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0526阅读:8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中药。



背景技术:

脂溢性脱发以往称早秃、男性型秃发、雄性秃发、弥漫性秃发、普通性脱发等,其病与遗传、雄性素、皮脂溢出相关。症状为头皮部油脂分泌过多,头发有油腻感。导致脂溢性脱发的本质原因至今医学上尚无明确定论。目前西医倾向于认为脂秃与人体雄性激素水平过高有关。有人做过实验,证明当人体血清睾丸酮等雄性激素浓度达到30微克/升以上时就会抑制毛囊细胞的生长,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但另一方面,不少研究却表明脂溢性脱发的血清雄性激素浓度与正常人比较并无明显增加。长期的研究与观察认为导致脂溢性脱发最直接的关键原因在于皮脂分泌过旺,皮肤中有些成份如油酸、亚油酸、角鲨烯等过量时对毛囊有毒性作用,导致毛皮中毒、枯萎、脱落。实验表明,将含有这些成份的油脂涂到动物皮毛上就会引起皮毛的大量脱落。脂溢性脱发与皮脂分泌过旺有直接关联的证据之一是,人体皮脂分泌与气温高低有关,气温越高皮脂分泌越多。故在夏秋高温季节脂溢性脱发就特别严重,在冬春季症状会轻一点,这一般患者都有体会;这一点用体内血清雄性激素水平的高低是无法解释的,一般而言雄性激素在体内的水平是稳定的,与气温高低并无太大关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使用安全可靠的用于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中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侧柏叶25-40份、制何首乌25-40份、桑葚25-40份、当归25-40份、刘寄奴10-20份、山茱萸15-25份、赤芍10-20份、黄芩8-15份、白茅根5-10份、没药8-15份、狗脊8-15份、补骨脂15-25份、地黄8-15份、知母8-15份、苦参8-15份、白鲜皮10-15份、地肤子10-15份、牡丹皮10-15份、僵蚕5-10份、鸡血藤8-15份、干姜8-15份、柴胡8-15份、忍冬藤8-15份、野菊花10-20份、甘草10-20份、白芷10-20份。

作为优选,一种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侧柏叶30份、制何首乌30份、桑葚30份、当归30份、刘寄奴15份、山茱萸20份、赤芍15份、黄芩12份、白茅根8份、没药12份、狗脊12份、补骨脂20份、地黄10份、知母10份、苦参10份、白鲜皮12份、地肤子12份、牡丹皮12份、僵蚕8份、鸡血藤12份、干姜12份、柴胡12份、忍冬藤12份、野菊花15份、甘草15份、白芷15份。

称取好上述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水没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5—8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腾前用武火煎煮,沸腾后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加水没过药面5—8厘米,用武火进行煎煮,水沸后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每天一剂,分2—3次服完。

侧柏叶:味苦、涩,性寒;归肺、肝、脾经,具有凉血止血,止咳化痰,生发乌发之功效。

制何首乌:味甘、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精血,固肾乌须之功效。

桑葚:味甘、酸,性寒;归肝、肾经;具有滋阴养血,生津润肠之功效。

当归:味甘、辛、苦,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

刘寄奴:味苦,性寒;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止血,清热利湿之功效。

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之功效。

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淤止痛之功效。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

白茅根:味甘,性寒;归肺、胃、膀胱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之功效。

没药:味苦,性平;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之功效。

狗脊: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之功效。

补骨脂:味辛、苦,性温;归肾、脾经;具有补助阳气,纳气平喘,温脾止泻,消风祛斑之功效。

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

知母: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止渴除烦之功效。

苦参:味苦,性寒;归心、肺、胃、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之功效。

白鲜皮:味苦,性寒;归脾、胃、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之功效。

地肤子:味辛、苦,性寒;归肾、膀胱经;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功效。

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功效。

僵蚕:味咸、辛,性平;归肝、肺、胃经;具有息风定惊,化痰散结之功效。

鸡血藤: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之功效。

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祛痰之功效。

柴胡: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具有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效。

忍冬藤: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络之功效。

野菊花:味苦、辛,性微寒;归肝、心经;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平肝之功效。

甘草:味甘,性平;归脾、胃、肺、心经;具有益气补中,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

白芷: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痈排脓之功效。

本中药配方针对脂溢性脱发患者以益气养血、滋补肝肾、健脾祛湿为治疗原则,进行辨证配伍组方,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具有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无副作用的优点。

下面结合临床资料及典型病例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

一、临床资料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中药,治疗脂溢性脱发患者96人,其中男性62人,女性24人,年龄20--45岁,病程短者6个月,长者4年。

二、治疗方法

采用本发明中药所制备的汤剂,每天一剂,分2—3次服完,15天为一个疗程。

三、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 脱发区全部长满头发,但较其它正常部位稀疏,患处鳞屑、结痂消退,瘙痒消失。

显效: 脱发区基本长满头发,但较其它正常部位稀疏,患处鳞屑、结痂消退,瘙痒减轻。

有效:脱发区有新发生长,患处鳞屑、结痂减少,瘙痒好转。

无效: 脱发区无新发生长,鳞屑、结痂、瘙痒无变化。

四、治疗结果

本发明治疗脂溢性脱发患者96例,经过1—7个疗程的治疗,治愈81例,占90.0%,显效8例,占8.3%,有效5例,占5.2%,无效2例,占2.0%,总有效率为97.9%,未见任何副作用;结果表明,本中药组合物具有疗效好,见效快,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五、典型病例

1.孙某,女,34岁,患有脂溢性脱发两年,头发稀疏,头屑较多,并伴有瘙痒症状。服用本发明制备的汤剂两个疗程,头发停止脱落,又继续服用四个疗程,长出新的头发,治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2.赵某,男,35岁,患有脂溢性脱发一年,头顶脱发严重,周围稀疏,脱发油腻发亮,多方治疗,效果不佳。服用本发明制备的汤剂一个疗程,头发油腻症状明显好转,又继续服用两个疗程,脱发处长出新的细小头发,治愈。

3.张某,男,28岁,患有脂溢性脱发半年,头屑较多,头发油腻光亮,头皮瘙痒。连续服用本发明制备的汤剂三个疗程,脂溢性脱发症状完全消失,长出新的头发,治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4.王某,男,48岁,患有脂溢性脱发两年,头发呈稀疏式脱落,头发油腻光亮,头皮瘙痒,曾服用过多种西药进行治疗,效果未见好转。服用本发明制备的汤剂两个疗程,脂溢性脱发症状明显得到好转,头皮瘙痒症状消失,又继续服用三个疗程,开始长出细小头发,治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侧柏叶35份、制何首乌35份、桑葚35份、桑葚35份、当归30份、刘寄奴14份、山茱萸20份、赤芍14份、黄芩14份、白茅根8份、没药8份、狗脊8份、补骨脂16份、地黄14份、知母144份、苦参14份、白鲜皮12份、地肤子12份、牡丹皮12份、僵蚕12份、鸡血藤12份、干姜14份、柴胡14份、忍冬藤14份、野菊花18份、甘草18份、白芷18份。

称取好上述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水没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5—8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腾前用武火煎煮,沸腾后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加水没过药面5—8厘米,用武火进行煎煮,水沸后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每天一剂,分2—3次服完。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侧柏叶40份、制何首乌40份、桑葚40份、当归35份、刘寄奴10份、山茱萸15份、赤芍14份、黄芩14份、白茅根8份、没药14份、狗脊14份、补骨脂22份、地黄10份、知母10份、苦参10份、白鲜皮14份、地肤子14份、牡丹皮14份、僵蚕8份、鸡血藤14份、干姜14份、柴胡14份、忍冬藤14份、野菊花16份、甘草16份、白芷16份。

称取好上述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水没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5—8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腾前用武火煎煮,沸腾后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加水没过药面5—8厘米,用武火进行煎煮,水沸后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每天一剂,分2—3次服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