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9612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处置器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置器具。



背景技术:

公知有一种利用热对作为处置对象的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置的处置器具。这样的处置器具是在使生物体组织凝固或者烧灼或者切开时使用的。在这样的处置器具中,为了加热生物体组织,使用高频电力、超声波振动、加热器的发热等各种能量。在任一种情况下,在处置过程中都寻求与生物体组织接触的部分要求维持在高温,而在不进行处置时该部分被顺畅地冷却。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1-35316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这样的处置器具的技术:在把持作为处置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钳构件全开时,钳构件的背面与护套的一部分接触,将钳构件的热传导到护套而从护套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在日本特开2001-353165号公报所公开的处置器具中,若钳构件不全开,则钳构件不与作为散热构件的护套接触。另一方面,在不把持生物体组织不进行处置的状态下,钳构件并不是始终全开。因而,在日本特开2001-353165号公报所公开的处置器具中,不进行处置时的钳构件的冷却效率并不那么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处置时的冷却效率良好的处置器具。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处置器具包括:第1把持构件;第2把持构件,其构成为相对于所述第1把持构件开闭;散热构件;以及第1导热构件,在从所述第1把持构件和所述第2把持构件闭合的状态向打开的状态变化的过程中,在将所述闭合的状态和所述打开的状态之间的预定位置设为切换位置时,在将从所述闭合的状态到所述切换位置设为第1区域、将从所述切换位置到所述打开的状态设为第2区域时,该第1导热构件在所述第1区域中使所述第1把持构件和所述散热构件成为非热连接状态,在所述第2区域中使所述第1把持构件和所述散热构件成为热连接状态。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非处置时的冷却效率良好的处置器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处置系统的结构例的概略的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把持部的结构例的概略的剖视图,是表示把持部打开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把持部的结构例的概略的剖视图,是表示把持部闭合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把持部的结构例的概略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的结构例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把持部的结构例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导热状态切换机构的结构例的概略的剖视图,是表示把持部打开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导热状态切换机构的结构例的概略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导热状态切换机构的结构例的概略的剖视图,是表示把持部闭合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置系统1的结构例的概略的图。处置系统1包括处置器具10、控制装置20以及脚踏开关30。处置系统1应用于利用处置器具10把持作为处置对象的生物体组织、并通过将从控制装置20输出来的高频电流通入到该生物体组织来加热该生物体组织的处置。

处置器具10包括手柄12、操作旋钮14、轴16以及把持部100。将手柄12所处的一侧称作基端侧,将把持部100所处的一侧称作顶端侧。如图1所示,在手柄12的顶端侧连接有轴16,在轴16的顶端设有把持部100。

把持部100包括第1钳构件110和第2钳构件160。第1钳构件110和第2钳构件160相对地移位而开闭。把持部100利用第1钳构件110和第2钳构件160把持作为处置对象的生物体组织。像后述那样,在第1钳构件110和第2钳构件160上分别设有用于对所把持的生物体组织施加高频电压的电极。

手柄12是供操作人员把持处置器具10的部分。操作旋钮14相对于手柄12移位。把持部100的第1钳构件110和第2钳构件160之间与操作旋钮14的移位相连动地开闭。轴16是连接把持部100和手柄12的轴。

处置器具10借助第1线缆26与控制装置20连接。控制装置20借助第2线缆28与脚踏开关30连接。控制装置20检测脚踏开关30的开启/关闭,与脚踏开关的开启/关闭相应地向处置器具10输出高频电力。涉及输出的切换的开关也可以是设置在处置器具10上的开关而不是脚踏开关。控制装置20利用反馈控制调整向处置器具10供给的电力,从而将该电力维持在例如由操作人员预先设定好的电力。

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处置系统1的动作的概要。操作人员预先操作控制装置20的输入部,设定处置器具10的输出条件、例如高频能量的输出水平等。处置器具10的把持部100和轴16例如经由腹壁插入到腹腔内。

操作人员操作操作旋钮14使把持部100开闭,利用第1钳构件110和第2钳构件160把持作为处置对象的生物体组织。操作人员在利用把持部100把持了作为处置对象的生物体组织之后操作脚踏开关30。在脚踏开关30切换为开启时,从控制装置20经由第1线缆26向处置器具10供给电力。其结果,对第1钳构件110和第2钳构件160之间施加高频电压,向生物体组织通入高频电流。生物体组织利用该高频电流发热,进行例如凝固或者被烧灼或者被切开。利用以上操作完成对生物体组织进行的处置。

参照图2和图3说明把持部100的结构例。图2是表示把持部100打开的状态的、把持部100的截面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把持部100闭合的状态的、把持部100的截面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把持部100的第1钳构件110和第2钳构件160具有对称的构造。

第1钳构件110具有第1钳构件主体112。第1钳构件主体112由例如金属等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形成。第1钳构件主体112以相对于轴16的角度变化的方式连接于轴16的顶端部。对于第1钳构件主体112而言,将与第2钳构件160相对的一侧称作内侧,将相反侧称作外侧。

在第1钳构件主体112的顶端部的与第2钳构件160相对的一面、即第1钳构件主体112的顶端部的内侧隔着第1绝热构件122设有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由导电性良好的金属等形成。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构成为与作为处置对象的生物体组织接触。在此,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作为对生物体组织施加电压的电极而发挥功能。因而,在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上连接有用于将从控制装置20输出来的高频电流向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供给的未图示的导线。另外,也可以借助第1钳构件主体112来进行向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的电力供给。

在处置生物体组织时,如图3所示,第1钳构件110和第2钳构件160闭合。在第2钳构件160上以与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对称的方式设有后述的第2顶端把持构件174。在第1钳构件110和第2钳构件160闭合时,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和第2顶端把持构件174与生物体组织接触。在该状态下,对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和第2顶端把持构件174之间施加高频电压,向该生物体组织通入高频电流。其结果,进行该生物体组织发热而被烧灼、切开等处置。在对生物体组织施加电压进行处置时,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和第2顶端把持构件174也成为高温。

第1绝热构件122是为了使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的热不向第1钳构件主体112传导而设置的构件。第1绝热构件122由树脂、玻璃纤维、陶瓷等通常公知的导热性较低的材料形成。此外,第1绝热构件122为了绝热也可以设为具有空间的形状。

另外,由于向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供给的高频电力是大电力,因此,向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供给电力的导线需要经得起供给的电力的量的粗度。另一方面,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的热也向该导线传导。因而,该导线优选的是经得起供给的大电力的粗度,并且为了难以传导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的热而尽可能地细。

在第1钳构件主体112上的、比设有第1绝热构件122的位置靠基端侧的位置设有供后述的第1导热构件132贯通的第1孔部116。此外,在第1钳构件主体112上的、比第1孔部116靠基端侧的位置设有成为与第1导热构件132接触的接触部的第1凸部114。此外,在第1钳构件主体112上的、比第1凸部114靠基端侧的位置设有供后述的压入构件150贯通的第2孔部117。

在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上连接有第1导热构件132。第1导热构件132由导热性较高的金属等材料形成。此外,第1导热构件132具有弹性。即,第1导热构件132包含具有导热性的弹性构件。第1导热构件132从设置于第1钳构件主体112的内侧的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穿过设置于第1钳构件主体112上的第1孔部116向第1钳构件主体112的外侧延伸。该第1导热构件132从设有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的顶端部朝向基端侧延伸到设有第2孔部117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钳构件110和第2钳构件160设为对称的构造。即,第2钳构件160具有与第1钳构件主体112相对应的第2钳构件主体162。在第2钳构件主体162上设有与第1钳构件主体112的第1凸部114相对应的第2凸部164。此外,在第2钳构件主体162上设有与第1钳构件主体112的第1孔部116相对应的第3孔部166和与第1钳构件主体112的第2孔部117相对应的第4孔部167。并且,在第2钳构件160上设有与第1绝热构件122相对应的第2绝热构件172、与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相对应的第2顶端把持构件174、以及与第1导热构件132相对应的第2导热构件182。

此外,把持部100具有压入构件150。压入构件150由具有绝热性的材料形成。压入构件150相对于轴16固定,其从第1钳构件主体112和第2钳构件主体162相对的空间即内侧穿过第2孔部117向第1钳构件主体112的外侧延伸到第1导热构件132的附近,此外,穿过第4孔部167向第2钳构件主体162的外侧延伸到第2导热构件182的附近。

接着,参照图2和图3说明把持部100的机构。

在把持部100打开时,如图2所示,第1导热构件132与第1钳构件主体112的第1凸部114接触。因而,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的热经由第1导热构件132被向第1钳构件主体112传导。由于第1钳构件主体112的体积较大,因此,热容量较大。此外,由于第1钳构件主体112的导热性较高且表面积较大,因此,易于从第1钳构件主体112放出热。

在把持部100逐渐闭合时,第1导热构件132与压入构件150接触。将根据第1导热构件132与压入构件150不接触的状态和第1导热构件132与压入构件150接触的状态而进行切换的第1钳构件110以及第2钳构件160的位置称作切换位置。若从切换位置进一步使把持部100闭合,则由于第1导热构件132具有弹性,因此,第1导热构件132维持着与压入构件150接触的状态地变形。利用该变形,第1导热构件132和第1凸部114成为不接触的状态。在把持部100完全闭合的状态下,成为图3所示的状态。在这样第1导热构件132和第1凸部114不接触的状态下,由于压入构件150具有绝热性,因此,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的热基本上不会经由第1导热构件132被传导到其他的部分。

相反,如图3所示,若把持部100自闭合的状态逐渐打开,则第1导热构件132保持着与压入构件150接触的状态地变形。若把持部100比切换位置打开,则第1导热构件132自压入构件150分离,成为与第1凸部114接触的状态。

第2钳构件160的第2导热构件182的机构也是与第1钳构件110的第1导热构件132的机构是同样的。即,在把持部100比切换位置闭合的状态下,如图3所示,第2导热构件182与压入构件150接触,不与第2凸部164接触。在该状态下,第2顶端把持构件174的热不向其他的部分流动。另一方面,在把持部100比切换位置打开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第2导热构件182自压入构件150分离,并与第2凸部164接触。在该状态下,第2顶端把持构件174的热经由第2导热构件182被向第2钳构件主体162传导、并散热。

在作为第1把持构件的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和作为第2把持构件的第2顶端把持构件174从闭合的状态向打开的状态变化的过程中,将从闭合的状态到切换位置设为第1区域,将从切换位置到打开的状态设为第2区域。此时,在第1区域中,第1导热构件132使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和作为散热构件的第1钳构件主体112成为非热连接状态。另一方面,在第2区域中,第1导热构件132使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和第1钳构件主体112成为热连接状态。同样,在第1区域中,第2导热构件182使第2顶端把持构件174和作为散热构件的第2钳构件主体162成为非热连接状态。另一方面,在第2区域中,第2导热构件182使第2顶端把持构件174和第2钳构件主体162成为热连接状态。此外,压入构件150作为使第1导热构件132以及第2导热构件182变形而使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和第1钳构件主体112的热连接状态及第2顶端把持构件174和第2钳构件主体162的热连接状态发生变化的变形构件而发挥功能。

采用以上那样的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0,在利用把持部100把持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置时、即把持部100闭合时,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和第2顶端把持构件174绝热。因而,热不会从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和第2顶端把持构件174传向其他的构件,能够有效率地进行处置。另一方面,在把持部100放开了生物体组织时、即把持部100打开时,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与第1钳构件主体112热连接,第2顶端把持构件174与第2钳构件主体162热连接。其结果,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和第2顶端把持构件174的热被向其他的构件、空间传导。因而,在不进行处置的期间里,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和第2顶端把持构件174迅速地冷却。此时,即使把持部100不完全打开,在把持部100未闭合的多个状态下能够获得较高的冷却效果。这样,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0,能够实现效率良好的处置和散热。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此,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对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0是利用高频电力处置作为处置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处置器具。相对于此,本变形例的处置器具10是利用超声波振动的能量处置作为处置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处置器具。

图4表示本变形例的处置器具10的把持部200的结构例的概略。如图4所示,在本变形例的把持部200上设有超声波振动探头260。超声波振动探头260穿过轴16连接于设置在手柄12上的未图示的超声波振子。超声波振动探头260传递由超声波振子产生的超声波振动而进行振动。超声波振动探头260虽然振动,但不会相对于轴16较大程度地移位。

在本变形例的把持部200上设有以相对于超声波振动探头260开闭的方式移位的钳构件210。钳构件210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1钳构件110同样的结构。即,钳构件210具有钳构件主体212、绝热构件222、顶端把持构件224以及导热构件232。钳构件主体212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1钳构件主体112同样的结构,绝热构件222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1绝热构件122同样的结构,顶端把持构件224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1顶端把持构件124同样的结构,导热构件232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第1导热构件132同样的结构。

在本变形例的把持部200上设有压入构件250。压入构件250由绝热性的材料形成。压入构件250构成为覆盖超声波振动探头260的外周。压入构件250的一部分向钳构件210的方向突出,贯通第2孔部227向钳构件主体212的外侧冒出,该第2孔部227设置在钳构件主体212上。

与顶端把持构件224连接的导热构件232穿过设置在钳构件主体212上的第1孔部226向钳构件主体212的外侧延伸。在钳构件210相对于超声波振动探头260闭合时,如图4所示,导热构件232与压入构件250接触,不与钳构件主体212的突起部214接触。另一方面,在钳构件210相对于超声波振动探头260打开时,导热构件232不与压入构件250接触,与钳构件主体212的突起部214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的把持部200中,超声波振动探头260作为第2顶端把持构件而发挥功能。采用本变形例的把持部200,生物体组织被超声波振动探头260和钳构件210所把持。该生物体组织利用因超声波振动探头260振动而产生的摩擦热被进行处置,并且利用因通入到超声波振动探头260和钳构件210之间的高频电流而产生的热被进行处置。

利用本变形例,也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在进行处置时、即钳构件210相对于超声波振动探头260闭合时,顶端把持构件224被绝热而进行效率良好的处置。另一方面,在不进行处置时、即钳构件210相对于超声波振动探头260打开时,顶端把持构件224冷却。利用本变形例的处置器具10,也能够实现效率良好的处置和冷却。

在第1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利用高频电力处置生物体组织的处置器具的例子,在变形例中表示了利用高频电力和超声波振动处置生物体组织的处置器具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处置器具10也可以仅利用超声波振动处置生物体组织。此外,处置器具10也可以在把持部100上设有加热器,利用由该加热器产生的热处置生物体组织。此外,处置器具10也可以利用从高频电力、超声波振动、由加热器产生的热、其他的能量中选出的1个或多个能量进行处置。

此外,把持部100的构造并不限定于图2~图4所示的构造。只要是在第1把持构件和第2把持构件从闭合的状态向打开的状态变化的过程中,在第1区域中导热构件使第1把持构件和散热构件成为非热连接状态,在第2区域中导热构件使第1把持构件和散热构件成为热连接状态的构造,就可以是任何的构造。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其一例子表示了随着把持部100开闭而导热构件向把持部100开闭的方向变形从而切换两个状态的情况。

此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表示了第1钳构件110和第2钳构件160具有对称的构造的例子,但也可以像变形例那样,把持部100的构造是非对称的。在考虑设为在第1区域中导热构件使第1把持构件和散热构件成为非热连接状态、在第2区域中导热构件使第1把持构件和散热构件成为热连接状态的构造时,把持部100的一对把持构件中的、利用导热构件冷却的把持构件相当于第1把持构件。

[第2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在此,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对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1与第1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0不同,具有图5所示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1中,切换把持部300的绝热状态和散热状态的机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有所不同。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1具有固定手柄17和可动手柄18。若可动手柄18相对于固定手柄17移位,则处置器具11的顶端的把持部300开闭。将把持部300中的、与可动手柄18连接的部分设为第1钳构件310,将与固定手柄17连接的部分设为第2钳构件38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1的固定手柄17上配置有相当于第1实施方式的脚踏开关30的开关19。

图6是表示处置器具11的顶端部的把持部300的结构中的、第1钳构件310的周边的构造的立体图。与可动手柄18连接的第1钳构件310由例如铝这样的导热性良好的金属等形成。第1钳构件310的体积比较大、热容量比较大。此外,第1钳构件310的表面积较大、散热性能优异。这样,第1钳构件310作为散热构件而发挥功能。

在第1钳构件310的顶端连接有顶端把持构件320。顶端把持构件320例如由不锈钢这样的金属形成。顶端把持构件320是用于把持作为处置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部分。顶端把持构件320由连接于第1钳构件310的支点销325支承,并构成为相对于第1钳构件310而角度变化。利用这样的结构,无论生物体组织的形状、角度如何,顶端把持构件320都以较大的面积与生物体组织接触。另外,在第1钳构件310和顶端把持构件320之间设有间隙,第1钳构件310和顶端把持构件320主要仅由支点销325连接。构成为利用例如支点销325的部分向顶端把持构件320供给高频电力。

在第1钳构件310的与第2钳构件380相对的面设有导热状态切换机构330。图7表示从第2钳构件380侧观察到的导热状态切换机构330的剖视图。此外,图8表示沿着图7所示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如这些图所示,导热状态切换机构330包含从第1钳构件310向第2钳构件380的方向突出的第1圆柱部332和第2圆柱部334。第1圆柱部332和第2圆柱部334分别呈圆柱形状,并设为它们的底面同第1钳构件310的与第2钳构件380相对的面连续这样的配置。第1圆柱部332和第2圆柱部334与第1钳构件310形成为一体。第1圆柱部332配置在比第2圆柱部334靠基端侧的位置。此外,在第2圆柱部334的圆周面配置有呈大致圆筒形状的绝热构件336。

导热状态切换机构330包含第1导热构件338和第2导热构件340。第1导热构件338由具有弹性和导热性的板状构件构成。第1导热构件338例如由金属板构成。如图7所示,第1导热构件338卷绕在第2圆柱部334的周围的绝热构件336上,其从绝热构件336的基端侧以两张板平行的方式向第1圆柱部332的方向延伸。并且,第1导热构件338以上述平行的两张板分别绕第1圆柱部332半周的方式被按压在第1圆柱部332的周围地配置。并且,第1导热构件338从第1圆柱部332的基端侧以两张板平行的方式沿基端方向延伸。第1导热构件338在其基端侧以形成空间339的方式弯曲。

在第1导热构件338的顶端侧连接有第2导热构件340。第2导热构件340由导热性较高且具有柔软性的材料形成。第2导热构件340例如是铜的捻线这样的金属制的线等。第2导热构件340的一端像前述那样连接于第1导热构件338,第2导热构件340的另一端连接于顶端把持构件320。由于第2导热构件340柔软,因此,其不妨碍顶端把持构件320的运动。

如图6和图7所示,在空间339中没有任何物体的状态下,第1导热构件338和第1圆柱部332接触。因而,顶端把持构件320的热经由第2导热构件340被向第1导热构件338传导,进而经由第1导热构件338被向第1圆柱部332、即第1钳构件310,并从第1钳构件310向空间放射。即,此时,顶端把持构件320冷却。

在第2钳构件380中的与第1导热构件338的空间339相对的部分设有突起部382。突起部382由绝热性的材料形成。突起部382构成为在第1钳构件310和第2钳构件380比预定的位置闭合了时该突起部382插入到空间339。突起部382的宽度大于空间339处的第1导热构件338的相对的两张板之间的间隙的宽度。

因而,在第1钳构件310和第2钳构件380闭合了时,突起部382插入到空间339,如图9所示,第1导热构件338被推开。其结果,在第1导热构件338和第1圆柱部332之间产生间隙,解除接触状态。此时,由于与顶端把持构件320连接的第1导热构件338以及第2导热构件340仅与具有绝热性的绝热构件336以及具有绝热性的第2钳构件380的突起部382接触,因此,顶端把持构件320没有被冷却。

将根据第1导热构件338和第1圆柱部332不接触的状态和第1导热构件338和第1圆柱部332接触的状态而进行切换的第1钳构件310以及第2钳构件380的位置称作切换位置。在作为第1把持构件的顶端把持构件320和作为第2把持构件的第2钳构件380从闭合的状态向打开的状态变化的过程中,将从闭合的状态到切换位置称作第1区域,将从切换位置到打开的状态称作第2区域。此时,在第1区域中,第1导热构件338以及第2导热构件340使顶端把持构件320和作为散热构件的第1钳构件310成为非热连接状态。另一方面,在第2区域中,第1导热构件338以及第2导热构件340使顶端把持构件320和第1钳构件310成为热连接状态。此外,突起部382作为使第1导热构件338变形而使顶端把持构件和第1钳构件310的热连接状态变化的变形构件而发挥功能。

采用以上那样的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1,在利用把持部300把持生物体组织进行处置时、即把持部300闭合时,顶端把持构件320被绝热,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处置。另一方面,在把持部300放开了生物体组织时、即把持部300打开时,顶端把持构件320与第1钳构件310热连接,顶端把持构件320的热被向其他的构件、空间传导,顶端把持构件320迅速地冷却。此时,即使把持部300不完全打开,也能够在把持部300不闭合的多个状态下获得冷却效果。这样,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处置器具11,能够实现效率良好的处置和散热。

此外,采用本实施方式,导热状态切换机构330设置在第1钳构件310和第2钳构件380相对的一侧、即内侧。因而,与没有导热状态切换机构330的处置器具相比较,第1钳构件310和第2钳构件380闭合的状态下的外形和外形尺寸基本上不变。

另外,也可以在第2钳构件380上也设有与第1钳构件310同样的导热机构。此外,处置器具11既可以利用高频电力,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也可以利用由加热器产生的热,也可以利用它们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