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留置针防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4367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脉留置针防护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辅助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静脉留置针防护套。



背景技术:

静脉留置针,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的导管以及不锈钢的穿刺引导针芯。使用时将导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如血管内,当导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回撤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导管留置在血管内从而进行输液治疗。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由于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减少了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对血管刺激小、能保护血管、便于临床用药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临床输液用药的重要工具。

目前,医院里用于固定静脉留置针的方法主要是采用透明的静脉留置针贴膜,其通过粘胶层粘贴于皮肤表面,整体覆盖于留置针表面。但这种固定方式有以下弊端:1、贴膜的粘胶层与皮肤接触严密,影响皮肤透气性,易引发皮肤红肿和瘙痒感等皮肤过敏症状,导致患者不适感;2、贴膜经常发生卷边现象,从而容易使静脉留置针会发生刮擦甚至脱落;3、由于贴膜是透明的,仍然可以看到静脉留置针露出的部分,会引起儿童患者的恐惧感,因儿童天性好动而会去撕扯贴膜,而且静脉留置针的输液三通在不输液的时候仍然暴露在外面,这样患者在日常护理中容易牵拉触碰输液三通,尤其是儿童患者,会故意去拉扯输液三通,从而使静脉留置针移位和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静脉留置针防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弹性的防护套本体和透明的硬质固定罩,所述防护套本体呈网格状镂空结构,所述防护套本体的中部设有开口,所述固定罩和开口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粘结层,所述固定罩内侧上部设有第一海绵垫,所述第一海绵垫的侧下方设有第二海绵垫,所述固定罩内侧的一侧边设有第三海绵垫,所述第一海绵垫、第二海绵垫和第三海绵垫呈三角形分布,所述防护套本体侧面设有与其长度相同的松紧带,所述防护套本体和松紧带上下两端均设有相互粘接的魔术贴。

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固定罩与开口上下两端的粘结层相互粘接,第一海绵垫覆盖压紧静脉留置针的穿刺针头部分,第二海绵垫和第三海绵垫覆盖压紧静脉留置针的输液管部分,从而使固定罩保持固定静脉留置针的位置,静脉留置针的输液三通置于固定罩外侧,方便医护人员进行输液操作,松紧带通过魔术贴缠绕包裹着防护套本体,使静脉留置针整体掩盖在松紧带之下,有效避免拉扯输液三通而是静脉留置针移位和脱落,同时减低儿童患者的恐惧感。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内侧的四周设有硅胶防水层。使防护套具有防水性,避免患者日常生活中有水分进入到穿刺区域而引起感染,同时硅胶亲近人的皮肤,提升患者舒适度。

进一步的,所述松紧带外表面设有防水层。进一步提高防护套的防水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罩呈弧形,其轴向上不可弯曲,径向上可弯曲。弧形的固定罩可以更好的贴近患者的手臂,使固定罩固定静脉留置针更加牢靠。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罩的弧度为150°-179°。

进一步的,所述松紧带下部设有纵向的拉链,所述拉链与防护套本体和松紧带的连接处的距离为5cm-8cm。需要输液或者观察静脉留置针情况时,只需拉开拉链,打开松紧带即可,不需将松紧带拆开,方便医护人员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海绵垫的长度为3cm-6cm,宽度为2.5cm-4.5cm,厚度为3-10mm。可确保静脉留置针穿刺针头部分完全被第一海绵垫覆盖,避免其受到污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有效的固定静脉留置针,防止其发生位移或者脱落,可完全替代留置针贴膜,避免患者发生过敏现象;

2、本实用新型将静脉留置针完全掩盖着松紧带之下,儿童患者看不到留置针,可降低其恐惧感;

3、本实用新型采用网格状的防护套本体,可提高透气性,同时固定罩为透明材质制成,方便观察静脉留置针的情况,而且松紧带上设有拉链,便于医护人员进行输液和观察,操作简单,可在本行业内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

防护套本体1,固定罩2,开口3,松紧带4,粘结层5,魔术贴6,硅胶防水层7,拉链8,静脉留置针9;

第一海绵垫201,第二海绵垫202,第三海绵垫20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以下实施例以实用新型最优效果进行解释说明,但是这些实施例并非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静脉留置针防护套,包括具有弹性的防护套本体1和透明的硬质固定罩2,防护套本体1呈网格状镂空结构;防护套本体1的中部设有开口3,开口3内侧的四周设有硅胶防水层7;固定罩2和开口3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粘结层5;固定罩2内侧上部设有第一海绵垫201,第一海绵垫201的侧下方设有第二海绵垫202,固定罩2内侧的一侧边设有第三海绵垫203,第一海绵垫201、第二海绵垫202和第三海绵垫203呈三角形分布;防护套本体1侧面设有与其长度相同的松紧带4,松紧带4外表面设有防水层(图中未画出),松紧带4下部设有纵向的拉链8,拉链8与防护套本体1和松紧带4的连接处的距离为6cm;防护套本体1和松紧带4上下两端均设有相互粘接的魔术贴6。

本实施例中,固定罩2呈弧形,弧度为165°,其轴向上不可弯曲,径向上可弯曲。

本实施例中,第一海绵垫201的长度为4cm,宽度为3.5cm,厚度为5mm。

使用时,先将防护套本体1套于患者的手臂,穿刺点位置位于开口3内,进行穿刺操作后,将固定罩2的第一海绵垫201、第二海绵垫202和第三海绵垫203分别对齐静脉留置针9的穿刺针头和输液管并向下压紧,使固定罩2与开口3两端的粘结层5相互粘接牢固,从而使静脉留置针9保持固定,静脉留置针9的输液三通置于固定罩外侧,最后将松紧带4根据患者的舒适感缠绕包裹防护套本体1。当需要进行输液或者观察静脉留置针9情况时,只需拉开拉链8,打开松紧带4即可,而不需将松紧带4拆开,方便医护人员操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固定罩2的弧度为175°,第一海绵垫201的长度为6cm,宽度为4.5cm,厚度为10mm,其余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的限定。对于所述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子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