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康复训练助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0957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残疾康复训练助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腿部有残疾或者腿部受伤行动不便的人群而言,常用的助行工具常见的包括有如下两种:一种为拐,即使用者利用双臂架在拐上,通过拐支撑身体,从而降低腿部负担助于行走;另一种为轮椅,使用者坐在轮椅上,完全依靠轮椅行走。

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助行设备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拐类设备中,依靠使用者手臂支撑整个身体重量,由于承重较大,不适于长时间的使用,并且,使用拐移动时,必须依靠腿部支撑才能够使得身体前行,这样造成拐的使用范畴较小;在轮椅设备中,使用者完全乘坐在轮椅上,虽然人体负荷非常小,但是,腿部无法得到锻炼,对于健康恢复作用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一)技术问题

如何提供一种使用负担小,同时又能够起到康复锻炼作用的助行设备,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残疾康复训练助行装置,包括:

用于使用者乘坐的坐板;

用于支撑所述坐板的支腿,所述支腿包括有至少三个,全部的所述支腿围绕成柱体结构设置于所述坐板的下侧,于所述支腿上设置有 仅能够朝一个方向转动的棘轮滑轮;

设置于所述坐板上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坐板铰接,于所述连接杆上还铰接有摆动杆,所述摆动杆的转动方向与所述连接杆的转动方向相同;

用于与使用者脚部连接的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设置于所述摆动杆上。

优选地,所述支腿包括有四个;所述坐板为与人体臀部形状适配的平滑曲面结构;全部的所述支腿成四棱柱结构设置于所述坐板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支腿为长度可调节杆;所述支腿为金属结构,所述坐板为金属结构,所述支腿与所述坐板焊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件为与人体脚步形状适配的胶套;所述连接杆和\或所述摆动杆为长度可调节杆。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件为具有松紧力的弹力带;所述连接杆和\或所述摆动杆为长度可调节杆。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辅助拐杖;所述辅助拐杖与所述坐板卡接。

(三)有益效果

在上述结构设计中,坐板采用人体工程学进行结构设计,其为人体臀部形状适配的曲面结构,如此设置可以提高本实用新型乘坐的舒适性;至少设置有三根支腿,三根支腿围绕成柱体结构,即非平面结构设计,当使用者乘坐到坐板上,通过支腿才能够保证使用者乘坐的稳定性,支腿的底部设置有棘轮滑轮,如此保证坐板仅能够向前前行,避免其发生倒退出现使用者跌倒的情况;连接杆与坐板铰接,摆动杆于连接杆铰接,如此,两根杆件可以完全适应使用者的腿部活动;连接部分采用踏板或者绷带结构,其主要功能为与使用者脚部固定,从而保证连接杆以及摆动杆可随使用者脚部联动。通过上述结构设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残疾康复训练助行装置结构简单,在使用时,其既能够乘坐,又能够提供助行帮助,本实用新型使用简单易行,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对使用者的符合较小,适合长时间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残疾康复训练助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坐板1、支腿2、棘轮滑轮3、连接杆4、摆动杆5、连接部件6、辅助拐杖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残疾康复训练助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残疾康复训练助行装置,该助行装置能够帮助腿脚不方便的人群提供助行帮助。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残疾康复训练助行装置包括:用于使用者乘坐的坐板1;用于支撑坐板1的支腿2,支腿2包括有至少三个,全部的支腿2围绕成柱体结构设置于坐板1的下侧,于支腿2上设置有仅能够朝一个方向转动的棘轮滑轮3;设置于坐板1上的连接杆4,连接杆4与坐板1铰接,于连接杆4上还铰接有摆动杆5,摆动杆5的转动方向与连接杆4的转动方向相同;用于与使用者脚部连接的连接部件6,连接部件6设置于摆动杆5上。

在上述结构设计中,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坐板部分,坐板1采用人体工程学进行结构设计,其为人体臀部形状适配的曲面结构,如此设置可以提高本实用新型乘坐的舒适性,避免使用者由于长时间使用而造成不适,在本实用新型中,坐板1上还可以设置一层海绵垫或者橡胶垫用以提高其表面舒适度,坐板1可以采用金属制成,用以提高其整体结构强度;2、支腿部分,支腿2采用高强度金属材料一体成型,在本实用新型中至少设置有三根支腿2,三根支腿2围绕成柱体结构,即非平面结构设计,如此结构设计,当使用者乘坐到坐板1上,通过支腿2才能够保证使用者乘坐的稳定性,支腿2的底部设置有棘轮滑轮3,如此保证坐板1仅能够向前前行,避免其发生倒退出现使用者跌倒的情况;3、腿部支撑部分,该部分包括有连接杆4以及摆动杆5,连接杆4与坐板1铰接,摆动杆5于连接杆4铰接,如此,两根杆件可以完全适应使用者的腿部活动;4、连接部分,连接部分采用踏板或者绷带结构,其主要功能为与使用者脚部固定,从而保证连接杆4以及摆动杆5可随使用者脚部联动。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残疾康复训练助行装置结构简单,在使用时,其既能够乘坐,又能够提供助行帮助,本实用新型使用简单易行,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对使用者的符合较小,适合长时 间使用。

具体地,支腿2包括有四个;坐板1为与人体臀部形状适配的平滑曲面结构;全部的支腿2成四棱柱结构设置于坐板1的底部。

为了满足不同身高使用者的使用要求,在本实施例中,支腿2为长度可调节杆;支腿2为金属结构,坐板1为金属结构,支腿2与坐板1焊接连接。

具体地,支腿2包括有两根支腿单元,两根支腿单元上均开设有通孔,每个支腿单元上都开设有多个通孔,这样通过两根支腿单元上通孔间的配合实现长度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件6为与人体脚步形状适配的胶套;连接杆4和\或摆动杆5为长度可调节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件6为具有松紧力的弹力带;连接杆4和\或摆动杆5为长度可调节杆。

对于行动能力较弱的使用者而言,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安全性能,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辅助拐杖7;辅助拐杖7与坐板1卡接。辅助拐杖7的使用与传统拐杖的使用方式相同。

提供了辅助拐杖7能够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三种稳定方式:坐板1以及支腿2为使用者提供一级稳定;连接杆4以及摆动杆5结合为使用者提供二级稳定;辅助拐杖7为使用者提供三级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