光与宝石件30的反光隔开,两者反光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通过戒托20连接后的第一支撑臂16、第二支撑臂17与连接后的第一连接臂11与第二连接臂12交叉设置。第一支撑臂16及第二支撑臂17与连接后的第一连接臂11与第二连接臂12交叉,第一支撑臂16、第二支撑臂17、第一连接臂11及第二连接臂12呈扭曲设置,以减小连接臂与支撑臂之间的间隙1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