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1347阅读:3365来源:国知局
氧气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氧气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是指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称为气管插管,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临床中在气管插管患者脱机后,需要将氧气导管与气管导管连接,持续为患者给氧。现目前两导管之间的连接方式一般采用卡接,卡接的导管之间容易滑脱,密闭性被破坏,不能为患者充分给氧,影响患者持续正常的吸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氧气管固定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氧气管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块的正面开设有与氧气管外径相适配卡接的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的开口处设有两个第一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上均设有一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通过螺栓装配在第一连接孔和第一定位孔中,将第一固定块和第一固定板锁定;所述第一固定块的背面开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中设有扣片卡座;所述第二固定块的正面开设有与气管导管外径相适配卡接的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槽的开口处设有两个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二连接耳上均设有一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开设有与第二连接孔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通过螺栓装配在第二连接孔和第二定位孔中,将第二固定块和第二固定板锁定;所述第二固定块的背面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连接槽中固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安装有可活动的扣片,所述扣片的一侧端部固接有卡头,所述卡头与第一固定块上的扣片卡座相互配合卡接固定,从而将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下端面固接有竖直向下的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端面固接有竖直向上的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配合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耳与所述第二连接耳均为半圆形,并且尺寸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形状大小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均为凹型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槽的槽宽与所述扣片宽度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扣片的下表面固接有把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固定块上开设的第一固定槽中卡接氧气导管,第一固定板上的第一定位孔与第一连接耳上的第一连接孔重合,从而形成可供螺栓插入的通道,安装螺栓后第一固定块与第一固定板实现固定连接,因而氧气导管被牢固的固定。在第二固定块上开设的第二固定槽中卡接气管导管,第二固定板上的第二定位孔与第二连接耳上设置的第二连接孔重合,从而形成可供螺栓装配的通道,安装螺栓后第二固定块与第二固定板实现固定连接,因而气管导管被牢固固定。然后将氧气导管和气管导管卡接连接,并且通过第二固定块上设置的可活动的扣片一侧端部的卡头,与第一固定块上的扣片卡座配合卡接,稳定牢固的将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防止卡接的氧气导管和气管导管之间,因外力碰触,或者患者扯动而使连接处滑脱,能够持续稳定的为患者给氧,减少对患者康复护理的影响。

2、第一连接耳与所述第二连接耳均为半圆形,并且尺寸一致,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尺寸一致,是为了更好的相互配合将氧气导管和气管导管固定。在第一固定板上设有第一连接片,在第二固定板上设有第二连接片,并且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配合卡接。此时,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一侧,可通过扣片卡接扣片卡座实现可拆卸连接,其另一侧又将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卡接固定,使本氧气管固定装置固定更加牢固。

3、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均为凹型槽,为了使扣片上的卡头与第一连接槽中的扣片卡座相互配合,卡接时,需要扣片一部分嵌入第一连接槽中,因而第一连接槽的槽宽与扣片宽度相适配,从而才能实现卡头与扣片卡座配合卡接。

4、为了在使用时,有可供手部握持施力操作装配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以及进行拆卸的部件,扣片的下表面固接有把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氧气管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固定块与第一固定板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固定块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固定块和第二固定板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固定块;11-第一固定槽;12-第一连接槽;121-扣片卡座;13-第一连接耳;131-第一连接孔;2-第一固定板;21-第一定位孔;22-第一连接片;3-第二固定块;31-第二固定槽;32-第二连接槽;33-第二连接耳;331-第二连接孔;4-第二固定板;41-第二定位孔;42-第二连接片;5-螺栓;6-扣片;61-卡头;62-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氧气管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块1、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块3、第二固定板4。所述第一固定块1的正面开设有与氧气管外径相适配卡接的第一固定槽11,所述第一固定槽11为U型槽。所述第一固定槽11的开口处设有两个第一连接耳13,所述第一连接耳13上均设有一个第一连接孔131,第一连接孔131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固定板2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31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21,第一定位孔21设有内螺纹,所述螺栓5设有外螺纹,通过螺栓5装配在第一连接孔131和第一定位孔21中,将第一固定块1和第一固定板2锁定。所述第一固定块1的背面开设有第一连接槽12,所述第一连接槽12中设有扣片卡座121。所述第二固定块3的正面开设有与气管导管外径相适配卡接的第二固定槽31,所述第二固定槽31为U型槽。所述第二固定槽31的开口处设有两个第二连接耳33,所述第二连接耳33上均设有一个第二连接孔331,第二连接孔331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固定板4上开设有与第二连接孔331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41,第二定位孔41设有内螺纹,通过螺栓5装配在第二连接孔331和第二定位孔41中,将第二固定块3和第二固定板4锁定。所述第二固定块3的背面开设有第二连接槽32,所述第二连接槽32中固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安装有可活动的扣片6,所述扣片6的一侧端部固接有卡头61,所述卡头61与第一固定块1上的扣片卡座121相互配合卡接固定,从而将第一固定块1和第二固定块3可拆卸连接。

采用以上结构,在第一固定块1上开设的第一固定槽11中卡接氧气导管,第一固定板2上的第一定位孔21与第一连接耳13上的第一连接孔131重合,从而形成可供螺栓5装配的通道,安装好螺栓5后,第一固定块1与第一固定板2实现固定连接,因而氧气导管被牢固的固定。在第二固定块3上开设的第二固定槽31中卡接气管导管,第二固定板4上的第二定位孔41与第二连接耳33上设置的第二连接孔331重合,从而形成可供螺栓5装配的通道,安装好螺栓5后,第二固定块3与第二固定板4实现固定连接,因而气管导管被牢固固定。然后将氧气导管和气管导管卡接连接,接通为患者给氧的氧气通道,通过第二固定块3上设置的可活动的扣片6一侧端部的卡头61,与第一固定块1上的扣片卡座121配合卡接,稳定牢固的将第一固定块1和第二固定块3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从而使氧气导管和气管导管能够持续保持卡接状态,防止卡接的氧气导管和气管导管之间,因外力碰触,或者患者扯动而使连接处滑脱,能够持续稳定的为患者给氧,减少对患者康复护理的影响。

作为其中一种可实现方式,所述第一固定板2的下端面固接有竖直向下的第一连接片22,所述第二固定板4的上端面固接有竖直向上的第二连接片42,第一连接片22和第二连接片42卡接。在利用第一固定块1和第二固定块3分别固定氧气导管和气管导管时,在第一固定块1和第二固定块3通过扣片6可拆卸连接后,进一步使第一连接片22与第二连接片42卡接,可以使固定效果更佳。

所述第一连接耳13与所述第二连接耳33均为半圆形,并且尺寸一致,所述第一固定板2与所述第二固定板4形状大小一致。使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4不用区分使用,均能与第一连接耳13和第二连接耳33配合,可以提高实际使用时,装配固定氧气导管和气管导管的效率。

为了实现第二连接槽32中的扣片6,与第一连接槽12中的扣片卡座121实现配合卡接,所述第一连接槽12和第二连接槽32均为凹型槽。扣片6需要一部分嵌入第一连接槽12中才能实现卡头61与扣片卡座121配合卡接,因此第一连接槽12的槽宽与扣片6宽度相适配。

所述扣片6的下表面固接有把手62。在装配本氧气管固定装置时,便于施力针对第一固定块1和第二固定块3的配合卡接,以及拆卸。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