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碎石术后止血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8344阅读:618来源:国知局
经皮肾碎石术后止血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引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经皮肾碎石术后止血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医疗器械和微创外科的发展,经皮肾镜取石术已在临床普遍应用。经皮肾镜取石术就是在腰部建立一条从皮肤到肾脏的通道,利用激光、超声等碎石工具,把肾结石击碎取出。就是所谓的“打孔取石”。

而传统的“开刀取石”的方法,需要在腰部做一个20cm左右的大切口,切开腰部的肌肉,把肾脏分离出来,在肾盂或肾实质切开一个小口,将结石取出来。这种方法损伤大、出血较多、痛苦重、恢复慢。通常手术后需要住院7天左右。因为手术切口大,不但皮肤不美观,而且手术后患者的体力受影响比较大。

可见与传统的“开刀取石”相比,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损伤小、痛苦轻、取石彻底、恢复快等优点。腰部的切口通常小于1cm,因为不切开肌肉,因此不但不影响美观,而且手术后对劳动力几乎没有影响。手术后通常2~3天就出院了。

然而自从近来开展微创经皮肾碎石治疗肾结石以来,常常出现术后肾实质隧道出血和引流管脱离肾盏导致出血不止的问题,甚至是由于失血性休克致病人死亡,或肾周感染积脓,肾盏感染积脓难以控制等严重问题;或者是由于引流不畅而被迫做肾切除的问题;人们曾设法采用带单个球囊的引流管向外拖拉来压迫止血及通过引流管前端管状扩展而压迫止血,但是单囊引流管存在止血不可靠、引流不通畅,牵引力因操作不均和病人病症差异而不能达到每一个病人都有可靠效果的缺陷,甚至造成肾实质术后再次损伤而加重出血,从而未能从根本上可靠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也有人曾设计了一种双囊引流管,但此种双囊引流管的双囊均固定于引流管上,仅仅通过双囊的扩张而压迫止血和固定引流管,存在止血效果不可靠、引流不可靠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皮肾碎石术后能达到可靠止血和防止引流管脱落的经皮肾碎石术后止血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经皮肾碎石术后止血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前囊和后囊,引流管管壁内设有分别与前、后囊连通的注水通道,所述后囊固定于所述引流管的外壁上,前囊套于引流管外可沿引流管轴向滑动,前囊与后囊之间通过张力膜管连为一体,前囊的前端连接有牵引膜管,牵引膜管的长度大于前囊与引流管前端之间的距离,引流管内有支撑构件,支撑构件的前端有弹性构件将牵引膜管支撑定位;将引流管置入肾实质内,使牵引膜管给前囊以预制张力,依次往前、后囊注水,前、后囊扩张固定引流装置,拔出支撑构件,前囊朝向后囊运动,前、后囊之间产生纵向的压迫作用,张力膜管和后囊向四周扩张对肾实质隧道产生全方位压迫止血。

作为优选,所述前囊为圆环型囊。

作为优选,所述前囊的囊壁上设有注水孔,注水孔处通过弹性软管与相应的注水通道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软管的壁厚大于所述前囊的壁厚。

作为优选,所述张力膜管的前端连接于前囊上、后端连接于所述后囊的后端端部。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构件为整体件,支撑构件包括圆柱型的支撑杆以及位于支撑杆前端的弹性构件和位于支撑杆后部的定位叉。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构件为一对关于支撑杆对称设置的L型弹性杆,L型弹性杆的拐点朝外;所述定位叉为关于支撑杆对称布置的V型弹性叉。

作为优选,所述牵引膜管上对应所述L型弹性杆的拐点位置处设有一对连接孔。

作为优选,所述引流管后段末端的侧壁上对应所述V型弹性叉位置处设有一对定位孔。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构件以弹性构件插入所述牵引膜管侧壁上的连接孔内,以定位叉插入所述引流管侧壁上的定位孔内。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本装置沿肾实质隧道进入病患肾盂内,通过前囊通过牵引膜管和支撑构件支撑,前囊产生一定的预制张力;然后经注水通道和弹性软管向前囊注水,前囊扩张使引流管不会从肾实质内脱离;接着向后囊注水,后囊扩张使本实用新型固定,同时由于后囊的扩张,张力膜管受力增加前囊的压迫力,前囊的压力值达到有效止血的压力值;最后将支撑杆拔出产生张力,前囊朝向后囊运动,前、后囊之间产生纵向的压迫作用,张力膜管和后囊向四周扩张对肾实质隧道产生全方位压迫止血。

为了保证前囊沿引流管管壁运动时可靠的注水,将前囊通过弹性软管与相应的注水孔连通。

为了保证注水过程中弹性软管的扩张小于前囊的扩张,选择壁厚大于前囊壁厚的弹性软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支撑构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示序号:

1—引流管、2—前囊、3—后囊、4—牵引膜管、5—张力膜管、6—支撑构件、7—弹性软管、11—定位孔、41—连接孔、61—支撑杆、62—弹性构件、63—定位叉。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经皮肾碎石术后止血引流装置,它包括引流管1、前囊2、后囊3、牵引膜管4、张力膜管5以及支撑构件6,引流管1管壁内设有分别用于向前囊2、后囊3注水的前、后注水通道,前囊2通过弹性软管7与前注水通道连通,弹性软管7的壁厚大于前囊2的壁厚;后注水通道的出水口位于后囊3处的相应位置。后囊3固定于引流管1的外壁,前囊2可沿引流管1轴向运动的套于引流管1外,前囊2与后囊3之间通过张力膜管5连接,前囊2的前端通过牵引膜管4与支撑杆6连接;牵引膜管4的内径大于引流管1的外径,牵引膜管4位于引流管1外;张力膜管5的内径大于引流管1的外径,张力膜管5位于引流管1外,其前端与前囊2囊壁的最外侧连为一体、后端与后囊3的后端连为一体。

引流管1末端的侧壁上设有定位孔11,牵引膜管4的前端位于引流管1前端外,牵引膜管4对应引流管1前端外的侧壁上设有一对连接孔41,连接孔41两侧分别设置有前标示线42和后标示线43。支撑构件6为整体件,包括支撑杆61、弹性构件62和定位叉63,弹性构件62位于支撑杆61的前端,定位叉63位于支撑杆后部。支撑构件6以弹性构件62插入牵引膜管4侧壁上的连接孔41内,以定位叉63插入引流管1侧壁上的定位孔11内。

本实施例在使用前首先在牵引膜管连接孔前后侧侧壁上画上前、后标示线,然后将支撑构件置入引流管内,使其前端正好与引流管平齐,使其上的定位叉套入引流管的定位孔内将支撑杆固定于引流管内;接着推动支撑构件,使弹性构件与牵引膜管相连;再沿牵引膜管前标示线剪去牵引膜管多余部分。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首先将本装置沿肾实质隧道进入病患肾盂内,通过支撑构件支撑使前囊产生一定的预制张力;然后经注水通道和弹性软管向前囊注水,前囊扩张使引流管不会从肾实质内脱离;接着向后囊注水,后囊扩张使本引流管完成固定,此时前后、囊分别位于肾实质的内、外侧,由于后囊的扩张,张力膜管受力增加前囊的压迫力,前囊的压力值达到有效止血的压力值;最后将支撑杆拔出产生张力,此时前囊受到张力膜管作用而向后囊运动,压迫肾实质,并且张力膜管拉长的同时带动后囊仍向周围方向扩张,达到肾实质隧道内外端及周围均受到压迫而止血。即使出现肾实质隧道内仍有出血的情况,也会因所出血液因前后囊纵向压迫不能外溢而进入肾实质隧道和张力膜管之间,终因压力增加至与肾实质隧道处动脉压力平衡而停止出血,彻底止血的同时也不至于因压力作用而再次损伤肾实质。

可见通过本实施例的运用达到了可靠止血,防止引流管脱落,使用安全,不会导致肾实质再次损伤的效果。同时操作过程简单方便,利于广泛推广运用,易于实现操作过程的标准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