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递进式稳定推胸防滑落夹碗文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03805发布日期:2020-10-23 12:34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递进式稳定推胸防滑落夹碗文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胸内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递进式稳定推胸防滑落夹碗文胸。



背景技术:

市面上大部分文胸是模杯文胸,通过模压一次成型完整的杯型,但模杯文胸的结构由模压时的模具所固定,立体性较低,对于胸部的推胸、聚拢和承托作用不足,容易出现胸部移位等现象。另外,目前的文胸肩带位置由于连接位置为固定方式,使得肩带在穿着时容易滑落,影响穿着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递进式稳定推胸防滑落夹碗文胸,结构新颖,设置的外层、内棉层、插垫里袋和里托,使得夹碗文胸形成递进式结构,立体感高,对胸部起到较佳的内推、聚拢和承托作用,穿着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递进式稳定推胸防滑落夹碗文胸,包括罩杯部、背围部、肩带部和背扣部,所述罩杯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罩杯、设置于所述罩杯底部的托圈、设置于两个罩杯之间的鸡心以及设置于两个罩杯底部的下围部,所述罩杯的顶部外侧设有夹弯部,所述罩杯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层、内棉层和里托,所述里托包括相连接的外衬部和内垫部,所述外衬部的顶部与肩带部连接,外衬部的底部与所述内垫部的外侧连接,内垫部的底部与托圈连接,所述内垫部的内侧边缘朝鸡心方向弧形设置;所述内棉层的内表面设置有插垫里袋,所述插垫里袋远离鸡心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里托遮盖所述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外衬部和内垫部通过第一车缝线车缝拼接;外衬部外侧的上部与夹弯部连接,外衬部外侧的下部与托圈的上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棉层包括第一内棉部和第二内棉部,所述第一内棉部与第二内棉部通过第二车缝线车缝拼接,所述第二车缝线纵向设置;所述第一内棉部的顶部与肩带部连接,所述第二内棉部靠近所述鸡心,所述第一内棉部远离所述鸡心,第一内棉部的底部和第二内棉部的底部均与托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内棉部由三块棉块通过横向设置的第三车缝线以及纵向设置的第四车缝线车缝拼接而成,所述第三车缝线与第四车缝线形成t字形车缝线。

进一步地,所述插垫里袋的顶部边缘与第三车缝线重合,所述插垫里袋的开口边缘与第一车缝线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肩带部包括连接带、环形连接圈和调节带,所述连接带的底部与所述外衬部的顶部、第一内棉部的顶部连接,所述外层的顶部与所述连接带的顶部连接;连接带的顶部与所述环形连接圈活动连接;所述调节带的一端与环形连接圈活动连接,调节带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背围部顶部连接的固定扣。

进一步地,所述夹弯部是由第一弹性网折叠成双层面料组成;所述夹弯部的顶部与连接带的顶部连接,夹弯部的外侧上部与外层的外侧上部连接,夹弯部的外侧下部与托圈的上部连接;夹弯部的底部与连接带的底部、第一内棉部的顶部、第一内棉部的外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背围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区、第二连接区和第三连接区,所述第一连接区的内端与所述罩杯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区的外端与所述背扣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区包括由外表面至内表面依次设置的第二弹性网、侧骨和第三弹性网,所述第二连接区由第二弹性网组成,所述第三连接区包括由外表面至内表面依次设置的第二弹性网和第三弹性网。

进一步地,所述下围部由两条弹性橡筋交错设置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夹碗文胸,结构新颖,通过设置外层、内棉层和里托,并结合内棉层内表面的插垫里袋,使得夹碗文胸形成四层递进式结构,立体感较高,能对胸部起到较佳的内推、聚拢和承托作用,穿着舒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罩杯的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里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内棉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罩杯部、11—罩杯、111—外层、112—内棉层、1121—第一内棉部、1122—第二内棉部、1123—第二车缝线、1124—棉块、1125—第三车缝线、1126—第四车缝线、113—插垫里袋、1131—开口、114—里托、1141—外衬部、1142—内垫部、1143—第一车缝线、115—第四弹性网、116—蕾丝层、12—托圈、13—鸡心、14—下围部、141—弹性橡筋、2—背围部、21—第一连接区、22—第二连接区、23—第三连接区、24—侧骨、3—肩带部、31—连接带、32—环形连接圈、33—调节带、34—固定扣、4—背扣部、5—夹弯部、6—按摩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见图1-5,一种递进式稳定推胸防滑落夹碗文胸,包括罩杯部1、背围部2、肩带部3和背扣部4,所述罩杯部1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罩杯11、设置于所述罩杯11底部的托圈12、设置于两个罩杯11之间的鸡心13以及设置于两个罩杯11底部的下围部14,所述罩杯11的顶部外侧设有夹弯部5,所述罩杯11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外层111、内棉层112和里托114,所述里托114包括相连接的外衬部1141和内垫部1142,所述外衬部1141的顶部与肩带部3连接,外衬部1141的底部与所述内垫部1142的外侧连接,内垫部1142的底部与托圈12连接,所述内垫部1142的内侧边缘朝鸡心13方向弧形设置;所述内棉层112的内表面设置有插垫里袋113,所述插垫里袋113远离鸡心13的一端设置有开口1131,所述里托114遮盖所述开口1131。

本实施例的夹碗文胸,结构新颖,通过设置外层111、内棉层112和里托114,并结合内棉层112内表面的插垫里袋113,其中,外层111的面积大于内棉层112的面积,内棉层112的面积大于里托114的面积,里托114的面积大于插袋里袋的面积,使得夹碗文胸形成四层递进式结构,夹碗文胸的厚度自罩杯11的底部向罩杯11的顶部呈减少的趋势,并自罩杯11的外侧向靠近鸡心13处的罩杯11内侧呈减少的趋势,进而使得较厚的罩杯11底部对胸部起到承托、聚拢作用,罩杯11外侧对胸部起到向内推的聚拢作用,与传统模压的罩杯11相比,本实施例的罩杯11通过不同位置的层叠方式和拼接方式,立体感较高,能对胸部起到较佳的内推、聚拢和承托作用,穿着舒适。优选的,所述外层111的顶部边缘车缝有蕾丝层116,该蕾丝层116突伸出外层111的顶部边缘,厚度较薄,一方面能进一步提高罩杯11的递进式设计,提高罩杯11的内推作用,另一方面起到装饰和修饰作用,并能起到防走光作用。

其中,所述里托114的形状呈月牙形,里托114的上边缘先是自顶部朝底部下凹,然后过渡至里托114的中部,其上边缘再由中部朝向鸡心13位置外凸设置,使得里托114的上边缘呈“s”形,具体地,所述外衬部1141和内垫部1142通过第一车缝线1143车缝拼接,外衬部1141的顶部边缘自肩带部3向第一车缝线1143处下凹,内垫部1142的顶部边缘自第一车缝线1143处至鸡心13位置,朝罩杯部1的中心处外凸,通过这样的月牙形设计,利用外衬部1141对胸部外侧及副乳位置进行收揽,将其向罩杯部1的内推,起到聚拢作用,并利用内垫部1142对胸部的底部以及胸部外侧的底部进行上托和上推,提高文胸对胸部的承托和聚拢作用。

优选的,所述外衬部1141的材质比内垫部1142的材质稍硬,能将胸部外侧及副乳进行有力的收揽,而内垫部1142则采用丝棉材料制成,柔软舒适,亲肤性强,不对胸部造成摩擦损伤,透气性好,透水性佳,且不易黄变,提高了夹碗文胸的穿着舒适性和使用寿命;而设置的第一车缝线1143能将外衬部1141和内垫部1142两种不同硬度材质的部分车缝连接,避免将里托114一次模压而造成两部分的软硬度均一,进而影响对胸部的收揽和承托作用,优化了里托114的工艺。

而通过不同硬度材料的外衬部1141和内垫部1142,能对胸部起到承托和聚拢效果,使得穿着者穿着使用时提升胸部的杯型。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内垫部1142的外表面设置有按摩块6,所述按摩块6可以为火山石等矿物石,或是其他的块状物件,具体为对应胸部乳根穴的位置,能对乳根穴进行按摩,促进胸部的血液循环,进而提高胸部的新陈代谢。

而所述插垫里袋113具体是由一层棉布与内棉层112车缝连接后,该棉布与内棉层112之间形成可插装胸垫的插垫里袋113。

本实施例中,外衬部1141外侧的上部与夹弯部5连接,外衬部1141外侧的下部与托圈12的上部连接;使得外衬部1141能稳定设置,提高外衬部1141外侧的强度,其外侧能将胸部外侧及副乳位置进行收揽。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棉层112包括第一内棉部1121和第二内棉部1122,所述第一内棉部1121与第二内棉部1122通过第二车缝线1123车缝拼接,所述第二车缝线1123纵向设置;所述第一内棉部1121的顶部与肩带部3连接,所述第二内棉部1122靠近所述鸡心13,所述第一内棉部1121远离所述鸡心13,第一内棉部1121的底部和第二内棉部1122的底部均与托圈12连接。

本实施例的内棉层112通过采用第一内棉部1121和第二内棉部1122车缝拼接制成,且第一内棉部1121和第二内棉部1122呈左右连接设置,提高了内棉层112的立体感,第一内棉部1121能将胸部外侧向罩杯部1鸡心13方向内推,提高聚拢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内棉部1122由三块棉块1124通过横向设置的第三车缝线1125以及纵向设置的第四车缝线1126车缝拼接而成,所述第三车缝线1125与第四车缝线1126形成t字形车缝线。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三块棉块1124拼接车缝制成第二内棉部1122,且按照第三车缝线1125与第四车缝线1126的t字形来拼接,能提高第二内棉部1122的立体效果,提高胸部穿着夹碗文胸后的挺拔效果。优选的,所述第三车缝线1125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车缝线1123的中部,使得整个内棉层112形成由四部分组成的结构,立体感强,提高罩杯11的立体容置空间,使得整个杯型圆润挺拔。更为优选的,所述三块棉块1124以及第一内棉部1121,均有丝棉材质制成,透气性好,透水性佳,且不易黄变,提高了夹碗文胸的穿着舒适性和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垫里袋113的顶部边缘与第三车缝线1125重合,所述插垫里袋113的开口1131边缘与第一车缝线1143重合。

本实施例通过控制插垫里袋113的顶部边缘与第三车缝线1125重合,使得插垫里袋113设置于罩杯11的中下部,提高罩杯11中下部的厚度,进而实现罩杯11的拼接立体感,形成递进式设计,且可根据不同胸型或需求,将胸垫通过插垫里袋113的开口1131,插装于插垫里袋113内,使得罩杯11适用于不同胸型的人群,而将开口1131的边缘内藏于里托114的外表面之内,能避免胸垫的掉落,提高胸垫插装于插垫里袋113内的稳定性,并利用插装的胸垫提高罩杯11对胸部底部的承托作用和内推作用;而进一步地,所述开口1131的边缘与第一车缝线1143重合,使得第一车缝线1143能对开口1131处进行一定程度的下压,对开口1131起到一定的封闭作用,防止胸垫的掉落,同时能使得插垫里袋113形成完整的空间位置,对胸部进行支撑和内推,实用性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肩带部3包括连接带31、环形连接圈32和调节带33,所述连接带31的底部与所述外衬部1141的顶部、第一内棉部1121的顶部连接,所述外层111的顶部与所述连接带31的顶部连接;连接带31的顶部与所述环形连接圈32活动连接;所述调节带33的一端与环形连接圈32活动连接,调节带33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背围部2顶部连接的固定扣34。

本实施例的连接带31底部与外衬部1141的顶部、第一内棉部1121的顶部连接,而外层111的顶部与连接带31的顶部连接,则能通过连接带31实现与外衬部1141、第一内棉部1121和外层111顶部的连接,而外侧的顶部高于外衬部1141和第一内棉部1121,且连接带31的中部并不与罩杯11的任何部件连接,仅为连接带31的两端实现连接,使得连接带31形成一个肩带部3的缓冲部分,避免肩膀活动时候由于肩带的活动而出现空杯现象。

而设置的环形连接圈32,其自身能在连接带31和调节带33之间环形自转360°,为调节带33提供的转动的空间,而传统文胸中肩带与罩杯11的固定连接,使得肩膀活时,肩带部3容易随之松动,进而容易从肩膀上滑落,降低穿着舒适感;而本实施例的调节带33则能绕环形连接圈32转动,使得调节带33不受肩膀的活动而影响其设定位置,提高了肩带部3的稳定性和文胸的穿着舒适感。

本实施例中,所述夹弯部5是由第一弹性网折叠成双层面料组成;所述夹弯部5的顶部与连接带31的顶部连接,夹弯部5的外侧上部与外层111的外侧上部连接,夹弯部5的外侧下部与托圈12的上部连接;夹弯部5的底部与连接带31的底部、第一内棉部1121的顶部、第一内棉部1121的外侧连接。

本实施例的夹弯部5高出于罩杯11的,往人体腋下位置延伸,能对腋下的副乳进行有效的收揽,且夹弯部5的外侧上部与外侧的外侧上部连接,形成包边设计,使得夹弯部5对人体不造成勒感的同时能收揽多余的腋下脂肪,收揽赘肉和内推胸部的效果较佳。其中,夹弯部5为采用弹性网折叠形成双层面料,形成双折无痕的夹弯部5能避免将两层面料车缝连接时产生的车缝线对腋下皮肤造成磨损,提高穿着舒适性;同时采用弹性网面料,既能提高夹弯部5的透气性,避免对腋下皮肤造成闷热感,并能遮盖副乳,同时利用其弹性对腋下副乳进行提拉和包覆,避免腋下淋巴循受压迫而影响血液循环。

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围部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区21、第二连接区22和第三连接区23,所述第一连接区21的内端与所述罩杯部1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区23的外端与所述背扣部4连接。

目前的文胸侧围部分和背围部2分对人体的压迫感较强,使得人体侧围和背部的血液循环不流畅,长期使用影响健康,容易导致乳腺增生、乳腺癌等疾病的发生。因而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区21、第二连接区22和第三连接区23,能减缓传统一片式且厚度均一的背围部2对人体背部造成压力,避免对人体背部造成压迫感而导致背部的血液循环不畅通,通过分区设置,将背围部2分轻压和重压,对特定位置收紧、收揽,而对特定位置进行放松,促进血液循环,并提高文胸的穿着舒适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区21包括由外表面至内表面依次设置的第二弹性网、侧骨24和第三弹性网,所述第二连接区22由第二弹性网组成,所述第三连接区23包括由外表面至内表面依次设置的第二弹性网和第三弹性网。

本实施例的侧骨24内设于第一连接区21的第二弹性网和第三弹性网之间,形成隔层,使得第一连接区21对背部的压力小于同为两层弹性网的第三连接区23,第一连接区21的压力大于只有一层弹性网的第二连接区22的压力,进而实现背围部2的分区分压设置,且能对副乳及附近的赘肉进行收揽,同时侧骨24设置于第一连接区21的中间隔层,能减缓侧骨24对人体的额压迫感,提高第一连接区21的亲肤性和舒适性;而第二连接区22由一层弹性网组成,对人体背部的压力较小,且具有弹性,能通过弹性伸缩舒张减缓其对背部造成的压迫感;而第三连接区23由两层弹性网组成,压力和强度均比第一连接区21、第二连接区22要大,使得其与背扣部4连接时,能避免背扣部4用过程中的拉伸造成第三连接区23与背扣部4相连接的部位撕裂,提高背围部2与背扣部4的连接稳定性;若第三连接区23由一层弹性网制成,受压能力较低,使用背扣部4或长期使用后,由于背扣的拉力容易造成两者之间的连接位置撕裂,降低了文胸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围部14由两条弹性橡筋141交错设置而成;所述外层111的外表面远离鸡心13的一侧还设有第四弹性网115。

本实施例两条弹性橡筋141交错设置的位置为对应鸡心13的下方,且交错设置的方式使得下围具有一定的旋转空间,而传统的一片式下围在人体转身活动时,对应鸡心13位置下方的下围部14分会出现漏空现象,与皮肤亲肤感较低,进而使得文胸容易随着人体的活动而移位,降低了穿着的舒适性,而本实施例交错设置的两条弹性橡筋141在人体活动时,其为文胸提供的旋转空间使得文胸能与人体更加贴合,不易出现漏空和移位的现象,实用性高。

而本实施例的第四弹性网115仅为一层弹性网材料,并设置于外层111的外表面,且设置于远离鸡心13的外侧,具体为靠近侧骨24的一侧,能对胸部起到从外向内的内推作用,提高了聚拢效果。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