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内衣罩杯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751368发布日期:2020-10-31 09:45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内衣罩杯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衣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内衣罩杯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文胸,即女性内衣,作为当代女性的日常必备穿着,其兼具装饰性和功能性。装饰性自不必说,其功能性的最主要体现就是对胸部的承托和聚拢效果,只有单纯的一块布料是无法起到良好的承托和聚拢效果,因此文胸的罩杯必须设置有支撑物(即罩杯内衬或罩杯夹层),通过支撑物起到良好的承托和聚拢效果。以往的文胸罩杯所选用的支撑物基本是海绵材料,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健康认知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海绵透气性差,容易滋生细菌,具有挥发性等缺点会影响女性胸部的健康。更有一些劣质海绵具有极大的毒性,极易引起女性胸部疾病,甚至会引发癌症。

因此近些年来,行业一直在寻找其他可替代的材料,其中纤维材料直立棉(合成纤维或是植物纤维的总称)就是一种透气性较强的可取代海绵的新型内衣材料,目前也逐渐大范围应用和推广。直立棉作为纤维材料,其特定的丝状纤维结构赋予了内衣罩杯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但是,该纤维结构也使得这种材料很难定型,经揉搓尤其是水洗后很容易移位松散导致内衣罩杯变形,轻者表面布料产生褶皱现象,重者则造成坍塌等问题。现有技术中有一种既可解决坍塌问题又可解决褶皱现象而且绿色环保的技术方案,中国专利“一种内衣罩杯及其制造方法”,公布号cn110638118a,公布日2020.01.03,其采取面料层(多为普通布料)与硅纤维通过压印液态硅胶粘结复合而成,由于硅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回弹性以及结构稳定性,使得在坍塌、褶皱以及环保方面都几乎完美,而且由于使用普通布料,原材料来源广且可随意拼接,因此该专利具有非常大的商业应用前景,且其也已经进入了批量产业化阶段。

但是,该专利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该专利的转化实施上,也即其生产制造工艺上的问题比较突出。因其所选面料层为厚度1mm以下的布料,在将两面附合弹性胶的罩杯基体放置在两块面料中间通过罩杯模具一次性热压成型这一步实际操作时会存在一些布料折叠或者鼓泡现象,现实中多采用先将布料贴附在刷了胶的硅纤维(即附合弹性胶的罩杯基体)上再进行热压成型的方案,这么操作虽然避免了明显的折叠和鼓泡现象但是对操作工的熟练度有较高的要求,长久以往会产生作业疲劳而且这也不符合全面产业化的要求。

此外,该专利由于是将布料直接贴附在附合弹性胶的罩杯基体(即硅纤维)两面上,这样会导致布料和罩杯基体贴合面形成一层网格状胶膜,这层胶膜在热压成型后会变硬,虽然水洗后罩杯不易变形坍塌但会使得罩杯手感变差,水洗次数多了之后也会出现一些细微的纹路,影响美观。

综上,本发明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内衣罩杯,该内衣罩杯采用面料纤维复合层——粘胶层——硅纤维层——粘胶层——面料纤维复合层的结构,面料纤维复合层使得该内衣罩杯在保持透气、耐水洗、不易变形以及水洗不起皱等优点之外还具有面料平整、柔软、手感佳、穿戴舒适等优点,其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适合行业广泛推广和应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内衣罩杯,其特征在于:从外到内依次设有第一面料纤维复合层、粘胶层、硅纤维层、粘胶层和第二面料纤维复合层,所述面料纤维复合层与硅纤维层在粘胶层附近形成紧压状的网格结构。

如上所述的具有多层结构的内衣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纤维复合层包括面料层、胶网层以及纤维层。

如上所述的具有多层结构的内衣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层厚度为1~10mm。

如上所述的具有多层结构的内衣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层为硅纤维层或直立棉层。

如上所述的具有多层结构的内衣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网层的含胶量小于粘胶层的含胶量。

如上所述的具有多层结构的内衣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纤维层的纤维密度小于面料纤维复合层的纤维密度。

如上所述的具有多层结构的内衣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胶层的弹性胶含量为2~10克/一对罩杯。

如上所述的具有多层结构的内衣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衣罩杯的弹性胶含量为8~25克/一对罩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内衣罩杯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作面料纤维复合层:先把纤维材料加工成薄片状,在面料上涂布液体弹性胶,并将纤维材料覆盖其上然后加热成型;

b、制作罩杯基体:将硅纤维材料模切成罩杯形状得到罩杯基体;

c、压印液体弹性胶:先将罩杯基体通过丝网压缩至原厚度的一半以下使之贴紧丝网,然后丝印液体弹性胶,丝印后松开丝网,再同样操作压印罩杯基体另一面制得两面附合弹性胶的罩杯基体;

d、热压成型以及修边:将面料纤维复合层的纤维面贴附到沾有弹性胶的罩杯基体上再通过罩杯模具一次性热压成型,裁剪修边制得具有多层结构的内衣罩杯。

如上所述的具有多层结构的内衣罩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热压成型前在面料纤维复合层的纤维面印刷一层粘胶。

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内衣罩杯采用面料纤维复合层与硅纤维罩杯基体粘连,该面料纤维复合层与硅纤维层在粘胶层附近形成紧压状的网格结构使得内衣罩杯在外力作用下,面料纤维复合层与硅纤维层会产生错位,这种结构类似于三明治布料的内衣罩杯,其水洗后面料不会变形起皱,同时也保持了罩杯的透气性和结构稳定性,而且手感非常好,可以完全替代成本高昂且结构及其针织工艺复杂的三明治布料,而且结构稳固,弹性好,质地轻盈,穿戴舒适,适合行业广泛推广。

2.本发明的内衣罩杯采用面料纤维复合层设计,相对于普通布料粘贴在罩杯基体需要的熟练度,其可操作性大大增强,避免了布料折叠和鼓泡现象的同时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为机械化生产铺平了道路。

3.本发明的内衣罩杯因其可采用普通布料代替三明治布料使得本发明不仅成本大为降低,利润可观,而且因普通布料拼接简单、染色容易等,还克服了三明治布料不易上色以及裁剪拼接困难等问题,尤其是选择1mm以下的布料更能体现该罩杯的质感,还可以降低用料成本。

4.本发明的内衣罩杯采用适合纤维材料特性的压印技术使得纤维材料得以形成弹性胶复合纤维结构,再加热定型和硫化得到稳定的弹性胶与纤维网格结构,最终使得内衣罩杯整体结构稳固,水洗不容易起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内衣罩杯的截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内衣罩杯,从外到内依次设有第一面料纤维复合层1、粘胶层2、硅纤维层3、粘胶层2和第二面料纤维复合层1,所述面料纤维复合层1与硅纤维层3在粘胶层2附近形成紧压状的网格结构,所述网格结构保证了面料纤维复合层与硅纤维层的稳定粘连。本发明的内衣罩杯通过面料纤维复合层贴合硅纤维层,解决了透气性和坍塌以及起皱问题同时还提供了类三明治布料的手感,结构简单稳固,弹性好,质地轻盈,穿戴舒适,适合行业广泛推广。

具体的,本发明所述的面料纤维复合层包括面料层11、胶网层12以及纤维层13,其中纤维层13厚度为1~10mm,该纤维层所用纤维可以是硅纤维,也可以是直立棉,其厚度更优选为2~5m,本发明的纤维层厚度是在综合纤维加工难度、面料手感度、结构稳定性后得出的,是本发明改进关键,使得贴附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避免了布料折叠和鼓泡现象的同时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为机械化生产铺平了道路。所述胶网层为纤维附着在面料的媒介,其含胶量要小于粘胶层的含胶量,面料与纤维粘接用胶较少使得面料与纤维之间不会结膜硬化。而背景技术中所述专利的附胶纤维层越靠近面料其含胶量越高导致热压成型后面料与纤维层之间产生一层胶膜,这层胶膜使得面料缺乏应有的柔软性,本专利相当于在高附胶区与面料之间再加一层薄纤维,该层薄纤维一方面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增强手感,一方面也可以在施加外力时促使面料跟罩杯基体产生相对位移,水洗后,即使内部的罩杯基体发生移位,表层的面料仍可保持平整。

所述硅纤维层的纤维密度小于面料纤维复合层的纤维密度,这样可以使得表层面料有足够的纤维弹力支撑,不至于出现坍塌变形现象。

本专利硅纤维层3靠近粘胶层2处也存在与背景技术所述专利类似的附胶区并形成弹性胶与纤维粘连的网格结构以起到类似绳索的作用对纤维加以紧固,保证了罩杯的结构稳定性。

所述附胶区由表及里为连续状或半连续状附胶。所谓连续状附胶,即整个附胶区含胶量是由表及里逐步降低,其中越接近表层,含胶量越多,越往里,含胶量越少。而所谓半连续状附胶,即整个附胶区含胶量是由表及里并非逐步降低的,而只是满足表层一定区域含胶量多,而往里则出现附胶区含胶量在同一截面下并非均匀分布,局部含胶量少于其他部分甚至无胶附着,出现这种现象与纤维特性以及印刷弹性胶的工艺有关。无论附胶区为连续状或半连续状,其关键在于表层一定区域附着足够量的弹性胶。

为保证附胶区形成弹性胶与纤维粘连的网格结构的稳固性以及使得面料不易起皱,所述附胶区靠近粘胶层部分为高附胶区,所述高附胶区厚度至少为1.5mm,所述高附胶区的弹性胶质量至少为纤维材料质量的1.5倍。由于纤维材料为轻质材料,空间密度比较小,只有足够量的弹性胶才能形成诸如绳索的作用将松散的纤维粘连锁紧,不至于被外力轻易破坏其网格结构。另外,为了不至于堵塞纤维网格结构导致影响内衣罩杯透气性,可选择低粘度可流动且容易附着的液体弹性胶。

所述内衣罩杯的弹性胶含量为6~35克/一对罩杯,即每对罩杯含胶量为6~35克,更进一步的,其弹性胶含量为8~25克/一对罩杯。该含量可以保证本发明内衣罩杯的附胶区尤其是高附胶区形成稳定的网格结构,使得表层不容易受内层纤维的移位拉扯到而受到破坏导致面料层起皱。具体的,不同的内衣罩杯型号其弹性胶含量视罩杯表面积大小而有所不同,dcup或ecup,因杯型大则其表面积也大,故其弹性胶含量可以到达35克,相应地,acup或bcup,因杯型小则其表面积也小,故其弹性胶含量则比较少。

更进一步的,当高附胶区的厚度为3mm和5mm之间时,可确保高附胶区处的纤维结构整体非常稳定,就算内层纤维结构经水洗移位,也不会拉扯到表层纤维结构,更能起到防皱作用。更重要的是,考虑到用胶成本,3~5mm是质量与成本的完美结合,是本发明的最优选择,当然厚度5mm以上的高附胶区的防皱效果也很好,只是用胶成本高且罩杯整体重量会增加,不符合轻量化的行业要求,造成穿戴舒适感的下降。

所述硅纤维层3为一体纤维结构。具体的,所谓一体纤维结构,即硅纤维层是以整块纤维材料为基体而附着弹性胶,而非多层材料粘合。这样的一体结构好处很多,比如其透气性、制作工艺、成本、效率、罩杯质地、穿戴感等均要优于多层结构,这样的设计在行业中可以称得上是发生了质变而非量变。

所述面料层11为厚度1mm以下的面料,选择厚度1mm以下的面料更能体现该罩杯的质感,还可以降低用料成本。

所述面料层11为完整面料或者拼接面料,完整面料即面料层由一张面料制作,拼接面料即面料层由多张面料拼接或缝合。所述面料层为布料,具体可以是棉布、麻布、无纺布、莱卡面料、网眼布、尼龙布、木代尔面料或雪纺面料等。

所述面料层11的表面还可以印上功能性涂层,具体地,该功能性涂层可以是纳米负离子层、纳米银层、甲壳素层、磁性纳米材料层、石墨烯层等。根据不同需求,在面料表层印刷不同功能性涂层。由于本发明的内衣罩杯不容易起皱,因此可以较好地保护这些涂层不被水洗破坏使得更能实现涂层功能。

本发明内衣罩杯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作面料纤维复合层:先把纤维材料加工成薄片状,在面料上涂布液体弹性胶,并将纤维材料覆盖其上然后加热成型;

b、制作罩杯基体:将硅纤维材料模切成罩杯形状得到罩杯基体;

c、压印液体弹性胶:先将罩杯基体通过丝网压缩至原厚度的一半以下使之贴紧丝网,然后丝印液体弹性胶,丝印后松开丝网,再同样操作压印罩杯基体另一面制得两面附合弹性胶的罩杯基体;

d、热压成型以及修边:将面料纤维复合层的纤维面贴附到沾有弹性胶的罩杯基体上再通过罩杯模具一次性热压成型,裁剪修边制得具有多层结构的内衣罩杯。

以下以具体实施例展开说明:

在同等条件下(硅胶粘度、压缩量、热压成型时间温度等)进行,比对布料直接附着硅纤维的内衣罩杯与本发明布料纤维复合+硅纤维的内衣罩杯水洗后的变形性、表面外观、手感等性能指标。

表1:

上表对比例和实施例均使用75b罩杯厚度、密度为13kg/m3的硅纤维材料作为基体制作内衣罩杯。

测试及分析

实验方法如下:

1)水洗:采用专业用西门子洗衣机,水温40度、转速800转/分钟、加强版洗涤,每次68分钟,共20次;

2)检测:变形性用游标卡尺测量塌陷程度,即测量杯高变化尺寸;表面外观用目视观察。

指标说明:

变形性:变形在3mm以内可接受,具体为2~3mm为合格,1~2mm为良好,1mm以下为优秀;

表面外观:0~3分为布料完全起皱,无法使用;4~5分为布料表面有很深的皱纹且分布多;6~7分为合格,其布料表面有明显皱纹,但纹路较浅。8~9分为良好,其布料表面有不明显的皱纹和轻微纹路。9分以上为优秀,其布料表面基本无皱纹或皱纹很难察觉

手感(即柔软度):以常人的触感分为柔软、适中、偏硬三个等级。

表2:

试验结论:

变形性方面,采用了硅纤维的罩杯基体均达到指标要求。

表面外观方面,采用了硅纤维为罩杯基体也达到指标要求,但在制造工艺上,布料直接附着硅纤维可能会产生褶皱,进而影响热压成型后内衣罩杯的表面外观。另外,当面料纤维复合层的纤维厚度较大时也会影响内衣罩杯的表面外观。

手感方面,三明治布料的内衣罩杯手感优于直接采用普通布料,但当面料纤维复合层的纤维厚度较大时,其手感甚至优于三明治布料。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