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合扣打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83976发布日期:2020-11-27 10:36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合扣打扣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四合扣打扣机。



背景技术:

打扣机(又称四合扣机、啤机、装钮机)主要用于各种金属钮扣﹑装饰扣﹑工字扣﹑气眼的装钉,在服装厂皮包类加工企业里被广泛使用,适用于各类服装,针织成衣,羽绒服,牛仔类服装,鞋帽装钉各种金属四合扣,工艺扣,牛仔服扣和铆钉、弹簧、揿钮、鞋铆钉等,打扣机在打扣的过程中需要将服装平铺固定才能方便打扣。

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470807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四合扣半自动打扣机,包括机架、支架、气缸和支撑座,所述机架顶端固设有机台,所述支架固定安装在机台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固定安装在支架顶端,所述支撑座固定在支架内的机台上,所述支撑座与机台之间设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座顶端固设有铰座,所述铰座上铰接有压杆,所述气缸下端通过缸柱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下端连接有穿过支撑座顶端的冲杆,所述支撑台上固设有对称的滑座,所述滑座上设有位于冲杆正下方的滑台,所述滑台上固设有四合扣模具,所述冲杆下端设有与四合扣模具吻合的冲头,所述滑台下端的滑轨嵌入滑座内,所述压杆一端固设有套设在冲杆外侧的提升套,所述压杆另一端通过铰轴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安装在机架上的套杆,所述连接杆末端通过铰轴铰接有活动安装在机架上的脚踏杆,所述脚踏杆与机架的横梁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机架上设有位于脚踏杆上方的滑槽,所述滑槽内安装有手控杆,所述手控杆末端设有凸柱,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与凸柱吻合的凹槽,所述机台下端设有位于手控杆上方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手控杆之间连接有弹簧。

其工作过程是:工作时,操作人员启动气缸,完成连续打扣操作,并且滑台通过滑轨可以在滑座上滑动,从而带动四合扣模具连续的运动,配合冲杆上的冲头完成打扣机的连续打扣操作;通过脚踏杆的作用,实现人工控制完成装置的打扣操作;通过手动控制打扣操作,将手控杆推入连接杆上的凹槽中,然后通过控制手控杆实现手动控制操作。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打扣对布料进行操作时,操作人员先将布料平铺且固定于支撑台上,再将上纽扣卡接于冲杆上,下纽扣放置于滑台上,启动气缸对机台上的布料进行打扣操作,每进行一次打扣操作就需要操作人员取一次上纽扣和下纽扣,操作麻烦且浪费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四合扣打扣机,具有打扣操作便捷和节省人力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四合扣打扣机,包括机本体,所述机本体上相对设有一组第一支架,两所述第一支架间固定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套与第一支架之间通过第二支架固定,所述第一滑套远离支架一端内壁设有弹性限位件,两所述第一支架之间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活塞轴自由端与第一滑套活动连接,所述机本体上设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上设有工作台,所述机本体底部设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共用同一气源,所述第二气缸活塞轴自由端固定有第二滑套,所述第二滑套穿过工作台且正对第一滑套设置,所述第一滑套与第二滑套相对一端分别设有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所述机本体一侧设有时间继电器和控制器,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控制气源的开关与时间继电器、红外线发射器及红外线接收器均通过电源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操作人员先启动第一气缸将若干上纽扣放入第一滑套内,弹性限位件对最底部的上纽扣进行限位,防止上纽扣在重力作用下掉出;再将若干个下纽扣放置于第二滑套内,操作人员将布料展平放置于工作台上,布料位于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之间,此时红外线发射器发射的信号不能被红外线接收器接收到,控制器控制控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气源的开关,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同时对上纽扣和下纽扣进行推送并对布料进行打扣一次打扣操作,打扣操作一定时间后时间继电器输出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开关使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分别朝向相背离方向运动,此时操作人员移动布料进行下一次打扣操作;打扣操作完后操作人员将布料取下,此时红外线接收器接收到红外线发射器的信号,控制器控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控制气源的开关关闭,保护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实现了打扣操作的便捷性,节省人力。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弹性限位件包括第一弹性片及与第一弹性片固定连接的第二弹性片,所述第一弹性片由靠近第一滑套一侧朝向第二滑套一侧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弹性片由靠近第二滑套一侧朝向第一滑套一侧向上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气缸对上纽扣进行推送时,第一弹性片的设置防止了位于第一滑套最底层的上纽扣在重力作用下从第一滑套内掉落,实现对上纽扣的限位;一次打扣操作完成后,第二弹性片向第一弹性片提供了回复力和支撑力,便于第一弹性片对上纽扣的限位。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机本体和工作台之间相对设置的一组螺杆及一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周侧套设有升降弹簧,所述升降弹簧一端固定于机本体上,另一端固定于工作台底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人员对布料进行打扣操作时,不同身高的操作人员适应的操作高度不同,螺杆和伸缩杆的设置实现了工作台的升降,便于操作人员舒适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螺杆及升降弹簧周侧均罩设有套框,所述螺杆与工作台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框的设置实现了对螺杆的保护,螺杆与工作台之间的螺纹连接实现了工作台便于升降。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套框顶壁设有刻度线,两所述螺杆一端均固定有转动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杆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转动螺杆使其升降,刻度线的设置便于两螺杆同时调节至相同高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伸缩杆包括套管及可沿套管滑移的套杆,所述套管一端朝内延伸设有凸壁,所述套杆周壁环设有朝外延伸设置的凸缘,所述凸缘外圈直径大于凸壁内圈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管和套杆的设置实现了伸缩杆的升降,凸缘外圈直径大于凸壁内圈直径防止套杆在套管内滑移时从套管内脱离,实现限位。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滑套上设有开合门,所述开合门一侧与第二滑套铰接,另一侧与第二滑套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合门的设置方便了操作人员快速将下纽扣置入第二滑套内,实现便捷安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滑套侧壁设有卡钩,所述开合门一侧设有与卡钩卡接的卡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钩和卡环的设置实现了第二滑套和开合门的卡接,便于安装和拆卸。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计的弹性限位件,实现了最底部的上纽扣的限位,防止上纽扣在重力作用下掉出;

2.通过设计的螺杆和伸缩杆,实现了工作台的升降,便于操作人员舒适的工作;

3.通过设计的开合门,方便了操作人员快速将下纽扣置入第二滑套内,实现便捷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伸缩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组件;2、弹性限位件;10、机本体;11、第二支架;12、第一气缸;13、支撑板;14、第一支架;15、转动杆;16、刻度线;17、套框;18、螺杆;19、伸缩杆;20、时间继电器;21、控制器;22、第二滑套;23、第二气缸;24、第一滑套;25、红外线发射器;26、红外线接收器;27、工作台;211、第一弹性片;212、第二弹性片;311、凸缘;312、升降弹簧;313、凸壁;314、套杆;315、套管;411、开合门;412、卡环;413、卡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四合扣打扣机,包括机本体10,机本体10上相对设置有一组第一支架14,两第一支架14之间设置有支撑板13,支撑板13上设置有第一气缸12,第一气缸12活塞轴自由端与第一滑套24活动连接,机本体10底部设置有第二气缸23,第一气缸12和第二气缸23共用同一气源,第二气缸23活塞轴自由端固定有第二滑套22。

参照图1和图2,为了实现打扣操作的便捷性,节省人力,两第一支架14间设置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滑套24,第一滑套24与第一支架14之间通过第二支架11固定,为了防止位于第一滑套24最底层的上纽扣在重力作用下从第一滑套24内掉落,实现对上纽扣的限位,第一滑套24远离支架一端内壁设置有弹性限位件2,弹性限位件2包括第一弹性片211及与第一弹性片211固定连接的第二弹性片212,第一弹性片211由靠近第一滑套24一侧朝向第二滑套22一侧向下倾斜设置,第二弹性片212由靠近第二滑套22一侧朝向第一滑套24一侧向上倾斜设置,第一滑套24与第二滑套22相对一端分别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25和红外线接收器26,机本体10一侧设置有时间继电器20和控制器21,第一气缸12和第二气缸23控制气源的开关与时间继电器20、红外线发射器25及红外线接收器26均通过电源电性连接。

参照图1和图3,为了实现工作台27的升降,便于操作人员舒适的工作,机本体10上设置有支撑组件1,支撑组件1上设置有工作台27,支撑组件1包括机本体10和工作台27之间相对设置的一组螺杆18及一组伸缩杆19,两螺杆18一端均固定有转动杆15,螺杆18及升降弹簧312周侧均罩设置有套框17,套框17顶壁设置有刻度线16,套框17顶部设置有供螺杆18设伸缩杆19通过的开口,螺杆18与工作台27螺纹连接,伸缩杆19周侧套设置有的升降弹簧312,升降弹簧312一端固定于机本体10上,另一端固定于工作台27底壁,伸缩杆19包括套管315及可沿套管315滑移的套杆314,为了防止套杆314在套管315内滑移时从套管315内脱离,实现限位,套管315一端朝内延伸设置有凸壁313,套杆314周壁环设置有朝外延伸设置的凸缘311,凸缘311外圈直径大于凸壁313内圈直径。

参照图4,为了方便操作人员快速将下纽扣置入第二滑套22内,实现便捷安装,第二滑套22上设置有开合门411,开合门411一侧与第二滑套22铰接,为了实现开合门411与第二滑套22的卡接,第二滑套22侧壁设置有卡钩413,开合门411一侧设置有与卡钩413卡接的卡环412,第二滑套22穿过工作台27且正对第一滑套24设置。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工作时,操作人员先启动第一气缸12将若干上纽扣放入第一滑套24内,弹性限位件2对最底部的上纽扣进行限位,防止上纽扣在重力作用下掉出;再将若干个下纽扣放置于第二滑套22内,操作人员将布料展平放置于工作台27上,布料位于第一滑套24和第二滑套22之间,此时红外线发射器25发射的信号不能被红外线接收器26接收到,控制器21控制控制第一气缸12和第二气缸23气源的开关,第一气缸12和第二气缸23同时对上纽扣和下纽扣进行推送并对布料进行打扣一次打扣操作,打扣操作一定时间后时间继电器20输出信号给控制器21,控制器21控制开关使第一气缸12和第二气缸23分别朝向相背离方向运动,此时操作人员移动布料进行下一次打扣操作;打扣操作完后操作人员将布料取下,此时红外线接收器26接收到红外线发射器25的信号,控制器21控制第一气缸12和第二气缸23控制气源的开关关闭,保护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