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7536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疾病诊疗用具,尤其涉及一种血管支架。



背景技术:

血管支架是指在管腔球囊扩张成形的基础上,在病变段置入内支架以达到支撑狭窄闭塞段血管,减少血管弹性回缩及再塑形,保持管腔血流通畅的目的。部分内支架还具有预防再狭窄的作用。

血管支架是通过外科手术,于病变血管内置入物理结构的血管支架,利用血管支架的支撑作用强行恢复血管的闭塞段的导通。随着疾病治愈、身体好转,原本闭塞的血管无需血管支架亦可以保持通畅。此时,残留于血管内的血管支架通过外科手术移出会增加病人痛苦,而若是不将血管支架取出,血管支架的存在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隐患。

为此,需要一种能够减轻病人痛苦、通过减少健康隐患的产生的血管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轻病人痛苦、通过减少健康隐患的产生的血管支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所述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包括由可降解安全金属材料制成的螺旋状基底、和分别设置于所述螺旋状基底外侧的药物层、化学层、及胶原蛋白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通过可降解安全金属材料制成螺旋状基底,并于该可降解的螺旋状基底外侧分别设置药物层、化学层、胶原蛋白层,形成多层结构;其中,药物层、化学层、及胶原蛋白层一方面可以基于其自身成分,于人体血管中发挥其各自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药物层、化学层、胶原蛋白层层层包覆螺旋状基底,可以有效延缓螺旋状基底的降解,更通过调整药物层、化学层、胶原蛋白层各层结构的厚度和成分,控制螺旋状基底的降解时间,以便根据病人的身体状态和预计恢复时间,合理选用本实用新型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

较佳的,用于制成所述螺旋状基底的可降解安全金属材料为镁单质、锌单质、钙单质,或镁、锌、钙中至少两者的合金;无论镁单质、锌单质、钙单质,抑或镁、锌、钙中至少两者的合金,主要材料均为镁、锌、钙,其比较温和,在降解的过程中不会对人体安全造成困扰,同时,镁、锌、钙亦均为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分解产生的镁离子、锌离子、钙离子不但不会损害人体健康,还能够补充人体所需微量元素。

具体地,所述螺旋状基底呈单螺旋结构或双螺旋结构;单螺旋结构和双螺旋结构的螺旋状基底,使得该螺旋状基底的外侧面的相交点较少、大部分为简单的线条状结构,有利于药物层、化学层、及胶原蛋白层的包覆,避免具有包覆不到位而导致该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局部过早降解损毁、影响治疗效果。

具体地,所述螺旋状基底呈圆柱螺旋结构。

具体地,所述药物层、所述化学层、及所述胶原蛋白层分别依次包覆于所述螺旋状基底外侧;该药物层、化学层、及胶原蛋白层分别依次设置,使得各层结构的成分可以根据病人的状态,依次发挥其各自的辅助效果,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较佳的,所述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的内径为1mm;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置入血管后,可以展开扩张至抵顶血管内壁,以达到扩张疏导血管的目的。

较佳的,所述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的壁厚为0.02mm~0.04mm;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的壁厚较薄、占用空间较小,尽量减少对血管的负面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置入血管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100包括由可降解安全金属材料制成的螺旋状基底110、和分别设置于螺旋状基底110外侧的药物层120、化学层130、及胶原蛋白层140。结合图3所示,更具体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100,是为在病人病愈后、避免残留在血管中的血管支架对病人的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具体的,通过由可降解安全金属材料制成血管支架的螺旋状基底110,以使得该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100能够自动降解,更于螺旋状基底110的外侧设置药物层120、化学层130、及胶原蛋白层140,形成多层结构,由药物层120、化学层130、及胶原蛋白层140构成的多层结构一方面可以基于其自身成分,于人体血管中发挥各自的功用,另一方面药物层120、化学层130、胶原蛋白层140层层包覆螺旋状基底110,可以有效延缓螺旋状基底110的降解,更通过调整药物层120、化学层130、胶原蛋白层140各层结构的厚度和成分,控制螺旋状基底110的降解时间,以便根据病人的身体状态和预计恢复时间,合理选用本实用新型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100。

其中,构成该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100基底的螺旋状结构,外层结构简单且平滑,没有交接点,在被药物层120、化学层130、胶原蛋白层140层层包覆时,药物层120、化学层130、及胶原蛋白层140能够轻易地均匀包覆该螺旋状基底110,从而在该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100的表层结构降解的过程中速度均匀,进而使得该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100能够同步降解,避免局部降解速度不均匀而形成阻碍血管畅通的栓塞。

较佳的,用于制成螺旋状基底110的可降解安全金属材料为镁单质、锌单质、钙单质,或镁、锌、钙中至少两者的合金。无论镁单质、锌单质、钙单质,抑或镁、锌、钙中至少两者的合金,主要材料均为镁、锌、钙,其比较温和,在降解的过程中不会对人体安全造成困扰,同时,镁、锌、钙亦均为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分解产生的镁离子、锌离子、钙离子不但不会损害人体健康,还能够补充人体所需微量元素。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螺旋状基底110呈单螺旋结构,单螺旋结构的螺旋状基底110,使得该螺旋状基底110的外侧面的相交点较少、大部分为简单的线条状结构,有利于药物层120、化学层130、及胶原蛋白层140的包覆,避免具有包覆不到位而导致该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100局部过早降解损毁、影响治疗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螺旋状基底110呈圆柱螺旋结构。

如图2所示,药物层120、化学层130、及胶原蛋白层140分别依次包覆于螺旋状基底110外侧;该药物层120、化学层130、及胶原蛋白层140分别依次设置,使得各层结构的成分可以根据病人的状态,依次发挥其各自的辅助效果,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可以理解的,药物层120、化学层130、及胶原蛋白层140的顺序并非限定性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按照所需顺序进行设置,而构成该药物层120、化学层130、及胶原蛋白层140的具体成分更是有多种多样可供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置选配,故在此不再累述。

结合图3所示,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100的内径为1mm,当该内径为1mm的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100置入病人血管后,可以展开横向扩张至抵顶血管内壁,以达到扩张疏导血管的目的。

较佳的,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100的壁厚为0.02mm~0.04mm;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100的壁厚较薄、占用空间较小,以有效减少于血管中增设该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100对血管的负担。

在不同于本实施例的其它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构成本实用新型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100’的螺旋状基底110’亦可以为双螺旋结构,螺旋状基底110具体由两条间隔设置的螺旋线100a’和100b’构成,且两螺旋线100a’和100b’的两端通过与血管直径相对应的可伸缩的圆形线100c’构成。双螺旋结构的外侧面线条同样比较简单且具有较少的相接点,大部分为简单的线条状结构,同样能够利于药物层120、化学层130、及胶原蛋白层140的均匀包覆,同时,两螺旋线100a’和100b’的结构,更有利于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100’于横向长度的调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100,通过可降解安全金属材料制成螺旋状基底110,并于该可降解的螺旋状基底110外侧分别设置药物层120、化学层130、胶原蛋白层140,形成多层结构;其中,药物层120、化学层130、及胶原蛋白层140一方面可以基于其自身成分,于人体血管中发挥其各自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药物层120、化学层130、胶原蛋白层140层层包覆螺旋状基底110,可以有效延缓螺旋状基底110的降解,更通过调整药物层120、化学层130、胶原蛋白层140各层结构的厚度和成分,控制螺旋状基底110的降解时间,以便根据病人的身体状态和预计恢复时间,合理选用本实用新型可降解的螺旋血管支架100。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