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V形夹互锁件和针末端捕获件的安全IV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9445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带有V形夹互锁件和针末端捕获件的安全IV导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2014年11月1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系列no.62/077760、2015年4月17日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no.pct/us2015/026542以及2015年9月1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系列no.62/220629的权益。上述申请由此都通过引用而并入本文。

本发明的各个示例性实施例涉及导管。



背景技术:

导管组件用于将导管放置在患者的脉管系统中。导管(例如静脉内导管)一旦被放置就位,便可以用于将流体(包括生理盐水、医用化合物和/或营养成分)灌注到需要这种治疗的患者体内。导管还能够将流体从循环系统移除并监测患者脉管系统内的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用于提供一种导管组件,其中使用了改进的夹和针护罩来保护针。该改进的布置更加紧凑,提供了增强的针保护性并减小了导管组件的尺寸和复杂性。改进的夹提供了更加狭窄的设计、增大的强度和挠性、以及将夹紧固至针护罩的各种安装构造。在导管座的卡圈中添置了释放凹口并且将夹经由该凹口脱离接合,从而使得针护罩能够跟现有技术相比更加紧凑。在现有技术中,没有所述凹口,所述夹不得不行进更长的距离来与导管座脱离接合。另外,所述针护罩的宽度通过所述夹和所述针护罩之间的改进的附接界面而减小。具体而言,铲状部将所述夹附接至所述针护罩,并且所述铲状部的外表面暴露至所述针护罩的外部。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导管组件来实现,该组件包括:导管;设在导管中的针,该针具有尖锐的远侧末端;容纳导管和针的导管座,所述导管座具有凹口;针护罩,所述针护罩在所述针处于第一位置中时连接至所述导管座;以及设在所述针护罩中与所述针协作的夹,其中在所述针的第一位置中,所述夹接合卡圈,当所述针回缩至第二位置中时,所述夹经由所述凹口与所述卡圈脱离接合,从而包围住或者覆盖所述针的至少一部分。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还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导管组件来实现,所述导管组件包括:导管;设在导管中的具有尖锐的远侧末端的针;导管座,该导管座容纳导管和针;针护罩,所述针护罩被构造成用以连接至所述导管座;以及夹,所述夹设在所述针护罩中与所述针协作,所述夹包括铲状部,所述铲状部将所述夹附接至所述针护罩,其中,所述铲状部的外表面暴露至所述导管组件的外部。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以上方面和特征将通过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显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导管组件的左视俯视立体图;

图2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侧向左视立体图;

图3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备选侧向左视立体图;

图4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俯视平面图;

图5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右侧正视图;

图6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仰视平面图;

图7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组装的导管座、针护罩以及针的左视立体图;

图8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组装的导管座、针护罩以及针的右视立体图;

图9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组装的导管座、针护罩以及针的右侧正视图;

图10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组装的导管座、针护罩以及针的仰视平面图;

图11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组装的导管座、针护罩以及针的仰视平面图;

图12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导管座、针护罩以及针的俯视平面图;

图13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组装的导管座、针护罩以及针的右侧正视图的剖视图;

图14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分离的导管座、针护罩以及针的左视立体图;

图15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分离的导管座、针护罩以及针的右视立体图;

图16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分离的导管座、针护罩以及针的右侧正视图;

图17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分离的导管座、针护罩以及针的第二右侧正视图;

图18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分离的导管座、针护罩以及针的仰视平面图;

图19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分离的导管座、针护罩以及针的俯视平面图;

图20示出的是导管座的分离的导管座、针护罩以及针的右侧正视图的剖视图;

图21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导管座的右视立体图;

图22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导管座的俯视平面图;

图23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导管座的左视立体图;

图24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导管座的主视侧视图;

图25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右视侧视图;

图26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导管座的后视侧视图;

图27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导管座的左视立体图;

图28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导管座的仰视平面图;

图29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导管座的右视立体图;

图30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针护罩外壳体的右视立体图;

图31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针护罩外壳体的左视立体图;

图32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针护罩外壳体的第二左视立体图;

图33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针护罩外壳体的第二右视立体图;

图34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针护罩外壳体的主侧正视图;

图35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针护罩外壳体的后侧正视图;

图36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针护罩外壳体的右侧正视图;

图37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针护罩外壳体的右侧正视图;

图38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针护罩外壳体的俯视平面图;

图39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针护罩外壳体的仰视平面图;

图40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v形金属夹的左视立体图;

图41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v形金属夹的右视立体图;

图42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v形金属夹的第二右视立体图;

图43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v形金属夹的主视正视图;

图44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v形金属夹的后视正视图;

图45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v形金属夹的左侧正视图;

图46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v形金属夹的右侧正视图;

图47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v形金属夹的俯视平面图;

图48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v形金属夹的仰视平面图;

图49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v形金属夹的另一实施例的右视立体图;

图50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v形金属夹的另一实施例的右视立体图;

图51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v形金属夹的一个备选实施例的左视立体图;

图52示出的是插入到针护罩中的图51的v形金属夹的左视立体图;

图53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v形金属夹的一个备选实施例的右视立体图;

图54示出的是插入到针护罩中的图53的v形金属夹的右视立体图;

图55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v形金属夹的一个备选实施例的左视立体图;

图56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v形金属夹的一个备选实施例的右视立体图;

图57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v形金属夹的一个备选实施例的右视立体图;

图58示出的是插入到针护罩中的图57的v形金属夹的右视立体图;

图59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v形金属夹的一个备选实施例的右视立体图;

图60示出的是插入到针护罩中的图59的v形金属夹的左视立体图;

图61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v形金属夹的一个备选实施例的左视后视立体图;

图62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图61的v形金属夹的左视仰视立体图;

图63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图61的v形金属夹的俯视图;

图64示出的是布置到针护罩中的、处于第一和第二状态中的图61的v形金属夹的侧剖视图;

图65示出的是插入到针护罩中的图61的v形金属夹的左视后视立体图;

图66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v形金属夹的一个备选实施例的右视立体图;

图67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v形金属夹的一个备选实施例的右视立体图;

图68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v形金属夹的一个备选实施例的右视立体图;

图69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v性金属夹的一个备选实施例的主视剖视图;

图70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v形金属夹的一个备选实施例的右视立体图;

图71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v形金属夹的一个备选实施例的右视立体图;

图72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v形金属夹的一个备选实施例的右视立体图;

图73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图72的v形金属夹的另一右视立体图;

图74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v形金属夹的一个备选实施例的左视立体图;

图75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v形金属夹的一个备选实施例的右视后视立体图;

图76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垫圈的右视立体图;

图77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垫圈的左视立体图;

图78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垫圈的主视正视图;

图79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垫圈的仰视平面图;

图80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垫圈的左侧正视图的剖视图;

图81示出的是带有翼部的备选导管座的右视立体图;

图82示出的是带有翼部的导管座的俯视平面图;

图83示出的是带有翼部的导管座的左视立体图;

图84示出的是带有翼部的导管座的主视图;

图85示出的是带有翼部的导管座的左侧正视图;

图86示出的是带有翼部的导管座的后视正视图;

图87示出的是带有翼部的导管座的左视立体图;

图88示出的是带有翼部的导管座的仰视平面图;

图89示出的是带有翼部的导管座的第二右视立体图;

图90示出的是一种备选侧端口导管座的右视立体图;

图91示出的是侧端口导管座的俯视平面图;

图92示出的是侧端口导管座的左视立体图;

图93示出的是侧端口导管座的主视正视图;

图94示出的是侧端口导管座的右侧正视图;

图95示出的是侧端口导管座的后视正视图;

图96示出的是侧端口导管座的第二左侧立体图;

图97示出的是侧端口导管座的仰视平面图;

图98示出的是侧端口导管座的第二右视立体图;

图99示出的是带有针护罩和针座的备选侧端口导管座组件的左视立体图;

图100示出的是带有针护罩和针座的备选侧端口导管座组件的右视立体图;

图101示出的是带有针护罩和针座的备选侧端口导管座组件的俯视平面图;

图102示出的是带有针护罩和针座的备选侧端口导管座组件的右侧视图;

图103示出的是带有针护罩和针座的备选侧端口导管座组件的仰视平面图;

图104示出的是在引入器针回撤时图1-12导管组件的剖视图;

图105示出的是当引入器针回撤时图1-12导管组件的第二剖视图;

图106示出的是当引入器针移动经过了v形金属夹并且针护罩与导管座分离时图1-16导管组件的剖视图;

图107示出的是当引入器针经过了v形金属夹并且针护罩与导管座分离时的图1-16导管组件的第二剖视图;

图108示出的是v形金属夹的闩锁件与导管座接合;

图109示出的是v形金属夹的闩锁件与导管座脱离接合;

图110示出的是v形金属夹的闩锁件与导管座脱离接合并分离;

图111示出的是挡住针的v形金属夹的视图;

图112示出的是处于关闭位置中的v形金属夹的视图;

图113示出的是不带凹口的导管座卡圈的和v形金属夹的工作包络线的原理性视图;

图114示出的是不带凹口的导管座卡圈和v形金属夹的工作包络线的原理性视图;

图115示出的是v形金属夹和带凹口的导管座卡圈的工作包络线的原理性视图;

图116示出的是带有凹口的导管座卡圈和v形金属夹的工作包络线的原理性视图;

图117示出的是处于自由状态的导管座阀促动器的操作;

图118示出的是处于受压状态中的导管座阀促动器的操作;

图119示出的是处于自由状态的导管座阀促动器的第二实施例的操作;

图120示出的是处于受压状态的导管座阀促动器的第二实施例的操作;

图121示出的是导管座阀促动器的另一实施例;

图122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示例性血液闪回构件;

图123示出的是图122的导管组件的血液闪回构件的针;

图124示出的是导管组件的第二示例性血液闪回构件;

图125示出的是在两个地方发生血液闪回情况下的图124的导管组件的第二示例性血液闪回构件;

图126示出的是在三个地方发生血液闪回情况下的导管组件的第三示例性血液闪回构件;

图127示出的是图121的促动器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右侧视图;

图128示出的是在导管座组件中的图127的促动器的剖面图;

图129示出的是在穿透隔膜时的图128的导管座组件的剖面图;

图130示出的是在穿透隔膜时的图128的导管座组件的左侧立体剖面图;

图131示出的是导管座组件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32示出的是在穿透隔膜时的图131的导管座组件的剖面图;并且

图133示出的是在穿透隔膜时的图131的导管座组件的左侧立体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所披露的导管组件是对申请人共有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14/0364809中披露的导管组件的改进。

图1-12示出的导管组件10包括中空的金属引入器针12、导管座14、针座16以及针护罩20。针12具有尖锐的带斜面的远侧端部,并初始地延伸穿过针护罩20和导管座14。挠性的导管管件22从导管座14的远侧端部延伸,并且引入器针12穿过导管管件22。初始地,针12插入到患者的脉管中。导管管件22由针12携载进入脉管内。在插入导管管件22后,针12从患者脉管以及导管座14移除。针护罩20包围或者覆盖针12的末端,并提供保护避免在针从导管座14回缩期间和之后被针12刺伤。针护罩20可以与多种不同的导管一起使用。

如图12-20所示,导管组件包括导管座14以及从导管座14延伸的挠性导管管件22。金属楔形件24位于导管座14中以固位导管管件22。弹性隔膜26被定位成用以控制通过导管座14的流体流动。促动器28以可运动的方式位于导管座14中,以接合隔膜26。偏压构件30接合促动器28以沿着近侧方向偏压促动器28。

弹性隔膜26具有一个或更多个预成形的缝隙,所述缝隙在通常状态下是闭合的,从而选择性地阻止不期望的流体流动通过隔膜26。例如,隔膜26可以具有三个缝隙,这三个缝隙形成三个三角形的瓣部,其在由促动器28接合时打开。隔膜26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硅橡胶),其提供用于缝隙的弹性闭合力。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还可以使用其它的隔膜26的构造。

促动器28和偏压构件30(例如金属或者塑料的压缩弹簧)位于导管座14中。促动器28接合隔膜26,以打开缝隙并允许流体流动通过导管座14。偏压构件30能够将促动器28返回至允许缝隙闭合的位置,从而阻止流体流动通过导管座14。

如图21-29的示例性实施例最佳示出的那样,导管座14包括近侧端部,该近侧端部具有外部鲁尔螺纹部32和带凹口的卡圈34。卡圈34围绕导管座14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并优选地设在导管座14的近侧端部。卡圈34具有断裂部、开口或者凹口35,其分隔开卡圈34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卡圈34的一部分的外直径大于导管座14的邻接卡圈34的那一部分的外直径。具体而言,卡圈34的外直径的一部分相对于导管座14的邻近的外直径表面升高。另外,卡圈34的开口36的外直径大致等于或大于导管座14的邻近卡圈34的那一部分的外直径。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针护罩20包括外壳体38、弹性夹40以及垫圈42。外壳体38包括孔,该孔具有远侧开口44和近侧开口46以接纳针12。外壳体38连接至导管座14并围绕夹40和垫圈42。如图30-39最佳示出的那样,外壳体38的远侧端部包括鼻部48、顶凸缘50以及基部52。当针护罩20连接至导管座14时,鼻部48延伸到导管座14的内部中。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鼻部48的尺寸被设定成稍微小于导管座14的内部,从而以松弛的公差(loosetolerance)配合。顶凸缘50通过一对侧凹陷部与基座52间隔开,这对侧凹陷部接纳鲁尔螺纹部32,并在组装好时防止导管座14相对于针护罩20转动。基座52包括伸出部54,该伸出部具有弯曲的顶表面和弯曲的切除部分56。伸出部54的尺寸被设定成配合在卡圈34的开口36中,并且切除部分56的尺寸被设定成允许卡圈34经其通过。

根据图40-48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夹40是大致v形的弹性夹40,其具有第一腿部60和由成角度的或者弯曲的v形区段64连接的第二腿部62。第一腿部60包括大致u形的铲状部66,其具有带角度的导入部分68。铲状部66包括外壁70和由底部74连接的内壁72。一对倒钩76从铲状部66的内壁72向外延伸。第一挡片78从第二腿部62朝着第一腿部60延伸,并且第二挡片80从第一腿部60朝着第二挡片62延伸。脚部82从第一挡片78以背离第一腿部60和第二腿部62的方式向外延伸,并且闩锁件84从脚部84向上延伸并位于第一腿部60和第二腿部62之间。具体而言,闩锁件84设在代表第一腿部60的平面和代表第二腿部62的平面之间。这种构造是期望的,以便产生更加紧凑的夹40。可选的加固件86可以从脚部82向下延伸。

图49-75示出夹710的一些备选实施例,其具有如上文所述的图40-48中的夹40的优选实施例类似的特征。下文将描述夹710的这些备选实施例的具体细节,尤其是区别于图40-48中的夹40的特征。为简略起见,与图40-75中的夹类似的特征不再重复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基于本文之前描述对其理解。图49-75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可在适当情况下与本文所披露的其它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相结合。

图49示出夹710的一个备选实施例,该夹具有大致v形的形状,并具有通过弯曲的区段716连接的第一腿部712和第二腿部714。第二腿部714包括铲状部718。铲状部718包括通过底部分724连接至第二腿部714的外壁720。在该实施例中没有出现铲状部718的内壁,因为第二腿部714完全地延伸至铲状部718的顶部。因此,铲状部718没有大致u形的形状。一对倒钩726(图中仅可见一个倒钩)从铲状部718的外壁720向外延伸。

图49还示出脚部732以背离第一腿部712和第二腿部714的方式向外延伸,并且闩锁件734从脚部732向上延伸。闩锁件734位于第一腿部712与第二腿部714之间的区域的外部。具体而言,闩锁件734位于代表第一腿部712的平面与代表第二腿部714的平面之间的区域的外部。肋部736从脚部732向下延伸以加固和加强夹710。

图50示出夹710的一个备选实施例,该夹710包括u形铲状部718,该铲状部具有外壁720和内壁722。铲状部718位于外壁720和内壁722的底部分上。内壁722减小了第二腿部714的长度,而内壁722包括倒钩726,该倒钩将夹710紧固至针护罩。让倒钩726从外壁720运动至内壁722有利地使得夹710更窄。具体而言,针护罩的外壁可以移除,同时仍然充分地紧固夹710。另外,夹710包括设在第一腿部712和第二腿部714之间的脚部732和闩锁件734。换言之,脚部732和闩锁件734位于代表第一腿部712的平面和代表第二腿部714的平面之间。

图51和图52示出夹710的一个备选实施例,该夹710具有更长的第二腿部714,该第二腿部暴露至针护罩750的外部。具体而言,针护罩750由针座覆盖,因此夹710没有暴露至外部环境,而仅仅暴露至针护罩750的外部。铲状部718设在代表第一腿部712的平面和代表第二腿部714的平面之间,使得夹710愈加地窄。可以在铲状部718的内壁722处有倒钩(未示出)以紧固夹710。

根据图51的夹710的另一个备选实施例,介于第一腿部712和第二腿部714之间的弯曲区段716可以是扁平的表面。以此方式,铲状部718可以将扁平表面和底部分724一起捏压(pinch)或者拉动。这种设计可以提供夹710的改进的固位效果。

更长的第二腿部714具有数个优点。更长的弹簧腿部产生更为挠性的v形弹簧,其中,弹簧力更加匀地施加在第二腿部714的长度上。另外,更加挠性的夹710减小了硬度和内部压力,同时改善了弹簧的使用寿命。然而,在该情况下,针护罩750中的用于便于组装接近和操作夹710的开口752减小了针护罩750的硬度和整体强度。

图53和图54示出夹710的一个备选实施例,该夹具有更长的第二腿部714(其优点如上文所述)。铲状部718的外壁720进一步地向上延伸以在组装时覆盖住针护罩750的修改的开口752。由此,这种设计可以阻挡碎屑或者血液进入夹710和针护罩750,并保护导管组件免受外部环境影响。

夹710包括第一折片728和第二折片730。第一折片728直接地连接至第一腿部712和脚部732,以实现以下优点。折片设计改善了夹710的整体强度,让制造更加简便,实现了更加紧凑的设计,并减少了金属废料。另一方面,第二折片730直接地连接至仅第二腿部714。两个折片728、730协同合作以在针处于针护罩内部的缩回位置时遮挡住针护罩的开口。

铲状部718不是u形的。更确切地说,外壁720在第二腿部714的两侧上向内弯折,然后以背离第二腿部714的每一侧的方式向外弯折。因此,内壁722大致平行于外壁720,而内壁722没有直接地连接至第二腿部714的宽度。在另一方面,内壁722邻近第二腿部714的前平面和后平面而存在。在针护罩750中的缝槽754接合倒钩726和内壁722以紧固夹710。

虽然在该实施例中的针护罩750比图52的实施例中的针护罩强度更大,修改的开口752仍然削弱了针护罩750。夹710还包括额外的弯折以及增大的复杂性,增加了制造难度。

图55示出夹710的一个备选实施例,该夹包括在外壁720上的肋部736以及在脚部732上的肋部736。当铲状部718的外壁720的倒钩726接合针护罩的外壁时,会对夹710施加反作用阻力。根据所施加的反作用力大小,夹710会在铲状部718处塑性地形变甚至失效。优选地,夹710在铲状部718处仅发生弹性形变以维持适当的弹簧寿命。

肋部736用作加固件以增加夹710的强度并减小夹710发生永久性弯折或者弯曲的可能性。夹710还包括折片728。折片728直接地连接至仅第一腿部712。因此,在折片728与脚部732之间存在间隙,以便有利地实现可用加工工具制造、成形以及组装的目的。

图56示出夹710的一个备选实施例,该夹包括铲状部718,该铲状部仅具有内壁722。铲状部718没有围绕针护罩的壁形成的外壁。内壁722包括在组装夹710时接合针护罩的倒钩726。虽然仅示出了单个的倒钩726,可以设想到在第二腿部714的另一侧上形成倒钩。夹710中的弹簧力施加作用力以将铲状部718的倒钩726紧固至针护罩。夹710构造有利地提供了更窄的设计,因为夹710没有围绕针护罩的外部包绕。因此,该设计可以改善组装。

夹710还包括折片728。折片728直接地连接至第一腿部712和脚部732。通过产生更加紧凑的设计并通过减小废料量,夹710设计有利地改善了制造期间的冲压操作。

图57和图58示出夹710的一个备选实施例,该夹包括设在外壁720的顶表面上的铲状部718。铲状部718包括外壁720以及倒钩726以将夹710紧固至针护罩750。外壁720经由铲状部718的底部分724连接至第二腿部714。夹710的该构造包括用于第一腿部712和第二腿部714二者的长弹簧腿部。长弹簧腿部所提供的优点是减小了压力并增大了挠性,如上文所述。

图59和图60示出夹710的一个备选实施例,该夹没有用以安装至针护罩50的铲状部。相反,第二腿部714在底表面处弯折大约180度(对应于折叠的表面)以形成在第二腿部714两侧上的突沿723、以及内壁722和倒钩726(在两侧上,未示出)。

当组装好夹710时,突沿723设在针护罩750的底表面上。内壁722和倒钩726接合针护罩750的内腔以紧固夹710。该构造使得第二腿部714具有更长的长度,从而实现上文所述的优点。然而,该180度的弯折会在制造和操作期间产生更大的应力。

图61-65示出在针护罩750中的夹710的一个备选实施例。图61示出的夹710包括长的第二腿部714,该腿部具有在最低部分处的弯曲部以形成突沿723。第二腿部714包括如上文所描述的关于其伸长长度的类似益处。另外,夹710包括安装空腔738以将夹710接合并将其紧固至针护罩(下文将进一步描述)。

图61和图62示出在夹710的底部分上的脚部732和闩锁件734。折片728直接地连接至第二腿部714。夹710还包括以大致90度的角度附接至突沿723的倒钩726。倒钩726将夹710紧固至针护罩750(下文将进一步描述)。

图63示出夹710的俯视图,其中,是除了如何将夹710组装到针护罩中。具体而言,使用者对第一腿部712和第二腿部714的外侧表面施压,以将它们朝彼此挤压。更具体而言,使用者可以在脚部732的外表面处以及在突沿723的外表面处(参见指示抓握部位的箭头)保持住夹710并将这两个表面拉动到一起以开始组装。这种构造有助于将夹710组装到针护罩中。

图64示出安装到针护罩750中的夹710。夹710被示出在两个状态中。第一个状态是受压状态,其中夹710被挤压以有助于组装到针护罩750中。另外,第一状态示出针护罩750的针在操作时的情况。在操作期间,第一腿部712接触针(未示出)。在第一状态中,安装空腔738没有接合至针护罩750的安装突起部756。

在第二状态中,当针回缩并且针末端进入针护罩750中时,针不再接触第一腿部712(未示出)并且夹710被释放。结果,夹710的安装空腔738接合针护罩750中的安装突起部756。另外,折片728挡住针,使其不能从针护罩750出来。

因此,在安装空腔738与安装突起部756之间的接合有利地阻止夹710从针护罩750意外地松脱。该接合还有利地阻止夹710在针护罩750中不期望的运动以及阻止夹710被未经授权的人乱动。

图65示出被组装在针护罩750中的夹710。针护罩750包括接纳夹710的倒钩726的壳体缝槽754。突沿723设在针护罩750的底表面上。将倒钩726接合到壳体缝槽754中有利地阻止夹710向上运动并从针护罩750出来。另外,夹710的倒钩726使得无需用围绕针护罩750的外壁的铲状部来紧固夹710。因此,夹710和针护罩组件的宽度减小了。

图66示出夹710的一个备选实施例,该夹包括前壁742和后壁740。前壁742和后壁740垂直于针护罩(未示出)中的针的纵向轴线。具体而言,铲状部718的外壁720朝着针的纵向轴线在第二腿部714的每一侧上以大约90度的角度向内弯曲。前壁742和后壁740包括孔743以在操作期间允许针穿过。在前壁742和后壁740上分别设有倒钩726以便适当地安装到针护罩中。

图67示出夹710的与图66实施例类似的一个备选实施例。夹710包括后壁740,但不包括前壁742。具体而言,第二腿部714的上部分以大约80度的角度向内弯曲到顶壁744中。顶壁744的后端以大约90度的角度向下弯曲以形成后壁740。在后壁740上设有倒钩726以便紧固地安装至针护罩。

图68示出夹710的一个备选实施例,该夹用作伸展弹簧而不是压缩弹簧。在本文所描述的夹的全部其它实施例中,针在操作期间挤压夹(如同压缩弹簧)。当针被移除并进入针护罩中时,夹释放并挡住针不让其出来(压缩弹簧的释放)。

然而,根据该实施例,夹710包括设在第一腿部712和第二腿部714之间的第一中间腿部746和第二中间腿部748。第一腿部712和第二腿部714附接至针护罩的相对表面。

在针处于操作阶段时,针接触第二中间腿部748,使得夹710处于伸展位置。该位置使得第二中间腿部748用作伸展弹簧。具体而言,第二中间腿部748自然地趋向于朝着第一腿部712运动,但针阻止该运动发生。

当针回缩进入针护罩中时,第二中间腿部748被释放并朝着第一腿部712运动(伸展弹簧返回至通常位置)。因此,折片728运动到针的前面并阻挡针从针护罩出来。

图69示出夹710的一个备选实施例,该夹包括铲状部718的外壁720,其具有开口727。当夹710被组装时,开口727接纳针护罩750的安装突起部756。这种构造有利地提供了另一种简单的方式来将夹710安装并紧固至针护罩750。

根据图69的夹710的一个备选实施例,外壁720可以包括两个倒钩,这两个倒钩垂直地设置并背离外壁720延伸。两个倒钩夹持或者闩扣(latch)到针护罩的内肋部或者内壁上。该特征有利地允许夹710得以可靠地固位,同时使得夹710的总体宽度最小化。

图70示出夹710的一个备选实施例,该夹包括修改的铲状部718。具体而言,铲状部718包括带有倒钩726的外壁720和带有折片725的内壁722。倒钩726和折片725还可以分别对调并设置在铲状部718的相对壁720、722上。当夹710安装到针护罩中时,倒钩726和折片725各自接触针护罩的壁的一侧以紧固夹710。换言之,倒钩726和折片725之间的接触夹将710夹持并固定至针护罩。

图71示出夹710的与图70相类似的一个备选实施例,其中,外壁720和内壁722沿着夹710的宽度方向延伸。具体而言,外壁720和内壁722在两侧上都延伸超过第二腿部714的宽度,以便有利地提供更大的表面来紧固夹710。虽然未示出,但外壁720和内壁722还可以包括如图70中所描述的倒钩726和折片725。

图72和图73示出夹710的一个备选实施例,该夹包括更短的第二腿部714。在第二腿部714和铲状部718的内壁722之间设有弯曲部,使得第二腿部714更短。结果,第二腿部714有利地提供更坚固的夹710。

图74示出夹710的一个备选实施例,该夹710包括设置在第一腿部712和第二腿部714之间的脚部732和闩锁件734。脚部732包括肋部736以提供改进的硬度和强度。另外,折片728直接地连接至第一腿部712。折片28没有直接地连接至脚部732和闩锁件734。折片728仅附接至第一腿部712的这种夹710设计有利地提供了在制造期间用于加工工具的额外空间,并改进了组装。

图75示出夹710的一个备选实施例,该夹包括第二腿部714,该第二腿部具有在第二腿部714的顶部分处的突沿723。第二腿部714还包括设在突沿723下方的后壁740。后壁740以大约90度的角度朝着第一腿部712向内弯曲。后壁740包括倒钩726,该倒钩装到针护罩上以紧固夹710。

参见早前的附图,图40-48的夹40连接至外壳体38,此时铲状部66围绕外壳体38的外部壁定位。铲状部66附接至外壳体38的外部壁,从而铲状部66的外壁70暴露至针护罩20的外侧。跟铲状部66被接纳在外壳体38的内部空腔中从而外壁70没有暴露至外壳体38的外侧这种布置相比,该构造有利地减小了针护罩20的宽度。如图106-112最佳示出的那样,铲状部66的内壁72位于凹陷部中,并且两个倒钩76背离内壁72延伸以接合针护罩20中的一对伸出部89。两个倒钩76有助于将夹40紧固至针护罩20的内表面。夹40可以由金属、弹性体、聚合物或者复合材料形成。在各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夹40由弹性金属(例如不锈钢)的薄片形成。

根据图76-80示出的例示性实施例,垫圈42包括基部88和侧壁90,它们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大致l形的形状。侧壁90包括漏斗状部92和开口94。针12包括变形部96,例如形成在针12的远侧端部附近的褶皱部或者突起部。垫圈42中的开口94的尺寸被设定成允许针轴通过,但不允许变形部96通过。漏斗状部92使得针12的近侧端部更易于在组装期间初始地穿过垫圈42插入。

图81-89绘出的备选示例性导管座214具有一对稳固翼部216。图90-103绘出了另一备选示例性侧端口导管座314,该导管座具有一对稳固翼部316和侧端口318。侧端口与内部管形阀(未示出)连通,如美国专利no.4231367中所描述的那样(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备选的导管座214、314各自具有卡圈234、334,卡圈具有开口236、336以接纳针护罩20的闩锁件84。

导管组件可以包括柱塞320,该柱塞初始地附接至针座16。当针座16和针护罩20已从导管座移除后,柱塞320可以从针座16移除并附接至导管座的敞开的近侧端部。虽然仅与侧端口导管314一起绘出,但柱塞320可以与导管座14、214、314中的任何一个一起使用。

图104-112绘出了在操作期间的图1-12的导管组件10。最初,针护罩20与导管座14连接,并且引入器针12穿过导管座14和针护罩20。在针12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一位置),针护罩20的鼻部48(在图30中标记)可以(或者可以不)延伸进入导管座14。通过将第一臂部60和第二臂部62朝彼此按压而将夹40偏压到锁定位置中,针12与夹40合作。如图108中最佳示出的那样,在锁定位置中,闩锁件84接合卡圈34,阻止针护罩20从导管座14移除。同时,在锁定位置中,闩锁件84从卡圈开口36偏置。闩锁件84的位置相对于针12偏心。夹40也处于打开位置,允许针12穿行过夹40。

当针12从导管座14回撤进入针护罩20中时,针12的末端越过夹40,使夹40能弹性地伸展,让第二臂部62运动离开第一臂部60。当夹40侧向伸展时,主折片78和次折片80阻挡外壳体38孔口的远侧开口44,阻止针12的末端从外壳体38的远侧端口出来。

第二腿部62的运动使得闩锁件84侧向地运动离开与卡圈34相接合的状态到与卡圈开口36对准的位置,使得针护罩20从导管座14脱离接合或者解锁。闩锁件84运动的方向相对于针12的中心线而言是侧向的。闩锁件84的运动并不是沿径向方向朝向或者背离针12。此外,在闩锁件84调整时,闩锁件84运动至对中的位置,然后最终地相对于针12偏离中心地运动。在针12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中,闩锁件84的偏离中心位置对称地彼此相反。

在折片78、80阻挡住针12的位置中,夹40运动至关闭位置。同时,针12进入第二位置中,在该位置中,针从第一针位置缩回而阻止进一步使用针12。如上文所述的第一位置例如被理解为是在针12进入第二位置之前的所有位置。

当针12沿近侧方向被进一步拉动时,针12的轴滑动通过针护罩20,直至形成于针12的远侧端部附近的变形部96与垫圈42合作并接合,如图107所示。垫圈42中的开口被定尺寸成允许针轴通过,但不允许变形部96通过。由此,在针12处于第二位置中时,垫圈42阻止针12的远侧末端和变形部96从针护罩20出来。垫圈42和针护罩20的组合包围住或者覆盖住处于这个第二位置中的针12的远侧末端。针12的进一步近侧运动使得针护罩20被拉动离开导管座14。

夹40和垫圈42的组合用作示例性针末端保护机构。该针末端保护机构包围住或者覆盖住远侧针末端以及变形部96,阻止针12的这些部分从针护罩20出来。

关于该实施例中使用的这种针末端保护机构的更多信息可以参见美国专利no.6749588和7604616、以及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14/0364809,这些文献的内容通过参引而并入于此。该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包括针保护构件),可以与本申请通篇描述的特征组合起来使用。

如图113-116所示,夹40以及带凹口的卡圈34的使用,使得能够实现更小、更紧凑的设计。没有卡圈开口36,闩锁件84将不得不运动距离b1来越过卡圈和允许针护罩20脱离接合。有了卡圈开口36,闩锁件84无需越过整个导管座14,而仅需运动距离b2(其小于b1)。

图117和图118绘出了导管阀促动器28的使用。引入器针12初始地延伸穿过促动器28、隔膜26、楔形件24和导管管件22。在引入器针12和导管管件22插入患者体内之后,针12回撤,将隔膜26闭合。当凸形鲁尔连接器98插入到导管座14中时,该鲁尔连接器98抵接促动器28并使其沿远侧方向运动,挤压偏压构件30。鲁尔连接器98的进一步插入使得促动器28运动通过隔膜26,打开缝隙并允许流体流动通过导管座14。

当鲁尔连接器98移除时,偏压构件30使促动器28沿相反的方向运动,将其从隔膜26移除、关闭缝隙、并阻止流体经缝隙流过。这使得导管可以在处于患者脉管中时被再次使用,而不像单次使用型导管那样,在移除鲁尔连接器98时促动器仍留在隔膜中。然而,单次使用型导管仍可以与本文所描述的针护罩20一起使用。

促动器28具有围绕内部通道的促动器筒管100。促动器筒管100是大致管形的构件,所述内部通道是大致柱形的。促动器筒管100的第一端部具有鼻部,该鼻部带有斜切外表面以接合隔膜26。管形构件具有一个或更多个开口102以允许流体以穿过促动器筒管100和围绕该筒管的方式流动。促动器28包括用以接合凸形鲁尔连接器的后部分。

在图117中示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促动器28包括在筒管中的第一组以及第二组开口102,其中,第一组开口靠近鼻部。开口还示出于图106-107的促动器28中。图117的促动器28的后部分还包括一组腿部104,其从筒管延伸并连接至环106。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与本申请通篇所描述的特征组合起来使用。

在图119-121示出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促动器28a包括一组凹槽101a和一组开口102a。凹槽101a从鼻部朝促动器筒管100a的后方延伸。开口102a朝着筒管100a的后部定位。当促动器28a延伸穿过隔膜26时,凹槽101a将流体通至留在隔膜26的近侧侧部上的开口102a。凹槽101a可以位于开口102a一侧,或直接与开口102a对齐。促动器的后部分包括从筒管延伸的一组腿部104a。如图121所示,环106a可以连接至腿部104以接合鲁尔连接器98,或者鲁尔连接器98可以直接接合腿部104a,如图119和图120所示。该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可与本申请通篇描述的特征组合使用。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偏压构件30是弹簧,例如是带有远侧端部和近侧端部的螺旋压缩弹簧。该弹簧可以由金属、塑料、弹性体或者其它合适的弹性材料制成。弹簧的远侧端部与导管座14的内表面形成过盈配合。该过盈配合足以固位住弹簧,即便是在加载期间。弹簧的近侧端部连接至促动器28。本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可以与本申请通篇描述的特征组合起来使用。

图122-126绘出了导管组件的各个示例性血液闪回构件。闪回是指确认针末端进入脉管的血液可见性。初次闪回400通过导管管件可见,此时血液进入中空针12的敞开的远侧端部,从针12中靠近针末端处的凹口或者开口402(还可在图13中看到)出来,并向上通过针12与导管管件22的内部之间的内部环形空间。第二次闪回404在针座/抓握件16中可见,此时血液从针12的后方出来并进入针座/抓握件的闪室(flashchamber)。空气借助于针座/抓握件16的后方中的栓塞由多孔膜或者微型凹槽而排出。第三次闪回406发生在导管座14中,此时,来自初次闪回400的血液流到导管座中并停止于血液控制隔膜26处。空气由血液控制隔膜26的周边中的微型凹槽而排出。本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可以与本申请通篇描述的特征组合起来使用。

图127进一步详细地示出图121中的促动器。促动器554可以用在图117-120中示出的导管组件中。促动器554包括鼻部558,当促动器554穿透入导管座组件的隔膜538中时,该鼻部可以减小摩擦。促动器554还包括沿着垂直于促动器554的中心线的方向延伸穿过促动器554的开口555。例如,促动器554可以包括两个矩形形状的开口555,然而可以设想到更多的或者更少的开口。

促动器554还包括多个凹槽557,这些凹槽轴向地沿着促动器554的外表面的远侧部分在平行于促动器554的中心线的平面中延伸。例如,可以沿着促动器554的远侧部分的外部表面以大致在径向方向上彼此等距离间隔开的方式设置四个凹槽557,然而可以设想到更多的或者更少的凹槽557。凹槽557进入促动器554的深度可以变化。凹槽557与开口555不同,因为凹槽557并没有延伸穿过促动器554。

开口555和凹槽557有利地提供了更多的让流体在导管座组件内部运动的区域。该增大的区域有利地允许流体冲洗并防止流体在隔膜的近侧端部以及远侧端部中凝结。另外,开口555和多个凹槽557有利地使得流体阻滞最小化,并允许更好的混合。凹槽57还在操作期间进一步防止隔膜在促动器的外侧表面上密封。在没有形成密封界面的情况下,流体能够通过凹槽57经隔膜泄漏,并提供附加的冲洗。

图128示出在导管座组件中的图127的促动器554。与上文描述的实施例类似地,导管座组件进一步包括导管座514、隔膜538和偏压构件556。如所示出的那样,促动器554的开口555和凹槽557提供了更多的让流体在导管座514内部流动的区域,从而实现了上文所描述的优点。

图129和图130示出导管座组件,此时偏压构件556受到挤压并且促动器554穿透隔膜538。导管座组件可以被构造成使得促动器554的开口555和/或凹槽557可选地穿透隔膜538。在该实施例中,促动器554中的开口555没有穿透隔膜538。然而,促动器554中的凹槽557穿透隔膜538。除了上文所述的优点之外,该构造能够让更多的流体经凹槽557从隔膜38的近侧端部流至远侧端部。在完成导管组件的操作之后,促动器554在偏压构件556施加的作用力下从隔膜538回撤。导管组件被构造成在下压促动器554时实现多个用途。该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包括促动器)可以与本申请中通篇描述的特征组合起来使用。

图131示出在导管座组件中的促动器664的另一个实施例。导管座组件包括具有侧端口668的导管座662。侧端口668提供通向导管座662中的流体流动的次级通口。导管座662的主孔和侧端口668的相交区域包括套筒672。套筒672提供了在侧端口668与导管座662之间的选择性的流体连通。具体而言,当通过侧端口168施加充分的流体压力时,套筒672压缩。套筒672的压缩允许流体进入导管座662。导管座组件还包括隔膜670以及对促动器664提供张力的偏压构件666。

促动器664包括多个开口665,这些开口以与上文所描述的方式类似的方式延伸穿过促动器664。促动器664包括两排四个开口665,其具有不同的尺寸和类似的间距,然而可以设想具有各种数量、尺寸和间距的开口665。如图所示,开口665提供了更多的让流体在导管座662内部流动的区域,从而实现了如上文关于图127-130所描述的类似优点。

图132和图133示出导管座组件,此时促动器664穿透隔膜670并挤压偏压构件666。导管座组件被构造成使得促动器664的开口665可选地穿透隔膜670。在该实施例中,促动器664中的开口665没有穿透隔膜670。除了上文所描述的优点之外,该构造能够增加在隔膜670的近侧端部处在侧端口668与导管座662之间的流体流动。如果促动器664中的开口665穿透隔膜670,还会在隔膜670的远侧端部处发生更多的流体混合。

当完成导管组件的操作时,促动器664在偏压构件666施加的作用力下从隔膜670回缩。导管组件被构造成用于在下压促动器664时实现多个用途。本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例如促动器)可以与本申请通篇描述的特征组合起来使用。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上文所描述的导管座卡圈可以被任何其它的限定出凹口的结构替换。例如,卡圈可以是导管座中的凹槽或者凹陷部。因此,导管座中的凹槽可以用来以与上文所描述方式类似的方式接合夹以及与其脱离接合。本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可以与本申请通篇所描述的特征组合起来使用。

在上文提供了对某些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以便诠释本发明的原则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以及适于所构想的特定用途的各种修改。本描述内容不必是穷尽的,也不必将本发明局限于所披露的示例性实施例。本文所披露的任何实施例和/或元件可以彼此组合以形成没有被专门披露的各种额外实施例。因此,还可以有包含于本说明书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的额外实施例。说明书描述了特定的示例来实现还可以以其它方式实现的更上位的目标。

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前”、“后”、“上”、“下”、“向上”、“向下”以及其它方位性描述词意欲方便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而不意欲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结构限制于任何特定的位置或者取向。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程度词例如“大致”或者“大约”涉及到在给定数值之外的合理范围,例如与制造、组装和使用所描述实施例相关联的公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