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切换为手动或电动模式的遮阳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96591发布日期:2021-07-09 12:0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切换为手动或电动模式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主杆,包括一个上端与一个下端;一个固定环,位于主杆的上端之上且不可移动,固定环包括复数可枢转的伞骨;一个滑动环,与主杆可滑动地套接,滑动环包括复数个可枢转的支撑杆,各支撑杆分别与各伞骨枢接,当滑动环往靠近固定环位移时,各伞骨被撑开,当滑动环往远离固定环位移时,各伞骨朝主杆靠拢收合;一个伞操作装置,结合在主杆的下端,伞操作装置包括:一个马达,能够驱动一个主动齿轮转动;一个螺杆,与滑动环连动地结合,螺杆包括的一个连接端与一带动齿轮结合,螺杆转动能够带动滑动环往靠近或远离固定环的方向位移;一个电动模式从动齿轮,可移动地枢设在带动齿轮与主动齿轮之间;一个手动模式主动齿轮,可移动地枢设在带动齿轮与主动齿轮之间;一个手动旋柄,与手动模式主动齿轮连动地结合,当伞操作装置操作为电动模式时,所述电动模式从动齿轮与带动齿轮及主动齿轮啮合,所述手动模式主动齿轮与带动齿轮分开,马达转动造成滑动环位移,手动旋柄转动不造成滑动环位移,当伞操作装置操作为手动模式时,手动模式主动齿轮与带动齿轮及主动齿轮啮合,所述马达不造成滑动环移动,手动旋柄转动造成滑动环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为手动或电动模式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操作装置还包括:一个轴杆,枢设在带动齿轮与主动齿轮之间,所述轴杆包括一个连动端,所述电动模式从动齿轮与轴杆可转动地结合,所述手动模式主动齿轮与轴杆一起转动地结合,所述手动手柄与轴杆的连动端结合,当伞操作装置操作为电动模式时,所述电动模式从动齿轮以轴杆为轴心转动,轴杆与手动模式主动齿轮保持不转动,当伞操作装置操作为手动模式时,所述手动旋柄转动轴杆与手动模式主动齿轮一起转动,电动模式从动齿轮保持不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切换为手动或电动模式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操作装置还包括:一个复位弹簧,朝向操作为手动模式的方向偏压轴杆;一个电动模式嵌合件,可滑动地设置在轴杆的外周围,所述轴杆包括一个电动模式卡槽以及一个手动模式卡槽;一个手动模式嵌合件,可滑动地设置在轴杆的外周围,当伞操作装置操作为电动模式时,所述轴杆的电动模式卡槽与电动模式嵌合件嵌合,当伞操作装置操作为手动模式时,轴杆的手动模式卡槽与手动模式嵌合件嵌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切换为手动或电动模式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包括与连动端隔开的一个抵压端以及形成在电动模式卡槽与手动模式卡槽之间的一个中间段,所述手动模式卡槽邻近抵压端,中间段形成一个凸缘,所述电动模式从动齿轮与手动模式主动齿轮位于中间段上,所述电动模式从动齿轮沿着轴杆的轴向被限制在凸缘与手动模式主动齿轮之间,所述轴杆、电动模式从动齿轮以及手动模式主动齿轮一起沿着轴杆的轴向位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为手动或电动模式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个伞面角度调整装置,结合在固定环与主杆的上端之间,伞面角度调整装置包括一个可枢转至一个第一位置或一个第二位置的一个枢转件,当枢转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枢转件及固定环与主杆平行,当枢转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枢转件与固定环与主杆不平行;一个底座;一个套接件,固定于底座上方,套接件包括一个枢接部;所述伞操作装置包括:一个内壳座,与主杆的下端一起转动地结合,所述内壳座可转动地与枢接件结合,所述马达、手动模式主动齿轮、电动模式从动齿轮、带动轮位于内壳座内;一个推转件,能够沿着主杆的轴向移动地套设在内壳座的外侧;一个定位环,不可转动地与套接件结合;一个从动环,可转动且可沿着主杆的轴向移动地与套接件枢接,从动环与推转件连动地结合,当从动环与定位环嵌合时,主杆无法绕主杆的轴向转动,当推转件沿着主杆移动造成从动环与定位环分离时,主杆能够绕主杆的轴向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切换为手动或电动模式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伞操作装置又包括:一个抵压弹簧,设置在套接件上且偏置从动环与定位环嵌合;一个连结环,设置在推转件与从动环之间,连结环与内壳座不可转动地结合,所述推转件抵压连结环推动从动环位移。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切换为手动或电动模式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外壳座,与套接件枢接,外壳座包括可拆卸的一个电池盖,电池盖内设置一个电池用来供应马达运转所需的电力,所述套接件包括从枢接部延伸的一个套接端,套接端与底座结合,枢接部包括形成在末端的一个套部以及形成在内侧的一个空间,所述抵压弹簧、从动环与连结环与套部套接,所述内壳座的一部分可转动地容置于空间内,外壳座与套接件的枢接部枢接且与内壳座一起转动地结合,所述手动旋柄位于外壳座的外侧。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切换为手动或电动模式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也包括:一个手动模式切换钮,与手动嵌合件连动地结合,所述内壳座包括沿着主杆的径向延伸的一个轴接部,内壳座还包括形成在轴接部内表面且对应电动模式卡槽的一个第一凹槽,内壳座包括形成在轴接部的内表面且对应手动模式卡槽的一个第二凹槽,内壳座包括从外表面延伸至轴接部且对应第一凹槽的一个第一滑槽以及与轴接部同轴心的一个第二滑槽,一个轴杆与轴接部枢接,电动模式嵌合件可移动地容置在第一凹槽内,手动模式嵌合件可移动地容置在第二凹槽内,所述手动模式切换钮可移动地容置于第一滑槽内;一个电动模式切换钮,所述轴杆还包括与连动端隔开的一个抵压端,所述手动模式卡槽与抵压端隔开的距离较电动模式卡槽与抵压端隔开的距离小,所述电动模式切换钮与轴杆的抵压端连动地结合且可移动地与第二滑槽结合。9.一种可切换为手动或电动模式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主杆,包括一个上端与一个下端;一个固定环,位于主杆的上端之上且不可移动,固定环包括复数可枢转的伞骨;一个滑动环,与主杆可滑动地套接,滑动环包括复数个可枢转的支撑杆,各支撑杆分别与各伞骨枢接,当滑动环往靠近固定环位移时,各伞骨被撑开,当滑动环往远离固定环位移
时,各伞骨朝主杆靠拢收合;一个伞操作装置,结合在主杆的下端,伞操作装置与滑动环连动地结合,伞操作装置还包括一个马达以及一个手动旋柄,当伞操作装置操作为电动模式时,所述马达连动滑动环移动,所述手动旋柄不连动滑动环移动,当伞操作装置操作为手动模式时,所述手动旋柄系连动滑动环移动,马达不连动滑动环移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切换为手动或电动模式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伞面角度调整装置,结合在固定环与主杆的上端之间,伞面角度调整装置包括一个可枢转至一个第一位置或一个第二位置的一个枢转件,当枢转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枢转件及固定环与主杆平行,当枢转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枢转件与固定环与主杆不平行;一个底座;一个套接件,固定于底座上方,套接件包括一个枢接部;所述伞操作装置包括:一个内壳座,与主杆的下端一起转动地结合,所述内壳座可转动地与枢接件结合;一个推转件,可沿着主杆的轴向移动地套设在内壳座的外侧;一个定位环,不可转动地与套接件结合;一个从动环,可转动且可沿着主杆的轴向移动地与套接件枢接,从动环与推转件连动地结合,当从动环与定位环嵌合时,主杆无法绕主杆的轴向转动,当推转件沿着主杆移动造成从动环与定位环分离时,主杆可绕主杆的轴向转动。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切换为手动或电动模式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伞操作装置又包括:一个抵压弹簧,设置在套接件上且偏置从动环与定位环嵌合;一个连结环,设置在推转件与从动环之间,连结环与内壳座不可转动地结合,所述推转件抵压连结环推动从动环位移。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切换为手动或电动模式的遮阳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外壳座,与套接件枢接,外壳座包括可拆卸的一个电池盖,电池盖内设置一个电池用来供应马达运转所需的电力,所述套接件包括从枢接部延伸的一个套接端,套接端与底座结合,枢接部包括形成在末端的一个套部以及形成在内侧的一个空间,所述抵压弹簧、从动环与连结环与套部套接,所述内壳座的一部分可转动地容置于空间内,外壳座与套接件的枢接部枢接且与内壳座一起转动地结合,所述手动旋柄位于外壳座的外侧。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