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舱体底部木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4425阅读:8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舱体底部木架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木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舱体底部木架结构。



背景技术:

生物电磁场导理论,是指通过专门设备,将生物特别是植物产生的电磁作用于人体之上,实现对人体的理疗效果。其中,涉及了对植物进行培养的苗舱和对人体进行理疗的养生舱。苗舱和养生舱都具有一球形的舱体,舱体内设置有地板,地板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地板的木架结构。该木架结构需要与球形的舱体底部相适配,同时,该木架结构能够很好地支撑起地板,保证地板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稳固、可靠的舱体底部木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舱体底部木架结构,包括顶板和底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板的下侧面十字交叉布置有两根架设杆,两根架设杆相邻两端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架设杆与底板之间设置有多根支撑杆,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环向布置有多根弧形杆,每根弧形杆的弧度与舱体底部的弧度相适配,每根弧形杆上端与顶板连接,每根弧形杆下端与底板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顶板的下侧面上固定有顶环,所述底板的上侧面上固定有底环,每根弧形杆的上端开设有上台阶,每根弧形杆的下端开设有下台阶,上台阶架设于顶环之上,下台阶架设于底环之上,通过设置顶环和底环,便于弧形杆两端的连接。

再改进,所述支撑杆上端与架设杆相抵,所述底环上间隔开设有凹槽,支撑杆下端抵靠于底环的凹槽内,通过在底环上开设凹槽,支撑杆置于该凹槽内,提高了支撑杆的稳固性。

再改进,所述架设杆一端开设有左台阶,架设杆的另一端开设有右台阶,左台阶和右台阶架设于顶环之上,将架设杆的两端架设于顶环之上,提高了架设杆于顶环和顶板的一体性。

再改进,所述两根架设杆的中部开设有卡槽,所述两根架设杆通过卡槽卡设在一起,便于两根架设杆的连接。

再改进,所述架设杆与相邻两根连接杆的连接方式为,架设杆上开设有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斜槽,该斜槽的其中一个斜面上形成有一切面,其中一根连接杆上与该斜槽相互卡合的卡合槽,在其中一根连接杆上位于卡合槽的底面上开设有一滑槽,另一根连接杆上形成有与该滑槽相适配的凸榫,在另一根连接杆上位于凸榫的下方形成有与所述切面相贴合的另一切面,另一根连接杆的一端底面抵靠于架设杆的斜槽底面之上。将相邻的两根连接杆架设于架设杆上的同一斜槽内,其中一根连接杆卡合于架设杆的斜槽内,另一根连接杆卡合于其中一根连接杆的滑槽内,同时,另一根连接杆抵靠于架设杆的斜槽底面之上,提高了三者之间连接的紧凑性和稳固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顶板和底板之间形成两道支撑结构,其中之一是,利用两根十字交叉的架设杆,在架设杆之间设置连接杆提高架设杆的稳固性,在架设杆与底板之间设置多个支撑杆,支撑杆起到了支撑架设杆的作用,从而对顶板的中间区域进行支撑;另一道支撑结构为,在顶板和底板之间环形布置多根弧形杆,多根弧形杆对顶板的外周缘进行有效支撑,这样,利用两道支撑结构,对顶板的中间部分和外周缘同时进行支撑,从而提高了支撑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舱体底部木架结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舱体底部木架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舱体底部木架结构的另一个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架设杆与相邻两根连接杆的连接结构分解图;

图5是图4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在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在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7所示,本实施中的舱体底部木架结构,包括顶板12、底板11、架设杆4、支撑杆6、连接杆5、弧形杆2、顶环32和底环31。

其中,在顶板12的下侧面十字交叉布置有两根架设杆4,具体地,两根架设杆4的中部开设有卡槽42,所述两根架设杆4通过卡槽42卡设在一起,便于两根架设杆4的连接,两根架设杆4相邻两端之间设置有连接杆5,所述架设杆4与底板11之间设置有多根支撑杆6,所述底板11和顶板12之间环向布置有多根弧形杆2,每根弧形杆2的弧度与舱体底部的弧度相适配,每根弧形杆2上端与顶板12连接,每根弧形杆2下端与底板11连接。

进一步地,顶板12的下侧面上固定有顶环32,底板11的上侧面上固定有底环31,每根弧形杆2的上端开设有上台阶21,每根弧形杆2的下端开设有下台阶22,上台阶21架设于顶环32之上,下台阶22架设于底环31之上,通过设置顶环32和底环31,便于弧形杆2两端的连接。

更进一步地,架设杆4一端开设有左台阶41,架设杆4的另一端开设有右台阶42,左台阶41和右台阶42架设于顶环32之上,将架设杆4的两端架设于顶环32之上,提高了架设杆4于顶环32和顶板12的一体性。

更进一步地,支撑杆6上端与架设杆4相抵,底环31上间隔开设有凹槽311,支撑杆6下端抵靠于底环31的凹槽311内,通过在底环31上开设凹槽311,支撑杆6置于该凹槽311内,提高了支撑杆6的稳固性。

另外,架设杆4与相邻两根连接杆5的连接方式为,架设杆4上开设有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斜槽44,该斜槽44的其中一个斜面上形成有一切面441,其中一根连接杆51上与该斜槽44相互卡合的卡合槽511,在其中一根连接杆51上位于卡合槽511的底面上开设有一滑槽512,另一根连接杆52上形成有与该滑槽512相适配的凸榫521,在另一根连接杆52上位于凸榫521的下方形成有与所述切面441相贴合的另一切面522,另一根连接杆52的一端底面抵靠于架设杆4的斜槽44底面之上。将相邻的两根连接杆5架设于架设杆4上的同一斜槽44内,其中一根连接杆51卡合于架设杆4的斜槽44内,另一根连接杆52卡合于其中一根连接杆51的滑槽512内,同时,另一根连接杆52抵靠于架设杆4的斜槽44底面之上,提高了三者之间连接的紧凑性和稳固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在顶板12和底板11之间形成两道支撑结构,其中之一是,利用两根十字交叉的架设杆4,在架设杆4之间设置连接杆5提高架设杆4的稳固性,在架设杆4与底板11之间设置多个支撑杆6,支撑杆6起到了支撑架设杆4的作用,从而对顶板12的中间区域进行支撑;另一道支撑结构为,在顶板12和底板11之间环形布置多根弧形杆2,多根弧形杆2对顶板12的外周缘进行有效支撑,这样,利用两道支撑结构,对顶板12的中间部分和外周缘同时进行支撑,从而提高了支撑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