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针硅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8077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针硅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针硅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输液针硅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某些医疗器械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应用到输液针,而且,输液针必须要经过硅化处理后才能投入使用。在对输液针进行硅化处理时,要求硅化剂要尽量覆盖输液针的使用内表面,同时,在输液针的硅化处理完成后,在输液针针管中不能存在大量残留的硅化剂。

现有的输液针硅化处理中,过多地依赖于手工作业,不仅劳动强度大、硅化作业效率低下,而且容易产生输液针硅化不全、硅化剂残留过多等弊端,无法保证输液针的硅化质量;另外,硅化处理后的硅化剂不能集中回收再利用,从而造成硅化剂资源的浪费,提高了输液针的硅化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输液针硅化装置,提高输液针的硅化作业效率和硅化质量。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输液针硅化装置,包括硅化剂泵、转动基座、排布板定位箱、第二驱动机构、固定基座和排布板及其夹持机构,在排布板上设置相互贯通的输液针卡接口和硅化插口,在排布板定位箱上形成与硅化插口相匹配的硅化插座;所述排布板通过夹持机构安装在排布板定位箱上,所述转动基座与固定基座之间形成活动铰接结构,且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转动基座相对于固定基座转动,所述硅化剂泵通过管路与硅化插座相通。

优选地,还包括空气泵,所述空气泵通过管路与硅化插座相通。

优选地,还包括硅化剂回收槽,所述硅化剂回收槽固定安装在固定基座一端。

优选地,还包括硅化剂回收器皿,在硅化剂回收槽上开设导流出口,所述硅化剂回收器皿位于所述导流出口下方。

优选地,所述的夹持机构包括左夹爪、右夹爪、第一驱动机构以及左联动杆和右联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动作输出端固定连接旋转盘,所述左联动杆两端分别与左夹爪、旋转盘形成活动连接结构,所述右联动杆两端分别与右夹爪、旋转盘形成活动连接结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旋转盘转动,并通过左联动杆、右联动杆使左夹爪与右夹爪之间相对张开或者靠拢。

优选地,所述排布板上设置连通槽和若干输液针卡接口,所述连通槽分别与硅化插口、若干输液针卡接口相互贯通。

优选地,所述排布板上的硅化插口为锥形结构插口,且其中的相对较小端与连通槽连通。

优选地,所述的左夹爪、右夹爪均为U形结构,所述排布板为矩形板。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驱动机构是驱动电机。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驱动机构是电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硅化剂泵向固定安装在排布板上的待硅化的输液针以一定压力泵送硅化剂,在硅化剂流出输液针针管后,即完成输液针的针管硅化作业,不仅节省了人力投入,降低了硅化作业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输液针的硅化作业效率,由于硅化剂是以一定压力、速度流出输液针针管,因此,输液针针管中的硅化剂的残留量比较少,且针管硅化比较均匀,从而可以提高输液针的硅化质量,使用方便,减少了硅化剂浪费,降低了输液针的硅化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输液针硅化装置的构造示意图(硅化预备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输液针硅化装置的构造示意图(输液针安装到位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输液针硅化装置的构造示意图(硅化作业状态)。

图4为图2或者图3中的排布板与输液针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标记:1-硅化剂泵,2-转动基座,3-左夹爪,4-硅化插座,5-右夹爪,6-第一驱动机构,7-左联动杆,8-右联动杆,9-旋转盘,10-导管,11-排布板定位箱,12-转轴,13-硅化剂回收槽,14-硅化剂回收器皿,15-空气泵,16-第二驱动机构,17-固定基座,18-输液针,19-排布板,20-连通槽,21-硅化插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输液针硅化装置,具体包括硅化剂泵1、转动基座2、排布板定位箱11、硅化剂回收槽13、硅化剂回收器皿14、空气泵15、第二驱动机构16、固定基座17和排布板19及其夹持机构,所述的转动基座2与固定基座17之间通过转轴12形成活动铰接结构,通过第二驱动机构16来驱动转动基座2相对于固定基座17绕转轴12转动。

所述的夹持机构安装在排布板定位箱11上,具体包括左夹爪3、右夹爪5、第一驱动机构6以及左联动杆7和右联动杆8,所述第一驱动机构6动作输出端固定连接旋转盘9,所述左联动杆7两端分别与左夹爪3、旋转盘9形成活动连接结构,所述右联动杆8两端分别与右夹爪5、旋转盘9形成活动连接结构,其中的左联动杆7、右联动杆8的同一端与旋转盘9之间优选为共轴活动连接,且与旋转盘9的旋转轴之间形成偏心结构。因此,当第一驱动机构6驱动旋转盘9转动时,通过左联动杆7、右联动杆8就可以使左夹爪3与右夹爪5之间相对张开或者靠拢,从而使排布板19可以通过夹持机构安装在排布板定位箱11上,或者方便将排布板19从排布板定位箱11上取下来。

所述的排布板19上设置相互贯通的输液针卡接口和硅化插口21,在排布板定位箱11上形成与硅化插口21相匹配的硅化插座4,所述的硅化剂泵1、空气泵15均通过导管10与硅化插座4相通,所述的导管10优选采用软管。所述的硅化剂回收槽13固定安装在固定基座17一端,进一步地,在硅化剂回收槽13底部开设有一个导流出口,在所述导流出口的下方放置有硅化剂回收器皿14。

采用上述的输液针硅化装置进行输液针的硅化作业时,其具体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如图4所示,将需要硅化的输液针18插接到排布板19上的输液针卡接口中。

然后,启动第一驱动机构6,使左夹爪3与右夹爪5之间相对张开,如图1所示;再将安装有输液针18的排布板19放置到左夹爪3与右夹爪5之间,并使硅化插座4与硅化插口21相互插接到位,此时,硅化插座4与硅化插口21之间未锁死,为松配合。再次启动第一驱动机构6,使左夹爪3与右夹爪5之间相对靠拢,直至左夹爪3、右夹爪5夹紧排布板19,此时,硅化插座4与硅化插口21之间形成紧配合,同时也对输液针18进行定位和锁死,从而使排布板19、输液针18通过夹持机构定位安装在排布板定位箱11上,如图2所示。为了保证左夹爪3、右夹爪5夹紧排布板19,所述的左夹爪3、右夹爪5优选U形结构的夹爪,所述排布板19优选矩形板。

接下来,启动第二驱动机构16,使转动基座2相对于固定基座17转动至一定夹角,通常,是通过第二驱动机构16使转动基座2以转轴12为中心并相对于固定基座17转动90°,即转动基座2与固定基座17之间的夹角为90°,如图3所示。

最后,启动硅化剂泵1,使硅化剂以一定压力、一定速度流经导管10,并通过硅化插座4泵送至需要硅化的输液针18的针管中,再由输液针18的针管排出,即可完成输液针18的针管硅化作业。

由于转动基座2与固定基座17之间的夹角为90°,如图3所示,因此,从输液针18针管排出的硅化剂可以全部顺利地落入到硅化剂回收槽13中,并通过硅化剂回收槽13底部的导流出口进入到硅化剂回收器皿14中,以便于硅化剂的回收再利用,节约了硅化剂资源,同时避免了硅化剂对工作环境造成污染。

在输液针18的针管硅化作业完成后,可以启动空气泵15,使空气泵15泵出的压缩气体能够以一定速度依次流经导管10、硅化插座4、输液针18针管,最后排出输液针18的针管,从而可以对硅化后的输液针18针管中残留的硅化剂进行吹气清理,以防止残留的硅化剂堵塞输液针18的针管,保证了输液针18的硅化质量。通过第二驱动机构16使转动基座2复位,通过第一驱动机构6使左夹爪3与右夹爪5之间再次相对张开,利用左联动杆7、右联动杆8可以顶出排布板19,取出排布板19及硅化后的输液针18之后,即可重新进入下一轮的硅化作业。其中,所述的第一驱动机构6优选驱动电机,所述的第二驱动机构16优选电缸,以保证驱动平稳,有利于提高输液针18的硅化质量。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输液针硅化作业效率,可以在排布板19上设置连通槽20和若干输液针卡接口,所述的连通槽20分别与硅化插口21、若干输液针卡接口相互贯通,如图4所示。因此,在同一块排布板19上可以安装若干输液针18,再在转动基座2上安装若干夹持机构及排布板定位箱11,就可以实现在同一批次的硅化作业中完成数量更多的输液针18的硅化处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输液针硅化作业效率。优选地,所述排布板19上的硅化插口21最好是设计成锥形结构插口,且其中的相对较小端与连通槽20连通,与此相对应的是,所述硅化插座4也设计成锥形结构,当硅化插座4与硅化插口21之间形成紧配合时,可以更好地避免硅化剂从硅化插座4与硅化插口21之间泄漏流出,以节约硅化剂资源,有利于降低输液针18的硅化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输液针硅化装置结构可靠,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硅化剂残留少,因此,输液针的硅化作业效率比较高,输液针的硅化质量也比较可靠,可以避免传统硅化作业中的输液针针管硅化不全的弊端,并减少硅化剂的浪费,从而使输液针的硅化成本得以有效降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