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透气型医用防护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48161发布日期:2022-07-13 08:1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菌透气型医用防护服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菌透气型医用防护服。


背景技术:

2.医用防护服是指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清洁人员等)及进入特定医药卫生区域的人群(如患者、医院探视人员、进入感染区域的人员等)所使用的防护性服装。其作用是隔离病菌、有害超细粉尘、酸碱性溶液、电磁辐射等,保证人员的安全和保持环境清洁。
3.目前,对于身处传染病房内的医护人员来说,他们难以使用透气性好的防护服来保证自身的安全,现有的隔离效果强的防护服,其密封性也强因此使用此类医用防护服往往导致医护人员感到燥热,并随着工作时间的加长身着密封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很有可能出现中暑的问题。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抗菌透气型医用防护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抗菌透气型医用防护服。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抗菌透气型医用防护服,包括本体,所述防护服本体的外表面背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网罩,且固定网罩位于防护服本体的腰部位置,所述固定网罩的内部靠近外端口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滤芯,所述防护服本体的内表面背侧靠近固定网罩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吸潮垫,且吸潮垫位于防护服本体的腰腿部的位置,所述吸潮垫靠近固定网罩的两侧设置有鼓气组件,所述防护服本体的外表面靠近袖口与脚口的位置均设置有排气组件。
7.优选的,所述第一滤芯为n95型口罩滤芯。
8.优选的,所述鼓气组件包括收纳槽、气囊,所述收纳槽开设于防护服本体的内表面髂骨处,所述气囊固定连接于收纳槽的内侧,所述气囊的气嘴处固定连接有连接导管,且连接导管嵌设于吸潮垫的内侧并延伸至固定网罩的内侧,所述连接导管靠近第一滤芯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气嘴,且第一气嘴均固定连接于第一滤芯的内表面,各所述第一气嘴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单向阀,所述连接导管靠近固定网罩内端口的位置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气嘴,各所述第二气嘴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单向阀。
9.优选的,各所述第二气嘴均背对固定网罩设置。
10.优选的,所述排气组件包括固定套环,所述固定套环固定连接于防护服本体的外表面,所述固定套环的外表面开设有透气口,所述固定套环的内表面对应透气口边缘处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挤压胶垫,所述固定套环的外表面靠近透气口的位置开设有行程槽,所述固定套环的内表面与防护服本体的外表面对应透气口的位置均开设有透气孔,所述固定套环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外表面对应透气口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密封胶
垫,所述连接环远离密封胶垫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透气网罩,且透气网罩与密封胶垫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透气网罩的内侧填充有第二滤芯,所述连接环的外表面靠近透气网罩的位置设置有拨块,且拨块滑动连接于行程槽的内侧。
11.优选的,所述第二滤芯为医用外科口罩滤芯。
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抗菌透气型医用防护服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菌透气型医用防护服,通过使用鼓气组件将外界的空气通过固定网罩与第一滤芯的过滤后吹入防护服本体的内部,从而便于降低防护服本体内部的温度,有利于缓和医护人员身体燥热的状况,有利于降低医护人员发生中暑的概率,在此过程中,通过第一滤芯的过滤可避免外界空气中绝大部分病菌进入防护服本体的内侧,而防护服本体内部的气体通过排气组件排出,因此可避免防护服本体内部出现鼓气的问题。
14.(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菌透气型医用防护服,在不使用鼓起组件时,为了避免外界的空气反向渗入防护服本体内部,通过滑动拨块使其带动连接环上的密封胶垫移向透气口,同时透气网罩被带动远离挤压胶垫,以便于挤压胶垫将密封胶垫稳定抵在透气孔的外侧,从而便于完成对防护服本体排气端的封堵。
15.(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菌透气型医用防护服,在固定网罩的外侧设置吸潮垫可有效避免汗液浸湿第一滤芯。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侧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服本体腰部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套环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号:1、防护服本体;101、收纳槽;102、吸潮垫;2、固定网罩;3、第一滤芯;4、连接导管;401、第一气嘴;402、第二气嘴;403、第一单向阀;404、第二单向阀;5、气囊;6、固定套环;601、透气口;602、挤压胶垫;603、行程槽;604、透气孔;7、连接环;701、密封胶垫;702、拨块;703、透气网罩;8、第二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2.请结合参阅附图1-4,一种抗菌透气型医用防护服,包括本体1,防护服本体1的外表面背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网罩2,且固定网罩2位于防护服本体1的腰部位置,固定网罩2的内部靠近外端口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滤芯3,防护服本体1的内表面背侧靠近固定网罩2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吸潮垫102,且吸潮垫102位于防护服本体1的腰腿部的位置,吸潮垫102靠近固定网罩2的两侧设置有鼓气组件,防护服本体1的外表面靠近袖口与脚口的位置均设置有排气组件,通过使用鼓气组件将外界的空气通过固定网罩2与第一滤芯3的过滤后吹入防护服本体1的内部,从而便于降低防护服本体1内部的温度,有利于缓和医护人员身体燥热的状况,有利于降低医护人员发生中暑的概率,在此过程中,通过第一滤芯3的过滤可避
免外界空气中绝大部分病菌进入防护服本体1的内侧,而防护服本体1内部的气体通过排气组件排出,因此可避免防护服本体1内部出现鼓气的问题,当医护人员所处环境中地面存在较多液体时,通过调节排气组件使其内部的气口被堵住,即可避免液体通过排气组件渗入防护服本体1的内侧;
23.此外,在固定网罩2的外侧设置吸潮垫102可有效避免汗液浸湿第一滤芯3。
24.进一步的方案中,第一滤芯3为n95型口罩滤芯,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n95型口罩滤芯可有效防飞沫、病毒和颗粒物,便于在规定条件下其对空气中的细菌与病毒的过滤能力为大于或等于95%,因此可有效降低病菌进入防护服本体1内部的可能性,并且该种滤芯较为普遍,应用成本低。
26.进一步的方案中,鼓气组件包括收纳槽101、气囊5,收纳槽101开设于防护服本体1的内表面髂骨处,气囊5固定连接于收纳槽101的内侧,气囊5的气嘴处固定连接有连接导管4,且连接导管4嵌设于吸潮垫102的内侧并延伸至固定网罩2的内侧,连接导管4靠近第一滤芯3的一侧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气嘴401,且第一气嘴401均固定连接于第一滤芯3的内表面,各第一气嘴401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单向阀403,连接导管4靠近固定网罩2内端口的位置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气嘴402,各第二气嘴402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单向阀404,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医护人员从防护服本体1的外侧按压收纳槽101内的气囊5,使其内部的空气通过第一单向阀403的限制只能通过第二气嘴402喷向医护人员的背侧,而气囊5在鼓起的过程中,由于第二单向阀404的限制,只有第一气嘴401能够从第一滤芯3的一侧吸入空气,从而便于使气囊5通过第一气嘴401吸入被第一滤芯3过滤后的空气。
28.进一步的方案中,各第二气嘴402均背对固定网罩2设置,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第二气嘴402将气囊5内的吸入的空气排向医护人员的背侧。
30.进一步的方案中,排气组件包括固定套环6,固定套环6固定连接于防护服本体1的外表面,固定套环6的外表面开设有透气口601,固定套环6的内表面对应透气口601边缘处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挤压胶垫602,固定套环6的外表面靠近透气口601的位置开设有行程槽603,固定套环6的内表面与防护服本体1的外表面对应透气口601的位置均开设有透气孔604,固定套环6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连接环7,连接环7的外表面对应透气口601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密封胶垫701,连接环7远离密封胶垫7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透气网罩703,且透气网罩703与密封胶垫701之间固定连接,透气网罩703的内侧填充有第二滤芯8,连接环7的外表面靠近透气网罩703的位置设置有拨块702,且拨块702滑动连接于行程槽603的内侧,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防护服本体1的内侧通过鼓气组件导入空气时,防护服本体1内的空气会通过透气孔604与第二滤芯8以及透气口601直接排至固定套环6外界,而在不使用鼓起组件时,为了避免外界的空气反向渗入防护服本体1内部,通过滑动拨块702使其带动连接环7上的密封胶垫701移向透气口601,同时透气网罩703被带动远离挤压胶垫602,以便于挤压胶垫602将密封胶垫701稳定抵在透气孔604的外侧,从而便于完成对防护服本体1排气端的封堵。
32.进一步的方案中,第二滤芯8为医用外科口罩滤芯,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排气组件是配合鼓起组件使用的,鼓起组件使通过第一滤芯3将空气导入防护服本体1的内部,并将防护服本体1内部的空气通过排气组件排
出,因此外界的空气难以直接通过排气组件进入防护服本体1的内部,因此选用透气性更好的医用外科口罩滤芯,在保证有一定滤气效果的前提下,还能提升排气效率,且使用成本低。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