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配量装置的自动注射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9980发布日期:2018-06-08 20:08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带有配量装置的自动注射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所说明的类型的注射器。



背景技术:

由WO 2013/117332 A1已知一种该类型形式的注射器。该注射器具有配量单元,其在设定注射液体的待挤出的剂量的情形中相对壳体被转动。经由第一螺纹连接,注射套管在远端方向上移动。在此,注射套管在远端方向上从壳体中移出。被支承在注射套管处的操作按钮与注射套管一起在远端方向上移动。在挤出注射液体的经设定的剂量的情形中,操作者在近端方向上按压操作元件且由此在近端方向上移动注射套管。由此,配量单元基于第一螺纹连接在反方向上相对壳体转动且引起注射液体从容器中的挤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基于如下目的,即,创造一种这样类型形式的注射器,在其中自动实现注射。

该目的通过一种带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注射器来实现。

设置成,注射器具有弹簧,其以第一端部相对注射套管且以第二端部相对壳体支撑。因此弹簧在两个在设定注射液体的待挤出的剂量的情形中在纵向中轴线的方向上彼此相对移动的构件之间起作用。在挤出注射液体的情形中设置成,弹簧在近端方向上移动注射套管且由此引起注射液体的经设定的剂量从容器中的挤出。注射套管的螺纹连接可如此地设计,即,注射套管回移相对较大的轴向距离且可确保用于压紧弹簧的足够大的压紧距离。注射套管在轴向上移动的距离可经由第一螺纹连接的设计方案被调整,从而以简单的方式使得对期望的压紧距离的匹配成为可能。

有利地,弹簧构造成压力弹簧。在此,弹簧尤其地是螺旋压力弹簧。然而,弹簧作为拉力弹簧、尤其作为螺旋拉力弹簧的构造方案同样可能是有利的。一种简单的构造由此得出,即弹簧以其第一端部直接在注射套管处且以其第二端部直接在壳体处支撑。弹簧因此直接在注射套管与壳体之间起作用。然而如下同样可能是有利的,即,弹簧支撑在与注射套管和/或与壳体相连接的构件处。

当配量单元径向布置在注射套管内时,实现一种紧凑的构造。有利地,弹簧布置在配量单元的外周缘处且至少部分在配量单元与注射套管之间构成的环形空间中。

为了允许以简单的方式读出经设定的剂量,设置成,壳体具有观察窗且注射套管具有与观察窗处在重叠中且通过其可见布置在配量单元的外周缘处的刻度的开口。为了在注射器的较大的轴向距离和配量单元直至最大可设定的剂量的多次周转的情形中达到经设定的剂量的明确指示,设置成,注射套管具有在最大经设定的剂量的情形中盖住观察窗的近端区域的区段。为了达到注射器的较小的结构长度,有利地设置成,盖住观察窗的近端区域的区段构造在注射套管的在近端方向上伸出的接片处。在此,接片有利地仅在观察窗的区域中、即不在注射器的整个周缘上延伸。设置成,注射器包括带有注射液体的容器。在注射器的零位中,即当未设定注射液体的待挤出的量时,接片有利地伸到容器的区域中。有利地,在径向上在容器与注射器的上壳体件之间构成凹口,接片在零位中伸到该凹口中。通过使接片和容器在轴向上重叠,可实现注射器的相对较小的结构长度。

壳体有利地具有壳体壁,在其处构造有用于配量单元的转动支承件。壳体壁有利地大约垂直于纵向中轴线伸延。接片在零位中有利地穿过在壳体壁中的穿孔伸到壳体壁的近端侧上。有利地,在壳体壁的近端侧上布置有容器且构造有用于接片的凹口。

设置成,注射套管在注射器的任意位置中完全布置在注射器的壳体中。有利地未设置注射套管在远端方向上从壳体2中出来的移动。

注射器有利地具有操作元件,其在设定注射液体的待挤出的剂量的情形中经由第一联结器抗扭地与配量单元相连接且在挤出注射液体的经设定的剂量的情形中经由第二联结器抗扭地与壳体相连接且相对配量单元可转动。在设定剂量的情形中,操作元件有利地处在远端的终端位置中。在设定剂量的情形中,操作元件相应地不与注射套管一起在远端方向上移动。为了松开第一联结器,操作元件可有利地在近端方向上被移动。在此,第一联结器的松开与注射的触发相应,因为在松开的第一联结器的情形中配量单元相对操作元件且进而相对壳体可转动且弹簧可在近端方向上移动注射套管且在此可转动配量单元。

为了将注射液体从容器中挤出有利地设置有配量活塞,其经由第二螺纹连接与配量单元相连接。在设定注射液体的待挤出的量的情形中,配量活塞有利地抗扭地与配量单元相连接且与配量单元一起转动。在挤出注射液体的待挤出的量的情形中,配量活塞有利地抗扭地与壳体相连接且基于第二螺纹连接在近端方向上移动。由此实现注射器的一种简单的构造。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图1 显示了在零位中的注射器的侧视图,

图2 显示了沿着图1中的直线II-II的截面,

图3 显示了在最大位置中的根据图1的注射器的侧视图,

图4 显示了沿着图1中的直线IV-IV的截面,

图5 显示了根据图1至4的注射器的操作元件的透视图示,

图6 显示了根据图5的操作元件的侧视图,

图7 显示了沿着图6中的直线VII-VII的截面,

图8 显示了在图6中的箭头VIII的方向上的操作元件的视图,

图9 显示了操作元件的卡锁接片的示意性图示,

图10 显示了两个单件形式的操作元件的示意性的透视图示,

图11 显示了操作元件的两个单件的侧视图,

图12 显示了注射器的带动件的侧视图,

图13 显示了沿着图12中的直线XIII-XIII的截面,

图14 显示了沿着图12中的直线XIV-XIV的截面,

图15 显示了沿着图12中的直线XV-XV的截面,

图16 显示了沿着图12中的直线XVI-XVI的截面,

图17 显示了注射器的连接元件的侧视图,

图18 显示了沿着图17中的直线XVIII-XVIII的截面,

图19 显示了注射器的活塞杆的侧视图,

图20 显示了沿着图19中的直线XX-XX的截面,

图21 显示了沿着图19中的直线XXI-XXI的截面,

图22 显示了在联结位置中的操作元件和带动件的侧视图,

图23 显示了沿着图22中的直线XXIII-XXIII的截面,

图24 显示了在第一相对位置中的操作元件和带动件的侧视图,

图25 显示了沿着图24中的直线XXV-XXV的截面,

图26 显示了在第二相对位置中的操作元件和带动件的侧视图,

图27 显示了沿着图26中的直线XXVII-XXVII的截面,

图28 显示了在第三相对位置中的操作元件和带动件的侧视图,

图29 显示了沿着图28中的直线XIX-XIX的截面,

图30 显示了注射器的配量单元的侧视图,

图31 显示了沿着图30中的直线XXXI-XXXI的截面,

图32 显示了注射器的注射套管的侧视图,

图33 显示了沿着图32中的直线XXXIII-XXXIII的截面,

图34 显示了沿着图32中的直线XXXIV-XXXIV的截面,

图35 显示了注射器的上壳体件的侧视图,

图36 显示了沿着图35中的直线XXXVI-XXXVI的截面,

图37 显示了沿着图35中的直线XXXVII-XXXVII的截面,

图38 显示了在图36中的箭头XXXVIII的方向上的侧视图,

图39 显示了在零位中的另一注射器的侧视图,

图40 显示了沿着图39中的直线XL-XL的截面,

图41 以放大的图示形式显示了根据图40的局部XLI,

图42 显示了沿着图41中的直线XLII-XLII的截面,

图43 显示了沿着图41中的直线XLIII-XLIII的截面,

图44 显示了在挤出注射液体的经设定的剂量之后的终端位置中的注射器的侧视图,

图45 显示了沿着图44中的直线XLV-XLV的截面,

图46 以放大的图示形式显示了根据图45的局部XLVI,

图47 显示了沿着图46中的直线XLVII-XLVII的截面,

图48 显示了沿着图46中的直线XLVIII-XLVIII的截面,

图49和图50 显示了注射器的带动件的透视图示,

图51 显示了带动件的侧视图,

图52 显示了沿着图51中的直线LII-LII的截面,

图53 显示了沿着图51中的直线LIII-LIII的截面,

图54 显示了沿着图51中的直线LIV-LIV的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了注射器1,作为在其中自动实现注射液体的剂量的挤出的机械式注射器的实施例。注射器1具有壳体2,其包括上壳体件3和被紧固在上壳体件3处的支架4。支架4布置在上壳体件3的近端侧处。在支架4的近端侧处紧固有注射针8。在注射器1的远端侧处布置有操作元件6。操作元件6可经由联结器20与上壳体件3抗扭地相连接。上壳体件3具有观察窗7,其有利地由透明材料构成,从而通过观察窗7可见布置在上壳体件3中的注射套管17。注射器1具有纵向中轴线50,其在注射器1的壳体2的纵向上延伸。

注射器1的远端端部是背对被保持在注射器1处的注射针8的端部。以“近端”表示注射器1的在注射的情形中面对刺入位置的侧,且以“远端”表示背对刺入位置的侧。近端方向表示注射方向、即朝向注射针8的方向或者在其中注射液体从容器中被挤出的方向。远端方向表示反方向,即远离注射针8。

图1和2显示了在零位28中的注射器1,在其中未设定注射液体的剂量。操作元件6处在其远端的终端位置90中。如图2显示的那样,在支架4中布置有带有注射液体的容器5。在容器5中布置有栓塞10,在其处贴靠有配量活塞11的活塞盘13。此外,配量活塞11包括携带有外螺纹72的活塞杆12。

注射套管17的外侧通过上壳体件3的观察窗7可见。注射套管17具有开口26,通过其可见径向布置在注射套管17内的配量单元18的外周缘。配量单元18(其也可被称作刻度管)在其外周缘处携带有在图30中所显示的刻度59,其通过观察窗7和开口26对于操作者而言可见且指示了待挤出的注射液体的经设定的剂量。

注射套管17在上壳体件3中在纵向中轴线50的方向上可移动且相对上壳体件3被抗扭地保持。在此,注射套管17在注射器1的任意位置中完全布置在壳体2内、即在上壳体件3内。配量单元18和注射套管17经由第一螺纹连接19彼此相连接。配量单元18在转动支承件21处可转动地被支承在上壳体件3中且轴向不可移动地被保持在上壳体件3中。配量单元18经由第二螺纹连接22与活塞杆12的外螺纹72相连接。

在上壳体件3中支承有带动件14。带动件14经由抗扭的连接24抗扭地与配量单元18相连接。抗扭的连接24可以是过盈连接。然而同样可设置成,抗扭的连接24是形状配合的连接。带动件14被可转动地支承在构造在上壳体件3中的转动支承件15处。转动支承件15由上壳体件3的边缘构成。

如图2同样显示的那样,在上壳体件3中布置有弹簧9,其构造成压力弹簧、即构造成螺旋压力弹簧。弹簧9以第一端部70支撑在注射套管17的贴靠边缘27处且以第二端部71支撑在上壳体件3的贴靠边缘25处。在贴靠边缘25处同样构造有用于带动件14的转动支承件15。弹簧9径向布置在配量单元18之外且在图2中所显示的零位28中以其近端区域伸到在注射套管17与配量单元18之间构成的环形空间64中。

操作元件6经由构造成套管的连接元件56抗扭地与活塞杆12相连接。操作元件6经由构造成螺旋压力弹簧的弹簧23相对上壳体件3支撑。在远端方向上按压操作元件6的弹簧23对注射速度不具有影响。弹簧23仅如此地设计,即,操作者可以舒适的力操纵操作元件6。在操作元件6处构造有凸肩32,其在在近端方向上被按压的操作元件6的情形中与上壳体件3的边缘33共同作用且与该边缘构成止挡,其限制操作元件6的近端位置。为了紧固操作元件6的远端的终端位置90有利地设置有另一止挡,其例如可构造在带动件14处。在操作元件6与上壳体件3之间作用有卡锁设备35,其包括多个卡锁臂36,其中在图2中可见一个。操作元件6在图1和2中所显示的零位28中经由联结器16抗扭地与带动件14相联接。在操作元件6与带动件14之间此外构成调整装置41,其包括在带动件14中的多个卡锁凹处44。

在未经操纵的操作元件6的情形中,弹簧23将操作元件6按压到其远端的终端位置90中,在其中联结器20被打开且操作元件6相对壳体2可转动。为了设定注射液体的待挤出的量,操作者围绕纵向中轴线50转动操作元件6。在此,经由联结器16抗扭地与操作元件6相连接的带动件14一起转动。带动件14经由抗扭的连接24与配量单元18相连接,其同样一起转动。活塞杆12经由连接元件56抗扭地与操作元件6相连接且同样一起转动。由于第一螺纹连接19和注射套管17在上壳体件3中的抗扭的固定,注射套管17在配量单元18的转动运动的情形中在远端方向30上移动。在此,注射套管17以其贴靠边缘27移向弹簧9的贴靠边缘25上,由此弹簧9被压紧。在此,壳体2的贴靠边缘25可构成用于注射套管17的远端位置、即同样地用于最大可设定的剂量的止挡。操作元件6的轴向位置在设定注射液体的待挤出的量的情形中不改变。由于注射套管17在远端方向上的运动,环形空间64的长度缩短。

图3和4显示了在最大位置29中的注射器1,在该最大位置中设定了最大的剂量。弹簧9的长度由在图2中所显示的未经压紧的长度a缩短到在图4中所显示的经压紧的长度b上。同样可设置成,弹簧9同样在零位28中被预紧。注射套管17可贴靠在贴靠边缘25处。在该实施例中,弹簧9在最大位置29中完全布置在环形空间64中。如图3显示的那样,通过观察窗7在最大位置29中可见最大的剂量。注射套管17具有接片34,其伸到近端方向上且盖住配量单元18的通过观察窗7可见的区域,其不显示经设定的量。在容器5与上壳体件3之间的径向上构成凹口92,接片34在零位28中伸入到其中。在此,接片34穿过上壳体件3的壳体壁87伸入到壳体壁87的近端侧上。在壳体壁87处构造有用于配量单元18的转动支承件21。在壳体壁87的区域中同样布置在活塞杆12与配量单元18之间的螺纹连接22。

为了挤出注射液体的经设定的量,操作者在近端方向31上按压操作元件6。由此,联结器20(图1)的接片38与卡锁设备35(图38)的卡锁元件85达到接合中。由此,操作元件6相对上壳体件3被抗扭地固定。同时,联结器16由于操作元件6相对带动件14的轴向相对运动被至少部分松开,从而使得带动件14可与配量单元18一起共同围绕纵向中轴线50转动。转动运动基于由被压紧的弹簧9施加到注射套管17上的轴向力实现,其引起配量单元18的转动。该转动基于螺纹连接19和注射套管17在壳体件3中的抗扭的引导实现。活塞杆12经由连接元件56和操作元件6抗扭地与上壳体件3相连接。第二螺纹连接22在转动配量单元18的情形中因此引起活塞杆12在近端方向31上的运动。由此,注射液体的经设定的量从容器5中被挤出。

该注射在松开联结器16之后基于在弹簧9中所存储的力自动实现。弹簧9如此地设计,即,在弹簧9中所存储的力足以克服栓塞10的阻力且将注射液体从容器5中挤出。为了设定注射速度,注射器1具有调整装置41。调整装置41影响转矩,其被需要用于带动件14相对操作元件6的转动。在此,所需要的转矩取决于操作元件6相对上壳体件3和带动件14的轴向位置。这在下面还将作进一步说明。

图5至11具体显示了操作元件6的结构。操作元件6具有操作区段55,其从上壳体件3伸出且在该操作区段处操作者可转动操作元件6或可在近端方向31上移动操作元件6。操作元件6具有在图5和6中所显示的套管区段49,其在零位28和最大位置29中部分从上壳体件32中伸出且在其处固定联结器20的接片38。在其近端端部处,套管区段49在该实施例中总计携带三个卡锁臂36,其在其自由端部处相应地携带卡锁元件47。这同样在图8中显示。向外伸的卡锁元件47以卡锁臂36径向向内可运动地被支撑。

如图5同样显示的那样,操作元件6具有连接接管66,其在其外周缘处携带两个用于与连接元件56的抗扭连接的削平部67。如图17和18显示的那样,呈套管状构造的连接元件56在其内侧处具有相应的削平部58,其与连接接管66的削平部67共同起作用且操作元件6和连接元件56由此抗扭地彼此相连接。如图19和20显示的那样,活塞杆12在远端的终端区段73处携带用于活塞杆12和连接元件56的抗扭连接的相应的削平部74。在图19和21中同样显示活塞杆12的外螺纹72。

如图5和8显示的那样,操作元件6在该实施例中具有六个关于纵向中轴线50径向向外伸的卡锁接片43,其与带动件14的卡锁凹处44构成卡锁设备42(图25)。如图9示意性显示的那样,每个卡锁接片43具有径向处在外部的卡锁棱边45。在该实施例中,卡锁棱边45相对纵向中轴线50被倾斜以角度α。角度α被协调于在最慢与最快可设定的注射速度之间的期望的操纵距离和在最慢与最快的注射速度之间的期望的差。如图9示意性显示的那样,卡锁接片43布置在操作元件6的销栓区段48处,其在套管区段49内且以相对套管区段49的径向间距延伸。在连接接管66的近端端部处联接到销栓区段48处。在该实施例中,卡锁接片43与操作元件6一件式地构造且由与操作元件6相同的材料构成。然而如下同样可能有利的是,为了设定期望的卡锁特征卡锁接片43可由其它材料构造成,例如由弹性体或橡胶。

如图10和11显示的那样,操作元件6由第一单件39和第二单件40构建,以便于简化制造和装配。操作元件6同样可由较大数量的单件构成。单件39和40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单件39的卡锁边缘37处牢固地彼此相连接。

图12至16具体显示了带动件14的设计方案。带动件14具有带有降低直径的支承区段57,带动件14以该支承区段可转动地被支承在上壳体件3中。如图13显示的那样,带动件14在其内部中具有布置在近端区域中的呈圆锥形的区段61,在其远端侧处联接有圆柱形的区段62。圆锥形的区段61和圆柱形的区段62通过多个在图14至16中所显示的接片63构成,其由带动件14的圆柱形的外壁68径向向内伸。在接片63之间的周缘方向上构成卡锁凹处44。接片63具有径向处在内部的配对卡锁棱边46,其相对纵向中轴线50倾斜以角度β。在此,角度β在近端方向上打开。角度β尤其与卡锁接片43的卡锁棱边45的角度α一样大。

在圆柱形的区段62中,接片63限制内腔60,其在图14中所显示的内径h仅略大于销栓区段48的外径。接片63在圆柱形的区段62中具有径向测量的高度f1,其大约与卡锁接片43的径向延伸相符。

图15显示了穿过圆锥形区段61的截面。在图15中所显示的截平面中,接片63相对纵向中轴线50的径向处在内部的卡锁棱边46具有间距g1。在图15中所显示的穿过圆锥形区段61的截平面中接片63的径向侧得的高度f2明显小于在圆柱区段62中的高度f1

图16显示了穿过相邻于内腔60的近端端部的圆锥形区段61的截面。在该截平面中,卡锁棱边46相对纵向中轴线59具有间距g2,其明显大于间距g1。在图15中所显示的穿过圆锥形区段61的截平面中接片63的径向测得的高度f3明显小于在图15中所显示的在远端的截平面中的高度f2

图22至29显示了在不同轴向相对位置中的操作元件6和带动件14。图22和23显示了在联结位置51中的操作元件6和带动件14。在该位置中,操作元件6和带动件14经由联结器16抗扭地彼此相连接。联结器16由在圆柱形区段62中的接片63构成。接片63伸入直到靠近到销栓区段48处且接片63在周缘方向上在其远端侧处以接合深度o重叠。接合深度o如此来选择,即,带动件14和操作元件6抗扭地彼此相连接。在此,图23,25,27和29显示了穿过在卡锁接片43的远端侧处的操作元件6的截面。套管区段49具有近端端面65。近端端面65在相对带动件14的下棱边86的联结位置51中具有在纵向中轴线50的方向上测得的第一间距n1。在此,下棱边86是带动件14的这样的边缘,其安放在上壳体件3的向内伸的边缘处。

图24和25显示了在第一相对位置52中的操作元件6和带动件14,在该相对位置中调整装置41在操作元件6与带动件14之间起作用。套管区段49的近端端面65相对带动件14的下棱边86具有间距n2,其小于间距n1。如图25显示的那样,卡锁接片43处在圆锥形的区段61中,在其中接片63的卡锁棱边46相对销栓区段48和相对纵向中轴线50的间距被降低。在该相对位置中,卡锁接片43在径向上在卡锁接片43的远端侧处以卡锁深度m1重叠于接片63。卡锁深度m1明显小于在联结位置51中的接合深度o。卡锁深度m1如此来选择,即,带动件14相对操作元件6在卡锁接片43的变形的情形下可转动。

为了由联结位置51到达到第一相对位置52中,操作者须在近端方向31上移动操作元件6,如在图24中所显示的那样。由此,操作元件6相对于上壳体件3移动且在操作元件6处的接片38与在图36和38中所显示的卡锁部84在上壳体件3的内侧处达到接合。卡锁部84具有多个卡锁元件85,其抗扭地相对外壳体件3固定操作元件6。接片38与卡锁部84构成联结部20。

在图24和25中所显示的第一相对位置52的情形中,带动件14相对于上壳体件3且相对于操作元件6可转动,当被存储在弹簧9中的能量足以使卡锁接片43变形以及在近端方向上移动栓塞10,从而使得注射液体从容器5中被挤出。注射液体的挤出然而由于较高的转矩(其被需要用于带动件14相对操作元件6的转动)非常缓慢地实现。

在操作元件6和带动件14的在图26和27中所显示的第二相对位置53的情形中,操作者将操作元件6进一步在近端方向31上按压到上壳体件3中。近端端面65在该位置中具有相对带动件14的下棱边86的第三间距m3。第三间距m3明显小于第二间距m2。在操作元件6在近端方向31上的移动的情形中,卡锁接片43在圆锥形区段61中进一步在近端方向上、即在朝向圆锥形区段61的增大内径的方向上移动。卡锁接片43的远端侧在相对纵向中轴线50的径向上具有较小的相对接片63的重叠,从而仅得出较少的卡锁深度m2。在调整装置41的该位置中,对于带动件14相对操作元件6的转动而言必要的转矩明显小于在图24和25中所显示的第一相对位置52的情形中。卡锁接片43仅须被略微变形,以便于克服接片63且到达到下一卡锁位置中。由此实现在图26和27中所显示的第二相对位置中以高于在图24和25中所显示的第一相对位置的情形中的速度的注射。

图28和29显示了在第三相对位置54中的操作元件6和带动件14,在该相对位置中下棱边86相对近端端面65仅具有非常小的第四间距n4。操作元件6在第三相对位置54中处在其近端终端位置中,在其中在图2中所显示的凸肩32贴靠在上壳体件3的边缘33处。如图29显示的那样,卡锁接片43在第三相对位置54中具有极少的在相对接片63的径向上的重叠。卡锁深度m3最小。同样可设置成,卡锁深度m3是零,从而使得卡锁接片43相对接片63可自由转动且调整装置41在第三相对位置54中不制动带动件14相对操作元件6的转动。在第三相对位置54中,因此得出最大可能的注射速度。被需要用于带动件14相对操作元件6的转动的能量较小。注射速度由在弹簧9中所存储的力和由在彼此相对移动的构件之间起作用的摩擦力来确定。

在该实施例中,卡锁接片43的卡锁棱边45的角度α和接片63的卡锁棱边46的角度β相同。由此在卡锁接片43的总高度c上得出相同的卡锁深度m1,m2,m3。在不同角度α,β的情形中,不同卡锁深度m在卡锁接片43的不同区段中得出。由调整装置41所施加的力可通过卡锁接片43的外形和数量的合适选择来影响。

图30和31具体显示了配量单元18。配量单元18具有外螺纹75,其与注射套管17的在图34中所显示的内螺纹80构成第一螺纹连接19。配量单元18具有支承接管69,配量单元18以其在上壳体件3中的支承孔82中(图36和37)被可转动地支承。配量单元18具有贴靠接片76,其贴靠在具有支承孔82的壳体壁87的远端侧处。由此在配量单元18的转动运动的情形中降低在配量单元18与上壳体件3之间的摩擦。如图31显示的那样,在支承接管69中构造有内螺纹77,其与活塞杆12的外螺纹72构成第二螺纹连接22(图2)。

如图32显示的那样,注射套管17具有留空部78,其用于重量降低。在图32至34中同样显示了开口26,在其之后配量单元18的刻度59(图30)对于操作者而言是可见的。

注射套管17在其外周缘处具有两个彼此相对而置地布置的导向槽79。在上壳体件3中构造有相应的导向接片81,其中在图36中可见一个。导向接片81伸入到导向槽79中且由此在上壳体件3中在纵轴线50的方向上可移动地且抗扭地引导注射套管17。

如图37显示的那样,壳体壁87除了支承孔82之外具有通孔83,注射套管17的接片34伸入穿过该通孔。接片34不在注射套管17的整个周缘上延伸,而是仅在其中布置有观察窗7的周缘区域上延伸。通过接片34,在对于配量单元18而言足够大的调节区域的情形中实现注射器1的较小的结构长度。在设定剂量的情形中,配量单元18转动,且注射套管17在轴向方向上被移动。由此,通过开口26相应地可见经设定的剂量。

如图38显示的那样,卡锁部84的卡锁元件85在该实施例中非对称地构造。卡锁元件85与在操作元件6处的卡锁元件47(图5)共同作用。由于卡锁元件的非对称的构造,单次设定的剂量不可被降低。通过卡锁元件85和卡锁元件47的相应的设计方案然而同样可实现操作元件6的回转用于降低设定的剂量。

经由卡锁元件47和85,在设定注射液体的待挤出的量的情形中可听到咔嗒声。因为在挤出注射液体的量的情形中操作元件6和上壳体件3抗扭地彼此相连接,所以卡锁设备35的咔嗒声在挤出注射液体的情形中不可听到。作为替代,在挤出注射液体的情形中调整装置41的卡锁设备42的咔嗒声对于操作者而言可听到。在此,卡锁设备42在第一卡锁位置52中产生带有较大时间间隔的更响的咔嗒声。操作元件6在远端方向31上被越远地按压,咔嗒声变得越轻且咔嗒声彼此越快地相继。由此对于操作者而言注射速度可听到。卡锁元件85在设定注射液体的待挤出的剂量的情形中与卡锁元件47构成卡锁设备35。在挤出注射液体的情形中,卡锁元件85与接片38共同作用且与其构成联结器20并将操作元件6抗扭地与上壳体件3连接。

图39至54显示了注射器101的一个实施例,其结构大致与根据先前附图的注射器1的相符。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所有图中表示彼此相应的构件。注射器101具有带有观察窗7的壳体2,注射套管17通过其可见。注射器101具有操作元件106,其在图39和40中所显示的零位28中处在远端的终端位置90中。在该位置中,操作元件6例如可通过未显示的、构造在带动件114处的止挡被保持。

如图40显示的那样,注射器101与注射器1大致通过操作元件106和带动件114的设计方案区别。操作元件106在其远端的终端位置90中被弹簧23预紧。在操作元件106与上壳体件3之间构成止挡,其由操作元件106的凸肩32和上壳体件3的边缘33构成。在操作元件106与上壳体件3之间作用有卡锁设备35。带动件114以转动支承件15被支撑在上壳体件3中。在带动件114与操作元件106之间构成联结器116,其在操作元件106的所显示的远端的终端位置90中抗扭地连接操作元件106与带动件114。

图41至43具体显示了操作元件106和带动件114的设计方案。如图42显示的那样,上壳体件3在其远端的终端区域中具有卡锁部84,其由多个卡锁元件85构成。在设定注射液体的待挤出的量的情形中,操作元件106在第一转动方向88上相对上壳体件3被转动。在此,卡锁元件47卡锁入上壳体件3的卡锁元件85处。在此形成对于操作者而言可听到的咔嗒噪声。带动件114具有容纳部117,其构造成径向定向的裂缝且伸入到操作元件106的联结接片104中。联结接片104可相应注射器1的卡锁接片43地构造。联结接片104与容纳部117构成联结器116。

如图41和43显示的那样,在带动件114的具有容纳部117的区段的近端侧处构成内腔110,在操作元件106的所显示的远端的终端位置90中仅操作元件106的连接接管66伸入通过该内腔。

在图44和45中显示了在终端位置102中的注射器101。在通过操作元件106在第一转动方向88上转动来设定注射液体的待挤出的量之后,操作元件106在近端方向31上移动,直至其可处在其在图44和45中所显示的近端的终端位置91中。在操作元件106的近端运动的情形中,联结器116被松开且带动件114被释放且可与配量单元18一起围绕纵向中轴线50转动。该转动运动通过在弹簧9中所存储的能量来促使,其在近端方向30上移动注射套管17。在操作元件106的近端的终端位置91中,操作元件106的凸肩32贴靠在上壳体件3的边缘33处且构成用于近端的终端位置91的止挡。操作元件106的联结接片104布置在带动件114的内腔110中。如图46和48显示的那样,联结接片104在内腔110中可自由转动。由此,带动件114可与配量单元18一起在松开联结器116之后在第二转动方向89上转动且由此将注射液体的经设定的剂量从容器5中挤出。

如图47显示的那样,在操作元件106的近端的终端位置91中操作元件106的接片38处在卡锁元件85之间且由此将操作元件106抗扭地与上壳体件3连接。联结接片104不处在容纳部117中,而是完全在内腔110中,从而可实现自由转动。接片38与卡锁部84的卡锁元件85构成联结器20。

图49至54具体显示了带动件114的设计方案。如图49显示的那样,容纳部117构造成径向延伸的裂缝。带动件114具有支承区段115,带动件以该支承区段被可转动地支撑在壳体壁87中(图46)。如图49和50显示的那样,带动件114在近端终端区域中具有固定接片118,其用于与配量单元18的抗扭连接。经由固定接片118,带动件114形状配合地与配量单元18相连接。在中间,带动件114具有开口120,操作元件106的连接接管66伸入穿过该开口。如图52和53显示的那样,带动件114具有联结区段119,在其中构造有联结器116的容纳部117。在近端侧处联接到联结区段119处的内腔110中,自由的内径如此大地来选择,即,联结接片104(图46)在内腔110中可自由转动。

在注射器101的在图39至54中所显示的实施例的情形中,注射速度不可通过操作者选择,而是通过被存储在弹簧9中的能量、注射液体的粘性、注射针的直径和栓塞10相对容器5的摩擦被确定。相反对于注射器1而言,注射速度可通过操作者由操作元件6的相应的定位来选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