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缓冲垫的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06716发布日期:2019-09-06 19:42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背包缓冲垫的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中用来背负装载物品的背包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背包缓冲垫的调整结构,利用背板与背包间形成一滑动空间,以将至少一缓冲垫滑动设置于其上,并通过背板与缓冲垫之间的定位设计来确保调整后的位置,大幅提升调整时的便利性及背负时的舒适性。



背景技术:

背包是很常用的负载容器,目前依市场的需求也发展出各式各样的背包,举凡书包、登山背包、行军背包等,除了内部收纳空间的设计能够符合各种不同需求之外,这些背包因应不同状况还有各种不同的背负方式,如:双肩背负、单肩背负及斜背等,通常来说,为了平均负重而达到省力的目的,双肩背负的背包是最常用来背负重量重及体积大的物品,如:书凭借或笔记型电脑一类等。然,使用背包时最常遇到的问题莫过于长时间背负或是背包过重,经常会导致颈间、腰部肌肉酸痛等问题。对于肌肉和骨骼尚未发育完全的使用者,背负时的肩膀、背部和脊椎压力过大甚至有可能出现脊椎侧弯的情况,造成骨骼肌肉等伤害,影响健康。

因此,近年来也有许多通过各式各样的缓冲垫作为保护背部、腰部及脊椎两侧的肌肉的护脊背包,利用将所述的这些缓冲垫凸出设置于背包背面,以在使用者进行背负时产生适当的承托作用,使脊椎不致受到压迫。目前,缓冲垫所使用的填充物选自如:泡棉、珍珠棉或海绵等材质,对于使用者而言,由于填充物无法被卷曲折叠,且这些缓冲垫大多采用固定式的设计,故于收纳时无法缩减其所占用的空间。

如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第I363605号「背、书包防护弹性体」、新型专利第M390084号「背包的背板改良」及第M434484号「散压背垫」案等,都是利用在背板表面上设置复数垫体或垫块作为人体背部的防压保护,通过纵向或横向单向的该垫体或垫块来达成局部防压的功效,再者,该垫体或垫块并非针对每个不同身高条件的使用者的肩膀、脊椎及腰部部位,因此,其所能发挥缓冲防压效果并不佳,况且,如该垫体或垫块并位于人体的不正确位置时,反倒容易让让使用者负重背负时,产生压迫感或与背部皮肤产生强力磨擦而造成伤害。

由于针对每个使用者的体型不同,在进行背负时,缓冲垫并不会恰好位于二侧肩胛骨的位置,也容易受到背包的重量影响而造成伤害。是以,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曾针对此一缺失进行改善,并申请中国台湾发明专利公告号I578935号「袋包缓冲的调节结构」,其利用在袋体上设有复数个穿孔部,以选择性设置至少一缓冲元件,该每一缓冲元件并包含至少一供减缓冲击力的缓冲部,以及用来穿过该穿孔部而相互连接的第一连结部及第二连结部,达到可调整位置的目的,且该缓冲元件还可拆卸进行收纳,大幅缩减收纳空间,让使用者在背负时,除了可以维持使用者正确的挺立姿势,还能兼顾舒适感。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又设计了一种能够快速进行调整的背包缓冲垫的调整结构,利用能够限位滑动的第一缓冲垫及第二缓冲垫,并通过适当的固定方式将其固定在调整后的位置,以在不用拆卸的状况进行各种调整,大幅提高其使用时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包缓冲垫的调整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背包缓冲垫的调整结构,设置于该一背包的背面,而可随着使用者的需求进行调整以提高背负时的舒适性,其特征是包括:

一背板,仅以上下边缘连接于该背包上,且在该背板对应使用者上背部的位置形成一第一滑动空间,该背板相对该第一滑动空间的区域间隔设置有一第一定位部;

一第一缓冲垫,其活动设置于该第一滑动空间内,且该第一缓冲垫对应该第一定位部而设有一第二定位部,使该第一缓冲垫能够在该第一滑动空间中进行限位滑动,并能够通过该第二定位部与该第一定位部而固定位置;

一连接带,其对应使用者腰部的位置形成一第二滑动空间,该背板相对该第二滑动空间的区域间隔设置有一第三定位部;

一第二缓冲垫,其活动设置于该第二滑动空间内,且该第二缓冲垫对应该第三定位部而设有一第四定位部,使该第二缓冲垫能够在该第二滑动空间中进行限位滑动,并能够通过该第四定位部与该第三定位部而固定位置。

所述的背包缓冲垫的调整结构,其中,该第一定位部由间隔设置的复数个第一定位元件所构成,且该第二定位部由至少一第二定位元件所构成。

所述的背包缓冲垫的调整结构,其中,该第一缓冲垫对应使用者脊椎骨的位置而形成一凹陷部位,使该第一缓冲垫一分为二,分别对应使用者脊椎骨二侧的背部。

所述的背包缓冲垫的调整结构,其中,还具有一第一调整带,对应设置于该凹陷部位,该第一调整带平行该第一滑动空间,且与该凹陷区域形成一圈绕状结构,以便使用者进行拉动调整。

所述的背包缓冲垫的调整结构,其中,还具有至少一第一拉环,设置于该第一缓冲垫的一边缘上,以便使用者进行拉动调整。

所述的背包缓冲垫的调整结构,其中,该复数个第一定位元件及该第二定位元件选自于磁力相吸的二磁力元件、相互吸附的二魔鬼毡及相互扣合的二扣合件其中之一。

所述的背包缓冲垫的调整结构,其中,该第三定位部由间隔设置的复数个第一定位元件所构成,且该第四定位部由至少一第四定位元件所构成。

所述的背包缓冲垫的调整结构,其中,还具有至少一第二拉环,设置于该第二缓冲垫的一边缘上,以便使用者进行拉动调整。

所述的背包缓冲垫的调整结构,其中,该第三定位元件及该第四定位元件选自于磁力相吸的二磁力元件、相互吸附的二魔鬼毡及相互扣合的二扣合件其中之一。

所述的背包缓冲垫的调整结构,其中,该连接带以头尾连接于该背板上,使该第一滑动空间及该第二滑动空间的移动方向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一背板与该背包间形成对应使用者背部的一第一滑动空间,并将一第一缓冲垫限位滑动设置于该第一滑动空间内,以及在该背板表面平行设置有一连接带而形成一第二滑动空间,而将一第二缓冲垫限位滑动设置于该第二滑动空间内;并于该背板相对该第一缓冲垫及该第二缓冲垫的一面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定位结构,使该第一缓冲垫及该第二缓冲垫进行限位滑动调整后固定其位置,大幅提升调整各个缓冲垫位置时的便利性及背负时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背包缓冲垫的调整结构;11-背板;111-第一滑动空间;112-第一定位部;1121第一定位元件;12-第一缓冲垫;121-第二定位部;1211-第二定位元件;122-凹陷部位;123-第一调整带;124-第一拉环;13-连接带;131-第二活动空间;132-第三定位部;1321-第三定位元件;14-第二缓冲垫;141-第四定位部;1411-第四定位元件;142-第二拉环;2-背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委员能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仅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敬请参阅。

请参阅图1及图2、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及其操作时的各个状态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指的背包缓冲垫的调整结构1,设置于该一背包2的背面,而可随着使用者的需求进行调整以提高背负时的舒适性,该背包缓冲垫的调整结构1包括一背板11、一第一缓冲垫12、一连接带13及一第二缓冲垫14。

其中该背板11仅以上下边缘连接于该背包2上,且在该背板11对应使用者上背部的位置形成一第一滑动空间111,该背板11相对该第一滑动空间111的区域间隔设置有一第一定位部112;应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定位部112由二平行设置的第一定位元件1121,该复数个第一定位元件1121是呈长条状的魔鬼毡。

该第一缓冲垫12呈一圈绕状结构体并活动套接于该第一滑动空间内,且该第一缓冲垫12对应该第一定位部112而设有一第二定位部121,使该第一缓冲垫12于该第一滑动空间111中进行限位滑动时,通过该第二定位部121与该第一定位部112而固定其位置,因此,该第二定位部121则是以对应该第一定位部112设置方向的二第二定位元件1211,所述的这些第二定位元件1211也是呈长条状的魔鬼毡。再者,该第一缓冲垫12对应使用者脊椎骨的位置而形成一凹陷部位122,使该第一缓冲垫12一分为二,分别对应使用者脊椎骨二侧的背部并于该凹陷部位122对应设有一第一调整带123,且该第一调整带123平行该第一滑动空间111的设置,并与该凹陷区域122形成一圈绕状结构,以便使用者用手进行拉动调整,另外,该第一缓冲垫12的外周缘设有复数个第一拉环124,可便于背负时从旁进行拉动调整。

该连接带13分别以头尾段连接于该背板11的表面,且在该连接带13对应使用者腰部的位置形成一第二滑动空间131,且该第一滑动空间111及该第二活动空间131平行设置,该背板11相对该第二滑动空间131的区域间隔设置有一第三定位部132;应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三定位部132由二平行设置的第三定位元件1321,所述的这些第三定位元件1321是呈长条状的魔鬼毡。

该第二缓冲垫14呈一圈绕状结构体并活动套接于该第二滑动空间131内,且该第二缓冲垫14对应该第三定位部132而设有一第四定位部141,使该第二缓冲垫14于该第二滑动空间131中进行滑动时,通过该第四定位部141与该第三定位部132而固定其位置,而该第四定位部141则是以对应该第三定位部132设置方向的二第四定位元件1411,所述的这些第四定位元件1411也是呈长条状的魔鬼毡。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该背包缓冲垫的调整结构1,更具有复数个第二拉环142,设置于该第二缓冲垫14的四周边缘,以便使用者进行拉动调整。

请一并参阅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特别将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定位部112改由间隔设置的复数个第一定位元件1121所构成,该复数个第一定位元件1121选自如磁力相吸的二磁力元件或可相互扣合的二扣合件其中之一者,如图中所示系采用磁力元件,且该第二定位元件1211则是设于该第二缓冲垫12相对于该第一定位元件1121的一面,也就是该第一缓冲垫12的内面。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三定位元件1321及该第四定位元件1411也是跟该第一定位元件1121及该第二定位元件1211相同的设计,改用这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方便快速进行定位调整而不费力。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