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移动能固定的医用吊瓶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9637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移动能固定的医用吊瓶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瓶架,具体是一种能移动能固定的医用吊瓶架。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内所使用的吊瓶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立在床边的立杆式吊瓶架、另一种是悬挂在屋顶的直杆式吊瓶架,但使用时都存在一些不便,杆体无法伸缩,使用时特别占空间,而且在防止和转移时,体积过大造成很多不便;因此,急需一种使用方便可伸缩的吊瓶架;病人在输液时,因体内会补充了过多的水分,常常需要小便;但是,传统的吊瓶架一般是固定不动的,不能随意移动,能移动的吊瓶架又不能随时固定起来,不能满足病人使用时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移动能固定的医用吊瓶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移动能固定的医用吊瓶架,包括底座、支撑板、第一紧固装置和第二紧固装置;所述底座的形状为长方形,底座的左端设有滚轮,底座的右端设有支撑腿,底座的顶部第一支撑杆;所述滚轮设置在底座的左端的下部,滚轮为万向轮;所述支撑腿由支撑座、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孔和第一转动手柄组成;所述第一螺纹孔设置在底座上,第一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的底部上第一转动手柄,第一螺纹杆的底部设有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设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顶部设有第三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设有第二紧固装置,第二支撑杆与第三支撑杆之间设有第一紧固装置;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有连接件,支撑板通过连接件连接在第三支撑杆的顶部,支撑板的左端设有第一挂钩,支撑板的右端设有第二挂钩;所述连接件由外壳、密封圈、轴承和连杆组成;所述外壳设置在支撑板的底部,外壳内部设有轴承,轴承的中部设有连杆,连杆连接在第三支撑杆的顶部,外壳与连杆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第一紧固装置由第二凹槽、第二限位块、第三螺纹孔和第三螺纹杆组成;所述第三螺纹孔设置在第二管壁上,第三螺纹孔内设有第三螺纹杆,第三螺纹杆的右端设有第三转动手柄,第三螺纹杆的左端设有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放置在第二凹槽内,第二凹槽设置在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二紧固装置由限位块、第一凹槽、第一定位块、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杆和第二转动手柄组成;所述第二螺纹孔设置在第一管壁上,第二螺纹孔内设有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的右端设有第二转动手柄,第二螺纹杆的左端设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放置在第一凹槽内,第一凹槽设置在第二管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管壁的左端设有限位塞,限位塞设置在第一管壁与第二管壁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腿共有两个,均设置在底座的右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功能齐全,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该能移动能固定的医用吊瓶架中的底座的左端设有滚轮,右端设有支撑腿,既能随意移动,又能固定起来,支撑腿能调节底座右端的高度,进而调节输液瓶的倾斜度;第一紧固装置和第二紧固装置能调节支撑板的高度,进而调节输液瓶的高度;支撑板上设有两个挂钩,能同时供多个人使用;支撑板能旋转,能调节使用者与输液瓶的位置,防止输液管缠绕在吊瓶架上,影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能移动能固定的医用吊瓶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能移动能固定的医用吊瓶架中支撑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能移动能固定的医用吊瓶架中第一紧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能移动能固定的医用吊瓶架中第二紧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能移动能固定的医用吊瓶架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滚轮,2-底座,3-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第三支撑杆,6-第一挂钩,7-支撑板,8-连接件,9-第二挂钩,10-第一紧固装置,11-第二紧固装置,12-支撑腿,13-支撑座,14-第一螺纹杆,15-第一螺纹孔,16-第一转动手柄,17-第一管壁,18-限位塞,19-第一凹槽,20-第一定位块,21-第二螺纹孔,22-第二螺纹杆,23-第二转动手柄,24-第二管壁,25-第二凹槽,26-第二限位块,27-第三螺纹孔,28-第三螺纹杆,29-第三转动手柄,30-外壳,31-密封圈,32-轴承,33-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5,一种能移动能固定的医用吊瓶架,包括底座2、支撑板7、第一紧固装置10和第二紧固装置11;所述底座2的形状为长方形,底座2的左端设有滚轮1,底座2的右端设有支撑腿12,底座2的顶部第一支撑杆3;所述滚轮1设置在底座2的左端的下部,滚轮1为万向轮,能随意改变移动方向;所述支撑腿12共有两个,均设置在底座2的右端,支撑腿12由支撑座13、第一螺纹杆14、第一螺纹孔15和第一转动手柄16组成,用于支撑底座2;所述第一螺纹孔15设置在底座2上,第一螺纹孔15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4,第一螺纹杆14的底部上第一转动手柄16,第一螺纹杆14的底部设有支撑座13,用于支撑底座2;所述第一支撑杆3的顶部设有第二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4的顶部设有第三支撑杆5,第一支撑杆3与第二支撑杆4之间设有第二紧固装置11,第二支撑杆4与第三支撑杆5之间设有第一紧固装置10;所述支撑板7的底部设有连接件8,支撑板7通过连接件8连接在第三支撑杆5的顶部,支撑板7的左端设有第一挂钩6,支撑板7的右端设有第二挂钩9,第一挂钩6和第二挂钩9用于悬挂输液瓶;所述连接件8由外壳30、密封圈31、轴承32和连杆33组成,用于防止第三支撑杆5随支撑板7转动;所述外壳30设置在支撑板7的底部,外壳30内部设有轴承32,轴承32的中部设有连杆33,连杆33连接在第三支撑杆5的顶部,外壳30与连杆33之间设有密封圈31,能防止杂物进入到外壳30内,进而影响连接件8的运行;所述第一紧固装置10由第二凹槽25、第二限位块26、第三螺纹孔27和第三螺纹杆28组成,用于连接第二支撑杆4与第三支撑杆5;所述第三螺纹孔27设置在第二管壁24上,第三螺纹孔27内设有第三螺纹杆28,第三螺纹杆28的右端设有第三转动手柄29,第三螺纹杆28的左端设有第二限位块26,第二限位块26放置在第二凹槽25内,第二凹槽25设置在第三支撑杆5;所述第二紧固装置11由限位块、第一凹槽19、第一定位块20、第二螺纹孔21、第二螺纹杆22和第二转动手柄23组成,用于连接第一支撑杆3与第二支撑杆4;所述第二螺纹孔21设置在第一管壁17上,第二螺纹孔21内设有第二螺纹杆22,第二螺纹杆22的右端设有第二转动手柄23,第二螺纹杆22的左端设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放置在第一凹槽19内,第一凹槽19设置在第二管壁24上,第二管壁24的左端设有限位塞18,限位塞18设置在第一管壁17与第二管壁24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底座2的左端设有万向轮,右端设有支撑腿12,通常情况下,底座2固定起来,必要时能抬起右端,移动底座2;第一紧固装置10能调节第二支撑杆4与第三支撑杆5之间的距离,第二紧固装置11能调节第一支撑杆3与第二支撑杆4之间的距离,便于调节输液瓶的高度;支撑板7能旋转,便于调节第一挂钩6与第二挂钩9的左右位置,便于使用。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