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疗卫生领域,提供了一种智能仿生排痰系统。
背景技术:咳嗽反射是常见的重要防御性机制,其感受器位于喉、气管和支气管粘膜。大支气管以上部位的感受器对机械刺激敏感,二级支气管以下部位对化学刺激敏感。传入冲动经迷走神经传入延髓,触发咳嗽反射。咳嗽时,先是一次短促的或较深的吸气(通常为2.5L),继而声门紧闭,呼气肌(腹肌和肋间內肌)强烈收缩,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可达100mmHg甚至更高)急剧上升,然后声门突然开放,由于肺内压很高,气体便由肺内高速冲出,将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排出。腹肌和呼吸肌无力的患者咳嗽反射减弱,卧床的患者常由于胸廓的扩张受到限制,使咳嗽开始前进入肺内的气体不足造成咳嗽减弱甚至无效,另外延髓中枢受到抑制的患者咳嗽反射也会受到限制。临床上各种原因导致呼吸肌衰弱的病人,经常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在此情况下,病人的咳嗽也会比较弱,无法有效地将肺深部的分泌物排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就会非常高。帮助病人将肺深部的分泌物排出,对于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非常重要。目前临床常用吸痰法是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密闭式吸痰指不需脱开呼吸机或停止机械通气的吸痰操作,并且在吸痰管外套有透明膜,整个吸痰过程都是在密闭情况下完成。肺内支气管可达20多级,利用吸痰管,只能吸主气道内的痰液。另外由于肺部并不对称,吸痰管只能吸到右肺那一侧的痰,左肺侧的痰则吸不到。呼吸机相关肺炎多发在左肺,就有这个原因。使用吸痰管吸痰,还伴有气道划伤、带入细菌、血流动力学上的冲击等风险。除了密闭式吸痰管这种手工操作的吸痰装置,现在也有自动咳痰装置。飞利浦公司生产的CoughAssist咳痰机,原理是向气道提供一次较大的正压通气后快速转变为负压吸气,通过模拟咳嗽气流进而把深部的痰吸出。但由于使用时需要断开呼吸机,操作麻烦且断开呼吸机对重症患者有很大风险,无法作为经常性的排痰手段;CoughAssist咳痰机以时间作为周期循环的控制量,以此来结束吸气过程,但是以容量或流量作为周期循环的控制量更安全有效。另外,CoughAssist无法保持病人的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于需要高PEEP的病人不适用,这些病人没有高PEEP会有肺泡塌陷的风险;另一个明显缺点是,CoughAssist不包含生命支持系统上应有的警报系统;最后,它只有一条管路,呼气和吸气共用,下次吸气时可能会将上次咳出的分泌物吸入,将会增加病人自己的二次感染风险,也会减少管路寿命,同时也会增加下次使用该机器的病人的感染风险。另外,专利WO2007/054829A2发明了一种机械吸排气装置,它通过呼吸机吸入气流,随之快速、短促地呼出气体来模拟人体咳嗽,使淤积在气道和气管分支中的痰液顺利排出。这种系统通过检测气流自动控制吸气和呼气,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通过连续几次间断性的负压呼气咳出痰液,既防止了负压过大致使肺泡萎陷,而且能影响到十几级的支气管,将痰从肺的深部排出。但人体咳嗽全部动作包括深吸气、声门关闭、膈肌下降、呼气肌和腹肌迅速收缩,使肺内压力增高,然后声门展开、膈肌收缩,使肺内高压空气喷射而出。该咳痰装置都只是模拟了咳嗽的气流,而与咳嗽相关的呼吸肌都没有参与运动。对于机械通气病人来说,长期缺氧及全身营养不佳,使膈肌纤维减少和萎缩,以至膈肌移动度减少。该装置在咳痰中只是模拟气流运动,首先,该设备不干预病人的正压通气过程,如果没有特殊控制,无法保证在咳嗽前有足够大的潮气量,可能无法形成有效的咳嗽;其次呼吸机正压通气过程本身就有机械肺损伤,该排痰装置只有气流运动,肌肉没有跟随运动,控制不当会带来额外的机械肺损伤;再次,只靠负压气流来排痰,不辅以腹肌收缩,将影响咳嗽、咳痰动作的强度,不利于痰液的排出;最后,帮助病人排痰能够促使病人提早撤机,但是对膈肌萎缩的病人,膈肌并没有得到锻炼,提早撤机的效果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智能仿生排痰系统,通过该系统,从气流运动及呼吸肌运动两方面智能地模拟了人的咳嗽,可以安全、有效地帮助病人将肺深部的分泌物排出,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几率,并帮助病人的膈肌恢复,实现提早撤机。(二)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仿生排痰系统,其包括负压吸引模块,三通装置,中央处理模块,呼吸肌同步运动模块,其中:所述负压吸引模块,用于产生负压气流,使气体从病人肺部排出;所述三通装置,允许正压以及负压气流流过,并连接在正压通气模块、所述负压吸引模块以及病人之间,其中正压通气模块可以是呼吸机;所述中央处理模块与所述三通装置以及所述呼吸肌同步运动模块相连;所述呼吸肌同步运动模块采用神经刺激的方式或者机械推动方式使得呼吸肌产生特定动作,与气流运动相配合。进一步地,所述三通装置包括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选择性的阻断所述正压通气模块到病人端的气流,所述三通装置与所述负压吸引模块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选择性的阻断从所述三通装置到所述负压吸引模块的气流。进一步地,当所述正压通气模块工作时,所述中央处理模块打开所述第一阀门并关闭所述第二阀门,以及控制呼吸肌同步运动模块产生吸气时的肌肉动作,即膈肌收缩。进一步地,当所述负压吸引模块工作时,所述中央处理模块打开所述第二阀门并关闭所述第一阀门,以及控制呼吸肌同步运动模块产生咳嗽时的肌肉动作,即腹肌收缩。进一步地,智能仿生排痰系统还包括传感器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传感器模块和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相连。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模块的第一检测点位于所述三通装置与所述正压通气模块直接相连的支路的侧壁上,所述传感器模块的第二检测点及第三检测点位于所述三通装置与病人直接相连的支路侧壁上,其中所述第二检测点与病人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检测点与病人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基于所述第一检测点和所述第三检测点,判断所述第一阀门是否关闭。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检测点与所述第三检测点之间的压力差超过一定阈值时,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判断所述第一阀门关闭。作为安全措施,如果在吸气阶段,第一阀门没有打开,则会产生报警。进一步地,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基于所述第二检测点和所述第三检测点之间的压力差,计算病人呼吸气体流量的大小和方向。进一步地,所述中央处理模块根据三个压力检测点得到的压力和流量判断病人的吸气结束,和呼气结束,以便在吸气和呼气控制之间及时切换。进一步地,所述正压通气模块为呼吸机及其管路。进一步地,所述负压吸引模块为一个负压源如涡轮风机,及其管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门为气动膜片阀。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阀门为一个电控开关阀。进一步地,所述负压吸引模块允许的负压气流量为14L/minute~800L/minute。进一步地,所述神经刺激的方式是电刺激或者磁刺激。进一步地,所述电刺激方式采用作用于两侧膈神经上的一对治疗电极和作用于胸大肌表面上的一对参考电极。进一步地,所述磁刺激模块采用充电电容和刺激线圈,利用存储电能的电容对刺激线圈放电,从而产生脉冲电流。进一步地,所述机械推动方式采用机械臂作用在主要的呼吸肌上,根据中央处理模块的控制信号而产生不同的推动,与吸气、呼气相配合。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备气路开关功能的三通装置的结构,其包括三通下端2-1、三通上端2-2、压盖2-3、膜片阀2-4以及气阻2-5,所述三通下端2-1包括正压单元接口2-11、负压单元接口2-12、第一压力检测口2-13以及凹槽2-14,其中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口2-13位于所述正压单元接口2-11的侧壁上,所述正压单元接口2-11和所述负压单元接口2-12位于所述三通下端2-1的一侧,而所述凹槽2-14位于所述三通下端2-1的另一侧;所述三通上端2-2包括病人端口2-21、内螺纹2-22、第二压力检测口2-23以及第三压力检测口2-24以及卡扣2-25,其中所述第二压力检测口2-23以及第三压力检测口2-24位于所述病人端口2-21的侧壁上,并且所述第二压力检测口2-23与所述卡扣2-25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压力检测口2-24与所述卡扣2-25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检测点2-23与病人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检测点2-24与病人之间的距离;所述压盖2-3包括外螺纹2-31以及供气孔2-32,并且其位置与所述正压单元接口2-11相对;以及所述三通上端2-2的卡扣2-25与所述三通下端的凹槽2-14匹配连接,当然二者之间的连接关系不限于此,还可采用能够相互匹配的其它结构,所述三通上端2-2通过其内螺纹2-22与所述压盖2-3的外螺纹2-31相连,所述膜片阀2-4设置于所述三通上盖2-2内与所述压盖2-3相应的位置,并且所述气阻2-5设置于所述病人端口内,使流经的气流压力发生变化,便于监测气体流量。为了防止医务人员在管路连接时发生误操作,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口2-13、第二压力检测口2-23、第三压力检测口2-24以及供气孔2-32上有防插错结构,例如,所述第一压力检测口2-13周围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四个凹槽或者凸起,所述第二压力检测口2-23周围均匀分布有三个均匀分布的凹槽或者凸起,而所述第三压力检测口2-24周围对称分布有两个凹槽或者凸起。当然,上述防插错结构仅用作示例性目的,还可采用多种其它结构。类似地,所述三通上端2-2、三通下端2-1以及压盖2-3均设有防插错结构,防止医务人员在管路连接时发生误操作。本发明发还提供了电控开关阀的结构设计,其结构其包括一个腔体1、导气管2、换向组件3、电能驱动装置4和机架5;所述开关阀由系统控制,对由风机所产生的气压的流通进行控制;所述腔体1由前端盖11、腔身12、后端盖13组成,通过螺钉紧固连接,所述腔体1的一个侧面上接近前端盖11的部分有驱动气孔14、前端盖11上有抽气孔15、所述腔体1的上面或侧面靠近后端盖13的部分有自由气孔16,后端盖13上有行程孔17,所述腔体1内驱动气孔14的两侧有密封垫圈18;所述导气管2与所述驱动气孔14相连接;所述换向组件3由换向滑块31、顶杆32、弹簧39组成;所述弹簧39位于所述腔体1内部的台阶上,其一侧顶在腔体1的前端盖11上,另一侧与换向滑块31相接触;所述换向滑块31置于所述腔体1中,其周边与所述腔体1的内壁密闭性接触,所述换向滑块31在所述弹簧39和所述顶杆32交错作用下沿着所述腔体1的轴线做直线往复运动;所述顶杆32通过所述行程孔17并与所述换向滑块31相连接,所述顶杆32在电能驱动装置4的作用下沿着所述腔体1的轴线运动;所述腔体1、电能驱动装置4安装在所述机架5上。优选地,所述腔体1为分离式的。可替换地,所述换向组件3由换向滑块31、顶杆32、推进块33、滚子34、凸轮35、位移传感器36、位移转盘37、托台38、弹簧39组成;所述电能驱动装置4为电机;所述推进块33置于所述托台38上方,推进块33开放端的上面设有通孔331,与所述滚子34通过销轴332连接,滚子34可灵活转动,推进块33封闭端的侧面设有通孔333,与所述顶杆32为可插式连接,推进块33侧端设有螺纹孔334,并通过螺钉335将所述顶杆32固定;所述托台38固定于所述机架5上,对所述推进块33起支撑作用;所述凸轮35下方与所述电能驱动装置4紧固,随电能驱动装置4转动,凸轮35上方与所述位移转盘37紧固,两者一同转动;所述位移传感器36固定于所述机架5上,对所述位移转盘37进行检测,从而判断所述电能驱动装置4的转动行程。此外,所述换向组件3还可由换向滑块31、顶杆32、凸轮35、位移传感器36、位移转盘37、弹簧39组成;所述电能驱动装置4为电机;所述凸轮35下方与所述电能驱动装置4紧固,随电能驱动装置4转动,凸轮35上方与所述位移转盘37紧固,两者一同转动;所述顶杆32直接与所述凸轮35相接触,在所述凸轮35的带动下沿着所述腔体1的轴线运动;所述位移传感器36固定于所述机架5上,对所述位移转盘37进行检测,从而判断所述电能驱动装置4的转动行程。优选地,所述换向组件3由换向滑块31、顶杆32、弹簧39组成;所述电能驱动装置4为电磁铁;所述顶杆32在所述电磁铁的推动下沿着所述腔体1的轴线运动。(三)有益效果本发明将呼吸肌运动与机械吸排气相结合,更加智能地模拟人的咳嗽,更安全有效地帮助病人排出肺深部的分泌物,帮助使用有创呼吸机的病人降低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在呼吸机正压送气即将结束时,中央控制模块启动负压呼气,并同时联动呼吸肌运动,实现在病人快速呼气的同时匹配适当的呼吸肌运动,既可实现更有效的深吸气,及更有效的快速呼气,形成有效咳嗽。并且达到更好的人机同步性、减少人机对抗,又可让膈肌更多地参与到机械通气过程中,有效地减缓负压吸气所致的相关损伤。此外,将呼吸肌运动引入到机械吸排气排痰中,在有助于危重病人在机械通气时最大程度地避免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VILI)和相关性肺炎(VAP)的同时,还可以改善膈肌功能,保持膈肌活力,有效地防治呼吸机引起的横膈功能障碍(VIDD),为一直以来困扰ICU医生的这三种合并症提出前所未有的解决办法,促使病人提早撤机,还可以减少为避免VILI、VAP的药物使用,减轻病患的医疗负担和副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智能仿生排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三通装置的结构及其压力检测点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具备气路开关功能的开关阀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具备气路开关功能的开关阀的腔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具备气路开关功能的开关阀的腔体剖面图;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具备气路开关功能的开关阀的一种换向组件结构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具备气路开关功能的开关阀的一种凸轮位置结构示意图;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具备气路开关功能的开关阀的一种推进块结构示意图;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具备气路开关功能的开关阀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具备气路开关功能的开关阀操作状态示意图;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具备气路开关功能的开关阀操作状态示意图;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具备气路开关功能的开关阀操作状态示意图;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具备气路开关功能的开关阀操作状态示意图;图14为根据本发明的具备气路开关功能的开关阀操作状态示意图;图15为根据本发明的三通装置、积痰杯、积痰杯连接器(未连接)示意图;图16为根据本发明的三通装置、积痰杯、积痰杯连接器连接在一起示意图。其中:1:腔体;2:导气管;3:换向组件;4:电机;5:机架;11:前端盖;12:腔身;13:后端盖;14:驱动气孔;15:抽气孔;16:自由气孔;17:行程孔;18:密封垫圈;31:换向滑块;32:顶杆;33:推进块;34:滚子;35:凸轮;36:位移传感器;37:位移转盘;38:托台;39:弹簧;331:通孔;332:销轴;333:通孔;334:螺纹孔;335:螺钉;151:三通装置;152:集痰连接器;153:集痰杯;三通下端:2-1;三通上端:2-2;压盖:2-3;膜片阀:2-4;气阻:2-5;正压单元接口:2-11;负压单元接口:2-12;第一压力检测点:2-13;凹槽:2-14;病人端口:2-21;内螺纹:2-22;第二压力检测点:2-23;第三压力检测点:2-24;卡扣:2-25;外螺纹:2-31;供气孔:2-3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智能仿生排痰系统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仿生排痰系统,如图1所示,其包括正压通气模块,负压吸引模块,三通装置,中央处理模块,显示模块,传感器模块,呼吸肌同步运动模块,其中:正压通气模块,用于产生正压气流,可以是呼吸机;负压吸引模块,用于产生负压气流;三通装置,允许正压以及负压气流流过;正压通气模块、负压吸引模块和病人之间通过三通装置连接,所述三通装置包括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选择性的阻断所述正压通气模块到病人端的气流,所述三通装置与所述负压吸引模块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选择性地阻断从所述三通装置到所述负压吸引模块的气流。优选地,所述第一阀门可采用气动膜片阀。所述中央处理器,基于传感器模块反馈的结果实现以下步骤:选择性的开关第一阀门以允许或停止呼吸机的正压气流为病人的肺部充气;选择性的开关第二阀门以允许或停止负压气流为病人的肺部排气;控制呼吸肌同步运动模块,使之产生吸气或呼气时的肌肉动作。所述呼吸肌同步运动模块可选择用神经刺激方式来达到膈肌起搏的目的,或者采用机械推动的方式来使呼吸肌运动。神经刺激方式又有电刺激、磁刺激两种方式。其中,刺激信号都是由一个单片机产生的方波脉冲,并经过整形和放大。电刺激装置包括两对电极,一对为治疗电极,作用于患者的两侧膈神经,一对为参考电极,作用于患者的胸大肌表面;磁刺激装置包括一个充电电容和一个刺激线圈,利用储存电能的电容对刺激线圈放电,产生脉冲电流刺激人体。机械推动方式包括两个机械手臂,分别作用于膈肌和腹肌,根据中央处理模块的控制信号产生相应的推动动作。灵敏的传感器模块保证了系统带有有效的警报系统。当在某一个呼吸阶段判断到阀门没有产生预期的动作,则会产生最高级别的报警;其他一些问题则会产生低级别的报警。如图15、16所示,所述三通装置151可以通过集痰连接器152与集痰杯153相连。所述三通装置151上设有三个压力检测点,所述三个压力检测点连接传感器模块内的三个压力传感器。其中两个检测点可以用来以压力差计算流量,这三个传感器就可以实时检测病人的呼吸情况。以下将结合附图2,对三通装置的结构及其三个压力检测点的设置进行详细介绍。如图2所示,所述三通装置包括三通下端2-1,三通上端2-2,压盖2-3,膜片阀2-4,气阻2-5;所述的三通下端2-1包括正压单元接口2-11,负压单元接口2-12,第一压力检测点2-13以及凹槽2-14,所述第一压力检测点2-13位于所述三通下端2-1与所述正压单元接口2-11直接连接的支路的侧壁上;所述的三通上端2-2包括病人端口2-21,内螺纹2-22,第二压力检测点2-23,第三压力检测点2-24,卡扣2-25,所述第二压力检测点2-23、第三压力检测点2-24位于所述三通上端2-2与病人直接相连的支路的侧壁上,并且第二压力检测点2-23与所述第三压力检测点2-24相对于病人之间的距离不同;所述的第一压力检测点2-13,第二压力检测点2-23,第三压力检测点2-24以及供气孔2-32上有防差错结构设计,防止医务人员在管路连接时发生误操作;所述的卡扣2-25与三通下端凹槽2-14配合连接,提高设备气密性;所述第一压力检测点2-13将检测气流引到一个压力传感器上,可用于实时监测正压接口单元2-11处的气体压力;所述第三压力检测点2-24将检测气流引到一个压力传感器上,可用于实时监测病人端口2-21处的气体压力;所述第一压力检测点2-13和第三压力检测点2-24协同工作可用于判断所述膜片阀2-4的是否关闭,当第一压力检测点2-13与第三压力检测点2-24的压力差超过一定阈值,就认为膜片阀是关闭的;所述第二压力检测点2-23,第三压力检测点2-24将检测气流引到一个差分传感器上,与所述气阻2-5协同工作可用于实时监测流经病人端口2-21的气体流量大小及方向,由第二压力检测点2-23、第三压力检测点2-24得到压力差,考虑气阻2-5的形状,即可以算出气体流量的大小及方向。在第一个阀中包含一个气动的膜片,当此膜片没有被吹起时,是平放在三通的第一个分支的内腔里的,膜片被吹起时,发生鼓胀阻塞以第一分支的内腔。当第一个阀打开时,在正压下将气流从呼吸机传送到病人肺部,此时第二个阀关闭防止了病人肺部暴露在负压下;当第二个阀打开时,病人肺部暴露在负压下(允许的负压气流量为14L/minute~800L/minute),此时关闭第一阀门,以免呼吸机暴露在负压下。本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在机械辅助吸气和呼气(咳嗽)的同时,能够辅以呼吸肌的同步运动。呼吸时的肌肉运动是指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的过程。主要的吸气肌包括膈肌的肋间外肌,主要的呼气肌为肋间内肌和腹肌,而辅助吸气肌包括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仅在用力吸气时发挥作用。吸气时,主要是膈肌收缩,咳嗽时,主要是腹肌和肋间内肌收缩。当咳嗽程序启动时,在吸气阶段,打开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的同时,呼吸肌同步运动模块会产生膈肌收缩动作,使病人的吸气更为充分,为有效的咳嗽做好准备。当压力检测点检测到吸气结束时,打开第二阀门,关闭第一阀门,同时呼吸肌同步运动模块产生腹肌收缩动作,从气流及肌肉运动两方面模拟正常的咳嗽,使得肺内分泌物的排出效果更好。当压力检测点检测到呼气结束时,关闭第二阀门,打开第一阀门,开始新的呼吸周期。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备气路开关功能的电控开关阀,以下将会结合附图对该具备气路开关功能的开关阀的多个实施例作详细的介绍。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具备气路开关功能的电控开关阀,包括一个腔体1、导气管2、换向组件3、电能驱动装置4和机架5。开关阀由系统控制,负责对由风机所产生的气压的流通进行控制,当开关阀关闭时,患者不会暴露在气压作用之下;当开关阀开启时,患者暴露于气压作用下,气体快速流动于患者体内与相关设备之间,同时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腔体1由前端盖11、腔身12、后端盖13组成,通过螺钉紧固连接,所述腔体1的一个侧面上接近前端盖11的部分有驱动气孔14、前端盖11上有抽气孔15、所述腔体1的上面或侧面靠近后端盖13的部分有自由气孔16,后端盖13上有行程孔17,所述腔体1内驱动气孔14的两侧有密封垫圈18;所述导气管2与所述驱动气孔14相连接;所述换向组件3由换向滑块31、顶杆32、弹簧39组成;所述弹簧39位于所述腔体1内部的台阶上,其一侧顶在腔体1的前端盖11上,另一侧与换向滑块31相接触;所述换向滑块31置于所述腔体1中,其周边与所述腔体1的内壁密闭性接触,所述换向滑块31在所述弹簧39和所述顶杆32交错作用下沿着所述腔体1的轴线做直线往复运动;所述顶杆32通过所述行程孔17并与所述换向滑块31相连接,所述顶杆32在电能驱动装置4的作用下沿着所述腔体1的轴线运动;所述腔体1、电能驱动装置4安装在所述机架5上。优选地,所述的腔体1为分离式的。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具备气路开关功能的开关阀由系统控制,负责对由风机所产生的气压的流通进行控制,当开关阀关闭时,患者不会暴露在气压作用之下;当开关阀开启时,患者暴露于气压作用下,气体快速流动于患者体内与相关设备之间,同时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腔体1由前端盖11、腔身12、后端盖13组成,通过螺钉紧固连接,所述腔体1的一个侧面上接近前端盖11的部分有驱动气孔14、前端盖11上有抽气孔15、所述腔体1的上面或侧面靠近后端盖13的部分有自由气孔16,后端盖13上有行程孔17,所述腔体1内驱动气孔14的两侧有密封垫圈18;所述导气管2与所述驱动气孔14相连接。如图6所示,所述换向组件3由换向滑块31、顶杆32、推进块33、滚子34、凸轮35、位移传感器36、位移转盘37、托台38、弹簧39组成;所述换向滑块31置于所述腔体1中,其周边与所述腔体1的内壁密闭性接触,所述换向滑块31在所述弹簧39和所述顶杆32交错作用下沿着所述腔体1的轴线做直线往复运动;所述顶杆32通过所述行程孔17并与所述换向滑块31相连接,所述顶杆32在电能驱动装置4的作用下沿着所述腔体1的轴线运动。如图7所示,所述的凸轮35下方与电能驱动装置4紧固,随电能驱动装置4转动,凸轮35上方与位移转盘37紧固,两者一同转动。如图8所示,所述推进块33置于所述托台38上方,推进块33开放端的上面设有通孔331,与所述滚子34通过销轴332连接,滚子34可灵活转动,推进块33封闭端的侧面设有通孔333,与所述顶杆32为可插式连接,推进块33侧端设有螺纹孔334,并通过螺钉335将所述顶杆32固定;所述托台38固定于机架5上,对推进块33起支撑作用;所述位移传感器36固定于机架5上,对位移转盘37进行检测,从而判断电能驱动装置4的转动行程;弹簧39位于所述腔体1内部的台阶上,其一侧顶在腔体1的前端盖11上,另一侧与换向滑块31相接触;所述电能驱动装置4为电机;所述腔体1、电能驱动装置4安装在所述机架5上。优选地,所述的腔体1为分离式的。在第三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腔体1由前端盖11、腔身12、后端盖13组成,通过螺钉紧固连接,所述腔体1的一个侧面上接近前端盖11的部分有驱动气孔14、前端盖11上有抽气孔15、所述腔体1的上面或侧面靠近后端盖13的部分有自由气孔16,后端盖13上有行程孔17,所述腔体1内驱动气孔14的两侧有密封垫圈18;所述导气管2与所述驱动气孔14相连接;所述的换向组件3由换向滑块31、顶杆32、凸轮35、位移传感器36、位移转盘37、弹簧39组成;所述换向滑块31置于所述腔体1中,其周边与所述腔体1的内壁密闭性接触,所述换向滑块31在所述弹簧39和所述顶杆32交错作用下沿着所述腔体1的轴线做直线往复运动;所述顶杆32通过所述行程孔17并与所述换向滑块31相连接,所述顶杆32直接与所述凸轮35相接触,在所述凸轮35的带动下沿着所述腔体1的轴线运动;所述凸轮35下方与所述电能驱动装置4紧固,随电能驱动装置4转动,凸轮35上方与所述位移转盘37紧固,两者一同转动;所述位移传感器36固定于所述机架5上,对所述位移转盘37进行检测,从而判断所述电能驱动装置4的转动行程;所述弹簧39位于所述腔体1内部的台阶上,其一侧顶在腔体1的前端盖11上,另一侧与换向滑块31相接触;所述电能驱动装置4为电机;所述腔体1、电能驱动装置4安装在所述机架5上。优选地,所述的腔体1为分离式的。在第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换向组件3由换向滑块31、顶杆32、弹簧39组成;所述弹簧39位于所述腔体1内部的台阶上,其一侧顶在腔体1的前端盖11上,另一侧与换向滑块31相接触;所述换向滑块31置于所述腔体1中,其周边与所述腔体1的内壁密闭性接触,所述换向滑块31在所述弹簧39和所述顶杆32交错作用下沿着所述腔体1的轴线做直线往复运动;所述顶杆32通过所述行程孔17并与所述换向滑块31相连接,所述顶杆32在所述电磁铁的推动下沿着所述腔体1的轴线运动;所述电能驱动装置4为电磁铁;所述腔体1、电能驱动装置4安装在所述机架5上。优选地,所述的腔体1为分离式的。在第五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具备气路开关功能的开关阀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如图10所示,开关阀处于初始状态时,其腔体1内部的换向滑块31在弹簧39弹力作用下紧靠在自由气孔16端的密封垫圈18上处于静止状态,介于抽气孔15和换向滑块31之间的弹簧39处于微量压缩状态;如图11所示,当电机4接收到系统发出的预制气压信号,电机4带动凸轮35做顺时针旋转,在凸轮35与滚子34的转动作用下,推进块33带动顶杆32向腔体1前端位移,推动换向滑块31沿腔体1轴线方向向其前端运动,顶住抽气孔15端的密封垫圈18,使腔体1内部与抽气孔15外部隔断,此时弹簧39处于压缩状态。通过位移传感器36的控制,使换向滑块31在该位置暂时保持静止状态。此时,仅驱动气孔14与自由气孔16连通,气流从自由气孔16进入驱动气孔14,在腔体1内部形成预制气压;如图12所示,当电机4接收到系统发出的抽气信号,在位移传感器36的配合下,电机4带动凸轮35做逆时针转动复位,换向滑块31、顶杆32与推进块33在弹簧39作用下向腔体1后端回弹,直至换向滑块31右端顶住自由气孔16端的密封垫圈18,将自由气孔16与腔体1隔断。此时腔体1内部与抽气孔15连通,在预制气压的作用下,气体从抽气孔15进入驱动气孔14;以上过程可根据需要自行设定重复次数。在第六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具备气路开关功能的开关阀的另一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开关阀处于初始状态时,腔体1内部的换向滑块31在弹簧39弹力作用下紧靠在自由气孔16端的密封垫圈18上处于静止状态,介于抽气孔15和换向滑块31之间的弹簧39处于微量压缩状态;如图13所示,当电机接收到系统发出的预制气压信号,电机带动凸轮35做顺时针旋转,在凸轮35的转动作用下,推动直接与其相接触的顶杆32向腔体1前端位移,进而推动换向滑块31沿腔体1轴线方向向其前端运动,顶住抽气孔15端的密封垫圈18,使腔体1内部与抽气孔15外部隔断,此时弹簧39处于压缩状态,通过位移传感器36的控制,使换向滑块31在该位置暂时保持静止状态,此时,仅驱动气孔14与自由气孔16连通,气流从自由气孔16进入驱动气孔14,在腔体1内部形成预制气压;当电机接收到系统发出的抽气信号,在位移传感器36的配合下,电机带动凸轮35做逆时针转动复位,换向滑块31与顶杆32在弹簧39作用下向腔体1后端回弹,直至换向滑块31右端顶住自由气孔16端的密封垫圈18,将自由气孔16与腔体1隔断,此时腔体1内部与抽气孔15连通,在预制气压的作用下,气体从抽气孔15进入驱动气孔14;以上过程可根据需要自行设定重复次数。在第七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具备气路开关功能的开关阀的其它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开关阀处于初始状态时,腔体1内部的换向滑块31在弹簧39弹力作用下紧靠在自由气孔16端的密封垫圈18上处于静止状态,介于抽气孔15和换向滑块31之间的弹簧39处于微量压缩状态;如图14所示,当电磁铁通电后,推动顶杆32向腔体1前端位移,进而推动换向滑块31沿腔体1轴线方向向其前端运动,顶住抽气孔15端的密封垫圈18,并使换向滑块31在该位置暂时保持静止状态,此时弹簧39处于压缩状态,腔体1内部与抽气孔15外部隔断,仅驱动气孔14与自由气孔16连通,气流从自由气孔16进入驱动气孔14,在腔体1内部形成预制气压;当电磁铁断电后,换向滑块31与顶杆32在弹簧39作用下向腔体1后端回弹,直至换向滑块31右端顶住自由气孔16端的密封垫圈18,将自由气孔16与腔体1隔断,此时腔体1内部与抽气孔15连通,在预制气压的作用下,气体从抽气孔15进入驱动气孔14;以上过程可根据需要自行设定重复次数。综上所述,该开关阀由于具有以上技术特征,因此极适用于呼吸气路交换领域,本发明气路开关阀能够稳定、高效地配合呼吸设备进行气流切换,协助患者进行吸排气运动,同时帮助患者将气道分泌物顺利排出,非常适宜于与呼吸机等医疗器械联合使用,并可广泛应用于其他相关领域,因此,可以预期,本发明的推广使用,能够同时获得经济、健康等多方面的收益。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仿生排痰系统,用于机械通气病人的肺部分泌物排出。通过呼吸机正压通气吸入气流,在电或磁刺激或者机械推动作用下呼吸肌做吸气运动,当肺内气压达到一定阈值时转换为负压吸气,在快速、短促地呼出气流的同时,在电或磁刺激或者机械推动作用下呼吸肌快速、短促地做呼气运动。在整个呼吸过程中呼吸肌运动与气流的吸入和吸出同步。对于机械通气病人来说,在接入负压吸引模拟咳嗽的呼气模式时,同时启动呼吸肌同步运动模块,会促使膈肌收缩或舒张,增加膈肌活动度,提高膈肌肌力,加强咳嗽、咳痰动作的强度,并增加通气量,增强氧合作用,改善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促进痰液的排出。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