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腿部牵引运动康复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牵引治疗是腿部骨科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方法,牵引治疗是利用适当的持续牵引力达到整复和维持复位,在腿部骨科临床上,牵引治疗主要采用人工,人工牵引的效果较差,且人工劳动强度高,即使具有一些牵引架,其结构复杂,体积较大,成本较高,不适合推广应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腿部牵引运动康复系统。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腿部牵引运动康复系统,所述腿部牵引运动康复系统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架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支架装置之间的第二支架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支架装置左右两侧的第一电机装置、位于所述第一电机装置下方的升降装置及位于所述升降装置下方的第二电机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一侧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另一侧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方的第一竖杆、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上的第二横杆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第三横杆,所述第二支架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下方的第三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左右两侧的第四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方的第四支撑杆、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上方的第五横杆、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左右两侧的第三支架,所述第一电机装置包括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上的第一输出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的第一拉线及位于所述第一拉线下方的第二拉线,所述第二电机装置包括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上的第二输出轴、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的第三拉线及位于所述第三拉线上方的第四拉线,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支撑框、设置于所述支撑框内的弯曲杆、位于所述支撑框左右两侧的夹持框、位于所述夹持框上方的第一固定环、位于所述夹持框下方的第二固定环及设置于所述夹持框内的弹簧。
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呈水平状。
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二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竖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五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支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两侧,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横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一电机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输出轴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拉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拉线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电机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及第四横杆与所述第二电机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呈圆柱体,所述第二输出轴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三拉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拉线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拉线的下端固定连接。
所示支撑框呈圆环状,所述弯曲杆呈弯曲状,所述弯曲杆收容于所述支撑框内,所述弯曲杆的两端与所述支撑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夹持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框的左右两侧,所述夹持框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夹持框的两端顶靠在所述支撑框上,所述第一固定环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一固定环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固定环的两端与所述夹持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环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环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固定环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二固定环的两端与所述夹持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拉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呈水平状,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夹持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框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腿部牵引运动康复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腿部进行有效的牵引,使得腿部向上或者向下运动,有利于促进腿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腿部尽快的恢复健康,同时人工劳动强度小,人工的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腿部牵引运动康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腿部牵引运动康复系统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架装置2、位于所述第一支架装置2之间的第二支架装置3、位于所述第二支架装置3左右两侧的第一电机装置4、位于所述第一电机装置4下方的升降装置6及位于所述升降装置6下方的第二电机装置5。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架11,所述第一支架11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11的一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1的上端呈水平状。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支架装置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架装置2包括第一支撑杆2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上一侧的第一横杆2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另一侧的第二支架23、位于所述第一横杆22上方的第一竖杆24、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24上的第二横杆25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上的第三横杆26。所述第一支撑杆2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2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22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2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二支架23呈凹字形,所述第二支架2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3的上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一竖杆2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2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24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架2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25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2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2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2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竖杆24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26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横杆26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2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侧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支架装置3包括第二支撑杆31、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31下方的第三支撑杆32、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32左右两侧的第四横杆33、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31上方的第四支撑杆34、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34上方的第五横杆35、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34左右两侧的第三支架36。所述第二支撑杆3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32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3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3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3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横杆3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3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3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四支撑杆34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3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34的上端与所述第五横杆3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横杆35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支架3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34的两侧,所述第三支架36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36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横杆35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3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杆34的侧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电机装置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支架装置3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电机装置4包括第一电机41、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41上的第一输出轴42、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42上的第一拉线43及位于所述第一拉线43下方的第二拉线44。所述第一电机41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电机4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横杆35的端部与所述第一电机41的侧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电机41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一输出轴42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输出轴42与所述第一电机41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电机41带动所述第一输出轴42旋转。所述第一拉线4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轴4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43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拉线4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44设有两个且呈倾斜放置。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电机装置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支架装置3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电机装置5包括第二电机51、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51上的第二输出轴52、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轴52上的第三拉线53及位于所述第三拉线53上方的第四拉线54。所述第二电机51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机5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26及第四横杆33与所述第二电机5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52呈圆柱体,所述第二输出轴52与所述第二电机51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电机51带动所述第二输出轴52旋转。所述第三拉线53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输出轴5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拉线53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拉线54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拉线54设有两个且呈倾斜放置。
如图1所示,所述升降装置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支架装置3的左右两侧,同时位于所述第一电机装置4与所述第二电机装置5之间。所述升降装置6包括支撑框61、设置于所述支撑框61内的弯曲杆62、位于所述支撑框61左右两侧的夹持框63、位于所述夹持框63上方的第一固定环64、位于所述夹持框63下方的第二固定环65及设置于所述夹持框63内的弹簧66。所示支撑框61呈圆环状,所述支撑框61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支撑框61可以发生弹性变形,使用者可以将其需要锻炼的肢体放置在所述支撑框61内。所述弯曲杆62呈弯曲状,所述弯曲杆62收容于所述支撑框61内,所述弯曲杆62的两端与所述支撑框6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弯曲杆62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弯曲杆62可以顶靠在使用者的肢体上,对使用者的肢体起到了固定的作用。所述夹持框6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框61的左右两侧。所述夹持框63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夹持框63的两端顶靠在所述支撑框61上,从而对所述支撑框61起到支撑作用,位于所述支撑框61一侧的夹持框63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杆31的侧面滑动连接,位于所述支撑框61另一侧的夹持框63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侧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夹持框63与所述支撑框61可以稳定的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固定环64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一固定环64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固定环64的两端与所述夹持框6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4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环6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65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固定环65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二固定环65的两端与所述夹持框6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拉线54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环65固定连接。所述弹簧66设有四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框61的左右两侧,所述弹簧66呈水平状,所述弹簧66的一端与所述夹持框6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66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框6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本实用新型腿部牵引运动康复系统使用时,首先使用者将肢体放置在所述支撑框61内,然后弯曲杆62顶靠在肢体上,从而对肢体起到了相对固定的作用。所述然后启动第一电机41,使得所述第一输出轴42逆时针旋转,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拉线43被拉紧,所述通过第二拉线44使得所述第一固定环64被向上拉动,然后使得所述夹持框63及支撑框66向上移动,然后使得肢体向上运动。当支撑框61及夹持框63向上移动一定距离时,关闭第一电机41,使得所述第一输出轴42不再旋转,然后启动第二电机51,使得所述第二输出轴52顺时针旋转,进而使得所述第三拉线53被拉紧,然后通过第四拉线54使得所述第二固定环65被向下拉动进而使得所述夹持框63及支撑框61向下移动,从而使得肢体向下移动,当所述支撑框61及夹持框63向下移动一定距离后,关闭第二电机51,启动第一电机,使得所述第一输出轴42逆时针旋转,然后重复上述步骤,直至使得肢体不断的上下移动,从而使得肢体得到充分的锻炼,待锻炼完毕后,关闭第一电机41及第二电机51,使用者将肢体从所述支撑框61取出即可。至此,本实用新型腿部牵引运动康复系统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