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下掉的内衣文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5798发布日期:2020-12-11 15:15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下掉的内衣文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文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下掉的内衣文胸。



背景技术:

文胸是女性使用的内衣之一,又称奶头布、乳罩、乳房罩,奶罩或文胸等,功能是用以遮蔽隐私及支撑乳房。女性的乳房大部分是脂肪组织,有一些韧带与皮肤提供内部支撑。但是这些支撑有时候不够支撑乳房(特别是对年长女性来说)或是不让乳房移动,因此造成疼痛不适。穿胸罩的主要原因,就是提供乳房外部支撑,增加舒适性与活动力。目前,市场上的文胸种类众多,包括一片式文胸、半片式文胸、无肩带文胸和休闲文胸等。但是,在穿戴文胸时,由于跑跳、运动等动作,常常会使文胸出现向上跑偏或向下跑偏的情况,即使是运动款的文胸背心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并且传统的文胸,上围部分无法束紧,在运动过程中胸部可能会因为文胸上下移动无法完全覆盖而使女性不适、尴尬,为了减小该种让女性不适、尴尬的情况发生,对现有的文胸进行了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防止下掉的内衣文胸。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防止下掉的内衣文胸,包括文胸主体,所述文胸主体包括上围,所述上围设置有上束紧绳,所述上束紧绳收紧或放松文胸主体的上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以通过上束紧绳来收紧或放松文胸主体的上围,既可以有效的防止文胸上下移,还可以有效的防止走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文胸主体包括下围,所述下围设置下束紧绳,所述下束紧绳收紧或放松文胸主体的下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下围设置下束紧绳,可以进一步加固本申请的文胸,有效的防止文胸上下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上束紧绳设于或穿插于上围的外表面,所述下束紧绳设于或穿插于下围的外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文胸主体上围以及下围的外表面设置一定固定件,将上下束紧绳通过固定件固定,固定件可以采用布带或者扣环等,限制上下束紧绳不脱离文胸主体的上下围即可,该方案便于更换各种美观的束紧绳时使用(束紧绳损坏或束紧绳做为带有不同颜色、图案、花纹的美观装饰物时使用);也可以在上围或下围的表面开设多组孔洞,使上束紧绳、下束紧绳在其中穿插限定,该孔洞可以连接文胸主体的外侧与内侧,也可以连通外界与夹层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文胸主体的上围设置有夹层,所述上束紧绳设置于文胸主体的上围夹层内,所述上束紧绳的数量为两组,每组所述上束紧绳的一端均与上围固定,另一端穿出文胸主体的上围的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上束紧绳收纳于夹层内,不会对文胸主体的外观造成较大的破坏,并且可以提高上束紧绳的使用寿命,减小清洗时对上束紧绳的损坏,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夹层内上束紧绳固定的位置并不一定是端头位置,满足两根上束紧绳在夹层内可活动,且相互系在一起时可以紧固上围并固定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文胸主体的下围设置有夹层,所述下束紧绳设置于文胸主体的下围夹层内,所述下束紧绳的数量为两组,每组所述下束紧绳的一端均与下围固定,另一端穿出文胸主体的下围的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下束紧绳收纳于夹层内,不会对文胸主体的外观造成较大的破坏,并且可以提高下束紧绳的使用寿命,减小清洗时对下束紧绳的损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上束紧绳的活动端头设置有卡扣结构,所述上束紧绳通过卡扣结构与文胸主体可拆卸连接,收紧或放松文胸主体的上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束紧绳的固定方式多种多样,本技术方案限定其为卡扣式可拆卸连接结构,便于人们使用,收紧或放松上围即可,并不限定卡扣的形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下束紧绳的活动端头设置有卡扣结构,所述下束紧绳通过卡扣结构与文胸主体可拆卸连接,收紧或放松文胸主体的下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束紧绳的固定方式多种多样,本技术方案限定其为卡扣式可拆卸连接结构,便于人们使用,收紧或放松下围即可,并不限定卡扣的形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卡扣结构包括九扣以及固定于文胸主体表面的扣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定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卡扣形式,利用九扣与扣带来完成卡扣连接,九扣的扣体小,在服装领域便于制备使用,且制备成本较低,该扣带的表面设置有多个与九扣配合的扣口,便于人们调节文胸穿戴时的相对松紧程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文胸主体包括无肩带裹胸与可拆卸肩带裹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最优的适用于无肩带的文胸主体使用,但不限于无肩带的文胸主体使用,原因在于,无肩带的文胸主体上围部分的收紧更为重要,若无法很好的处理其上围的松紧,则容易出现走光等情况;对于本申请的文胸来说,还可以将其分为背部连接式以及背部分离式,背部连接式类似运动背心文胸,该文胸其背部为一个整体,在设置上束紧绳或者下束紧绳时,可以选择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两根式束紧绳方式,也可以采用一根式束紧绳方式,采用一根束紧绳时,其两端均需穿出各自所在的围边,收紧或者放松时,系或者扣至合适位置即可;背部连接式类似传统的背部扣接式文胸,此时最佳的选用上述技术方案中两根式束紧绳方式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文胸主体的上围设置束紧绳,可以有效的防止文胸下移,同时防止走光的情况发生,并且在下围位置还可以设置有束紧绳,使得整个文胸主体同时不易上移,还可以通过束紧绳本身以及打结固定的方式,来提高文胸整体的美感,也可以通过束紧绳端头位置的九扣,来使文胸的调整更为方便,该文胸内的束紧绳结构较为简单,稳定性高,设计合理且便于实现,可以有效的防止文胸主体上下移动,提高文胸的舒适体验度,有效的防止走光的情况发生,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文胸主体下围设置下束紧绳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上束紧绳端头设置九扣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上下束紧绳端头均设置九扣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九扣与扣带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文胸主体;2、上围;3、上束紧绳;4、下围;5、下束紧绳;6、九扣;7、扣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防止下掉的内衣文胸,包括文胸主体1,所述文胸主体1包括上围2,所述上围2设置有上束紧绳3,所述上束紧绳3收紧或放松文胸主体1的上围2;所述文胸主体1包括下围4,所述下围4设置下束紧绳5,所述下束紧绳5收紧或放松文胸主体1的下围4;上围2设置的上束紧绳3已经可以达到防止下掉以及防走光的效果,对于下围4的下束紧绳5来说,该部分可以进一步加强防止文胸主体1上下移动的效果;

上围2与上束紧绳3以及下围4与下束紧绳5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所述上束紧绳3与下束紧绳5分别设置于上围2、下围4的外表面,可以在文胸主体1上围2以及下围4的外表面设置一定固定件,将上下束紧绳通过固定件固定,固定件可以采用布带或者扣环等,限制上下束紧绳不脱离文胸主体1的上下围4即可,该方案便于更换各种美观的束紧绳时使用(束紧绳损坏或束紧绳做为带有不同颜色、图案、花纹的美观装饰物时使用),该种设置还应当包括,在上围2或下围4的表面开设多组孔洞,使上束紧绳3、下束紧绳5在其中穿插限定,该孔洞可以连接文胸主体1的外侧与内侧,也可以连通外界与夹层内部;

二是,在所述文胸主体1的上围2以及下围4内均设置夹层,所述上束紧绳3设置于文胸主体1的上围2夹层内,所述上束紧绳3的数量为两组,每组所述上束紧绳3的一端均与上围2固定,另一端穿出文胸主体1的上围2的表面;所述下束紧绳5设置于文胸主体1的下围4夹层内,所述下束紧绳5的数量为两组,每组所述下束紧绳5的一端均与下围4固定,另一端穿出文胸主体1的下围4的表面,束紧绳收纳于夹层内,不会对文胸主体1的外观造成较大的破坏,并且可以提高束紧绳的使用寿命,减小清洗时对束紧绳的损坏;

除了利用束紧绳收紧系紧以外,还可以在上下束紧绳的活动端头设置有卡扣结构,上下束紧绳通过卡扣结构与文胸主体1可拆卸连接,收紧或放松文胸主体1的上围2以及下围4;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卡扣结构设置为九扣6形式配合固定于文胸主体1表面的扣带7来使用;所述上束紧绳3与下束紧绳5均为弹性绳,上下束紧绳的弹性系数应当不影响穿着的舒适性,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制备选择;

所述文胸主体1包括无肩带裹胸与可拆卸肩带裹胸(还应当包括抹胸型内衣文胸,抹胸与裹胸大致相同,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当包括两者),该种文胸主体1包括传统针织裹胸或抹胸、无痕裹胸或抹胸、无缝裹胸或抹胸、半件围以及一件围式的裹胸或抹胸,这些均带有背部连接式、背部分离式两种形态;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最优的适用于无肩带的文胸主体1使用,但不限于无肩带的文胸主体1使用,原因在于,无肩带的文胸主体1上围2部分的收紧更为重要,若无法很好的处理其上围2的松紧,则容易出现走光等情况;对于文胸来说,还可以将其分为背部连接式以及背部分离式,背部连接式类似运动背心文胸,该文胸其背部为一个整体,在设置上束紧绳3或者下束紧绳5时,可以选择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两根式束紧绳方式,也可以采用一根式束紧绳方式,采用一根束紧绳时,其两端均需穿出各自所在的围边,收紧或者放松时,系或者扣至合适位置即可;背部连接式类似传统的背部扣接式文胸,此时最佳的选用上述技术方案中两根式束紧绳方式即可。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