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构及耳机盒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85508发布日期:2022-09-10 06:57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构及耳机盒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盒保护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构及耳机盒保护套。


背景技术:

2.耳机盒是指用于盛放蓝牙耳机并给蓝牙耳机充电的配套装置,保护套的作用主要有两种:其一是保护耳机盒,在耳机盒受到碰撞、跌落等可能损伤耳机盒的状况时,提供保护,降低耳机盒的受损概率及受损程度;其二是提高耳机盒的美观性,耳机盒出厂基本不会印制过于复杂的图案或纹理,以纯色为主,以保证耳机盒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观,提高耳机销量,但过于单调的耳机盒外形及图案虽然不会引起绝大多数消费者的厌烦,往往也无法深度契合多数消费者的喜好,此时,各种各样的保护套就起到了调和众“口”的作用;而且,保护套可随时更换,随着喜好的改变,消费者可通过更换保护套保持对于耳机盒的新鲜感。
3.皮料和面料是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一种材料,也是一种常见的耳机盒保护套的外包材料,但由于软性材料第一间隙不容易控制、褶皱多,所以生产成本较高且不良率较高。
4.授权公告号为cn210609601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改良充电耳机套,如图1所示,其包括:机壳1、可移胶2、面料3、塑胶圈4及防滑条5;所述机壳1通过注塑制作,且机壳1内侧顶部通过粘接固定设置有可移胶2;所述机壳1的两侧均开设有圆形凹槽,且凹槽内均粘接并镶嵌固定设置有防滑条5;所述机壳1外侧通过热压接固定设置有面料3;所述机壳1底部内侧固定设置有塑胶圈4。
5.该实用新型专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第一间隙不易控制及褶皱多的问题,但该实用新型上下两个半壳分别注塑成型如图1所示结构,因此其帖敷面料/皮料的难度较大(柔性材料需要固定边缘,该实用新型在不进行面料重叠的情况下很难完成帖敷),故其采用天地模热压的方式对面料进行定型,而后粘接在机壳外侧,并用金属条遮挡拼接处(以降低对于面料加工精度的要求),不仅操作较为复杂,而且生产成本较高。
6.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7.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构及耳机盒保护套,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耳机盒保护套采用天地模热压的方式对面料进行定型,而后粘接在机壳外侧,并用金属条遮挡拼接处,不仅操作较为复杂,而且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
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9.一种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构,其包括:第一下壳及第二下壳,所述第一下壳在面向第二下壳一侧设置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二下壳在面向第一下壳一侧设置有压合凸起,所述压合凸起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位置相适配,且压合凸起与第一容置槽之间预留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用于容置保护套的外柔性层。
10.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在进行外柔性层帖敷时,首先可以分别将外柔性层帖敷在第一下壳及第二下壳的外壁,而后将多余的外柔性层的一端端头或一部分利用压合凸起及第一容置槽的壁部压合在第一间隙内,以进行外柔性层的固定;无需通过天地模热压的方式进行面料定型,亦无需使用金属条遮挡拼接处,降低了外柔性层的加工难度及耳机盒保护套的生产成本;改善了现有技术中耳机盒保护套采用天地模热压的方式对面料进行定型,而后粘接在机壳外侧,并用金属条遮挡拼接处,不仅操作较为复杂,而且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而且,原有的外柔性层帖敷方法仅利用胶体进行简单的粘接,外柔性层的固定可靠性较差,本实用新型采用压合凸起及第一容置槽的壁部将外柔性层的一部分压合在第一间隙内,增加了外柔性层的固定可靠性。
11.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下壳在面向第二下壳一侧设置有贴合槽,所述第二下壳在面向第一下壳一侧设置有贴合凸起,所述贴合槽与所述贴合凸起的位置相适配。
12.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利用贴合槽及贴合凸起进行第一下壳与第二下壳的连接,一方面增加了第一下壳与第二下壳的连接范围,另一方面提高了第一下壳与第二下壳的连接稳定性,三则降低了第一下壳与第二下壳的操作难度(在不设置贴合凸起及贴合槽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帖敷第一下壳及第二下壳的外柔性层之间的粘接进行二者的连接,但一则连接范围较窄,二则外柔性层之间的连接强度较小,三则操作较为复杂),故通过贴合槽及贴合凸起的设置,本实用新型提高了下壳体的强度,降低了下壳体的装配难度,进而降低了耳机盒保护套的生产成本及生产良率。
13.在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贴合凸起由所述压合凸起向外延伸而成,且所述贴合凸起的厚度大于压合凸起的厚度;所述贴合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槽背离第二下壳一侧。
14.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贴合凸起的厚度大于压合凸起的厚度可以提高第二下壳边缘的强度,进而提高第一下壳与第二下壳连接处的强度;而贴合凸起及贴合槽位置的设置,则将第一下壳与第二下壳的连接处设置在了远离帖敷在二者外侧外柔性层接缝处的位置,进一步提高了第一下壳与第二下壳的连接可靠性。
15.在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构还包括:第一固定圈,所述第一固定圈用于固定内柔性层的上端,且设置在所述第一下壳与第二下壳的内侧。
16.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现有技术无法进行内柔性层的帖敷,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固定圈固定内柔性层的上端,改变了柔性材料形状不固定,在空间较小的情况下不易帖敷的情况,提高了保护套对于耳机盒的保护性能及保护套内外材质的一致性,进而提高了保护套的实用性及美观性。
17.在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下壳的内壁还设置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下壳的内壁还设置有第三容置槽,在所述第一下壳与第二下壳对接后,所述第二容置槽与第三容置槽连通形成圈体容置槽,所述第一固定圈收容在所述圈体容置槽内。
18.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圈体容置槽的设置可以在第一固定圈安装时,对第一固定圈的位置进行快速定位,提高耳机盒保护套的装配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一固定圈的固定,提高内柔性层的固定可靠性,防止在耳机盒拔出时,内柔性层被耳机盒带出。
19.在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下壳在背离第二下壳一侧上端开设有避位槽,所述第一固定圈设置有避位部,所述避位部的上下端面形状皆与避位槽的底壁形状相同,且
避位部的上端端面与所述避位槽的底壁相平齐。
20.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避位槽的设置是为了给盖体的打开预留出足够的空间,而避位部的形状设置则是为了保证第一固定圈的高度,进而保证第一固定圈具有足够的强度,不同的是,避位部位置的设置是为了保证内柔性层与外柔性层的高度一致性,进而提高耳机盒保护套的美观性。
21.在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构的下壳体由所述第一下壳及第二下壳组成。
22.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并不需要完整的下壳体,只需要第一下壳及第二下壳即可,一方面可以进行外柔性层端头的固定,另一方面无需使用额外的结构件,节省了成本的同时,尽可能简化了操作难度。
23.在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下壳在面向所述第二下壳一侧设置有第一凹口,和/或,所述第二下壳在面向所述第一下壳一侧设置有第二凹口,所述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构还包括用于连接挂绳的挂扣,所述挂扣穿过所述第一凹口和/或第二凹口并固定连接于第一下壳和/或所述第二下壳。
24.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凹口的设置可以使挂扣在装配之初即固定连接于耳机盒保护套的下壳体,提高了挂扣的固定可靠性的同时,使得耳机盒保护套外侧不会留下明显的粘接痕迹,提高了耳机盒保护套的美观性。
25.在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下壳在面向所述第二下壳一侧设置有第一凹口,且在所述第一凹口背离第二下壳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二下壳在面向所述第一下壳一侧设置有第二凹口,且在所述第二凹口背离第一下壳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构还包括用于连接挂绳的挂扣,所述第一固定槽及第二固定槽分别用于固定挂扣的两端。
26.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将挂扣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固定槽及第二固定槽,可以有效提高下壳体受力时的平衡性,以防止下壳体受力失衡;而且第一固定槽及第二固定槽分别开设于第一下壳的内壁及第二下壳的内壁,也就意味着,挂扣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下壳及第二下壳的同时,还会分别被贴敷于第一下壳的柔性层及贴敷于第二下壳的柔性层所压紧,而后依靠柔性层与耳机盒的紧密接触,被耳机盒所压紧,进一步提高了挂扣的固定可靠性,进而反作用于耳机盒,提高耳机盒被挂附时的安全性,配合柔性层的保护,全面提高了耳机盒的受保护力度。
27.在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构还包括第一上壳及第二上壳,所述第一上壳及第二上壳分别采用与所述第一下壳及第二下壳相同的结构。
28.上述方案的效果在于:在进行外柔性层帖敷时,同样可以先分别将外柔性层帖敷在第一上壳及第二上壳的外壁,而后将多余的外柔性层的一端端头或一部分利用凸起及容置槽的壁部压合在第一间隙内,以进行外柔性层的固定;进一步改善了现有技术中耳机盒保护套采用天地模热压的方式对面料进行定型,而后粘接在机壳外侧,并用金属条遮挡拼接处,不仅操作较为复杂,而且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
29.一种包括如上所述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构的耳机盒保护套,其还包括:第一外柔性层及第二外柔性层,所述第一外柔性层及第二外柔性层分别帖敷在所述第一下壳及第二下壳的外壁,且所述第一外柔性层及第二外柔性层的下端端部或中部靠近下
端端部的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一间隙中。由于所述耳机盒保护套包括上述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的全部技术特征,故其理所应当的具有上述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的全部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构,包括:第一下壳及第二下壳,所述第一下壳在面向第二下壳一侧设置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二下壳在面向第一下壳一侧设置有压合凸起,所述压合凸起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位置相适配,且压合凸起与第一容置槽之间预留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用于容置保护套的外柔性层。在进行外柔性层帖敷时,首先可以分别将外柔性层帖敷在第一下壳及第二下壳的外壁,而后将多余的外柔性层的一端端头或一部分利用压合凸起及第一容置槽的壁部压合在第一间隙内,以进行外柔性层的固定;无需通过天地模热压的方式进行面料定型,亦无需使用金属条遮挡拼接处,降低了外柔性层的加工难度及耳机盒保护套的生产成本;改善现有技术中耳机盒保护套采用天地模热压的方式对面料进行定型,而后粘接在机壳外侧,并用金属条遮挡拼接处,不仅操作较为复杂,而且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31.图1是cn210609601u所公布改良充电耳机套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构优选实施例的剖面图。
34.图4是图3中局部a的放大图。
35.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提供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构中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6.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构所用第一固定圈与第一下壳及第二下壳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37.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构中第二容置槽及第三容置槽的结构示意图。
38.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构进一步较佳实施例所用第一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39.图9是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构进一步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构及耳机盒保护套,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41.前已述及,现有技术中的耳机盒保护套需要使用天地模热压的方式对面料进行定型,故其尚有操作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的问题,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构及耳机盒保护套。
42.实施例1
43.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构包括:第一下壳100及第二下壳200,所述第一下壳100在面向第二下壳200一侧设置有第一容置槽110(如图4所示,图4中的虚线是本实用新型为清楚界定第一间隙21及第一容置槽110而构建,并不真实存在),所述第二下壳200在面向第一下壳100一侧设置有压合凸起210(如图4所示,图4中的虚线是本实用新型为清楚界定压合凸起210及贴合凸起220而构建,并不真实存在),所述压合凸起210与所述第一容置槽110的位置相适配,且压合凸起210与第一容置槽110之间预留有第一间隙21,所述第一间隙21用于容置保护套的外柔性层。所述第一下壳100与第二下壳200之间预留有第二间隙22(如图3所示),在进行外柔性层帖敷时,首先可以分别将外柔性层帖敷在第一下壳100及第二下壳200的外壁,而后将多余的外柔性层的一端端头或一部分穿过第二间隙22,进入或继续穿过第一间隙21,然后将容置在第一间隙21内的外柔性层利用压合凸起210及第一容置槽110的壁部压合在第一间隙21内,以进行外柔性层的固定;无需通过天地模热压的方式进行面料定型,亦无需使用金属条遮挡拼接处,降低了外柔性层的加工难度及耳机盒保护套的生产成本。
44.而且,原有的外柔性层帖敷方法仅利用胶体进行简单的粘接,外柔性层的固定可靠性较差,本实用新型采用压合凸起210及第一容置槽110的壁部将外柔性层的一部分压合在第一间隙21内,增加了外柔性层的固定可靠性。
45.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错位内壳结构是可以不需要另外附加放置在内部甚至于外部的完整下壳体的(对应图1中标号1所指两个物体中位于下方的那个),但在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结构的基础上,另外增加完整下壳体亦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6.本实用新型中的外柔性层可以选择使用任何布料、皮料或其他柔性材料,对此本实用新型并不进行具体限定,但可以得知的是,本实用新型只使用一种材料亦可完成外柔性层的帖敷,cn210609601u则需要通过pu、真皮、超纤、布料由内向外依次贴合组成,通过对比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外柔性层设置更为灵活多变,成本更低。
47.实施例2
4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构还包括上壳体,上壳体一体注塑成型,相较而言,上壳体的深度要远远小于下壳体,因此在进行外柔性层帖敷时,操作难度较小,外柔性层可以完整帖敷在上壳体的外壁而后将端头经过裁剪后粘接在上壳体的内壁。
49.实施例3
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构还包括上壳体,上壳体采用与下壳体相同的结构配置,并包括:第一上壳300及第二上壳400,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上壳300在面向第二上壳400一侧设置有容置槽(未标示),所述第二上壳400在面向第一上壳300一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容置槽的位置相适配,且凸起与容置槽之间预留有间隙,所述间隙用于容置保护套的外柔性层。在进行外柔性层帖敷时,同样可以先分别将外柔性层帖敷在第一上壳300及第二上壳400的外壁,而后将多余的外柔性层的一端端头或一部分利用凸起及容置槽的壁部压合在第一间隙内,以进行外柔性层的固定;进一步改善了现有技术中耳机盒保护套采用天地模热压的方式对面料进行定型,而后粘接在机壳外侧,并
用金属条遮挡拼接处,不仅操作较为复杂,而且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
51.相对而言,本实施例由于将上壳体分割成第一上壳300及第二上壳400两个部分,因此在进行外柔性层帖敷时,能够使外柔性层更为贴合上壳体而无多余材料暴露在外,帖敷后更为平滑,更为美观。
52.实施例4
5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壳100在面向第二下壳200一侧设置有贴合槽120,所述第二下壳200在面向第一下壳100一侧设置有贴合凸起220,所述贴合槽120与所述贴合凸起220的位置相适配。利用贴合槽120及贴合凸起220进行第一下壳100与第二下壳200的连接,一方面增加了第一下壳100与第二下壳200的连接范围,另一方面提高了第一下壳100与第二下壳200的连接稳定性,三则降低了第一下壳100与第二下壳200的操作难度(在不设置贴合凸起220及贴合槽120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帖敷第一下壳100及第二下壳200的外柔性层之间的粘接进行二者的连接,但一则连接范围较窄,二则外柔性层之间的连接强度较小,三则操作较为复杂),故通过贴合槽120及贴合凸起220的设置,本实用新型提高了下壳体的强度,降低了下壳体的装配难度,进而降低了耳机盒保护套的生产成本及生产良率。
54.进一步地,所述贴合凸起220由所述压合凸起210向外延伸而成,且所述贴合凸起220的厚度大于压合凸起210的厚度;所述贴合槽120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槽110背离第二下壳200一侧。贴合凸起220的厚度大于压合凸起210的厚度可以提高第二下壳200边缘的强度,进而提高第一下壳100与第二下壳200连接处的强度;而贴合凸起220及贴合槽120位置的设置,则将第一下壳100与第二下壳200的连接处设置在了远离帖敷在二者外侧外柔性层接缝处的位置,进一步提高了第一下壳100与第二下壳200的连接可靠性。
55.实施例5
5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构还包括:第一固定圈500,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固定圈500用于固定内柔性层(未图示)的上端,且设置在所述第一下壳100与第二下壳200的内侧。现有技术无法进行内柔性层的帖敷,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固定圈500固定内柔性层的上端,改变了柔性材料形状不固定,在空间较小的情况下不易帖敷的情况,提高了保护套对于耳机盒的保护性能及保护套内外材质的一致性,进而提高了保护套的实用性及美观性。
57.实施例5-1
58.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下壳100的内壁还设置有第二容置槽140,所述第二下壳200的内壁还设置有第三容置槽240,在所述第一下壳100与第二下壳200对接后,所述第二容置槽140与第三容置槽240连通形成圈体容置槽,所述第一固定圈500收容在所述圈体容置槽内。圈体容置槽的设置可以在第一固定圈500安装时,对第一固定圈500的位置进行快速定位,提高耳机盒保护套的装配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一固定圈500的固定,提高内柔性层的固定可靠性,防止在耳机盒拔出时,内柔性层被耳机盒带出。
59.实施例6
6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壳100在背离第二下壳200一侧上端开设有避位槽150,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固定圈500设置有避位部,所述避位部的上下端面形状皆与避位槽150的底壁形状相同,且避位部的上端端面与所述避位槽150的底壁相平齐。避位槽150的设置是为了给盖体的打开预留出足够的空间,而避位部的形状设置则是为了保证第一固定圈
500的高度,进而保证第一固定圈500具有足够的强度,不同的是,避位部位置的设置是为了保证内柔性层与外柔性层的高度一致性,进而提高耳机盒保护套的美观性。
61.实施例7
6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构的下壳体由所述第一下壳100及第二下壳200组成。本实用新型并不需要完整的下壳体,只需要第一下壳100及第二下壳200即可,一方面可以进行外柔性层端头的固定,另一方面无需使用额外的结构件,节省了成本的同时,尽可能简化了操作难度。
63.实施例8
6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下壳100在面向所述第二下壳200一侧设置有第一凹口150,和/或,所述第二下壳200在面向所述第一下壳100一侧设置有第二凹口250,所述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构还包括用于连接挂绳的挂扣,所述挂扣穿过所述第一凹口150和/或第二凹口250并固定连接于第一下壳100和/或所述第二下壳200。凹口的设置可以使挂扣在装配之初即固定连接于耳机盒保护套的下壳体,提高了挂扣的固定可靠性的同时,使得耳机盒保护套外侧不会留下明显的粘接痕迹,提高了耳机盒保护套的美观性。
65.实施例8-1
66.所述第一下壳100在面向所述第二下壳200一侧设置有第一凹口150,且在所述第一凹口150背离第二下壳200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槽160;所述第二下壳200在面向所述第一下壳100一侧设置有第二凹口250,且在所述第二凹口250背离第一下壳100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槽260;所述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构还包括用于连接挂绳的挂扣,所述第一固定槽160及第二固定槽260分别用于固定挂扣的两端。将挂扣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固定槽160及第二固定槽260,可以有效提高下壳体受力时的平衡性,以防止下壳体受力失衡;而且第一固定槽160及第二固定槽260分别开设于第一下壳100的内壁及第二下壳200的内壁,也就意味着,挂扣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下壳100及第二下壳200的同时,还会分别被贴敷于第一下壳100的柔性层及贴敷于第二下壳200的柔性层所压紧,而后依靠柔性层与耳机盒的紧密接触,被耳机盒所压紧,进一步提高了挂扣的固定可靠性,进而反作用于耳机盒,提高耳机盒被挂附时的安全性,配合柔性层的保护,全面提高了耳机盒的受保护力度。
6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如上所述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构的耳机盒保护套,其还包括:第一外柔性层及第二外柔性层,所述第一外柔性层及第二外柔性层分别帖敷在所述第一下壳100及第二下壳200的外壁,且所述第一外柔性层及第二外柔性层的下端端部或中部靠近下端端部的部分容置在所述第一间隙21中。由于所述耳机盒保护套包括上述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的全部技术特征,故其理所应当的具有上述用于耳机盒保护套的错位内壳结的全部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68.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他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他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69.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
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实用新型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除有特殊说明外,不应理解为对执行顺序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