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袜,尤其涉及一种无感防脱跟船袜,所述无感防脱跟船袜在袜口边沿处采用超薄黏胶进行防脱滑处理,提高了穿着舒适度。
背景技术:
目前的船袜特别是浅口船袜在穿着时其后跟极易脱落掉跟,因此很多船袜穿了一次就由于掉跟而丢弃,成为一次性使用产品,这造成极大的社会资源浪费。船袜掉跟问题始终成为行业内的一大痛点。
虽然现有的船袜也采用了传统的热熔胶或硅胶在船袜后跟的主体位置进行点胶的方式来解决脱跟的问题,使得点胶和织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固定,但是船袜因其罗口隐于鞋帮之内,在船袜罗口内点胶的位置一般都在袜跟的中部,点胶位置偏低,导致胶面处于非主要受力部位,再加上脚跟弧度的影响,点胶胶面防脱跟效果有限。而且传统的船袜都采用均码,脚码在均码范围外的用户穿着船袜时无法按照实际脚型进行匹配,船袜直拉过紧或过松,船袜点胶胶面和脚跟贴合不紧密而导致点胶位置下移,防脱跟效果丧失。第二,采用传统热熔胶或硅胶进行点胶的方式仅仅依靠点胶的粘性实现防脱滑,点胶粘性不足,并且在袜子多次洗涤之后点胶粘性衰退,这也会进一步导致袜子掉跟。总而言之,船袜的袜跟防脱效果主要受到袜跟包裹性和防滑胶粘性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感防脱跟船袜,解决现有的船袜容易掉跟、穿着舒适度差,且为一次性使用产品造成社会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感防脱跟船袜,所述无感防脱跟船袜的罗口边沿采用弹性纤维或由橡筋丝和包覆纱构成的纤维纱线材质,罗口边沿的内表面附着防脱滑黏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防脱滑黏胶是由采用溶胶凝胶法先形成凝胶薄膜后再附着于罗口边沿形成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防脱滑黏胶是由凝胶薄膜烫压附着于罗口边沿形成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防脱滑黏胶是由凝胶薄膜通过点烫胶的方式附着于罗口边沿形成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罗口边沿通过点烫胶的方式附着多道呈波浪形的防脱滑黏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罗口边沿采用尼龙、氨纶或涤纶材质中的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防脱滑黏胶为硅胶或热熔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防脱滑黏胶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附着于罗口边沿的防脱滑黏胶呈米粒状、蜂窝状、波浪状、网状或圆点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在穿着时船袜的罗口边沿位置最贴合脚跟,且罗口边沿贴合脚跟上部的跟腱凹陷处,因此罗口边沿位置是船袜和人的脚之间配合最紧密的最佳受力位置,是对船袜做防滑防脱处理的最佳位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无感防脱跟船袜的罗口边沿的内表面附着防脱滑黏胶,加之罗口边沿采用弹性纤维或纤维纱线材质,使得在穿着时袜口紧密贴合人的脚,贴合牢靠,张力合理,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实现防脱跟效果,有效改善传统的船袜掉跟的问题,提升用户的穿着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感防脱跟船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感防脱跟船袜其罗口边沿外翻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以展示防脱滑黏胶的附着位置;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感防脱跟船袜在穿着时的受力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感防脱跟船袜上附着的防脱滑黏胶的一种形态,其中所述防脱滑黏胶呈米粒状;
图4b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感防脱跟船袜上附着的防脱滑黏胶的另一种形态,其中所述防脱滑黏胶呈蜂窝状;
图4c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感防脱跟船袜上附着的防脱滑黏胶的又一种形态,其中所述防脱滑黏胶呈波浪状;
图4d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感防脱跟船袜上附着的防脱滑黏胶的再一种形态,其中所述防脱滑黏胶呈圆点状;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感防脱跟船袜应用的四种款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只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形。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其他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方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感防脱跟船袜1,所述无感防脱跟船袜1有效改善了传统船袜掉跟的问题,在穿着时和人的脚贴合牢靠,不会掉跟,穿着舒适度大大提升。
具体地,所述无感防脱跟船袜1的罗口边沿11采用弹性纤维或由橡筋丝和包覆纱构成的纤维纱线材质。可选地,罗口边沿11采用尼龙、氨纶或涤纶材质中的一种。可以理解的是,弹性纤维或纤维纱线材质具有弹性,罗口边沿11采用弹性材质,可以使得所述无感防脱跟船袜1在穿着时和人的脚贴合牢靠、张力合理。
进一步地,罗口边沿11的内表面附着防脱滑黏胶12,也就是说,采用在罗口边沿11的内表面附着黏胶12的方式对所述无感防脱跟船袜1作防脱滑处理。于本实施例中,防脱滑黏胶12采用硅胶;于其他实施例中,防脱滑黏胶12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粘性足够的胶,例如,防脱滑黏胶12采用热熔胶。
进一步地,防脱滑黏胶12是由采用溶胶凝胶法先形成凝胶薄膜后再附着于罗口边沿11形成的。而且,防脱滑黏胶12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2mm。其中溶胶凝胶法(即sol-gelmethod,简称sg法)是指用含高化学活性组分的化合物作前驱体,在液相下将这些原料均匀混合,并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透明溶胶体系,溶胶经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网络间充满了失去流动性的溶剂,形成凝胶,凝胶经过干燥、烧结固化制备出分子乃至纳米亚结构的材料。溶凝胶时选择不易风干且可多次使用的超薄凝胶薄膜,实现穿着时的无感体验。具体地,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溶胶、溶液中的胶体粒子或高分子在一定条件下,以溶胶涂布工艺冷凝后制成厚度不大于0.2毫米超薄凝胶薄膜再附着于所述无感防脱船袜1。和传统点滴胶工艺不同,制作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无感防脱跟船袜1是将凝胶薄膜通过热转印的工艺在罗口边沿11的弹性纤维或纤维纱线上形成一层稳定、超薄、高弹性、不易脱落的防脱滑黏胶12,加之在袜子本身的弹性组织拉力作用下,防脱滑黏胶12能够紧密稳定地贴合脚跟皮肤,形成双重防跟效果。
可选地,在生产过程中,防脱滑黏胶12是由凝胶薄膜烫压附着于罗口边沿11形成的。或者,防脱滑黏胶12是由凝胶薄膜通过点烫胶的方式附着于罗口边沿11形成的;例如,可在罗口边沿11通过点烫胶的方式附着相互间隔的多道呈波浪形的防脱滑黏胶12。
如图4a至4d所示,附着于罗口边沿11的防脱滑黏胶12呈米粒状、蜂窝状、波浪状或圆点状。在应用中,附着于罗口边沿11的防脱滑黏胶12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设计成其他合理的形状,例如,附着于罗口边沿11的防脱滑黏胶12呈网状。
通过在罗口边沿11附着防脱滑黏胶12,防脱滑黏胶12能够增加所述无感防脱跟船袜1的罗口边沿11和人的脚之间的摩擦力,有助于罗口边沿11和人的脚之间的紧密贴合,从而避免所述无感防脱跟船袜1掉跟。可以理解的是,如图3所示,所述无感防脱跟船袜1在穿着时,罗口边沿11的位置(即图3中a位置)最贴合脚跟,且罗口边沿11贴合脚跟上部的跟腱凹陷处,因此罗口边沿11的位置是所述无感防脱跟船袜1和人的脚之间配合最紧密的最佳受力点),是对所述无感防脱跟船袜1做防滑防脱处理的最佳位置。通过受力分析可知,基于图3所示的方向,在穿着时罗口边沿11的a位置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一是防脱滑黏胶12施加的斜向上的摩擦力f1;二是罗口边沿11的弹性纤维或纤维纱线自身的拉力f2;三是罗口边沿11自身的重力和鞋子对罗口边沿11向下的摩擦力之和f3。通过将防脱滑黏胶12设置在所述无感防脱跟船袜1的罗口边沿11的内表面,使得摩擦力f1和拉力f2集中在同一个受力点,即a位置,这样这两个力可以起到协同作用,确保罗口边沿11不会从脚跟上掉落。再加之罗口边沿11采用弹性纤维或纤维纱线材质,使得在穿着时袜口紧密贴合人的脚,贴合牢靠,张力合理,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实现防脱跟效果,有效改善传统的船袜掉跟的问题,提升用户的穿着舒适度。
而且相比于传统的船袜是在袜跟中部位置进行防滑处理的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无感防脱跟船袜1仅在罗口边沿11作防滑处理,这样附着防脱滑黏胶12的面积更小,减小防滑处理的面积也可以提高用户穿着的舒适度。
防脱滑黏胶12粘性足够且适度,附着在罗口边沿11位置后无痕无感,提高用户穿着时的舒适度、贴合度以及防滑效果,同时确保所述无感防脱跟船袜1在多次洗涤之后防脱滑黏胶12粘性仍然足够,所述无感防脱跟船袜1仍然具有较好的防脱跟效果。经过测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无感防脱跟船袜1经过30次强力水洗之后不掉跟,防脱滑黏胶12无脱落且粘性足够。
另外,在传统技术中,由于船袜都采用均码,对于脚码在均码范围之外的用户而言,若脚小袜大,则会导致船袜后跟松垮,后跟的防滑作用失效;而若脚大袜小,则会导致船袜后跟因拉伸而下移,后跟的防滑位置偏下,防滑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因此,相应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中,所述无感防脱跟船袜1是按照用户脚码大小进行尺寸划分的,制作多袜码分段以在用户穿着时提供更佳的包裹体验,使得袜后跟和脚后跟之间更服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起到防脱跟的效果并提供防滑基础。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罗口边沿11位置作防滑处理,罗口边沿11的纤维纱线或弹性纤维的弹性贴合作用配合防脱滑黏胶12的防滑作用叠加,可以起到双重的防滑脱效果。所述无感防脱跟船袜1结合脚型并充分利用力学原理的最佳着力点作防脱滑处理,加之进行多码设计,可以提供更贴合的穿着体验。所述无感防脱跟船袜1的结构设计可应用于各种不同型号、不同款式以及不同弹性纤维的船袜,例如超浅口无跟隐形船袜、超浅口隐形船袜、浅口船袜、隐形船袜和普通船袜等等。图5依次展示了应用本实用新型方案的无跟浅口船袜、浅口船袜、隐形袜、船袜。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描述以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