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气动升降医疗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5562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气动升降医疗推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具体是一种新型的气动升降医疗推车。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自动化设备的普及,医疗行业的设备也在进行日新月异的更新换代;传统的医疗车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不能适应高矮不齐的病床、手术台与其他一些医疗器具的需要,考虑到医疗卫生方面的严格要求,需要开发一款更加便捷的医疗推车来代替陈旧的老式医疗推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气动升降医疗推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气动升降医疗推车,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呈矩形,上表面装有点动升起开关,侧边焊接有医疗车推手;工作台下表面焊接四个上层伸缩杆,中间空腔嵌入下层伸缩杆;所述上层伸缩杆靠近下端面位置焊接二层隔板;所述二层隔板下端面正中心位置焊接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呈环形结构,内侧开有螺纹槽,与下方气缸的轴外螺纹啮合;所述气缸上端与固定螺母连接,下端用螺钉锁在气缸固定板上;所述气缸固定板焊接在外框架中心内侧位置,上表面固定风机;所述外框架焊接在下层伸缩杆下端,左右两侧使用电焊连接两条加强筋;外框架下表面使用螺钉连接四个支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点动升起开关使用螺钉连接在工作台的右下角;点动下降开关使用螺钉连接在工作台右下角,点动升起开关的右侧平行位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风机用螺钉固定在气缸固定板上表面,气缸后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强筋焊接在外框架内侧,气缸固定板的左右两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脚中间开有槽,两侧开有孔,连接滚轮;所述滚轮置于支脚的中间槽内,两端通过销轴;所述销轴穿过滚轮和支脚两侧的孔中。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医疗车推手焊接在工作台的右侧,向上翘起,与工作台呈一定的锥度。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层隔板位于工作台下方,侧边焊接在四个上层伸缩杆侧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气动式升降结构,在实现医疗推车升降功能的同时进行了自动化的升级换代,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采用气动升降机构,污染小,噪声低符合医疗卫生要求,设计新颖,操作简单便捷,能满足医疗患者需要,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的气动升降医疗推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新型的气动升降医疗推车中下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新型的气动升降医疗推车中下层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点动升起开关,3-点动下降开关,4-医疗车推手,5-上层伸缩杆,6-二层隔板,7-固定螺母,8-下层伸缩杆,9-气缸,10-风机,11-气缸固定板,12-加强筋,13-外框架,14-支脚,15-滚轮,16-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新型的气动升降医疗推车,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呈矩形,使用不锈钢板制造,上表面装有点动升起开关2,侧边焊接有医疗车推手4;工作台上1表面光滑,可以拜访多种药瓶和医疗器械,方便治疗时取用;所述点动升起开关2使用螺钉连接在工作台1的右下角,控制气缸轴的伸出,从而带动工作台1的升起;点动下降开关3使用螺钉连接在工作台1右下角,点动升起开关2的右侧平行位置,控制气缸轴的缩进,从而带动工作台1的下降;所述医疗车推手4焊接在工作台1的右侧,向上翘起,与工作台1呈一定的锥度,方便使用者移动医疗推车;工作台1下表面焊接四个上层伸缩杆5,采用中空的回形钢制作,中间空腔嵌入下层伸缩杆8,是医疗推车升降机构的组成部分;所述上层伸缩杆5靠近下端面位置焊接二层隔板6;所述二层隔板6位于工作台1下方,与工作台1平行,侧边焊接在四个上层伸缩杆5侧面上,带动上层伸缩杆5升降运动,上表面还可放置一些较大的医疗器械;二层隔板6下端面正中心位置焊接固定螺母7;所述固定螺母7呈环形结构,内侧开有螺纹槽,与下方气缸9的轴外螺纹啮合,在气缸9的轴升降时带动二层隔板6升降;所述气缸9上端与固定螺母7连接,下端用螺钉锁在气缸固定板11上,气缸轴上下移动移动实现升降功能;所述气缸固定板11焊接在外框架13中心内侧位置,上表面固定风机10,起固定支撑作用;所述风机10用螺钉固定在气缸固定板11上表面,气缸9后侧,为气缸提供动力;所述外框架13焊接在下层伸缩杆8下端,左右两侧使用电焊连接两条加强筋12;所述加强筋12焊接在外框架13内侧,气缸固定板11的左右两侧,起固定作用;外框架13下表面使用螺钉连接四个支脚14;所述支脚14中间开有槽,两侧开有孔,连接滚轮15,方便医疗推车的移动;所述滚轮15置于支脚14的中间槽内,两端通过销轴16;所述销轴16穿过滚轮15和支脚14两侧的孔中,用于固定滚轮。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