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安全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2764发布日期:2019-10-28 21:46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北斗卫星安全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定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北斗卫星安全帽。



背景技术:

在偏远地区的工地,尤其是远离陆地区域的海上工地,施工人员的实时位置和安全状况往往无法有效地跟踪,施工人员遇险时可能无法在第一时间报警求救,导致了很多伤亡事故。

目前,为了能够实时追踪偏远工地上的施工人员的位置和安全情况,施工人员会佩戴带有北斗卫星RDSS通信功能的“北斗盒子”,将其捆绑在安全帽顶端或施工人员的肩膀上,每5分钟发送一次实时位置至(位于项目指挥部的)上位机。但是这种便携式的北斗卫星RDSS通信功能的“北斗盒子”存在一些缺点,首先是安装不牢固,“北斗盒子”容易与施工人员发生脱离,丧失实时定位的有效性,此外就是现有的“北斗盒子”比较耗电,一直处于开机状态,充满电后按照每5分钟报一次位置计算连续使用不超过8小时,每天都需要取下来充电,使用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北斗卫星安全帽,以解决“北斗盒子”安装不牢固,容易与施工人员发生脱离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北斗卫星安全帽,包括:帽本体和北斗卫星RDSS模块,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固定在所述帽本体上并与所述帽本体呈一体结构,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定时向上位机发送实时位置信号。

可选的,在所述北斗卫星安全帽中,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固定在所述帽本体的顶端或者侧边,并且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帽本体的顶端或者侧边贴合;或者,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嵌于所述帽本体内。

可选的,在所述北斗卫星安全帽中,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以粘胶形式或者卡槽形式固定在所述帽本体的顶端或者侧边。

可选的,在所述北斗卫星安全帽中,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包括模块盒、电路板、电池、按键、指示灯以及IO接口,所述电路板和所述电池安装在所述模块盒内部,所述电路板与电池相连,所述IO接口、所述按键和所述指示灯安装在模块盒外部并且均与所述电路板相连。

可选的,在所述北斗卫星安全帽中,所述模块盒为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具有一容置空间的盒体。

可选的,在所述北斗卫星安全帽中,所述模块盒采用3D打印制成,从表面看,所述模块盒与所述帽本体呈一体结构。

可选的,在所述北斗卫星安全帽中,当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固定在所述帽本体的顶端或者侧边时,所述模块盒上具有若干圆形的凸起和一个带有盖子的方形的凹陷。

可选的,在所述北斗卫星安全帽中,当北斗卫星RDSS模块嵌于所述帽本体内时,所述帽本体上具有若干圆形的凸起和一个带有盖子的方形的凹陷,所述圆形的凸起和所述方形的凹陷与所述模块盒内的电路板相连。

可选的,在所述北斗卫星安全帽中,若干所述圆形的凸起分别为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的按键和指示灯,所述方形的凹陷为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的IO接口。

可选的,在所述北斗卫星安全帽中,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的按键包括:启动按键、停止按键、复位按键和求救按键,指示灯包括发送实时定位状态指示灯和电源指示灯。

可选的,在所述北斗卫星安全帽中,所述模块盒内部靠近IO接口位置设置隔档,所述隔档与所述模块盒的内壁构成一空槽结构。

可选的,在所述北斗卫星安全帽中,所述空槽结构内部设有一带弹簧的转轮。

可选的,在所述北斗卫星安全帽中,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还包括一北斗卫星RDSS模块充电线缆,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充电线缆与所述IO接口相连接。

可选的,在所述北斗卫星安全帽中,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充电线缆为一伸缩体,一端从电路板引出,缠绕于所述转轮上。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北斗卫星安全帽中,北斗卫星RDSS模块固定在帽本体上并与所述帽本体呈一体结构,由此可以使得北斗卫星RDSS模块安装牢固,从而不易与施工人员发生脱离,可以稳定地实时追踪偏远地区的施工人员的移动定位,使用方便。进一步的,所述北斗卫星安全帽为一体型安全帽,防水防尘防碰撞,稳固牢靠,可以有效的保护头部安全,提高了所述北斗卫星安全帽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北斗卫星RDSS模块的按键设计合理,可快速发送求救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北斗卫星安全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北斗卫星安全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北斗卫星RDSS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北斗卫星安全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北斗卫星RDSS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北斗卫星安全帽内部的卡槽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北斗卫星RDSS模块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北斗卫星RDSS模块卡槽安装示意图。

图中,110-北斗卫星RDSS模块,100-帽本体;

111-模块盒,112-电路板,113-电池,114-实时定位状态指示灯;

115-电源指示灯,116-转轮,117-IO接口,118-空槽;

20-启动按键,21-停止按键,22-复位按键,23-求救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北斗卫星安全帽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实施例一

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北斗卫星安全帽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北斗卫星安全帽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北斗卫星RDSS模块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北斗卫星安全帽,包括:帽本体100和北斗卫星RDSS模块110,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110固定在所述帽本体100的顶端或者侧边,并且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110的下表面与所述帽本体100的顶端或者侧边贴合。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110与所述帽本体100呈一体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110以粘胶形式固定在所述帽本体100的顶端;如图2所示,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110以粘胶形式固定在所述帽本体100的侧边帽檐上。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110包括模块盒111、电路板112、电池113、按键20~23、指示灯114,115以及IO接口117,所述电路板112和所述电池113安装在所述模块盒111内部,所述电路板112与电池113相连,所述IO接口117、所述按键20~23和所述指示灯114,115安装在模块盒111外部并且均与所述电路板112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模块盒111为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具有一容置空间的盒体。所述模块盒111采用3D打印制成,从表面看,所述模块盒111与所述帽本体100呈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模块盒111上具有若干圆形的凸起和一个带有盖子的方形的凹陷。所述若干所述圆形的凸起分别为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的按键20~23和指示灯114,115,所述方形的凹陷为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的IO接口117。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的按键20~23可以包括:启动按键20、停止按键21、复位按键22和求救按键23,指示灯包括发送实时定位状态指示灯114和电源指示灯115。

其中,按下启动按键20可人工手动启动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110,按下停止按键21可人工手动关闭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110的电源,按下复位按键22可人工手动重启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110,按下求救按键23为向项目总部发出求救信号。按键20~23设计合理,暴露于所述北斗卫星安全帽的外表面,可快速发送求救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110编程实现定时向上位机(项目总部的终端)发送实时位置信号,使得总部可以稳定地实时追踪偏远地区的施工人员的移动定位,使用方便。此外,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110还具有软件上的“启停”功能,控制电源在每次定位前30秒才进行开机,控制电源在每次定位结束后关机,使北斗卫星RDSS模块110的电池续航能力强,待机时间更长,从而提高所述北斗卫星安全帽的工作效率。其中,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110可以是现有的任何一种使用、开发中的北斗卫星RDSS模块,本申请对此并不作限定。

进一步的,所述模块盒内部靠近IO接口位置设置隔档,所述隔档与所述模块盒的内壁构成一空槽结构118。所述空槽结构118内部设有一带弹簧的转轮116。

进一步的,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110还包括一北斗卫星RDSS模块充电线缆(未图示),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充电线缆与所述IO接口117相连接。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充电线缆为一伸缩体,一端从电路板112引出,缠绕于所述模块盒的空槽结构118内部的转轮116上,当北斗卫星RDSS模块110需要进行充电或者数据传输时,将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充电线缆从IO接口处抽出,充电或者数据传输方便快捷,无需再另外准备线缆。此外,IO接口处设有一个盖子,不使用IO接口的时候盖上盖子,可防水防灰尘。

实施例二

参考图4和图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北斗卫星安全帽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北斗卫星RDSS模块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110嵌于所述帽本体100内,考虑施工人员佩戴的舒适度,一般将北斗卫星RDSS模块110置于帽本体100内部的顶端,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110的上表面与所述帽本体100的顶端贴合。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110在所述帽本体100中的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

进一步的,当北斗卫星RDSS模块110嵌于所述帽本体100内时,所述若干圆形的凸起和一个带有盖子的方形的凹陷设于所述帽本体100上,并且与所述模块盒内的电路板112相连。从而按键20~23置于所述帽本体100上,设计合理,施工人员在不需要脱帽的情况下便可快速发送求救信号。

进一步的,参考图6,图7和图8,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北斗卫星安全帽内部的卡槽截面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北斗卫星RDSS模块截面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北斗卫星RDSS模块卡槽安装示意图。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110以卡槽形式固定在所述帽本体100内部的顶端。如图7所示,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110的上表面边沿处具有向外凸出的部分;如图6所示,所述帽本体100内部也相应具有凹陷的部分;如图8所示,所述北斗卫星RDSS模块110嵌入所述帽本体100的卡槽中,稳定牢固,不易脱落。

其中,本实施例二未描述的部分可相应参考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二不再赘述。

综上可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北斗卫星安全帽中,北斗卫星RDSS模块固定在帽本体上并与所述帽本体呈一体结构,由此可以使得北斗卫星RDSS模块安装牢固,从而不易与施工人员发生脱离,可以稳定地实时追踪偏远地区的施工人员的移动定位,使用方便。进一步的,所述北斗卫星安全帽为一体型安全帽,防水防尘防碰撞,稳固牢靠,可以有效的保护头部安全,提高了所述北斗卫星安全帽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北斗卫星RDSS模块的按键设计合理,可快速发送求救信号。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