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移动的CT介入辅助激光射线定位仪。
背景技术:
介入放射学是近20年放射学乃至整个医学界重要的先进技术之一,被称为“第三临床学科”,与临床关系越来越密切,不但取代了部分传统检查和治疗方法,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检查和治疗手段,使临床医学检查和治疗趋向于多样化、微创化。
介入放射学包括两大类:经皮经血管介入放射学和经皮非血管介入放射学,CT介入是后者的重要分支,属于新兴领域。由于CT机在我国县级以上医院,乃至乡镇医院已相当普及,加上CT机本身具有的检查部位广泛、高分辨率显像的特点,使CT介入学具有广泛的基础和应用前景。目前,CT介入学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内容包括两部分:经皮穿刺介入诊断和经皮穿刺介入治疗。CT引导下的经皮穿刺介入不同于开放式和盲穿及其他穿刺介入方法,由于CT具有一定的三维定位能力,即可以利用CT机本身所带的激光定位灯决定纵轴方向位置,同时水平扫描层面上的栅栏定位标志进行X、Y轴定位。在CT介入手术中纵轴激光线与手术器械平行才能达到穿刺部位准确,避免损害与病灶无关的周围组织,因此CT机的激光定位灯发出的辅助射线在CT介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通过CT机进行介入操作,存在以下局限,给手术带来不便。一是由于CT机激光射线在CT机扫描孔内,手术时操作者必须探身孔内开展手术,容易疲劳,同时增加了手术操作难度,且部分手术器械长度过长时,阻碍了CT机的扫描;二是CT负角度扫描时不能进行介入手术;三是CT机本身激光灯会在一定时间内(约1分钟)自动熄灭,手术时需要一人专门不时按激光灯开关,无形中增加了手术助手的X线辐射量及劳累度;四是病人手术时置身扫描孔内,患者精神上容易产生恐惧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移动的CT介入辅助激光射线定位仪,本装置在CT机扫描确定病灶部位后,将病人移出CT机扫描孔,利用本实用新型,模拟CT机激光射线,指示病灶部位,指导实施手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移动的CT介入辅助激光射线定位仪,包括激光射线生成器、激光射线角度调节器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杆,及配合在所述支撑杆杆身上的滑动套,所述滑动套与所述支撑杆之间配合有螺丝,所述滑动套的外圈处倾斜向下设置有三个旋转座,在所述旋转座内配合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与所述旋转座之间配合有螺栓,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套部,所述套部与所述支撑杆之间配合有第一螺丝,所述激光射线角度调节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顶部,所述激光射线角度调节器具有一个角度调节板,所述角度调节板与所述激光射线角度调节器之间配合有第二螺丝,所述激光射线生成器与所述角度调节板之间配合有第三螺丝。
优选地,所述旋转杆远离所述旋转座的那一端设置有万向球,并通过所述万向球连接有垫板,所述垫板的顶部设置有配合所述万向球的第一套部,所述第一套部具有球形槽,所述万向球嵌入所述球形槽内。
优选地,所述滑动套与所述支撑杆之间过渡配合。
优选地,所述角度调节板的角度调节范围为0-2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将介入操作从狭窄的CT机扫描孔内移到扫描孔外,减少了CT介入操作者的辐射,使CT介入操作容易开展,操作者不易疲劳,减少操作难度,最主要的是在扫描孔外进行介入手术,解决了因手术器械长度过长带来的CT机扫描困难。
2)有效的解决了CT负角度扫描时不能进行介入手术的困境。
3)本实用新型的射线可以连续发射约13小时,不需要专人保障射线生成,大大减少了手术助手的X线辐射量及劳累度。
4)介入时,病人处于相对较大的空间,可以减轻压迫感和恐惧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所示的一种可移动的CT介入辅助激光射线定位仪,包括激光射线生成器1、激光射线角度调节器2和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包括支撑杆301,及配合在所述支撑杆301杆身上的滑动套302,所述滑动套302与所述支撑杆301之间配合有螺丝303,所述滑动套302的外圈处倾斜向下设置有三个旋转座304,在所述旋转座304内配合有旋转杆305,所述旋转杆305与所述旋转座304之间配合有螺栓306,所述支撑杆301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307,所述安装板307的底部设置有套部308,所述套部308与所述支撑杆301之间配合有第一螺丝311,所述激光射线角度调节器2安装在所述安装板307的顶部,所述激光射线角度调节器2具有一个角度调节板201,所述角度调节板201与所述激光射线角度调节器2之间配合有第二螺丝202,通过调节第二螺丝的松紧度来调节角度调节板扳动时的松紧度,所述激光射线生成器1与所述角度调节板201之间配合有第三螺丝211。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旋转杆305远离所述旋转座304的那一端设置有万向球312,并通过所述万向球312连接有垫板313,所述垫板313的顶部设置有配合所述万向球312的第一套部314,所述第一套部314具有球形槽(未图示),所述万向球312嵌入所述球形槽内。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滑动套302与所述支撑杆301之间过渡配合。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角度调节板201的角度调节范围为0-2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将介入操作从狭窄的CT机扫描孔内移到扫描孔外,减少了CT介入操作者的辐射,使CT介入操作容易开展,操作者不易疲劳,减少操作难度,最主要的是在扫描孔外进行介入手术,解决了因手术器械长度过长带来的CT机扫描困难。
2)有效的解决了CT负角度扫描时不能进行介入手术的困境。
3)本实用新型的射线可以连续发射约13小时,不需要专人保障射线生成,大大减少了手术助手的X线辐射量及劳累度。
介入时,病人处于相对较大的空间,可以减轻压迫感和恐惧感。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