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膜技术方案,特指一种中药面膜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
面膜是利用覆盖在脸部的短暂时间,暂时隔离外界的空气与污染,提高肌肤温度,皮肤的毛孔扩张,促进汗腺分泌与新陈代谢,使肌肤的含氧量上升,面膜有利于肌肤排除表皮细胞新陈代谢的产物和累积的油脂类物质,面膜中的水分渗入肌肤表皮的角质层,皮肤变得柔软,增加弹性。把湿润的面膜敷在脸上,面膜里的物质就把皮肤紧紧地包裹起来,让皮肤与外界的空气阻隔开,一方面让水份缓缓地渗透入表皮的角质层,同时也防止膜内的水份很快丢失,让角质层的细胞在湿润的环境中“喝个够”,使深层细胞的胶原质吸足水份,这样皮肤便会柔软起来,增加弹性。在做面膜的过程中,皮肤与外界空气阻隔开,皮肤表面的温度有所升高,也会使毛孔扩张,促进汗腺的分泌,这样就有利于把毛孔里沾染的外界灰尘、化学污染物质和微生物清除个同样也有利于排除表皮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积累得过多的油脂类物质,在这过程中缓缓地把皮肤适度地收紧,增加张力,形成一种良好的刺激,让皮肤上的皱纹舒展开来,整个面容也就显得年轻了。
因此,现代女性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无不使用面膜,但是由于现今国内的假货、劣质产品充斥,很多商家销售假冒或者化学含量超量的面膜,致使女性使用 面膜或产生各种过敏和不良影响,鉴于市场的混乱和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越来越来的女性选择中药成分的面膜,因此,本人提出以下专利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中药面膜及其制作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中药面膜,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藏红花:4-6份;红花:140-160份;土当归:40-60份;香归头:90-110份;白术:140-160份;白芥子:70-90份;白附子:50-70份;黑豆:90-110份;绿豆:90-110份;花胶:140-160份;细辛:40-60份;黄芪:140-160份;制红参:10-30份;白鲜皮:90-110份;苦参:140-160份;防风:140-160份;甘草:90-110份;红枣:40-60份;生姜片:40-60份;糯米:30-50份;灵芝孢子粉:140-160份;蜂蜜:240-260份;面粉:10-30份;甘油:90-110份;蜈蚣粉:10-20份;毒蝎粉:10-20份;白芨:40-60份;麻黄:8-12份;制附子粉:40-60份;白芷粉:40-60份;白茯苓粉:90-110份;山泉水:550-650份;食用防腐剂:8-12份。
上述面膜较优的质量份数的组分为:藏红花:5份;红花:150份;土当归:50份;香归头:100份;白术:150份;白芥子:80份;白附子:60份;黑豆:100份;绿豆:100份;花胶:150份;细辛:50份;黄芪:50份;制红参:20份;白鲜皮:100份;苦参:150份;防风:150份;甘草:100份;红枣:50份;生姜片:50份;糯米:10份;灵芝孢子粉:150份;蜂蜜:250份;面粉:20份;甘油:100份;蜈蚣粉:15份;毒蝎粉:15份;白芨:50份;麻黄:10份;制附子粉:50份;白芷粉:50份;白茯苓粉:100份;山泉水:600份;食用防腐剂:10份。
制作上述的中药面膜的方法如下:包括以下步骤:
1)将白芥子用生铁锅慢火炒制,打成开裂状;
2)将生糯米用生铁锅慢火炒制成淡黄色;
3)将制红参切片,切片后与步骤2)中已炒好的糯米一起炒制;
4)将黑豆、绿豆、花胶通过机器打成米粒状大小;
5)将步骤4)中打成米粒大小的花胶用山泉水浸泡12小时;
6)将材料红花、土当归、白术、步骤1)得到的白芥子、步骤4)得到的黑豆、步骤4)得到的绿豆、步骤4)得到的白鲜皮、苦参、防风、甘草、红枣、生姜片、白芨、麻黄这些非粉类药材放进药包中,将上述药包放入步骤5中浸泡得到的混合液体中;
7)在步骤6)中得到的混合液体中加入白附子、制附子粉、白芷粉和白茯苓粉,与6)中得到的药包一起浸泡2小时;
8)浸泡过后将步骤7中所得的混合液体加热,加热过程中,加入细辛、黄芪一同加热;
9)将步骤8)得到的液体静止冷却,冷却后将药包取出;
10)将藏红花、香归头、白鲜皮、灵芝孢子粉、面粉、蜈蚣粉、毒蝎粉、白芨以及步骤3)得到的混合物一并加入步骤9)所得混合液体中并进行沸煮;
11)冷却,冷却后将药包取出,并加入蜂蜜和甘油并搅拌均匀;
12)加入食物防腐剂并搅拌均匀。
进一步而言,上述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的步骤8)中,在混合液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细辛、黄芪一同加热。
进一步而言,上述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的步骤10)中沸煮时间为3-8分钟, 并且沸煮同需不断搅拌。
进一步而言,上述的制作方法中,所述的步骤12)中通过搅拌机搅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中药面膜采用三十多种的中药成分及蜂蜜、甘油等成分制成,最显著的一个优点是相对于采用化学成分所制成的面膜,其对人体皮肤的危害低、更加安全;并且所含的中药成分中具有不同的护肤功效:1、白术、白芷、白芨、白茯苓粉等成分,能够起良好的美白、祛斑、抗皮肤衰老,能够消除痤疮痕迹,令皮肤光滑;2、藏红花、当归、黄芪能够润泽肌肤,活血祛瘀,去毒排脓;3、苦参、蜈蚣粉、毒蝎粉可解毒散结,治疗各种皮肤病;4、白鲜皮、黑豆等粉能够去皱纹;5、灵芝孢子粉具有养颜作用,花胶增加胶原蛋白;6、红枣、制红参、糯米可以红润脸色;7、甘油可补充皮肤水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一种中药面膜,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
藏红花:4-6份;红花:140-160份;土当归:40-60份;
香归头:90-110份;白术:140-160份;白芥子:70-90份;
白附子:50-70份;黑豆:90-110份;绿豆:90-110份;
花胶:140-160份;细辛:40-60份;
黄芪:140-160份;制红参:10-30份;白鲜皮:90-110份;
苦参:140-160份;防风:140-160份;甘草:90-110份;
红枣:40-60份;生姜片:40-60份;
糯米:30-50份;灵芝孢子粉:140-160份;
蜂蜜:240-260份;面粉:10-30份;甘油:90-110份;
蜈蚣粉:10-20份;毒蝎粉:10-20份;白芨:40-60份;
麻黄:8-12份;制附子粉:40-60份;白芷粉:40-60份;
白茯苓粉:90-110份;山泉水:550-650份;食用防腐剂:8-12份。
优选地,该面膜由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组成:藏红花:5份;红花:150份;土当归:50份;香归头:100份;白术:150份;白芥子:80份;白附子:60份;黑豆:100份;绿豆:100份;花胶:150份;细辛:50份;黄芪:50份;制红参:20份;白鲜皮:100份;苦参:150份;防风:150份;甘草:100份;红枣:50份;生姜片:50份;糯米:10份;灵芝孢子粉:150份;蜂蜜:250份;面粉:20份;甘油:100份;蜈蚣粉:15份;毒蝎粉:15份;白芨:50份;麻黄:10份;制附子粉:50份;白芷粉:50份;白茯苓粉:100份;山泉水:600份;食用防腐剂:10份。上述的成分比例是经过多次的实验得出的,是一个较优配比比例。
制作上述中药面膜的方法如下:包括以下的步骤:
1)将白芥子用生铁锅慢火炒制,打成开裂状;
2)将生糯米用生铁锅慢火炒制成淡黄色;
3)将制红参切片,切片后与步骤2)中已炒好的糯米一起炒制;
4)将黑豆、绿豆、花胶通过机器打成米粒状大小;
5)将步骤4)中打成米粒大小的花胶用山泉水浸泡12小时;
6)将材料红花、土当归、白术、步骤1)得到的白芥子、步骤4)得到的黑豆、步骤4)得到的绿豆、白鲜皮、苦参、防风、甘草、红枣、生姜片、白芨、麻黄这些非粉类药材放进药包中,将上述药包放入步骤5中浸泡得到的混合液体中;
7)在步骤6)中得到的混合液体中加入白附子、制附子粉、白芷粉和白茯苓粉,与6)中得到的药包一起浸泡2小时;
8)浸泡过后将步骤7中所得的混合液体加热,加热过程中,加入细辛、黄芪一同加热,其中,在混合液体加热一段时间后,约剩余混合液的三分之二时,再加入细辛、黄芪一同加热;并加热至混合液余二分之一左右;
9)将步骤8)得到的液体静止冷却,冷却后将药包取出;
10)将藏红花、香归头、白鲜皮、灵芝孢子粉、面粉、蜈蚣粉、毒蝎粉、白芨以及步骤3)得到的混合物一并加入步骤9)所得混合液体中并进行沸煮;沸煮时间为3-8分钟,并且沸煮同需不断搅拌。
11)冷却,冷却后将药包取出,并加入蜂蜜和甘油并搅拌均匀;
12)加入食物防腐剂并通过搅拌机搅拌均匀;
上述的各种药材都具有不同的中药价值,用于皮肤上具有不同的好处,白术、白芷、白芨、白茯苓粉等成分,能够起良好的美白、祛斑、抗皮肤衰老,能够消除痤疮痕迹,令皮肤光滑;藏红花、当归、黄芪能够润泽肌肤,活血祛瘀,去毒排脓;苦参、蜈蚣粉、毒蝎粉可解毒散结,治疗各种皮肤病;白鲜皮、黑豆等粉能够去皱纹;灵芝孢子粉具有养颜作用,花胶增加胶原蛋白;红枣、制红参、糯米可以红润脸色;甘油可补充皮肤水分。
在使用前,要改善脸色、肤质和养颜首要是要通经络,因此建议使用者用手背先试验有无过敏,人体的脸部、颈部有6大经络及任督二脉等多个重要穴位,建议按摩后再使用本重要面膜。上述配方包含多种的中药成分,不适合孕妇使用,并且酒后或吃辛辣过后不能使用,需隔6小时方可使用。本配方制成的面膜在300个实践案例中,仅有1例出现了过敏现象(现象为:红肿和红疹),但是数 小时后自动消失,其余实践案例中,使用者的皮肤均得到了改善。
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的配方制得的重要面膜能够安全有效改善皮肤,起良好的美容作用。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