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缓冲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5906发布日期:2020-03-24 13:47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缓冲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缓冲减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缓冲垫。



背景技术:

减震垫一般采用天然橡胶制造,通常被用做支承件,用以缓冲、消除或减缓震动的不良后果。减震垫广泛运用于穿戴运动产品中,例如鞋垫、鞋底、减震手套、肩带等,以达到减震、缓冲和保护作用。

但传统的减震垫采用泡沫和海绵等材料制作而成,虽然其松软度较好,但是缓冲效果不佳,缓冲力较小,影响用户的使用效果和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缓冲垫,第一垫层、弹性垫层和第二垫层贴合,当减震缓冲垫受压时,一方面,第一垫层和第二垫层挤压弹性垫层,达到缓冲减震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弹性垫层受挤压变形使第一弹性气囊和第二弹性气囊在对位通孔内相互挤压,且第一弹性气囊的外侧壁和第二弹性气囊的外侧壁均与对位通孔的孔壁挤压,第一弹性气囊和第二弹性气囊内的密闭气体受压,既能减缓冲击力和减震,又能缓冲吸能,进一步提高减震缓冲垫的缓冲减震作用,提高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减震缓冲垫,包括依次贴合的第一垫层、弹性垫层和第二垫层,所述弹性垫层开设有对位通孔,所述第一垫层靠近所述弹性垫层的一面凸设有第一弹性气囊,所述第二垫层靠近所述弹性垫层的一面凸设有第二弹性气囊,所述第一弹性气囊和第二弹性气囊均突伸入所述对位通孔;当所述减震缓冲垫受压时,所述第一弹性气囊和第二弹性气囊相互挤压。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气囊的底面和第二弹性气囊的顶面均为曲面。

优选的,所述对位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对位通孔间隔均匀开设于所述弹性垫层;所述第一弹性气囊的数量与所述对位通孔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弹性气囊的数量与所述对位通孔的数量相同。

优选的,所述弹性垫层为eva弹性层、pe发泡弹性层或pu泡棉弹性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气囊的外侧壁和所述第二弹性气囊的外侧壁均与所述对位通孔的孔壁抵靠。

优选的,所述减震缓冲垫还包括贴合于第一垫层和弹性垫层之间的第一粘结层以及贴合于第二垫层和弹性垫层之间的第二粘结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均为热熔胶层。

优选的,所述减震缓冲垫设置有贯通所述第一垫层、第一粘结层、弹性垫层、第二粘结层和第二垫层的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减震缓冲垫,第一垫层、弹性垫层和第二垫层依次贴合,当减震缓冲垫受压时,一方面,第一垫层和第二垫层挤压弹性垫层,达到缓冲减震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弹性垫层受挤压变形使第一弹性气囊和第二弹性气囊在对位通孔内相互挤压,且第一弹性气囊的外侧壁和第二弹性气囊的外侧壁均与对位通孔的孔壁挤压,第一弹性气囊和第二弹性气囊内的密闭气体受压,既能减缓冲击力和减震,又能缓冲吸能,进一步提高减震缓冲垫的缓冲减震作用,提高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垫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第一垫层;2、弹性垫层;3、第二垫层;4、对位通孔;5、第一弹性气囊;6、第二弹性气囊;7、第一粘结层;8、第二粘结层;9、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2所示,一种减震缓冲垫,包括依次贴合的第一垫层1、弹性垫层2和第二垫层3,所述弹性垫层2开设有对位通孔4,所述第一垫层1靠近所述弹性垫层2的一面凸设有第一弹性气囊5,所述第二垫层3靠近所述弹性垫层2的一面凸设有第二弹性气囊6,所述第一弹性气囊5和第二弹性气囊6均突伸入所述对位通孔4;当所述减震缓冲垫受压时,所述第一弹性气囊5和第二弹性气囊6相互挤压。

将第一垫层1、弹性垫层2和第二垫层3依次贴合,当减震缓冲垫受压时,一方面,第一垫层1和第二垫层3挤压弹性垫层2,达到缓冲减震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弹性垫层2受挤压变形使第一弹性气囊5和第二弹性气囊6在对位通孔4内相互挤压,且第一弹性气囊5的外侧壁和第二弹性气囊6的外侧壁均与对位通孔4的孔壁挤压,第一弹性气囊5和第二弹性气囊6内的密闭气体受压,既能减缓冲击力和减震,又能缓冲吸能,进一步提高减震缓冲垫的缓冲减震作用,提高舒适度。其结构简单,组装时,所述第一垫层1的第一弹性气囊5和所述第二垫层3的第二弹性气囊6卡入所述弹性垫层2的对位通孔4,便于对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垫层1和第二垫层3相互对称。所述第一弹性气囊5和第二弹性气囊6均为免充气气囊。优选的,所述减震缓冲垫用作鞋垫,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减震缓冲垫可应用于减震手套、肩带或一体成型的鞋底等产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气囊5的底面和第二弹性气囊6的顶面均为曲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所述第一弹性气囊5和第二弹性气囊6相互挤压过程中两者之间仍留有空隙缓冲,提高缓冲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对位通孔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对位通孔4间隔均匀开设于所述弹性垫层2;所述第一弹性气囊5的数量与所述对位通孔4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二弹性气囊6的数量与所述对位通孔4的数量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在弹性垫层2上开设多个间隔均匀的对位通孔4,且第一弹性气囊5和第二弹性气囊6均与对位通孔4一一对应,增大所述减震缓冲垫的缓冲减震能力,且平衡受力,提高用户的使用效果和舒适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垫层2为eva弹性层、pe发泡弹性层或pu泡棉弹性层。

优选的,所述弹性垫层2为pe发泡弹性层,其弹性较好,重量轻,既能起缓冲作用,又由于其发泡结构使弹性垫层2在受挤压和回弹过程中便于进行空气交换,提高用户舒适度。所述eva弹性层使用的eva弹性材料、pe发泡弹性层使用的pe发泡材料以及pu泡棉弹性层使用的pu泡棉材料均为市面上有售的材料,在此仅作为应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气囊5的外侧壁和所述第二弹性气囊6的外侧壁均与所述对位通孔4的孔壁抵靠。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所述第一垫层1和第二垫层3均卡接于弹性垫层2,且便于对位,提高生产效率;挤压时,所述第一弹性气囊5的外侧壁和第二弹性气囊6的外侧壁均与对位通孔4的孔壁挤压,避免第一弹性气囊5和第二弹性气囊6被压成扁平而破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缓冲垫还包括贴合于第一垫层1和弹性垫层2之间的第一粘结层7以及贴合于第二垫层3和弹性垫层2之间的第二粘结层8。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垫层1、弹性垫层2和第二垫层3连接更稳固,避免在所述减震缓冲垫受压时第一垫层1和第二垫层3偏移而影响用户的使用效果和舒适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结层7和第二粘结层8均为热熔胶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垫层1、弹性垫层2和第二垫层3连接更稳固。所述热熔胶层使用的热熔胶材料为市面有售的热熔胶,黏合强度大、加工速度快等,便于提高组装、生产效率,提高第一垫层1、弹性垫层2和第二垫层3连接紧密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缓冲垫设置有贯通所述第一垫层1、第一粘结层7、弹性垫层2、第二粘结层8和第二垫层3的透气孔9。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减震缓冲垫在受挤压和回弹过程中便于进行空气交换,提高用户舒适度。所述透气孔9避开所述第一弹性气囊5、对位通孔4和第二弹性气囊6设置,避免透气孔9贯穿第一弹性气囊5和第二弹性气囊6导致降低缓冲减震效果。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