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探棒,特别是一种耳针探棒。
背景技术:
耳穴贴压,这项中医操作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是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此操作痛苦小、疗效高、操作简便。操作中使用的传统探棒前端为圆形头,因耳部皮肤分泌油脂,且解剖形态耳廓前(外)面凹凸不平,在选穴时,因操作不当可使探棒滑入外耳道造成鼓膜穿孔,可能会影响到听力,造成传导性听力障碍,从而给耳穴贴压这项操作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和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便于握持且不会对鼓膜造成损伤的耳钉探棒。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耳针探棒,包括耳针探棒本体,其特征在于:耳针探棒本体外套装有护套结构,护套结构的前端卡装在距离耳针探棒前端2cm~3cm处,护套结构的尾端延伸至护套结构外。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握持稳定,减少在操作过程中引起鼓膜损伤的率几率。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
护套结构的前端为小直径结构,护套结构的尾端为大直径结构。
护套结构为塑性透明材料制成。
耳针探棒上设置有刻度尺,护套结构上也设置有刻度尺。
耳针探棒上设置有卡槽,护套结构的前端设置有向内收起的定位卡,定位卡卡在卡槽上。
耳针探棒上设置有定位点,该定位点与护套结构大直径的一端相对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耳针探棒,参见附图1和附图2,图中:本实施例由耳针探棒本体以及套装在耳针探棒本体外的护套结构5构成,耳针探棒本体外套装有护套结构5,护套结构5的前端卡装在距离耳针探棒前端2cm处,护套结构5卡装在耳针探棒距离前端锥形部2上,这样,当护套结构5稍有磨损时,由于锥形部2的形状可以防止突然间耳针探棒与护套结构5产生滑脱现象。
护套结构5 的前端为小直径结构1,护套结构5的尾端为大直径结构3;大直径结构3与小直径结构1之间通过锥形部2连接,大直径结构3、小直径结构1和锥形部2连接成一体式结构。
护套结构5为塑性透明材料制成,耳针探棒上设置有刻度尺,护套结构上也设置有刻度尺;护套结构5上的刻度尺标示尺寸比耳针探棒的刻度尺短2cm,就是为了便于两者尺寸数字能够对齐,这样,如果护套结构5有磨损或偏移现象发生时,能够及早发现,及时调整对齐或是更换一个护套结构5重新使用。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是:护套结构5上不再设置刻度尺,耳针探棒本体上设置有定位点6,该定位点与6护套结构5大直径的一端相对应。当护套结构5的前端与锥形部2发生磨损偏移,定位点6与护套结构5大直径一端会不相对应,这样在操作过程中随时可以发现产生偏移现象,利于操作。
还有一种实施方式,可以是在耳针探棒上设置有卡槽,护套结构的前端设置有向内收起的定位卡,定位卡卡在卡槽上。这样,也有利于对耳针探棒起到定位作用。
本实施例与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握持稳定,并且不会在操作过程中引起鼓膜损伤。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将插入输液器的茂菲氏滴壶中部进行修剪改装后作为护套结构5,因探棒前端为2cm,而鼓膜距外耳道口约2.5cm~3.5cm,且护士在操作时握持稳定,不宜滑脱,减少了因滑脱而导致的意外,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材料与制作取输液器的茂菲氏滴壶中部,将茂菲氏滴壶内的滴管剪掉,扩大茂菲氏滴壶上下两孔的周径;将耳探棒插入茂菲氏滴壶,前端露出2cm即可。
使用方法:在为患者进行耳穴操作时,使用该耳针探棒选穴,以预防因操作不当使探棒滑入外耳道造成鼓膜穿孔。
优点:本实用新型的耳针探棒取材容易、简单;大大减少了耳针探棒滑入外耳道造成鼓膜穿孔等意外的情况,降低了护理操作的风险,提高病人的满意率;操作简单、方便,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