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腔吸入麻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1581阅读:8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入麻醉装置。



背景技术:

吸入麻醉是麻醉史上应用最早的麻醉方法,通过挥发性麻醉药或麻醉气体经呼吸系统吸收入血,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的全身麻醉的方法。吸入麻醉药在体内代谢、分解少,大部分以原形从肺排出体外,因而吸入麻醉具有较高的可控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目前吸入麻醉仍为实施全身麻醉的重要内容,但吸入麻醉药的泄露所导致职业暴露或环境污染始终是其不可回避的劣势。目前麻醉医生主要使用密闭性高的气管插管或相对密闭的喉罩实施吸入麻醉,但气管插管或喉罩由于对呼吸道有一定刺激因而有一定呼吸系统并发症(声门水肿、喉痉挛等)风险,对于小儿群体风险尤高。为了使患者耐受气管插管或喉罩亦需要较深的麻醉深度。

静脉麻醉药用于个体的反应差异较大,麻醉深度不易控制。当达到手术足够的镇静、镇痛、无体动的麻醉深度时往往已经出现呼吸抑制而需要使用气管插管或喉罩控制通气,亦增加了呼吸系统并发症风险。静脉麻醉药较吸入麻醉药代谢缓慢,亦非短小手术的最佳选择。

日间手术尤其是小儿短小手术(如小儿眼科激光光凝术)对麻醉深度要求较高,无论是气管插管或喉罩下吸入麻醉还是静脉麻醉均增加呼吸系统并发症风险,目前通常使用面罩吸入麻醉,其最大劣势在于面罩密闭性差导致麻醉气体泄露。此外,面罩占据了小儿眼科手术的操作术野,术者在推挤面罩过程中也加重了麻醉气体的泄露。

局麻加强化手术(如血管外科介入手术),通畅常所需麻醉深度较浅且时间较长,由于患者无法耐受气管插管或喉罩,为防止吸入麻醉气体泄露,因而不适合使用吸入麻醉。目前通常使用小剂量静脉麻醉结合面罩通气,但由于个体用药差异较大,当麻醉较深时会出现呼吸抑制风险,老年患者尤甚。为安全起见,使用气管插管或喉罩控制通气,亦增加了呼吸系统并发症风险和术毕拔管困难可能。

如果存在一种麻醉方式使得对呼吸道无明显刺激(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风险)的同时又能达到一定麻醉深度,且可控性强、苏醒迅速、无麻醉气体污染,将完美适用于上述两类手术的麻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满足对呼吸道无明显刺激的同时又能达到一定麻醉深度,且可控性强、苏醒迅速、无麻醉气体污染的麻醉方式的麻醉工具。

基于上述技术构想,本实用新型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鼻腔吸入麻醉装置,包括导管、双孔鼻头子、气源输入口、废气排出口。其特征在于:双孔鼻头子与鼻腔密闭连接,防止麻醉气体泄露,气源输入口与麻醉机气体出口紧密连接,废气排出口与麻醉机气体入口紧密连接,保证了导管中气体的密闭、单向流动。

所述的双孔鼻头子优选呈鼻咽通气道状,亦可具有圆锥形鼻塞,或具有气囊,均用于防止麻醉气体泄露。

作为优化,所述的双孔鼻头子内壁具有采气管,用于检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和/或呼气末麻醉气体浓度,用于反映麻醉深度。

作为优化,所述的双孔鼻头子之间部位导管具有流量调节器,通过不同程度地夹扁导管管腔用于参与吸入麻醉深度的调节。

作为优化,所述的导管连接有头带,或耳挂带,或医用胶带,用于协助固定双孔鼻头子,防止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将麻醉回路、鼻导管、鼻咽通气道、气管插管或喉罩的特点融为一体,巧妙地避免了吸入麻醉的泄露问题,而充分发挥了其药理学优势,是一种全新类型的吸入麻醉工具,实现了对呼吸道无明显刺激的同时又能达到一定的麻醉深度,且可控性强、苏醒迅速、无麻醉气体污染的效果,尤其适用于日间手术和局麻加强化手术。该产品可制成多种不同尺寸的规格,以满足不同的患者需要。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鼻腔吸入麻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导管;2、双孔鼻头子;2-1、鼻塞或气囊3、气源输入口;4、废气排出口;5、采气管;6、流量调节器;7、头带或耳挂带或医用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鼻腔吸入麻醉装置,包括导管1、双孔鼻头子2、气源输入口3、废气排出口4。其特征在于:双孔鼻头子2与鼻腔密闭连接,防止麻醉气体泄露,气源输入口3与麻醉机气体出口紧密连接,废气排出口4与麻醉机气体入口紧密连接,保证了导管中气体的密闭、单向流动。

所述的双孔鼻头子2优选为鼻咽通气道状,亦可为类似吸氧鼻导管,且具有圆锥形鼻塞,或具有气囊2-1,均用于防止麻醉气体泄露。

作为优化,所述的双孔鼻头子2内壁具有采气管5,用于检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和/或呼气末麻醉气体浓度,用于反映麻醉深度。

作为优化,所述的双孔鼻头子2之间部位导管具有流量调节器6,通过不同程度地夹扁导管管腔用于参与吸入麻醉深度的调节。

作为优化,所述的导管连接有头带或耳挂带或医用胶带7,用于固定吸入麻醉装置,防止脱落。

使用时,首先确认患者双侧鼻孔通气良好并清除鼻腔分泌物,必要时可使用抗胆碱药物(如阿托品、长托宁)减少呼吸道腺体分泌。

麻醉诱导实施方法为:将气源输入口3与麻醉机气体出口紧密连接,废气排出口4与麻醉机气体入口紧密连接。将双孔鼻头子2插入患者鼻腔并密闭固定,可使用头带或耳挂带或医用胶带7用于协助固定,打开麻醉机并设置于自主通气模式,打开新鲜气体流量与吸入麻醉气体挥发罐,使麻醉气体进入导管1,嘱患者关闭口腔并使用鼻腔深呼吸(无法配合的小儿患者可通过约束肢体以及人工关闭口腔完成诱导)。麻醉气体优选为七氟醚。

麻醉维持阶段,患者具有一定的自主调节机制:随麻醉深度增加,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减慢,分钟通气量降低,吸入麻醉药量减少,从而使麻醉深度降低;麻醉深度降低使呼吸频率加快,潮气量增加,分钟通气量增加,吸入麻醉药量增加,从而使麻醉深度增加。麻醉医师可通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采气管5所检测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和/或呼气末麻醉气体浓度判断麻醉深度,必要时可通过开大新鲜气体流量、开大吸入麻醉气体挥发罐、夹紧流量调节器6以增加吸入麻醉药含量从而加深麻醉深度;反之,通过减小新鲜气体流量、关小吸入麻醉气体挥发罐、开大流量调节器6以降低吸入麻醉药含量从而降低麻醉深度。

苏醒阶段,关闭吸入麻醉气体挥发罐,增加新鲜气体流量,完全打开流量调节器6,按压快速充气按钮洗出导管中残留的麻醉气体,利于患者快速苏醒。

值得注意的是,应避免彻底夹闭流量调节器6,防止鼻腔气压过高导致麻醉气体泄露。

本实用新型完全基于患者自主呼吸状态下使用,麻醉机应始终处于自主通气模式。

如按照前述方法降低麻醉深度而患者出现呼吸停止,应托下颌观察呼吸节律是否恢复,必要时改用面罩辅助通气。

如按前述方法增加麻醉深度仍不能满足消除手术刺激要求,应考虑辅以局部麻醉或使用小剂量静脉镇痛镇静药物,必要时改用传统的气管插管或喉罩通气。

以上操作均应由具备执业资质的麻醉医师完成。

本实用新型将麻醉回路、鼻导管、鼻咽通气道、气管插管或喉罩的特点融为一体,巧妙地避免了吸入麻醉的泄露问题,而充分发挥了其药理学优势,是一种全新类型的吸入麻醉工具,实现了对呼吸道无明显刺激的同时又能达到一定的麻醉深度,且可控性强、苏醒迅速、无麻醉气体污染的效果,尤其适用于日间手术和局麻加强化手术。该产品可制成多种不同尺寸的规格,以满足不同的患者需要。

本实用新型试用效果确切,很好的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初衷。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做出适当变形、改进、等同替换,或仅使用本实用新型部分内容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