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外科术后患者的胸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7587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胸外科术后患者的胸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胸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胸外科术后患者的胸带。



背景技术:

胸外科术后患者的术后胸部伤口往往会因为咳嗽等原因使疼痛加剧,因此手术伤口的处理对术后恢复非常重要,临床上通常使用具有弹性的胸带加压固定的方法进行处理,以减少疼痛并防止伤口裂开,然而由于手术伤口处常设置有引流管,使用传统的胸带加压固定往往会对引流管造成挤压,导致引流管打折或压扁,影响引流效果或因为引流管受到挤压而牵拉伤口造成患者不适,从而使得患者伤口处更加疼痛,并且护士每次观察引流管时,都需要解开患者手术伤口近端处的绷带,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利于胸外科术后患者固定伤口,减少术后疼痛且利于引流管引流及固定,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和方便护士观察引流管情况的胸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胸外科术后患者的胸带,包括宽幅长条形胸带本体,胸带本体环绕手术创口对应的胸部位置两端,所述的胸带本体两侧上部分别设有引出引流管的开口,胸带本体外表面对应于开口位置两边设有第一魔术贴母面,所述开口的一侧边上端和底端各设有第一绷带,上下第一绷带之间还等间距设有多条第二绷带,所述的第一绷带和第二绷带活动端内外表面均设有魔术贴子面,所述的开口侧面的底部与该侧面的第一魔术贴母面之间设有固定引流管的牵引绷带和第二魔术贴母面,第二魔术贴母面位于牵引绷带和该侧第一魔术贴母面之间,牵引绷带的活动端内表面设有魔术贴子面并与第二魔术贴母面连接。

所述的胸带本体为弹性材质。

所述的第一绷带的宽度大于第二绷带的宽度。

所述的开口形状为V形。

所述的第二绷带的数量为1~6条。

采用了上述的结构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胸带两侧设置开口有利于引流管引出,在开口的一侧设置了多条绷带能够根据引流管的实际引出位置进行针对性的空出缺口方便引出,开口的其他位置将绷带活动端的魔术贴子面与另一侧的第一魔术贴母面配合进行收紧加压固定,这样即能够固定伤口又不会使引流管受压打折或压扁,开口下端还通过设置牵引绷带进一步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不小心受到拉扯牵动伤口导致剧烈疼痛并防止引流管意外脱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方案做进一步的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2之一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宽幅长条形胸带本体1,胸带本体1环绕手术创口对应的胸部位置两端,所述的胸带本体1两侧上部分别设有引出引流管12的开口2,胸带本体1外表面对应于开口2位置两边设有第一魔术贴母面3、4,所述开口2的一侧边上端和底端各设有第一绷带7、8,上下第一绷带7、8之间还等间距设有多条第二绷带9,第一绷带7、8和第二绷带9活动端内外表面均设有魔术贴子面10,所述的开口2侧面的底部与该侧面的第一魔术贴母面3之间设有固定引流管12的牵引绷带5和第二魔术贴母面6,第二魔术贴母面6位于牵引绷带5和该侧第一魔术贴母面3之间,牵引绷带5的活动端内表面设有魔术贴子面11并与第二魔术贴母面6连接。

使用时,将胸带本体1环绕在术后创口的胸部两端,使开口2的位置和引出引流管12的位置相对应,再根据引流管12的具体引出位置,将对应位置的第二绷带9翻折与同侧的第一魔术贴母面3相连接,这时开口处便会空出一个缺口供引流管12引出,其他未翻折的第一绷带7、8和第二绷带9分别与位于另一侧的第一魔术贴母面4收紧连接,将手术创口进行加压固定,引流管12引出时,通过位于开口2底部的牵引绷带5牵引引流管12并通过牵引绷带5活动端的魔术贴子面11与第二魔术贴母面6粘贴进行引流管12的二次牵引固定。

所述的胸带本体1为弹性材质,在进行加压固定时胸带本体1能够更好的环绕贴合在术后创口的胸部位置。

为了防止开口2敞开过大或开口2崩开,位于开口2侧边上端和底端的第一绷带7、8的宽度大于第二绷带9。

开口2的形状为V形使第一绷带7、8和第二绷带9与另一侧面的第一魔术贴母面4粘贴连接时能够将开口2收合。

所述的第二绷带9的数量为1~6条,根据手术创口的大小不同,选用不同尺寸的胸带进行固定创口,第二绷带的数量也可根据情况设置不同的数量。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能够在不影响胸带加压的情况下,将手术创口部位的引流管引出,使其不会受压打折或压扁并且无需解开胸带即能方便地观察患者身体近端引流管的情况,同时用牵引绷带进行二次固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引流管因拉扯使伤口出现剧烈疼痛并防止引流管意外脱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