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1501发布日期:2019-08-27 19:42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李箱,具体涉及一种可两面打开的新型行李箱。



背景技术:

行李箱,亦称旅行箱、拉杆箱,是出门时所携带的用于放置旅途中所需要的衣物、个人护理用品及所购买的纪念品等物品的箱子。现有的行李箱一般是方体形状,环绕箱子的中部或其中一面边沿设有开口,开口通过拉链开合。这种结构实质上都只有一个开口,打开之后使用者只能从一面上开始找寻所需的物品,这对于体积较大的行李箱来说使用尤其不方便、不灵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型行李箱,可以实现从两面打开行李箱,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灵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行李箱,包括中空的主体部分,所述主体部分的正面和背面分别设有与所述主体部分内部和外部相通的正面开口和背面开口;所述正面开口和所述背面开口分别配置正面封盖和背面封盖,所述正面封盖的边沿和正面开口的边沿至少部分可分离地连接,所述背面封盖的边沿和背面开口的边沿至少部分可分离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正面封盖的边沿和正面开口的边沿至少部分通过正面拉链可分离地连接,所述背面封盖的边沿和背面开口的边沿至少部分通过背面拉链可分离地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新型行李箱还包括有锁体,所述锁体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分的一侧,所述锁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正面拉链的拉头和背面拉链的拉头相匹配的锁孔,每侧的锁孔的开合分别由两个驱动机构独立驱动。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分处于竖直立起状态时的侧部截面呈T型或倒T型结构;所述正面封盖和背面封盖的形状大小分别与所述正面开口和背面开口的形状大小相匹配。

更进一步地,所述T型或倒T型结构的两侧横向部分和竖向部分的过渡处为圆角。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分的内部设有至少两个分隔层,每个分隔层的至少部分的边沿和所述主体部分的内壁可分离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分的底部设有滚轮,顶部设有拉杆,侧面设有提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打开正面开口或背面开口,从而较近的一面上找寻所需的物品,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2、可以将主体部分的内部空间根据需要划分成不同的比例,使用灵活,空间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右侧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主体部分的左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体部分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如图1-5所示,一种新型行李箱,包括中空的主体部分1,所述主体部分1的正面和背面分别设有与所述主体部分1内部和外部相通的正面开口11和背面开口12;所述正面开口11和所述背面开口12分别配置正面封盖2和背面封盖3,所述正面封盖2的边沿和正面开口11的边沿至少部分可分离地连接,所述背面封盖3的边沿和背面开口12的边沿至少部分可分离地连接。

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打开正面开口或背面开口,从而较近的一面上找寻所需的物品,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实际应用中,可以设置正面封盖2和正面开口11、背面封盖3和背面开口12的部分边沿可分离地连接,余下的边沿不可分离,具体以能完全打开正面开口为准。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正面封盖2和正面开口11、背面封盖2和背面开口12上位置对应的三条边沿可分离地连接,剩下的位置对应的一条边沿还有一部分是可分离地连接的,另一部分是不可分离地连接的。当然,也可以设置正面封盖2和正面开口11、背面封盖3和背面开口12的全部边沿都可分离地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正面封盖2的边沿和正面开口11的边沿至少部分通过正面拉链5可分离地连接,所述背面封盖3的边沿和背面开口12的边沿至少部分通过背面拉链6可分离地连接。

除了采用拉链的方式连接正面封盖和正面开口、背面封盖和背面开口,还可以采用在正面封盖和正面开口的边沿、背面封盖和背面开口的边沿分别设置可分离连接(例如卡接等方式)的金属或塑料边框的方式,实现正面封盖和正面开口、背面封盖和背面开口的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新型行李箱还包括有锁体4,所述锁体4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分1的一侧,所述锁体4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正面拉链5的拉头21和背面拉链6的拉头31相匹配的锁孔,每侧的锁孔的开合分别由两个驱动机构独立驱动。使用时可以同时对正面拉链和背面拉链进行锁止,还可以任意选择解锁正面拉链和背面拉链。

单侧的锁孔和驱动机构可以采用现有的行李箱常用的拉链拉头锁止机构,通过整合成为整体的所述锁体。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分1处于竖直立起状态时的侧部截面呈T型或倒T型结构;所述正面封盖2和背面封盖3的形状大小分别与所述正面开口11和背面开口12的形状大小相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主体部分1处于竖直立起状态时的侧部截面呈倒T型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正面封盖2和背面封盖3分别与正面开口和背面开口结合时,所述主体部分1、正面封盖2和背面封盖3组合成方体形状。但是并不限于方体形状,还可以是棱体、圆柱体等各种合理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T型或倒T型结构的两侧横向部分和竖向部分的过渡处为圆角。

更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分1的底部设有滚轮7,顶部设有拉杆8,侧面设有提手9。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主体部分1的内部设有至少两个分隔层,每个分隔层的至少部分的边沿和所述主体部分的内壁可分离地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分隔层,并且使得每个分隔层的至少部分的边沿与主体部分的内壁可分离地连接,可以实现根据需要将主体部分分成不同比例的空间。

例如,如图5所示,可以设置两个分隔层13、14,其中一个分隔层13可以将主体部分1的内部分为3:7的两个空间,另一个分隔层14可以将主体部分的内部分为1:1的两个空间,划分的空间分别与正面开口和背面开口相通。当将其中一个分隔层13揭开,另一个分隔层14连接到主体部分时,主体部分就被所述另一个分隔层14分成了1:1的两个空间,反之,将所述另一个分隔层14揭开时,所述其中一个分隔层13连接到主体部分1时,所述其中一个分隔层13就将主体部分1的内部分成了3:7两个空间。将全部分隔层都揭开时,主体部分1内部就是一个整体的空间。

通过上述设计可以灵活满足客户的多种使用需求,从而最大限定度地利用行李箱的内部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隔层13、14的一边边沿和所述主体部分1的内壁不可分离地连接,剩下的边沿均与所述主体部分1的内壁可分离地连接。当然,也可以设置分隔层13、14的所有边沿都与主体部分1的内壁可分离地连接。所述可分离连接的方式可以采用拉链、卡扣等常规方式。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和构思,给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该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