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卫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皮肤压痕可提示环保口罩。
背景技术:2.口罩作为一种卫生用品,其应用广泛,如医疗卫生领域、食品领域,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目前,口罩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出行的必须品。
3.一般口罩佩戴方式如下(以耳带式为例):1)取出口罩,有鼻夹的一边向上,轻拉两端口罩带并挂于双耳,避免手部接触口罩内侧;2)轻按鼻夹使其与鼻梁贴合,然后按着鼻夹,将口罩下端调节至下颌处;3)整理口罩佩戴效果,根据面积大小,可用打结的方式调节耳带长短,让口罩与面部有良好的密合性,使口罩不留褶皱,以获得最佳防护效果。
4.在佩戴口罩时需要保持口罩的密合性,因此长时间的佩戴后鼻夹处会在面部留下痕迹、甚至压疮、破损,极大的增加了外部细菌感染的可能性,会对口罩使用者增加危害;且,口罩是否已使用仅仅以包装袋是否破损为判断标准,当佩戴者佩戴的口罩时间较短时,还会保留以进行下次佩戴,如果佩戴者未来得及丢弃口罩,会造成待丢弃口罩与可再次佩戴口罩弄混的情况,此时,佩戴者只能将所有口罩丢弃,浪费了资源,不利于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皮肤压痕可提示环保口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防皮肤压痕可提示环保口罩,其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左右两侧均热熔粘合耳带,所述口罩本体用于贴合佩戴者面部,所述口罩本体包括贴合部和鼻梁条,所述贴合部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层无纺布、熔喷无纺布和外层无纺布,所述鼻梁条位于所述贴合部的层间且靠近所述贴合部上边缘的中央位置处;
8.所述口罩本体由内层无纺布、鼻梁条、熔喷无纺布和外层无纺布依次叠加后经口罩机一体成型,或者,由内层无纺布、熔喷无纺布、鼻梁条和外层无纺布依次叠加后经口罩机一体成型;
9.所述内层无纺布的内侧上方设有与佩戴者皮肤接触的水凝胶层,且所述水凝胶层覆盖在所述鼻梁条的外侧,所述内层无纺布的内侧还设有显色层,所述显色层包括显色条,所述显色条具有显色作用,其显示的颜色随着水分增多而加深。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显色层设于所述内层无纺布的内侧下方,且与佩戴者口鼻呼气位置相对应。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显色条上浸渍有反应试剂。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显色条的材料为无纺布。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显色条通过生物医用胶粘贴在所述内层无纺
布的内侧。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显色条与所述内层无纺布的内侧热熔粘合。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显色层还包括吸水层,所述显色条设置于所述吸水层上。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水层中的材料为聚乙烯醇类材料或纤维素类材料。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凝胶层表面由塑料薄膜覆盖。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凝胶层表面还固定连接有溃疡贴敷料。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皮肤压痕可提示口罩,通过设置有水凝胶层,且水凝胶层覆盖鼻梁条,使得佩戴者在佩戴后,通过将水凝胶层接触贴合在佩戴者的面部,当口罩被大力密封穿戴在使用者面部时,水凝胶层既能够保证面部与口罩的密封性,还能避免因鼻梁条压力过大导致鼻梁条对面部皮肤的伤害;另外,通过在内层无纺布内侧增加敏感性较强的显色胶条,佩戴口罩后,显色条遇到呼吸水汽会变色,佩戴时间越长吸收水汽越多颜色变化越大,可以起到明显的提示效果,佩戴者在佩戴口罩前,可根据口罩内部的显色条的颜色来判断该口罩是否可以再次佩戴,而不会随意丢弃。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皮肤压痕可提示环保口罩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皮肤压痕可提示环保口罩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含有显色层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钩挂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其中:1-口罩本体,11-贴合部,111-内层无纺布,112-熔喷无纺布,113-外层无纺布,12-显色层,13-鼻梁条,14-水凝胶层,2-耳带,3-钩挂连接件,31-塑性长条状本体,32-钩挂扣组,321-钩挂扣。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竖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
用新型的限制。
29.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皮肤压痕可提示环保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口罩本体1,口罩本体1左右两侧均热熔粘合耳带2,口罩本体1用于贴合佩戴者面部,口罩本体1包括贴合部11和鼻梁条13,贴合部11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层无纺布111、熔喷无纺布112和外层无纺布113,鼻梁条13位于贴合部11的层间且靠近贴合部11上边缘的中央位置处;
30.口罩本体1由内层无纺布111、鼻梁条13、熔喷无纺布112和外层无纺布113依次叠加后经口罩机一体成型,或者,由内层无纺布111、熔喷无纺布112、鼻梁条13和外层无纺布113依次叠加后经口罩机一体成型,其中,内层无纺布111可以为纯棉布或聚丙烯无纺布。
31.内层无纺布111的内侧上方设有与佩戴者皮肤接触的水凝胶层14,且水凝胶层14覆盖在鼻梁条13的外侧,内层无纺布111的内侧还设有显色层12,显色层12包括显色条,显色条具有显色作用,其显示的颜色随着水分增多而加深。其中,显色层12设于内层无纺布111的内侧下方,且与佩戴者口鼻呼气位置相对应。
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皮肤压痕可提示口罩,通过设置有水凝胶层14,且水凝胶层14覆盖鼻梁条13,使得佩戴者在佩戴后,通过将水凝胶层14接触贴合在佩戴者的面部,当口罩被大力密封穿戴在使用者面部时,水凝胶层14既能够保证面部与口罩的密封性,还能避免因鼻梁条13压力过大导致鼻梁条缘对面部皮肤的伤害;另外,通过在内层无纺布111内侧增加敏感性较强的显色胶条,佩戴口罩后,显色条遇到呼吸水汽会变色,佩戴时间越长吸收水汽越多颜色变化越大,可以起到明显的提示效果,佩戴者在佩戴口罩前,可根据口罩内部的显色条的颜色来判断该口罩是否可以再次佩戴,而不会随意丢弃。
33.以下,将分别针对水凝胶层14的结构和显色层12的结构进行说明。
34.关于水凝胶层14的结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水凝胶层14表面由塑料薄膜覆盖。在这种情况下,水凝胶层14可采用以下方式制得:加热温度90
±
5℃,150r/min的搅拌速度下制备10%浓度的聚乙烯醇溶液,装入模具,流涎成膜,-20
±
2℃冷冻交联24小时,反复冷冻-解冻5次,制备水凝胶片。
35.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水凝胶层14表面还固定连接有溃疡贴敷料,通过水凝胶层14和溃疡贴敷料来消除之前的压痕的损伤,防止面部压疮。则在这种情况下,水凝胶层14的材料为羟甲基纤维钠,羟甲基纤维钠具有自溶清除能力,闭合性敷料形成低氧张力,刺激释放巨噬细胞及白细胞介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的效果,能有效促进创面的愈合。
36.关于显色层12的结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显色层12可以仅包括显色条,显色条的材料可为无纺布,其通过生物医用胶粘贴在所述内层无纺布122的内侧,制备该口罩时不会增加制备成本;或者,显色条与所述内层无纺布122的内侧热熔粘合,例如:该显色条的材料为尿显胶。
37.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色层12还包括吸水层,所述显色条设置于所述吸水层上,吸水层可以吸收呼吸水汽,使得显色层12变色,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显色层12的材料不作具体限定,示例性地,吸水层中的材料为聚乙烯醇类材料或纤维素类材料。
38.针对口罩中的水凝胶层14表面由塑料薄膜覆盖、显色层12仅包括显色条的情况,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制备口罩。
39.方法一、
40.1、1升20%酒精溶液中加入1克溴代麝香草酚蓝配置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宽10mm的无纺布浸渍,晾干,裁剪成10mm长度,制备显色条。
41.2、加热温度90
±
5℃,150r/min的搅拌速度下制备10%浓度的聚乙烯醇溶液,装入模具,流涎成膜,-20
±
2℃冷冻交联24小时,反复冷冻-解冻5次,制备水凝胶片。
42.3、从外向内依次为外层无纺布、熔喷无纺布、鼻梁条、纯棉无纺布、水凝胶条片,上机,其中鼻夹靠近口罩上侧,压片成型、耳带焊接、裁剪,得到的口罩半成品。
43.4、无纺布显色条用波士胶芬得利tep960结构胶黏贴于口罩体内侧口罩偏下位置,制备口罩成品。
44.所制备口罩佩戴试用时面部贴合效果较好,鼻梁及眼部下方皮肤无压迫感;佩戴4小时后口罩内表面及所遮盖面部均保持干燥,无潮闷感;内表面可见蓝色胶条变黄绿色。
45.方法二、
46.1、取溴甲酚绿0.1g,加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2.8ml使溶解,再加水稀释至200ml,宽10mm的无纺布浸渍,晾干,裁剪成10mm长度,制备显色条。
47.2、加热温度90
±
5℃,150r/min的搅拌速度下制备10%浓度的聚乙烯醇溶液,装入模具,流涎成膜,-20
±
2℃冷冻交联;反复冷冻-解冻5次,制备水凝胶片。
48.3、从外向内依次为外层无纺布、熔喷无纺布、鼻梁条、聚丙烯无纺布、水凝胶条片,上机,其中鼻夹靠近口罩上侧,压片成型、耳带焊接、裁剪,得到的口罩半成品;
49.4、无纺布显色条用波士胶芬得利tep960结构胶黏贴于口罩体内侧口罩偏下位置,制备口罩成品。
50.所制备口罩佩戴试用时面部贴合效果较好,鼻梁及眼部下方皮肤无压迫感;佩戴4小时后口罩内表面及所遮盖面部均保持干燥,无潮闷感;内表面可见蓝色胶条变黄绿色。
51.方法三、
52.1、加热温度90
±
5℃,150r/min的搅拌速度下制备10%浓度的聚乙烯醇溶液,装入模具,流涎成膜,-20
±
2℃冷冻交联;反复冷冻-解冻5次,制备水凝胶片。
53.2、从外向内依次为外层无纺布、熔喷无纺布、鼻梁条、纯棉无纺布、水凝胶条片,上机,其中鼻夹靠近口罩上侧,压片成型、耳带焊接、裁剪,得到的口罩半成品。
54.3、波士胶芬得利9325成品尿显胶,一面为显色条一面为背胶裁剪成10mm
×
10mm的条片,直接热熔黏贴于口罩体内侧口罩偏下位置,制备口罩成品。
55.所制备口罩佩戴试用时面部贴合效果较好,鼻梁及眼部下方皮肤无压迫感;佩戴4小时后口罩内表面及所遮盖面部均保持干燥,无潮闷感;内表面可见黄色胶条变绿色。
5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还考虑到佩戴者长时间佩戴后其耳朵不舒服的情况,如图4所示,其还包括钩挂连接件3,所述钩挂连接件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耳带2连接。
57.钩挂连接件3包括塑性长条状本体31和两个钩挂扣组32,且两个钩挂扣组32分别位于长条状本体31的两端,每个钩挂扣组32均包括3个间隔的钩挂扣321,耳带2用于钩挂在钩挂扣321上。
58.通过将耳带2钩挂不同的钩挂扣321上实现口罩的固定,无需佩戴者将耳带佩戴在耳朵上,减轻了耳带对耳朵的负担。
5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