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拉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69420发布日期:2020-09-11 20:59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拉链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拉链,通过对背面链牙的改进使注塑拉链具有更稳定的结合强度。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传统的注塑拉链,链牙正反两面相同,即以布带面为中心对称分布;如图8所示,即位于布带一面内的方块状的链牙根部,链牙露出布带部分先向内收细形成链牙的颈部,然后由颈部再向外扩张,再收拢形成椭圆状的链牙头部。拉链左右两边链牙齿合时,一边的任何一颗链牙的牙头都会嵌入对边相邻的两颗链牙之间的链牙颈部,形成齿合。这种嵌入方式的齿合,左右两边的结合强度的稳定程度是有局限的,虽然加大牙头尺寸可以增加强度,但是牙头嵌入困难,即便勉强嵌入,拉链的拉动会很不顺畅,严重影响拉链手感和使用性能;另外减小牙头尺寸虽然可以齿合顺畅,但是左右两边链牙齿合后的结合强度得不到保障,容易发生链牙开裂的现象。所以注塑拉链虽然质地坚韧、耐磨损、抗腐蚀、色泽丰富多彩,而且材料比重较轻,材质单价也相对较低,但就是因为注塑拉链强度的稳定性和顺滑度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其在箱包、服装上的使用。这也是拉链行业各生产企业及服装、箱包客户的痛点,因此提高注塑拉链的强度的稳定性,同时提升拉链的顺滑度已经成为拉链行业企业和客户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拉链,该注塑拉链具有更稳定的结合强度和更好的顺滑度。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注塑拉链,包含二边的布带1,以及分别在布带二个面上的正面链牙3和背面链牙2,背面链牙2的链牙颈部22向内收细,背面链牙2的链牙头部23分成下半部231和上半部232,下半部231沿链牙颈部22延伸至链牙齿合中心线4,上半部232位于链牙齿合中心线4的另一边呈半圆状且底端两侧露出下半部231。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面链牙2的上半部232的底端两侧露出于正面链牙3的链牙头部33之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面链牙2的上半部232两侧端部设定为圆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正面链牙3的链牙颈部32先向内收细再向外扩张,正面链牙3的链牙头部33沿链牙颈部32继续向外扩张再收拢形成椭圆状,背面链牙2的上半部232的顶端圆弧与正面链牙3的链牙头部33的顶端圆弧切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正面链牙3的链牙根部31和链牙颈部32均为长方体,链牙根部31和链牙颈部32的宽度与背面链牙2的链牙颈部22的最窄处平齐;

正面链牙3的链牙头部33分成长方体331、凸体332和圆弧体333,长方体331与链牙颈部32平齐,圆弧体333位于长方体的顶端与背面链牙2的链牙头部23的顶端圆弧切合;

凸体332设在长方体331面向下一个链牙的一侧,凸体332的顶部与其所对应的背面链牙2的链牙头部23平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体332的中心线与链牙齿合中心线4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体332呈梯形状或锥体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拉链背面链牙为半圆形牙头,齿合时左右链牙以相互扣搭方式,这样拉链结合强度更稳定,还可以具有更好的顺滑度。正面可以为普通常规注塑拉链牙型,也可以设定为具有金属拉链表面风格的链牙牙型,而且后者具有丰富多彩的颜色,又可以有很好的柔软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所示的拉链齿合后的链牙局部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和二所示的拉链齿合后背面链牙的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所示的拉链齿合后正面链牙的视图。

图4为实施例二所示的拉链齿合后的链牙局部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所示的拉链齿合后正面链牙的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三所示的拉链单个链牙的正视图和侧视图

图7为实施例三所示的拉链齿合后背面链牙的视图。

图8为常规注塑拉链齿合后的链牙局部示意图。

图9为注塑拉链链牙齿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注塑拉链包含二边的布带1和固定在布带上的链牙,在本案中,以布带1为中心链牙分成正面链牙3和背面链牙2,固定在布带上的部分链牙称为链牙根部;露出布带的部分分为链牙颈部和链牙头部;二边布带上的链牙齿合后,以齿合部分的中心线作为链牙齿合中心线4。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正面链牙3为常规注塑拉链的牙型,正面链牙3的链牙颈部32先向内收细再向外扩张,正面链牙3的链牙头部33沿链牙颈部32继续向外扩张再收拢形成椭圆状。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背面链牙2的链牙颈部22只向内收细,背面链牙2的链牙头部23分成下半部231和上半部232,下半部231沿链牙颈部22延伸至链牙齿合中心线4,上半部232位于链牙齿合中心线4的另一边呈半圆状且底端两侧露出下半部231,该背面链牙2的上半部232的顶端圆弧与正面链牙3的链牙头部33的顶端圆弧切合,保证了链牙头部的圆润光滑。注塑拉链左右两边齿合时,如图9所示,拉链正面链牙(常规的注塑拉链牙型)以椭圆形牙头相互嵌入的方式形成齿合,齿合后如图3所示;而同时拉链背面链牙以半圆形牙头相互扣搭的方式完成齿合,齿合后如图2所示。从力学结构分析,左右背面链牙以相互扣搭的方式完成齿合,其左右背面链牙结合的稳定程度远远大于正面左右链牙相互嵌入的齿合方式,换言之,左右两边链牙的结合强度完全可以由背面链牙来承担。

背面链牙2的上半部232的底端两侧露出于正面链牙3的链牙头部33之外,露出部分的牙头有部分被对边相邻的正面链牙3的链牙头部33所覆盖(两边链牙齿合状态下),正面链牙3和背面链牙2可以相互承压,因此,当齿合后的拉链受到垂直于链牙面的上下外力(推顶力)作用时,链牙之间相互承压仍然能确保拉链左右两边的链牙不会脱开。当正面链牙3与背面链牙2能够保持相互承压以及足够的结合强度时减小整个链牙头部的尺寸,而减小整个链牙头部的尺寸后的拉链齿合时会非常顺畅,解决了目前市面上传统注塑拉链左右链牙结合强度和拉链顺滑度的矛盾痛点,即足够的强度和顺畅的手感。。

(本方案中,减小链牙牙头的尺寸的前提为,正面链牙与背面链牙能够保持相互承压)

另外,本实施例中背面链牙2的上半部232两侧端部设定为圆角,如图7所示,这样的背面链牙2的上半部232两侧端部圆润光滑,不仅改善了外观,而且更利于齿合,从而拉链具有更好的顺滑度。

实施例二

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示注塑拉链的背面链牙2与实施例一中的方案相似,背面链牙2的链牙颈部22只向内收细,下半部231沿链牙颈部22延伸至链牙齿合中心线4,上半部232位于链牙齿合中心线4的另一边呈半圆状且底端两侧露出下半部231,使二边布带上的背面链牙为相互扣搭的结合方式。本实施例对正面链牙3进行改进。

参见图5所示,正面链牙3的链牙根部31和链牙颈部32均为长方体,链牙根部31和链牙颈部32的宽度与背面链牙2的链牙颈部22的最窄处平齐。

正面链牙3的链牙头部33分成长方体331、凸体332和圆弧体333,长方体331与链牙颈部32平齐,圆弧体333位于长方体的顶端与背面链牙2的链牙头部23的顶端圆弧切合,保证了整个链牙头部7的圆润光滑。

凸体332设在长方体331面向下一个链牙的一侧,凸体332呈梯形状,凸体332的顶部与其所对应的背面链牙2的链牙头部23平齐,如图4所示。布带上的所有正面链牙的凸体332均呈一个方向排列,每个凸体332在齿合状态下紧靠另一边布带上正面链牙3的长方体331,如图5所示,二边布带上的正面链牙3的凸体332的中心线重叠,齿合后拉链,正面链牙3呈现出明显的金属拉链的表面风格。事实上,金属拉链的链牙颜色是很有限的,除了金属材料本色之外,只有少数的化学着色处理的青古铜、古银、黑镍等等有限的几个颜色,而本方案为注塑拉链,链牙颜色是无穷尽的;显然,颜色丰富多彩,又呈现金属拉链表面风格的注塑拉链会受到市场欢迎的。

凸体332的中心线与链牙齿合中心线4重叠,这样凸体的一半露出背面链牙2的下半部231之外;二边布带上的链牙齿合后凸体332正好可以覆盖住另一边布带上对应的链牙的背面链牙2的上半部232,每一颗链牙都是如此;即凸体332的一半与对边链牙的上半部232相互承压,确保拉链受到垂直于链牙面的上下外力(推顶力)作用时,拉链左右两边的链牙不会脱开,如图4。正面链牙无需实施例一中正面链牙的链牙头部的相互嵌入,所以拉链的齿合会更加顺滑。

另外,实施例一中每一颗链牙牙头都会与对边相邻的两颗链牙牙头相互承压,因此齿合后的拉链整体相对比较僵硬;而本实施例中由于凸体与对边链牙头部的相互承压只发生在链牙的凸体一侧,因此本方案的链牙齿合后的拉链,具有更好的整体柔软度。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二的注塑拉链作更进一步的改进,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正面链牙3上的凸体332不是梯形状改为锥体状,锥形状的凸体332的厚度从凸体底部(即紧贴长方体331)向凸体顶部逐渐减小,这样的拉链齿合后,其正面链牙3呈现出的金属拉链的表面风格更为明显。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