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热敏电阻的体温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3515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热敏电阻的体温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热敏电阻的体温计。



背景技术:

在医院诊疗和家庭保健中,经常需要测量被测者的体温水平,以判断其健康状态。传统的测量体温方式是将水银体温计夹持在人体腋下,一段时间后,水银体温计与人体达到热平衡后,读取刻度值得到被测者体温数据;采用上述方式测量时间长,读数不直观;已逐渐为采用电子技术的电子体温计所代替。

现有的电子体温计常以温度值达到某个预设温度判断测量开始,例如32℃,但是当环境温度较高,在32℃以上,就会导致体温计误判断,造成电子体温计在错误的时间测量,得到错误的体温数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有两个热敏电阻,侦测温度差值变化开始正常测量的体温计。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热敏电阻的体温计,包括体温计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体温计本体一端的感温头;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感温头内的第一热敏电阻,设置在所述体温计本体内的PCB电路板和电源模块;所述PCB电路板上设置有微控制器、多通道AD转换器、无线通信模块和第二热敏电阻;

所述第一热敏电阻和所述第二热敏电阻分别连接至所述多通道AD转换器;所述多通道AD转换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体温计本体表面的LED指示灯;所述LED指示灯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体温计本体内的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采用蓝牙模块、WiFi模块和GPRS模块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体温计设置两个热敏电阻,当进行体温测量时,两个热敏电阻分别检测人体体温和环境温度,微控制器判断两者差值大于预设阈值,且持续增大时,控制体温计进入正常测量状态。采用以上方式,通过温度差值变化来判断开始进行正常测量,相较现有体温计,不受环境温度较高影响,可以在准确的时间自动测量,避免得到错误的体温数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体温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体温计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体温计本体;2、感温头;3、第一热敏电阻;4、电源模块;5、微控制器;6、多通道AD转换器;7、无线通信模块;8、第二热敏电阻;9、LED指示灯;10、蜂鸣器;11、PCB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2所示,一种双热敏电阻的体温计,包括体温计本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体温计本体1一端的感温头2;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感温头2内的第一热敏电阻3,设置在所述体温计本体1内的PCB电路板11和电源模块4;所述PCB电路板11上设置有微控制器5、多通道AD转换器6、无线通信模块7和第二热敏电阻8;

所述第一热敏电阻3和所述第二热敏电阻8分别连接至所述多通道AD转换器6;所述多通道AD转换器6、所述无线通信模块7和所述电源模块4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器5连接。

为了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型,现就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说明如下:

第一热敏电阻3位于感温头2内,用于检测人体体温;第二热敏电阻8位于设置在体温计本体1内的PCB电路板11上,用于检测环境温度;两者检测到的温度信号通过多通道AD转接器6转换为数字信号;与多通道AD转换器6连接的微控制器5读取上述两路数字信号,例如可通过不同的I/O口读取数据,也可通过片选信号,同一I/O口分时读取数据。

微控制器对两个数字信号进行处理比较,当差值达到阈值,如差值为10;且差值继续增大,如1秒后,差值变为12,则判断感温头已放入测量位置,启动体温计开始正常测量。

其中,阈值与环境温度有关,环境温度偏离37℃越大,阈值越大;这些不同阈值以一定结构形式固化在微控制器中,如数组、或链表。

体温计进入正常工作模式,第一热敏电阻3获得测量数据,微控制器2通过无线通信模块7,将测量数据转发至外部设备,如发送至智能手机,或发送至“云诊断平台”的数据获取终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位于所述体温计本体1表面的LED指示灯9;所述LED指示灯9与所述微控制器5连接。LED指示灯9用于指示体温计的工作状态,如闪烁3s表示进入正常工作模式,以方便人们使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位于所述体温计本体1内的蜂鸣器10;所述蜂鸣器10与所述微控制器5连接。蜂鸣器10也用于指示体温计的工作状态,且更方便为视力不佳的人群使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无线通信模块7采用蓝牙模块、WiFi模块和GPRS模块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