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热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73478阅读:7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退热贴,尤其是涉一种退热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发烧既体温高于正常值,正常人体温在一个狭小范围内有所波动,如口温波动在36.0~37℃之间,以凌晨0~4时最低,下午5~7时最高,差异在正负1℃左右。口腔温度在37.3℃以上,直肠内温度在37.6℃以上,腋窝温度37.2以上即称为发热。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尤其是外感发热,及时进行物理降温是首先采用的措施。物理降温就是使用酒精在患者背部、面部、腹部、腋窝处擦浴。然而采用酒精降温只是起到单一降温退热作用,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病因。

退热贴剂作为一种新型给药剂型,其具有使用方便,疗效迅速的特点。它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的降解,从而使得药物的吸收不受胃肠道因素的影响,同时可维持较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降低不良反应,使用方便可随时中断给药,物理降温具有降温快速且持久的特点,克服了注射液给药痛苦、不方便的不足。

中国专利申请CN1895311公开了一种亲水性凝胶透皮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其凝胶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组分组成:柴胡挥发油1~20%、亲水性凝胶2.5~10%、交联剂0~1%、保湿剂20~40%、表面活性剂0~5%、填充剂0~0.1%、黏合剂1~3%、促渗剂1~12%和溶剂40~74%。该亲水性凝胶透皮贴片具有无刺激性、无过敏性、无剥落反应,片载药量远高于注射给药量,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发生的优点,但是该发明选用柴胡挥发油作为产生解热作用的主要成分,柴胡挥发油一般采用传统的水蒸气蒸馏的方式,馏出液静置分层后,分离油层所得,其中的芳香饱和水溶液,含有大量的挥发油成分,但水量大,无法分离,故最终弃去,造成原料浪费;另外,柴胡挥发油本身易氧化变质,不易储存,稳定性差,往往导致制备的柴胡透皮贴片退热药效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退热贴,解决了现有退热贴退热效果差的问题,达到了高效、快速、无毒副作用的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退热贴,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中药浸膏150-200份、填充料80-100份、基质原料30-50份、表面渗透剂10-30份;所述中药浸膏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附子13-15份,肉桂10-12份,葛根12-15份,车前草12-14份,小蓟10-13份,大蓟10-13份,黄柏10-12份,蝉蜕8-10份,辛夷8-10份,艾叶8-10份,冰片6-8份,羚羊角粉6-8份,藿香4-6份,远志3-5份,浮萍3-5份和鱼腥草3-5份。

优选的,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中药浸膏180-190份、填充料85-95份、基质原料30-50份、表面渗透剂15-25份;所述中药浸膏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附子14份,肉桂11份,葛根13份,车前草13份,小蓟12份,大蓟11份,黄柏11份,蝉蜕9份,辛夷9份,艾叶9份,冰片7份,羚羊角粉7份,藿香5份,远志4份,浮萍4份和鱼腥草4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退热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渗透剂为柠檬酸。

优选的,所述填充料包括滑石粉、甘油和聚丙烯酸钠;所述滑石粉、甘油和聚丙烯酸钠的重量比为1:1-3:0.3-5。

优选的,所述基质原料为海藻酸钠。

一种退热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中药浸膏的制备:将所述中药组分除杂、清洗、粉碎,提取有效成分,浓缩得浸膏;所述浸膏的密度为1.5-2.0克/毫升;

2)基质的制备:将天然海藻酸钠加入其重量份数3-5倍水中,搅拌,初步形成基质;

3)基质的处理:向初步形成的基质中加入填充料,混合均匀后加热至65-75℃;

4)将表面活性剂、步骤1所得的中药浸膏加入步骤3)处理过的基质中,加热至50-60℃;并进行充分的搅拌,搅拌时间为20-40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

5)然后将步骤4)获得的产品均匀的涂抹在聚氨酯膜中部,并将形状大小与聚氨酯膜相匹配的隔离纸胶合其上,既得。

优选的,步骤)所述中药有效组份的提取方法为,向步骤1)所得中药粉末中加入2-4倍药材总重量的水,浸泡30-60分钟后,微波提取2-4小时,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备用;将所述滤渣加入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2-3小时;收集滤液和回流液。

优选的,所述微波提取的功率为2000-3000MHz。

本发明中的药物:

阳热气盛而导致气机郁结,病变过程中,阳气易衰,依“热因热用”之法则,可运用辛温、甘温、辛热药物以通阳解表,

附子肉桂二药均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但附子性烈,长于回阳救逆,散寒止痛;肉桂性缓,长于暖下焦而温肾阳,并引火归元以摄无根之火,行气通滞,相须为用则温肾助阳,引火归元,温经散寒共为君药。

葛根,发表解肌,透疹,生津止渴;蝉蜕,发散风热,透疹止痒,浮萍,葛葛根发表解肌,透疹,升阳止泻,生津止渴蝉蜕,发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熄风止痉,浮萍辛,寒,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三药相互搭配透在表在上之热邪,同时浮萍又有利尿之功又可导热下行从小便处,同时浮萍得葛根蝉蜕之助透热力更强,葛根蝉蜕得浮萍之助发表解肌作用更显对因热邪导致的肌肉酸痛效果更显,并且三种药物互相搭配,可协助君药调理一身之阳气为臣药;

小蓟,凉血止血,解毒消痈与大蓟配伍同用,凉血止血,散瘀消痈作用相互加强,二者搭配车前草,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可以使热邪从小便出,并且对体温过高导致的热毒有奇效,黄柏走下焦搜下焦之热邪和车前草配伍,走而不守可使热邪迅速排出体外,同时由于四味药都为寒性,可以纠正附子肉桂过热之弊;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水通淋可以协助车前子、小蓟清热解毒,利尿排毒;

辛夷,通鼻窍,藿香,芳香化湿,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消肿,远志,安神益智,祛痰开窍,四药相互搭配对因大热导致的神昏效果显著,并且因为远志的加入可以安神,使大热后降温导致的身疲作用尤佳;

羚羊角粉,息风止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可单用解热,在本发明中可以加强清热药的,清热效果,使体温迅速降低,并且可以息风止痉,平肝潜阳,可以迅速缓解因高热导致的痉挛,共为佐药;

本发明中药物:

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用于亡阳证,补火助阳,补火,就是补命门之火,命门之火就是人体的元阳、肾阳。散寒止痛,即能温中,又能温经。

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补火助阳,通过补命门之火,用于温助全身阳气,也用于阳虚诸证,散寒止痛,包括温中,与附子比,附子还表现出袪风湿,故风湿痹证常用,肉桂既能散沉寒,又能通血脉。

艾叶,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脾、肾经。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主治: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腹中冷痛,经行腹痛。

葛根,性味归经:甘、辛,凉。归肺、胃经。功效:发表解肌,透疹,升阳止泻,生津止渴。主治:用于外感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湿热泻痢,脾虚泄泻,热病烦渴,消渴证。

蝉蜕,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经。功效:发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熄风止痉。主治: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目翳,小儿夜啼,破伤风。

浮萍,性味归经:辛,寒。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主治:用于风热表证,疹透不畅,水肿,小便不利。

车前草,功效: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主治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黄疸,泻痢,热咳嗽,肝热目赤,咽痛乳蛾,衄血,尿血,痈肿疮毒。

小蓟,性味归经:苦、甘,凉。归心、肝经。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消痈。与大蓟配伍同用。小蓟兼有利尿作用,以治尿血、血淋尤宜。2.散瘀解毒,用于热毒痈肿。其散瘀消痈之功效略逊大蓟。

大蓟,性味归经:甘、苦,凉。归心、肝经。大蓟功效:凉血止血,散瘀消痈。大蓟主治:用于血热吐衄,尿血、崩漏,疮痈肿毒。

黄柏,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主治: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毒疮疡,湿疹,阴虚发热。

辛夷,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功效:散风寒,通鼻窍。主治:用于感冒鼻塞、鼻渊头痛。

冰片,苦、辛,微寒。归心、肝、脾、肺经。中药冰片的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消肿,止痛。

羚羊角粉,性味归经:咸,寒。归肝、心经。功效:息风止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鱼腥草,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肺经。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水通淋。主治:用于肺痈胸痈,肺热咳嗽,热毒疮疡,湿热淋证。

藿香,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功效:化湿,解表,止呕。芳香化湿。它药性微温,所以不管偏寒偏热,都适合,温不热,燥不烈。

远志,性味归经:苦、辛,微温。入心、肺、肾经。功效:安神益智,祛痰开窍,消痈肿。主治:用于惊悸失眠,多梦健忘,神昏癫痫,咳嗽痰多,痈疽肿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以独特的立方原理提供了一种退热贴,有别于传统解热退烧用大量寒凉药物,本发明从温升阳,引火归元立论,辅助解热透疹药,解毒利尿药,开窍醒神药,使在内的热邪可以归元在表之热邪可以透出,并且可以迅速缓解因高热导致的各种兼症,同时药物寒热搭配可以使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祛除过寒过热之弊、起效快,疗效好,且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同时为了增加作用效果,缩短起效时间,减小对皮肤的刺激性作用,增加了填充料、基质原料和表面渗透剂。

2.本发明还提供了该退热贴的制备方法:结合各中药组分的特性和临床实验经验,采用传统中药浸泡提取方法和现代提取工艺相结合,有效的引入了微波提取,乙醇回流提取工艺,药物有效成分提取率高,药物有效成分残留低,为良好的药效提供了基本的保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退热贴,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中药浸膏150份、填充料80份、海藻酸钠30份、柠檬酸10份;所述中药浸膏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附子13份,肉桂10份,葛根12份,车前草12份,小蓟10份,大蓟10份,黄柏10份,蝉蜕8份,辛夷8份,艾叶8份,冰片6份,羚羊角粉6份,藿香4份,远志3份,浮萍3份和鱼腥草3份;所述填充料包括滑石粉、甘油和聚丙烯酸钠;所述滑石粉、甘油和聚丙烯酸钠的重量比为1:1:0.3。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中药浸膏的制备:将所述中药组分除杂、清洗、粉碎,提取有效成分,浓缩得浸膏;所述浸膏的密度为1.5克/毫升;所述中药有效组份的提取方法为,向步骤1)所得中药粉末中加入2倍药材总重量的水,浸泡30分钟后,微波提取2小时,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备用;将所述滤渣加入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2小时;收集滤液和回流液;所述微波提取的功率为2000MHz;

2)基质的制备:将天然海藻酸钠加入其重量份数3倍水中,搅拌,初步形成基质;

3)基质的处理:向初步形成的基质中加入填充料,混合均匀后加热至65-75℃;

4)将表面活性剂、步骤1所得的中药浸膏加入步骤3)处理过的基质中,加热至50-60℃;并进行充分的搅拌,搅拌时间为20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

5)然后将步骤4)所得产品均匀的涂抹在聚氨酯膜中部,并将形状大小与聚氨酯膜相匹配的隔离纸胶合其上,既得。

实施例2

一种退热贴,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中药浸膏200份、填充料100份、海藻酸钠50份、柠檬酸30份;所述中药浸膏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附子15份,肉桂12份,葛根15份,车前草14份,小蓟13份,大蓟13份,黄柏12份,蝉蜕10份,辛夷10份,艾叶10份,冰片8份,羚羊角粉8份,藿香6份,远志5份,浮萍5份和鱼腥草5份;所述填充料包括滑石粉、甘油和聚丙烯酸钠;所述滑石粉、甘油和聚丙烯酸钠的重量比为1:3:5。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中药浸膏的制备:将所述中药组分除杂、清洗、粉碎,提取有效成分,浓缩得浸膏;所述浸膏的密度为2.0克/毫升;所述中药有效组份的提取方法为,向步骤1)所得中药粉末中加入4倍药材总重量的水,浸泡60分钟后,微波提取4小时,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备用;将所述滤渣加入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3小时;收集滤液和回流液;所述微波提取的功率为3000MHz;

2)基质的制备:将天然海藻酸钠加入其重量份数5倍水中,搅拌,初步形成基质;

3)基质的处理:向初步形成的基质中加入填充料,混合均匀后加热至75℃;

4)将表面活性剂、步骤1所得的中药浸膏加入步骤3)处理过的基质中,加热至60℃;并进行充分的搅拌,搅拌时间为40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

5)然后将步骤4)所得的产品均匀的涂抹在聚氨酯膜中部,并将形状大小与聚氨酯膜相匹配的隔离纸胶合其上,既得。

实施例3

一种退热贴,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中药浸膏185份、填充料90份、海藻酸钠40份、柠檬酸20份;所述中药浸膏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附子14份,肉桂11份,葛根13份,车前草13份,小蓟12份,大蓟11份,黄柏11份,蝉蜕9份,辛夷9份,艾叶9份,冰片7份,羚羊角粉7份,藿香5份,远志4份,浮萍4份和鱼腥草4份;所述填充料包括滑石粉、甘油和聚丙烯酸钠;所述滑石粉、甘油和聚丙烯酸钠的重量比为1:2:3。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中药浸膏的制备:将所述中药组分除杂、清洗、粉碎,提取有效成分,浓缩得浸膏;所述浸膏的密度为1.7克/毫升;所述中药有效组份的提取方法为,向步骤1)所得中药粉末中加入3倍药材总重量的水,浸泡40分钟后,微波提取3小时,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备用;将所述滤渣加入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2.5小时;收集滤液和回流液;所述微波提取的功率为2500MHz;

2)基质的制备:将天然海藻酸钠加入其重量份数4倍水中,搅拌,初步形成基质;

3)基质的处理:向初步形成的基质中加入填充料,混合均匀后加热至70℃;

4)将表面活性剂、步骤1所得的中药浸膏加入步骤3)处理过的基质中,加热至55℃;并进行充分的搅拌,搅拌时间为30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

5)然后将步骤4)所得的产品均匀的涂抹在聚氨酯膜中部,并将形状大小与聚氨酯膜相匹配的隔离纸胶合其上,既得。

实施例4

一种退热贴,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中药浸膏155份、填充料85份、海藻酸钠35份、柠檬酸15份;所述中药浸膏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附子135份,肉桂105份,葛根12份,车前草12份,小蓟11份,大蓟11份,黄柏11份,蝉蜕9份,辛夷8份,艾叶8份,冰片6份,羚羊角粉6份,藿香4份,远志3份,浮萍3份和鱼腥草5份;所述填充料包括滑石粉、甘油和聚丙烯酸钠;所述滑石粉、甘油和聚丙烯酸钠的重量比为1:3:0.3。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中药浸膏的制备:将所述中药组分除杂、清洗、粉碎,提取有效成分,浓缩得浸膏;所述浸膏的密度为1.6克/毫升;所述中药有效组份的提取方法为,向步骤1)所得中药粉末中加入2倍药材总重量的水,浸泡35分钟后,微波提取2小时,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备用;将所述滤渣加入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3小时;收集滤液和回流液;所述微波提取的功率为2000MHz;

2)基质的制备:将天然海藻酸钠加入其重量份数5倍水中,搅拌,初步形成基质;

3)基质的处理:向初步形成的基质中加入填充料,混合均匀后加热至67℃;

4)将表面活性剂、步骤1所得的中药浸膏加入步骤3)处理过的基质中,加热至55℃;并进行充分的搅拌,搅拌时间为25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

5)然后将步骤4)所得的产品均匀的涂抹在聚氨酯膜中部,并将形状大小与聚氨酯膜相匹配的隔离纸胶合其上,既得。

实施例5

一种退热贴,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中药浸膏165份、填充料90份、海藻酸钠38份、柠檬酸18份;所述中药浸膏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附子14份,肉桂12份,葛根13份,车前草12份,小蓟11份,大蓟12份,黄柏11份,蝉蜕10份,辛夷9份,艾叶89份,冰片9份,羚羊角粉6份,藿香6份,远志5份,浮萍5份和鱼腥草3份;所述填充料包括滑石粉、甘油和聚丙烯酸钠;所述滑石粉、甘油和聚丙烯酸钠的重量比为1:1.5:2。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中药浸膏的制备:将所述中药组分除杂、清洗、粉碎,提取有效成分,浓缩得浸膏;所述浸膏的密度为1.7克/毫升;所述中药有效组份的提取方法为,向步骤1)所得中药粉末中加入2.5倍药材总重量的水,浸泡45分钟后,微波提取3.5小时,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备用;将所述滤渣加入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3小时;收集滤液和回流液;所述微波提取的功率为3000MHz;

2)基质的制备:将天然海藻酸钠加入其重量份数4.5倍水中,搅拌,初步形成基质;

3)基质的处理:向初步形成的基质中加入填充料,混合均匀后加热至72℃;

4)将表面活性剂、步骤1所得的中药浸膏加入步骤3)处理过的基质中,加热至50-60℃;并进行充分的搅拌,搅拌时间为35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

5)然后将步骤4)所得的产品均匀的涂抹在聚氨酯膜中部,并将形状大小与聚氨酯膜相匹配的隔离纸胶合其上,既得。

实施例6

一种退热贴,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中药浸膏190份、填充料95份、海藻酸钠45份、柠檬酸25份;所述中药浸膏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附子15份,肉桂11份,葛根14份,车前草13份,小蓟12份,大蓟12份,黄柏11份,蝉蜕9份,辛夷8份,艾叶9份,冰片8份,羚羊角粉6份,藿香6份,远志4份,浮萍3份和鱼腥草5份;所述填充料包括滑石粉、甘油和聚丙烯酸钠;所述滑石粉、甘油和聚丙烯酸钠的重量比为1:2.5:4。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中药浸膏的制备:将所述中药组分除杂、清洗、粉碎,提取有效成分,浓缩得浸膏;所述浸膏的密度为1.8克/毫升;所述中药有效组份的提取方法为,向步骤1)所得中药粉末中加入3倍药材总重量的水,浸泡55分钟后,微波提取4小时,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备用;将所述滤渣加入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3小时;收集滤液和回流液;所述微波提取的功率为3000MHz;

2)基质的制备:将天然海藻酸钠加入其重量份数3.5倍水中,搅拌,初步形成基质;

3)基质的处理:向初步形成的基质中加入填充料,混合均匀后加热至72℃;

4)将表面活性剂、步骤1所得的中药浸膏加入步骤3)处理过的基质中,加热至55℃;并进行充分的搅拌,搅拌时间为35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

5)然后将步骤4)所得的产品均匀的涂抹在聚氨酯膜中部,并将形状大小与聚氨酯膜相匹配的隔离纸胶合其上,既得。

实施例6

一种退热贴,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中药浸膏190份、填充料95份、海藻酸钠45份、柠檬酸25份;所述中药浸膏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附子15份,肉桂12份,葛根14份,车前草13份,小蓟12份,大蓟12份,黄柏11份,蝉蜕9份,辛夷9份,艾叶8份,冰片7份,羚羊角粉8份,藿香6份,远志5份,浮萍4份和鱼腥草5份;所述填充料包括滑石粉、甘油和聚丙烯酸钠;所述滑石粉、甘油和聚丙烯酸钠的重量比为1:2.5:3.5。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中药浸膏的制备:将所述中药组分除杂、清洗、粉碎,提取有效成分,浓缩得浸膏;所述浸膏的密度为1.9克/毫升;所述中药有效组份的提取方法为,向步骤1)所得中药粉末中加入4倍药材总重量的水,浸泡55分钟后,微波提取3小时,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备用;将所述滤渣加入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2.2小时;收集滤液和回流液;所述微波提取的功率为2800MHz;

2)基质的制备:将天然海藻酸钠加入其重量份数3.5倍水中,搅拌,初步形成基质;

3)基质的处理:向初步形成的基质中加入填充料,混合均匀后加热至65℃;

4)将表面活性剂、步骤1所得的中药浸膏加入步骤3)处理过的基质中,加热至55℃;并进行充分的搅拌,搅拌时间为25分钟,然后冷却至室温;

5)然后将步骤4)所得的产品均匀的涂抹在聚氨酯膜中部,并将形状大小与聚氨酯膜相匹配的隔离纸胶合其上,既得。

临床实验部分

对比例1,对比例1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去除肉桂。

对比例2:对比例2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将肉桂以等量的附子替代。

对比例3:对比例3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去除渗透剂柠檬酸。

临床和药效研究

选择220名有发热症状的患者,年龄1-75岁,随机分为实验组1-6、对照组、对比例1组、对比例2组和对比例3组,每组20人。实验组1-6依次饮用本发明实施例1-6所得产品,对照组服用专利申请CN1895311实施例1所得,对比例1、2、3为依次使用本发明对比例1、2、3所得退热贴的疗效,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每三个小时一贴。其结果如表1所示,痊愈:使用本品后,发热症状消失,饮食等恢复正常;有效:使用本品后,发热症状减轻或部分消失;无效:使用本品后,发热症状无变化。

表1.药效对比列表

从药效对比列表可知,一:总体来讲:本发明所有实验组退热贴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和对比组。二:对比实验组1-6的疗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3所得退热贴起效最快,疗效最好,9小时内有效率为100%,痊愈率为95%。三:实验组3和对照组疗效相比,3小时内痊愈率高20%,有效率高10%,6小时内痊愈率高20%,有效率高10%,9小时内痊愈率高20%,有效率高10%。四:实验组3和对比例1疗效相比,3小时内痊愈率高30%,有效率高10%,6小时内痊愈率高30%,有效率高10%,9小时内痊愈率高20%,有效率高15%;实验组3和对比例2疗效相比,3小时内痊愈率高30%,有效率高15%,6小时内痊愈率高30%,有效率高10%,9小时内痊愈率高30%,有效率高10%;实验组3和对比例3疗效相比,3小时内痊愈率高20%,有效率高10%,6小时内痊愈率高30%,有效率相同,9小时内痊愈率高15%,有效率高5%。

由疗效效果可知:本发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高于对比组和实验组,尤其是实验组3,在第9小时不存在无效情况;对比实验组3和对比例1、2组可知,肉桂被删去或者被附子代替后,所得对比例1和2的退热贴,对部分患者仍有疗效,但总体有效率明显降低,说明在退热效果中,君药的附子和肉桂的合理搭配是发挥疗效的关键。对比实验组3和对比例3的疗效可知,去除渗透剂柠檬酸以后,对比例3的退热贴的起效慢,总有效率下降,且在第9小时仍存在无效病例,说明渗透剂柠檬酸能够有效促进药物较快到达病患,发挥药效,其原因为除去渗透剂柠檬酸会影响药物分布的均匀性,分散性,因为退热贴是通过渗透发挥疗效的,所以,其状态对疗效也有较大影响。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