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形减压潜切骨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5585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形减压潜切骨刀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胸椎管环形减压术的环形减压潜切骨刀。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医疗诊疗技术的发展,胸椎退变导致的胸椎管狭窄症患者数量日益增多,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的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往往需要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定义是指由胸椎椎管内韧带肥厚与骨化、椎间盘硬性突出、椎体后缘骨赘、椎管发育性狭窄等病理改变中的一种或多种因素作用导致胸椎管容积减小、胸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到压迫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当胸椎管狭窄症的病人出现脊髓损害表现,如下肢麻木、发沉发僵、行走不稳或者大小便功能障碍时,即存在手术治疗的指征。手术主要通过去除致压因素(韧带肥厚/骨化、椎体骨赘/椎间盘硬性突出等),手术一般从后背正中切口进行,当压迫位于脊髓前方时,切除致压物则存在很大的风险。因为相对于颈椎和胸椎而言,胸椎的骨性椎管空间小,其内容纳的为硬膜囊及其中包裹的胸段脊髓,胸段脊髓的血供相对薄弱,耐受牵拉能力差,过度的牵拉,容易造成挤压损伤或缺血损伤。

目前临床手术切除脊髓前方致压物时,一般使用骨刀或是磨钻,但骨刀和磨钻均为笔直形状,在手术切口的限制下,若从两侧进行减压时,骨刀与垂直线的夹角一般不超过30°,难以到达椎体后缘的中线,两侧不能实现相通,则导致压迫物无法切断,若强硬将骨刀或磨钻放置到中线,硬膜囊及脊髓将明显受压,极易出现医源性的脊髓功能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形减压潜切骨刀,用于克服现有的骨刀无法从脊髓后侧对脊髓前方的压迫物切除操作,以及对硬膜囊或脊髓造成挤压,出现医源性的脊髓功能损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环形减压潜切骨刀,包括刀柄和刀体,所述刀柄内部设有中空结构,所述刀体包括依次设置的固定部、延长部和刀头,所述固定部埋入刀柄的中空结构内并与刀柄固定安装,所述固定部、延长部和刀头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刀头呈弯弧状,刀头的两边设有弧形边缘,刀头顶端设有刀刃,刀刃位于两侧的弧形边缘之间,所述刀刃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钝化部,所述钝化部采用圆钝化处理形成,刀刃线与延长部垂直设置,所述弧形边缘的圆周角度设于60°~70°之间。

所述刀柄为圆柱形或椭圆形结构,刀柄表面开设有便于握持的平台。

所述延长部为长条形结构,延长部的长度为10~12cm,宽度为8~12mm。

所述弧形边缘的圆弧半径为5~7mm。

所述刀刃的长度为8~12mm,钝化部的长度为0.5~1mm。

所述刀体由不锈钢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现有的骨刀相比,本发明环形减压潜切骨刀的刀头采用弧形设计,根据胸段脊髓的半径一般为5~6mm,弧形边缘的弧度设计半径为5~7mm,圆周角度设于60°~70°之间,延长部与弧形边缘呈切线关系,可在触及脊髓前方中点时不对脊髓形成明显的挤压,且当骨性致压物断开后,刀体沿锤击方向下沉时不会对硬膜囊或脊髓产生明显挤压;另外,刀刃的刀尖部位作圆钝化处理,避免锋利的刀刃损伤硬膜囊,同时便于骨刀架于椎体的后缘,增加稳定性,同时可将局部的硬膜囊分离并抬起,增加减压操作时的安全性;刀刃线与刀体延长部垂直设置,确保捶打骨刀时,力量经刀刃垂直作用于致压物上,不易打滑;通过改变弧形边缘的半径及圆周角度,可设计出不同型号的潜切骨刀,以适应临床的实际需要。本发明使骨刀在手术时能从脊髓后侧延伸至脊髓前方操作,轻易去除压迫物,并且不会对硬膜囊或脊髓产生明显挤压,有效降低手术难度,极大避免了医源性脊髓功能损害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环形减压潜切骨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环形减压潜切骨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环形减压潜切骨刀中刀头部位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1.刀柄;2.刀体;21.固定部;22.延长部;23.刀头;231.弧形边缘;232.刀刃;233.钝化部;3.平台;4.后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环形减压潜切骨刀,包括刀柄1和刀体2,刀柄1内部设有中空结构(图中未示),刀体2包括依次设置的固定部21、延长部22和刀头23,固定部21埋入刀柄1的中空结构内并与刀柄1固定安装,固定部21、延长部22和刀头23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的,延长部22为长条形结构,延长部22的长度为10~12cm,宽度为8~12mm。

在本实施例一中,刀柄1为圆柱形结构,刀柄1表面开设有便于握持的平台3,平台3对称设置在刀柄1的两面,便于使用者把持,增加操作者的稳定性。

优选的,刀体2由不锈钢材质制成,刀柄1的后端还设置有后盖4,用于承受铁锤的敲打。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为另外一种样式的环形减压潜切骨刀,同样包括刀柄1和刀体2,刀柄1内部设有中空结构(图中未示),刀体2包括依次设置的固定部21、延长部22和刀头23,固定部21埋入刀柄1的中空结构内并与刀柄1固定安装,固定部21、延长部22和刀头23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的,延长部22为长条形结构,延长部22的长度为10~12cm,宽度为8~12mm。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二中刀柄1采用加粗的椭圆形结构,刀柄1表面设有防滑凸纹,用于增加摩擦力,避免骨刀在用力时产生斜向滑动,影响手术效果。

优选的,刀体2由不锈钢材质制成,刀柄1的后端还设置有后盖4,用于承受铁锤的敲打。

结合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对固定部21与刀柄1的安装方式进行说明:在实施过程中,固定部21和刀柄1中空结构的表面对应设置多个销孔(图中未示),销孔内安装有用于纵向固定手柄1和固定部21的销子。

如图3所示,刀头23呈弯弧状,刀头23的两边设有弧形边缘231,刀头23顶端设有刀刃232,刀刃232位于两侧的弧形边缘231之间,刀刃232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钝化部233,钝化部233采用圆钝化处理形成,刀刃线与延长部22垂直设置。

优选的,弧形边缘231的圆周角度θ设于60°~70°之间,弧形边缘231的圆弧半径R为5~7mm。由于不同病人的胸段脊髓的直径也不尽相同,因此通过改变弧形边缘231的圆周角度θ和圆弧半径R,设计出多种不同规格的骨刀,以适应临床的实际需要。

不同规格骨刀的刀刃和钝化部的长度也不完全一致,根据临床经验证明,刀刃232的长度L1设置在8~12mm之间,钝化部233的长度L2在0.5~1mm之间,则有利于降低切除难度,避免刀刃损伤硬膜囊,增加减压操作时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固定部的形状、刀刃的形状、以及后盖的安装方式等未详尽说明的内容均可以认为是本领域人员在设计骨刀时,基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可以轻易获得的内容,并非是本发明对现有技术的主要改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现有的骨刀相比,本发明环形减压潜切骨刀的刀头采用弧形设计,根据胸段脊髓的半径一般为5~6mm,弧形边缘的弧度设计半径为5~7mm,圆周角度设于60°~70°之间,延长部与弧形边缘呈切线关系,可在触及脊髓前方中点时不对脊髓形成明显的挤压,且当骨性致压物断开后,刀体沿锤击方向下沉时不会对硬膜囊或脊髓产生明显挤压;另外,刀刃的刀尖部位作圆钝化处理,避免锋利的刀刃损伤硬膜囊,同时便于骨刀架于椎体的后缘,增加稳定性,同时可将局部的硬膜囊分离并抬起,增加减压操作时的安全性;刀刃线与刀体延长部垂直设置,确保捶打骨刀时,力量经刀刃垂直作用于致压物上,不易打滑;通过改变弧形边缘的半径及圆周角度,可设计出不同型号的潜切骨刀,以适应临床的实际需要。本发明使骨刀在手术时能从脊髓后侧延伸至脊髓前方操作,轻易去除压迫物,并且不会对硬膜囊或脊髓产生明显挤压,有效降低手术难度,极大避免了医源性脊髓功能损害的产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