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的艾灸用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9101阅读:778来源:国知局
安全的艾灸用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的艾灸用椅。



背景技术:

艾灸作为一种保健理疗手段,既经济实惠又起效快。在传统的艾灸治疗中,最常见的方法是人手握住艾条来烘烤有关穴位,这种方式使用起来十分费力。而且在人体背部进行艾灸治疗时,常需要人俯卧于治疗床上来进行治疗,俯卧时间长的话,会让人感觉浑身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为弥补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的艾灸用椅,使用该安全的艾灸用椅,治疗更加方便,而且安装在安全的艾灸用椅上的艾灸箱其位置可调,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可灵活调节艾灸箱的位置,实用性强。

本发明为达到其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的艾灸用椅,包括椅座、和椅座固定连接的靠板,及为该椅座提供支撑的椅脚,该椅脚和椅座固定连接;该靠板的板面自上而下设置多个横向的通气条形孔,该靠板的背面上且于每个通气条形孔的下方各设有一托板;还包括艾灸箱,该艾灸箱包括顶部带有盖板的箱本体,该箱本体底部设有出热口,该出热口处铺设一隔热网,该盖板设有艾条插入口;该托板上放置该艾灸箱,且该出热口对应该通气条形孔。

优选地,该托板斜向下地连接该靠板,使该托板与靠板形成夹角a,该夹角a为60°~80°,该箱本体的其中一个侧板与其底板形成的夹角b与该夹角a相等。

具体地,该盖板设有一艾条固定夹。该艾条固定夹由三根具有弧度的铁片组成。

进一步,共设有四个通气条形孔。

具体地,该通气条形孔相互之间基本平行设置,相邻的通气条形孔之间相互 间隔不超过5cm。

具体地,该隔热网为铁丝网。

具体地,该盖板通过磁性盖合于该箱本体的顶部开口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安全的艾灸用椅,对患者进行背部治疗时,只需要坐在椅子上,背靠背部靠板就可对其进行艾灸治疗,非常方便。而且,这种安装在安全的艾灸用椅上的艾灸箱其位置可灵活调节,对于不同身高的患者、以及位于人体背部不同位置的穴位,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通过调节艾灸箱的位置来获得最佳的治疗位置。且,具有隔热网,能保证艾条的火焰端不接触到背贴靠板的使用者,让使用者免受灼伤的危险,保障使用者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安全的艾灸用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安全的艾灸用椅的侧面示意图。

图3是艾灸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的安全的艾灸用椅,包括椅座10、和椅座10固定连接的靠板20,及为椅座10提供支撑的椅脚,椅脚和椅座10固定连接。靠板20板面自上而下设置多个横向通气条形孔22,具体地,设有四个通气条形孔22,且通气条形孔22相互之间基本平行设置,相邻的通气条形孔22之间相互间隔不超过5cm。靠板20的背面上且于每个通气条形孔22的下方均设有一条形的托板24。其中,每个托板24与其对应的通气条形孔22相互平行。优选地,托板24斜向下地连接靠板20,使托板24与靠板20形成夹角a,夹角a为60°~80°。每个托板上可放置至少一个艾灸箱30,使每个通气条形孔22均对应设有至少一个艾灸箱30。

具体地,参见图3,艾灸箱30包括箱本体31,箱本体31为一个顶部开口的盒体,其具有一内腔。箱本体31的顶部设有一个盖板310,盖板310通过磁性 与箱本体31盖合。与盖板310对应的箱本体31的底部设有出热口33,出热口33处铺设一隔热网,具体地,该隔热网为铁丝网。箱本体的一侧板上设有通气孔312。

盖板310设有艾条插入口35,盖板310上设有一艾条固定夹37,艾条穿过所述艾条插入口35后伸入到箱本体31内腔中,并被夹在艾条固定夹37上。

箱本体31的第一侧板与箱本体31的底板形成夹角b,夹角b与夹角a相等,使艾灸箱30稳定地放置在托板上。与第一侧板相对应的箱本体的侧板为第二侧板,第二侧板上设通气孔312。

艾灸箱30放置于托板24上,能在靠板20背面水平游移,且艾灸箱30的出热口33朝向靠板20。

具体地,该艾条固定夹37由三根具有弧度的铁片组成。

使用时,根据患者背部穴位的位置,将艾灸箱30放置在托板24上的合适的位置,然后,将艾条点燃,并将艾条由艾条插入口35伸入到艾灸箱30内腔中,并被艾条固定夹37夹住。治疗时,人坐在椅座10上,背部倚靠背部靠板20,艾条燃烧产生的热态药物性气流经艾灸箱30上的出热口33到达施灸部位。且,具有隔热网,能保证艾条的火焰端不接触到背贴靠板的使用者,让使用者免受灼伤的危险,保障使用者的安全。

而且,托板24斜向上地托起艾灸箱30,且托板24的夹角a与艾灸箱30的夹角b相匹配,使艾灸箱稳定地放置在托板上。

而且,盖板的开合,便于更换艾条,及清理艾灸箱内的灰烬。通气孔的设置,利于空气流通,使艾条在箱本体内燃烧更完全,艾灸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